全球負利率時代 誰將是下一個黃金資產

全球負利率時代 誰將是下一個黃金資產
2019年08月23日 17:46 新浪財經

下載新浪財經APP,了解全球實時匯率

  文:火瀲滟 

  本周,德國以零利率發行超長債券,歐洲部分國家進入國債“負時代”,美國國債雖然還保持正收益,但其收益率正在快速走低。全球“負利率”的時代,誰將是下一個黃金資產呢?

  新浪財經訊 據海外媒體報道,德國在當地時間21日以零息票面利率發行20億歐元的30年期債券,這是德國歷史上首次以零利率發行超長債券。該債券定于2050年8月到期,票面利率為零,這意味著完全不支付利息。

  同時,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國債淪為負收益率。而根據美國銀行的最新研報,非美元主權債券平均收益率已經跌至-0.03%,有史以來首次變為負值。

  需要說明的是,負利率債券不等于一定會出現虧損,因為預期未來經濟可能進一步下滑,債券真實收益率將會進一步走低,進而價格上漲,投資者可以通過轉讓債券獲利。

  負利率國家大比拼,歐元區國債進入“負時代”

  根據德意志銀行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負收益率債券總額已達到15萬億美元,占全球所有政府債券比例高達25%;而就在3年前,這個規模才不到7萬億美元。

  經過梳理數據可以發現,負利率國債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筆者梳理了今年以來主要歐洲主要國家以及日本不同期限的國債利率變化,并加入美國作為對比。

  其中,瑞士、德國、法國等國家國債利率已經全部為負,歐元區國債利率進入“負時代”。

  發達國家“扎堆”負利率,歐洲為何成“重災區”

  自上一次金融危機以來,歐洲經濟發展較為疲軟,以德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為例。這四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歐洲整體經濟態勢。四國GDP均沒有出現大幅增長,增幅遠遠小于中國和美國。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各國央行不斷出臺降息等政策刺激,導致利率進一步走低。而我們的鄰國日本,也出現了相同問題。所以,長期的經濟增長停滯不前,導致這些國家央行不斷通過降息和貨幣寬松等政策刺激,導致國債利率進一步走低。

  雖然這些年歐洲各國央行不斷進行政策刺激,但是實質效果卻不盡人意。究其原因,歐洲國家和日本大多進入老齡化時代,這對經濟主要有三個方面影響。

  1、 隨著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加,維持醫療保險和養老金項目要求不斷增加公共支出。

  2、 勞動年齡人口在人口結構中所占比例不斷下降,撫養比例不斷上升,勞動力出現短缺。

  3、 勞動年齡人口下降,社會總需求不足,購買力低。

  所以,這些國家雖然常年處在貨幣寬松環境下,但是整體經濟增長乏力。

  資金購買負利率債券兩大原因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投資者持有債券主要可以獲得兩種收益,一種是按期獲得債券的利息,就是我們傳統中的持有債券到期拿回本息。

  另一種是債券價格變化帶來的收益。其計算原理為:將債券的利息和本金,貼現到現在的價格,進而計算出一個收益率,這個收益率就是到期收益率。

  所以即便是國債利率再低,債券投資者也可以通過轉讓獲利,這也是為什么在利率跌破零之后,還能繼續走低,同時債券市場依然正常運轉的原因。

  那么這種時候,投資者是出于何種目的購買負利率債券呢?

  1、 押注未來經濟進一步衰退

  目前全球經濟衰退風險越來越大,因此有機構投資者預期,未來經濟會進一步下滑,存在通縮加劇風險。今日購買的負收益率國債,其未來實際收益率會進一步走低,進而價格走高,投資者可以通過轉讓獲利。

  2、 避險

  由于擔心未來經濟進一步惡化,本國國民投資渠道變少,于是紛紛投向債券等避險產品。而部分發展中國家(例如阿根廷),國民對本國發展沒有信心,資金涌向發達國家尋求避險。因此來自本國和國際上避險資金的大量涌入,讓這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國債收益率進一步走低。

  同時,由于歐元區貨幣統一,歐洲投資者投資本地區國債不用擔心匯兌風險,因此負利率國債地區較為集中。

  利差為王的時代,中國債市吸引力凸顯

  有媒體報道,根據美國銀行的最新研報,非美元主權債券平均收益率已經跌至-0.03%,有史以來首次變為負值。相比之下,美國主權債券還提供著1.59%的“豐厚”收益率,就像燈塔一樣吸引著渴求正收益率的非美國家投資者。

  摩根大通分析師指出,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更是導致收益率螺旋式下降的推手。由于這些基金擔心長期收益率為負,被迫將資金投往更長期的債券以獲得正收益率。

  但隨著海外養老基金在可能的情況下急于鎖定正收益率,這個收益率預計也將繼續下滑。而且,美聯儲任何的進一步降息行動或“一些量化寬松”舉措,以及大量避險資金的流入,都會加速這一過程。

  而作為對比,中國國債吸引力卻在不斷加強,中央結算公司此前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末,境外機構托管在該公司的債券規模達到16986.20億元,較6月末增加533.82億元,為連續第8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上清所最近公布,截至2019年7月末,境外機構托管在該公司的債券規模為3176.87億元,較上月末增加86.45億元。合計來看,截至7月末,境外機構累計持有中國債券突破2萬億元。

  為何中國債市如此“吸金”?一方面,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別看短期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小幅波動,但是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穩定,投資者不用擔心匯兌風險。

  另一方面,雖然美國國債對正收益率投資者還保持著一定吸引力,但是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許久,經濟衰退警告愈發強烈,而中美國債利差今年以來不斷加大,利差為王的時代,資本的逐利性決定海外資金將會加速涌入中國市場。

責任編輯:李鐵民

國債 負利率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02 和遠氣體 002971 10.82
  • 01-02 萬德斯 688178 --
  • 12-25 僑銀環保 002973 5.74
  • 12-25 易天股份 300812 21.46
  • 12-25 八億時空 688181 43.9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