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聯華北京市場苦撐:最后一家門店貨架大面積空置

世紀聯華北京市場苦撐:最后一家門店貨架大面積空置
2018年03月07日 00:02 新浪綜合

  世紀聯華北京市場苦撐

  來源:北京商報

  傳統商超在業態調整中難免遇到陣痛。北京商報記者在近日走訪中發現,世紀聯華超市目前在北京的最后一家門店正處于貨架大面積空置的狀態,不過門店仍然經營。對此超市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出現集體斷供類似境況很可能是超市經營需要做出改善的信號。世紀聯華作為聯華超市旗下大賣場業態,近年網點數和業績都在下滑,在受電商沖擊、成本高漲等因素影響下面臨著很大的轉型壓力。

  最后一店苦撐 

  實體零售業近兩年的發展頗有冰火兩重天的意味,一部分在新零售的刺激下萬象爭榮,另一部分則持續關店轉型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北京商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位于北京市大興區百聯清城購物中心B1層的世紀聯華超市內貨架大面積空置,除生鮮區域還有少量蔬菜、水果仍在銷售外,超市內快消日化、米面糧油等區域的貨架上已經幾乎沒有商品,部分貨架貼有“系統升級,無法銷售”字樣,十余個收銀臺只剩下一臺仍在工作。北京商報記者采訪店內員工及消費者獲悉,該超市處于這種狀態已經至少幾個月的時間,店內員工表示尚沒有接到關于停業的具體通知。

  大興店已是世紀聯華超市在北京的最后一家門店。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世紀聯華超市此前在北京尚有3家門店在營業,除大興店外,雙井店、昌平店都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貨架空置后大約于2017年末結束營業,并由物美接手。 聯華超市方面在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的采訪時并未表明世紀聯華超市目前境遇的原因,只表示,“聯華超市不會撤出北京市場,而且要尋找機會加快在北京發展”,同時透露傳統零售企業都在做調整,業態結構的調整是正常的戰略舉措。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世紀聯華超市最后3家門店周邊人流量并不小。其中,雙井店直通雙井地鐵站,即使后期門店內貨架大面積空置,也不乏消費者光顧,在僅剩的蔬果區挑挑揀揀。大興店也是靠近地鐵樞紐,周邊多個居民小區,據一家在超市外租區售賣女裝的商販透露,盡管超市內的商品已經很少,但是一直都有消費者來來往往,該女裝店在周末期間每天還都能賣出二三十件服裝。昌平店則緊鄰中國石油大學宿舍區,寒假剛結束,不少尚不知情的學生還在中午休息時前來購物。

  部分貨架空置 

  貨架空置被視為供應商釋放的“預警”信號,也是超市經營出現問題的直接反應。此前法寶超市、華普超市等也都先后經歷貨架空置、大范圍斷供后停業。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品牌供應商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據他了解,世紀聯華超市目前處于策略收縮階段,每個門店的情況不太一樣,有的直接關門了,也有的門店在進行店面升級。

  北京超市供應企業協會會長姚文華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通常情況下超市出現貨架大面積空置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商超方面拖欠供應商貨款,導致零供交易沒辦法良性循環;第二種情況是雙方合同費用太高,即零售方收取的“進場費”超出供應商的承受能力;另外,如果超市周邊同業態競爭激烈,超市本身卻經營不善,在要貨、結賬等運作系統及相關人才資源等方面都跟不上時,也不得不停止要貨,致使貨架空置。

  在姚文華看來,目前大部分供應商要進入實體超市銷售產品所需支付的費用頗高,除了 “前臺返傭、后臺返點”外,還要承擔人工配送費、損貨退貨費、促銷員費、新品費等,利潤已經受到一定影響。銷售好的話還能支撐,如果超市客流有限、經營不好的話,部分有實力的供應商必定要撤出,當供應商出現集體斷供,超市貨架大面積空置,則是超市運營已經步入十分危險的信號。

  遇轉型陣痛

  世紀聯華是聯華超市旗下大賣場品牌,公開資料顯示,2003年剛進入北京市場時曾表示,將于三年內在京開設10家門店,而實際上世紀聯華在京門店數的峰值僅為2006年的6家,并在進京15年后的今天仍未打開市場,反而僅剩這家空蕩蕩的大興區孤店。

  傳統商超在業態調整時難免要經歷“尷尬期”。曾在世紀聯華超市雙井店工作有十余年的員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她看到近幾年的進店客流確實越來越少,不過超市的生意在“永輝撤出后明顯變差”。據了解,此前,聯華超市也曾引來永輝入股謀求轉型升級,永輝曾派出管理隊伍在其生鮮業務、門店運營、共享中臺等方面進行調改,但由于后續合作沒談攏已經撤出股份。

  永輝“賦能”未有明顯收效,聯華超市對旗下大賣場的轉型則明顯力不從心,發展重點放在了超市、便利店方面。據聯華超市2017年中期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聯華超市旗下的大型綜合超市營業額同比下降7.1%,跌勢最明顯,超級市場、便利店業態的營業額同比下降4.4%、6.2%。網點布局方面,聯華超市在2017年上半年共新開115家門店,其中新開了63家超級市場、50家便利店,而大型綜合超市業態的新開門店數量僅有兩家。

  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王文華認為,由于受到電商沖擊、日益高昂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以及越來越大的市場競爭和同質化壓力,大賣場業態增速普遍放緩,也面臨著很大的轉型壓力,除了積極向三四線城市布局尋出路外,紛紛在加強現有門店的改造與升級。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大賣場業態的轉型收效難以一蹴而就,巨頭或許能在新零售賦能下,經歷轉型陣痛后更好地生存下來,也一定會有一些品牌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難以挽回關店命運。北京商報記者 吳文治 徐天悅

責任編輯:李彥麗

便利店 聯華超市 超市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