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有報道稱,有大型國有銀行收到通知,監管機構近期要求大型商業銀行壓降、控制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等房地產貸款規模。
報道說得有鼻子有眼,聲稱還有部分銀行反饋個人按揭貸款額度緊張,已有銀行呼吁客戶辦理房貸提早還款業務,以騰挪房貸額度。
一石激起千層浪。個人房貸真要收緊嗎?房貸政策要變了嗎?會影響房價嗎?
個人房貸要收緊嗎?
保障合理自住購房需求
針對收緊個人房貸一事,經濟日報記者第一時間詢問了幾家大型國有銀行和多個地方監管部門。
幾家大型國有銀行給出的反饋均是:不知情!
多個地方監管部門的反饋意見為:最近沒有接到上級單位下發開展這方面監管工作的通知。
也就是說,目前沒有傳聞中的信息。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記者說,監管方面總的原則依然是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
其實,房地產金融一直維持著“嚴監管”態勢。
9月14日,中國銀保監會銀行檢查局副局長朱彤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銀保監會持續開展30多個重點城市房地產貸款專項檢查,加大對“首付貸”、消費貸資金流入房市的查處力度,引導銀行資金重點支持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民生工程和居民合理自住購房需求,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余額穩步增長,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得到有效遏制。
可以看出,監管主要針對的還是違規資金流入房市,保障的是保障性民生工程和居民合理自住購房的需求。
房貸政策變了嗎?
政策具有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雖然目前還沒有壓降、控制個人房貸規模的明確信號,但房地產企業融資政策的確收緊了。
8月份,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要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上述表述依然延續了“房住不炒”的定位。而對房地產企業融資的限制,稍后也來了。
8月20日,住建部、人民銀行聯合召開房地產企業座談會,形成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即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大于70%、凈負債率大于100%、現金短債比小于1的房地產企業不得融資。
從政策目的看,主要是為了防范房地產企業因為盲目加杠桿擴張導致的金融風險。要了解更深層面的原因,還要看房地產市場的資金情況。
由于上半年資金相對充裕,利率水平較低,市場上不少資金積極進入房地產市場。
央行測算,今年上半年,人民幣房地產貸款新增2.99萬億元,占同期人民幣各項貸款增量的24.7%。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新增約7500億元,個人住房貸款新增約2.29萬億元。以此來看,防止金融資源被房地產過度占用的問題仍然需要重視。
“從貨幣政策重點來看,還是要強調精準聚焦支持制造業和中小微企業。把過去集中在房地產的金融資源,有效精準地引入實體經濟中去,促進房地產與金融形成良性循環。” 溫彬說。
房價會受影響嗎?
或在短期內抑制房價上漲態勢
雖然個人房貸沒有明顯變化,但房地產企業融資收緊,會不會影響房價?
有專家分析認為,如果房地產企業融資渠道受到限制,房企資金壓力加劇,要改善負債率和融資結構,同時又要沖業績,回款能力將是房企持續經營的關鍵。
怎么提升回款能力?降價跑量可能是最直接的舉措。在銷售方面,房地產企業的促銷力度可能會加大,促銷活動可能會增加。
事實也是如此。隨著國慶中秋假期到來,不少房企已經開啟了新一輪促銷戰,什么全線7折促銷、萬套房源百億補貼、88折起購房優惠……
專家認為,房企促銷戰或將在短期內抑制房價上漲態勢。這是否意味著房價會大幅下降呢?
也別想多了。從政策層面看,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就是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也決定了房價不可能出現大幅變動。
記者:彭江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