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銀行內控問題頻發連收罰單,高層“大換血”能否破解難題

光大銀行內控問題頻發連收罰單,高層“大換血”能否破解難題
2022年07月04日 20:26 投資者網

  《投資者網》王蕾

  守住合規經營底線是我國銀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資管新規”自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后,針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管也愈加嚴格。

  據6月最新披露的信息,因理財業務存在多項違法違規行為,中國銀保監會對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銀理財”)、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光大理財”)分別處以460萬元、430萬元的罰款。同時,作為兩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母行,中國銀行(601988.SH,3988.HK)、光大銀行(601818.SH)也分別被罰款200萬元、4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6月以來,光大銀行及分支機構已領到多張監管罰單,除了上述理財業務違規問題,還包括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因信用卡催收嚴重不審慎,被北京銀保監局處罰,以及其青島分行和太原分行被央行予以警告和罰款。

  此外,近來光大銀行管理層頻繁變動引發市場較多關注,隨著2022年一季報的披露,其業績增速放緩、息差承壓等問題也浮出水面。

  走過30年歷程、坐擁逾6萬億總資產的光大銀行,在當前復雜的外部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不斷提升內控管理和業績水平,仍是待解的問題。

  理財違規合計被罰830萬元

  今年6月,因理財業務違規而受到監管處罰,中銀理財和光大理財被推到聚光燈下。這是繼2019年6月首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開業以來,金融監管部門對理財子公司首次開出罰單。

  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制度規則的檢查和執行,確保相關制度辦法落到實處,推動理財子公司規范有序經營,促進理財業務和理財市場健康發展、行穩致遠,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其中,光大理財存在“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只證券的市值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10%”等五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款430萬元;光大銀行則存在“老產品規模在部分時點出現反彈”等三項違法違規問題,被罰款400萬元。

  資料來源:中國銀保監會網站

  為何會出現上述種種不規范操作行為?對于在理財業務管理中是否存在漏洞,以及如何加強合規意識,并且在投研體系建設、運營管理能力、風險防控等方面進行提升的問題,光大銀行對《投資者網》表示:“對于本次監管機構提出的意見和要求,光大理財高度重視,逐條制定了整改措施,舉一反三,絕大多數問題已整改到位。”

  而在投研體系建設方面,光大理財稱,將持續推進產研投系統化架構建設,加強市場跟蹤研究,做好大類資產配置的動態調整,提高交易能力,把握投資機會。

  此外,銀行理財子公司與母公司之間風險傳遞的問題,也引起業界的討論。中國銀保監會曾在2021年年中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建立理財公司與母公司的風險隔離機制”。業內人士認為,風險隔離能否完全落地,是銀行理財子公司轉型的關鍵。

  對此,光大銀行表示,自成立以來,光大理財嚴格貫徹落實監管機構《商業銀行并表管理與監管指引》精神,構建了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領導下的職責明確清晰、流程簡潔高效、監督全面到位的風險內控三道防線體系,積極推動理財業務凈值化轉型,較好的執行了監管部門和上級關于母、子風險隔離的各項要求。

  “陽光紅”三只權益產品虧損

  光大理財于2019年9月26日在青島正式成立,是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首批獲準籌建、首家獲準開業、首家成立的理財子公司。

  光大銀行年報顯示,光大理財2021年實現凈利潤15.86億元,增幅達181.21%;管理資產總規模10677億元,突破萬億元關口。

  不過,從投資業績來看,光大理財旗下“陽光紅”權益系列五只產品中,有三只產品成立以來業績虧損,受到投資者的關注。光大理財官網顯示,截至今年7月1日,陽光紅衛生安全主題精選自2020年5月26日成立以來,收益率為-25.28%;陽光紅300紅利增強自2020年7月24日成立以來,收益率為-5.63%;陽光紅新能源主題A自2022年1月18日成立以來,收益率為-0.05%。

  對于上述虧損高達25%的產品,光大銀行并未直接回答相關原因,只是表示:全國多點頻發的疫情更讓經濟發展形勢變得更為復雜,國內外基本面的波動導致了股票市場出現較大回撤,市場上大多數的股票型資管產品,如公募基金、權益型理財產品等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都呈現負收益的情況。

  其同時還稱,“光大理財是國內銀行理財公司中首個宣布自購權益類、混合類產品的理財子公司,這也充分說明了我們對中國經濟及中國資本市場韌性的信心,以及對自身投研能力的信任。”

  事實上,對于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投資能力,特別是權益投資能力,市場普遍認為還存在短板,難以與基金公司業績比肩。

  光大銀行方面告訴《投資者網》,在權益投資方面,依托于公司落地的產-研-投系統化投資架構,光大理財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股票投資研究體系。2020年,光大理財成為國內首家發行權益類理財產品的理財子公司。

  談到對市場行情的判斷,光大銀行表示,隨著穩增長措施見效,后續經濟、企業盈利有望持續恢復,短期看,A股機會大于風險,逢低布局是較好策略。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內生增長韌勁十足,股票市場作為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具有很好的投資價值。

  高管變動頻繁內控亦待完善

  今年6月以來,除了上述理財業務違規問題,光大銀行還接連收到其他罰單。

  6月2日,北京銀保監局公布的處罰信息顯示,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因信用卡催收嚴重不審慎,被北京銀保監局責令改正,并給予合計8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資料來源:中國銀保監會網站

  之后的6月20日,央行青島市中心支行發布的罰單顯示,光大銀行青島分行因五項違規被給予警告并罰款145萬元,兩位相關責任人也被處罰。

  具體違規行為包括:未按規定對異議信息進行標注;開立個人銀行結算賬戶未按規定備案,撤銷單位銀行結算賬戶未按規定報告;未按規定履行消費者金融信息保護義務;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同時該分行還存在違反了《中國人民銀行假幣收繳、鑒定管理辦法》,包括對外支付不宜流通殘缺、污損人民幣,未按規定挑剔不宜流通殘缺、污損人民幣,在用現金機具的鑒別能力不符合行業標準,貨幣收付人員不具備反假專業能力,未按規定將假幣解繳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不當保管、截留或者私自處理假幣,或者使已收繳、沒收的假幣重新流入市場。

  6月29日,央行太原中心支行公布罰單,對光大銀行太原分行作出警告并罰款135萬元的處分。其違規行為包括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與不明身份客戶進行交易、違反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規定、未按規定對異議信息進行核查和處理、未嚴格落實信息使用授權審批程序。

  有業內人士認為,頻繁收到監管部門罰單,說明銀行在內控管理上存在漏洞。

  除了罰單問題,金融反腐重拳也讓光大銀行陷入輿論漩渦。據報道,該行自2021年以來有多位重要人員被“雙開”或被查,包括光大銀行原黨委副書記、副行長張華宇,光大銀行交易銀行部原總經理夏偉,光大銀行南寧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周江濤和蘇樹德,光大銀行信息科技部業務經理陳玉河等。

  此外,今年以來光大銀行還發生一系列高管變動。3月,光大銀行原董事長李曉鵬提出辭任。據5月20日公告,該行董事會選舉王江出任光大銀行董事長。

  資料顯示,李曉鵬出生于1959年,已屆退休年齡。他曾在多家金融機構任職,從業經驗豐富,歷任中國工商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中國投資公司監事長,招商局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招商銀行副董事長等重要職務。

  李曉鵬自2018年3月起任光大銀行董事長,辭任時剛滿四年,其任職期間帶領該行聚焦財富管理,確立“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戰略愿景。

  而王江出生于1963年,同樣是資深的金融業老將,曾任交通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中國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建設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

  就在董事長換任后的5月27日,光大銀行公告稱,趙陵因工作調整辭去副行長、董事會秘書職務,其董秘職務由張旭陽接任。張旭陽現任光大銀行首席業務總監,光大理財黨委書記、董事長。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至2021年,光大銀行曾連續三年更換行長,現任行長付萬軍自2021年6月1日起任職,至今僅一年多。

  Wind顯示,2021年以來,光大銀行已有十余名高管職務發生變動或者辭任,涉及行長、副行長、董秘、董事、監事等多個職務。

  高層變動難免會影響銀行的經營策略。至于光大銀行的人事狀況后續能否穩定,新任董事長有何發展思路等問題,該行在回答《投資者網》問題時,沒有對此做出回應。

  業績增速放緩息差承壓

  進入2022年,總體來看上市銀行業績繼續向好。不過最新披露的一季報顯示,光大銀行出現了業績增速放緩的跡象。

  一季度,該行實現營業收入387.69億元,同比僅增長0.12%;實現歸母凈利潤117.5億元,同比僅增長1.98%;而2021年,這兩項指標的增速分別為7.14%、14.73%。

  光大銀行歸母凈利潤及增長率(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Wind

  光大銀行一季度營業收入中,利息凈收入為279.13億元,同比增長0.13%;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76.95億元,同比下降2.04%。盈利能力指標方面,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0.53%,比上年同期下降0.59個百分點。

  招商證券研報認為,一季度光大銀行營收增速僅0.1%,處于主要上市銀行偏低水平,主要是利息凈收入同比接近0增長,手續費凈收入同比略微下降;歸母凈利潤增速2%,較2021年明顯下行。盈利增長放緩較明顯,預計系息差收窄及手續費低迷等原因。

  據其測算,光大銀行2022年一季度凈息差2.01%,較2021年下降15BP,主要系生息資產收益率明顯下行。一季度凈息差下降較明顯,這也是資產穩健增長之下利息凈收入近乎0增長之緣由。該行一季度生息資產收益率4.22%,較2021年下降20BP。

  資產質量方面,光大銀行近年來不良穩步改善,2019年至2021年末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56%、1.38%、1.25%,今年一季度末繼續降至1.24%。

  不過,該行撥備覆蓋率一直不高,今年一季度末為187.52%,在A股42家上市銀行中排名第32。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光大銀行股價長期處在“破凈”狀態。截至7月4日,其收盤價為3元/股,市盈率(TTM)3.7倍。 

  在一系列高管變動之后,光大銀行的經營業績能否再上臺階,股價上能否走出低迷狀態,《投資者網》將持續關注。(思維財經出品)■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理財 光大銀行 光大 理財業務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11 隆達股份 688231 --
  • 07-11 國博電子 688375 --
  • 07-06 中科藍訊 688332 91.66
  • 07-06 寶立食品 603170 10.05
  • 07-05 勁旅環境 001230 34.51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