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俞燕
國內保險公司取名,都表達了一種美好的愿望,比如,安、康、泰。但對于一些保險公司來說,名字只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
比如,安心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安心財險”)。十年前,安心財險作為創新型互聯網保險公司獲批成立,然而自成立以來,這家保險公司從來沒有如它的名字那樣“安心”過。
作為創新型保險公司,安心財險成立之初,便打出“簡單的保險”的SLOGAN,試圖探索以“保險+場景”的模式,實現“簡單保、簡單賠”。然而,其推出的“首月0元”、“閑時退費”等所謂的“創新之舉”,因擦邊監管而屢收罰單。其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亂象,被勒令整改。
而將安心財險拖入泥淖的,則是其與米缸金融合作的履約保證保險。該業務最終造成安心財險數億元的窟窿,淪為資不抵債的命運。這家聲稱要對風險保持“敬畏”態度的保險公司,最終和與其同批成立、同樣具有明天系色彩的另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易安財產保險公司(下稱“易安財險”)一樣,淪為高風險公司。
不過,與被接管的易安保險不同,安心財險并未被接管,而是選擇自救,歷經多年,終于找到了新東家。
2024年2月,安心財險獲批從北京延慶遷往江蘇蘇州。7個月后(2024年9月25日),蘇州東吳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吳財險”)獲批籌建,成為第90家財險公司,也成為繼申能財險之后,又一家出于風險處置而新設的保險主體。
2025年3月28日,東吳財險獲批開業,4月1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批準該公司開業的公告。
至于安心財險的命運,據說將如安邦保險集團、天安財險等完成了風險處置的保險公司們那樣,最終將被注銷法人主體。十年如一夢。
當年作為創新試點成立的四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如今僅剩下兩家。易安、安心們的失敗,難道僅僅是創新模式的失敗?
01
安心之殤
十年前的2015年6月26日,安心財險拿到了籌建批文。同批獲籌的,還有易安財險和泰康在線保險公司。
這一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提“互聯網+”概念。互聯網金融,成為熱詞,亦成為新業態。
這一年7月,紫光閣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央行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原保監會發布《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包括互聯網保險在內的互聯網金融,迎來時代的風潮。
2015年7月2日,原保監會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發揮保險業在互聯網金融專業化方面的先發優勢,有序增加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試點機構。于是安心財險等三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批籌,加上2013年開業的眾安在線保險公司,互聯網保險公司增至四家。
安心財險由璽萌置業有限公司(下稱“璽萌置業”)、北京通宇世紀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通宇世紀”)和中誠信國際信用有限責任公司等7家股東發起成立,注冊資本10億元人民幣。
安心財險的第一大股東璽萌置業,被業界視為明天系早年的干將之一,當年是太平洋證券的名義上的第一大股東。而太平洋證券當年股改和非常規上市,成為把證監會原副主席王益拖下水的關鍵。除了太平洋證券,璽萌置業還握有格林期貨、山西證券等金融牌照。
因此,和易安財險一樣,安心財險亦被業界視為具有明天系色彩的保險公司。
在璽萌置業旗下的一家隱秘的會所里,安心財險開啟了籌建工作。拿會所當辦公室,這在保險業也算是獨一家了。
通宇世紀的實控人黃勝出任董事長,他的武漢大學校友、出身于人保財險的鐘誠,則出任總經理。
據鐘誠彼時對媒體表示,他在2010年時,便在思索如何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解決保險業特別是車險“理賠難”的痼疾。這亦成為他和黃勝籌建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的動因。
僅用了半年時間,安心財險便完成籌建,趕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拿到開業批文,批文上的營業場所,遠在北京市延慶區。
2016年1月18日,安心財險正式開業,成為首家在“云”上通過監管開業驗收的保險公司。
開張8個多月后,安心財險拿到車險資格。彼時,安心財險表示,將依托互聯網平臺,主打個人車險、小微企業財險和責任險業務,傳統險種互聯網化與創新場景險將成為其產品體系中最重要的兩大方向。
主張“簡單的保險”,“讓消費者拿著一部智能手機就能完成車險99%的任務”,打造一個線上線下結合的車險服務生態圈,成為彼時安心財險的雄心。
彼時,互聯網保險成為一些保險公司以創新之名、行擦邊之實的工具,安心財險亦不例外,其推出的“閑時退費”、“首月0元”等所謂創新之舉,屢被監管點名,并被要求整改。
而將安心財險拖入深淵的,則是履約保證保險業務。
2017年7月20日,米缸金融與安心財險達成履約保證保險合作,聲稱米缸金融將推出底層債權由安心互聯網保險提供履約保證保險服務的定期理財產品。這是繼2015年8月米缸金融與天安財險首次達成合作后,第二家與米缸金融合作履約保證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
據公開信息,雙方合作的項目主要是“房抵貸”。而易安財險亦是因該類業務身陷巨虧。2022年7月北京金融法院發布的民事裁定書顯示,截至2022年3月底,易安財險有多筆負債無法清償,其中“房抵貸”履約保證保險業務的賬面逾期未兌付保險金總額為4075.15萬元。
據媒體報道,其實安心財險與米缸金融合作,是替天安財險當接盤俠。彼時因為天安財險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50%,不能繼續承辦信用保險業務,才由安心財險承接。原本待天安財險恢復信保出單后,安心財險再以再保險的形式將該業務轉回給天安財險。
正是借由與P2P平臺的保證保險業務,安心財險彎道超車,其保費業務激增,2018年的保費收入同比增長一倍。然而,與此同時,風險亦在積聚,虧損規模亦在擴大。
2018年8月,米缸金融出現大面積逾期,安心財險面臨集中巨額賠付。而雙方因為賠付陷入“羅生門”。此外,天安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投資的理財產品亦出現逾期,其中,安心財險承保的一些標的,被卷入普伴金服“以房養老”騙局。
這一年,鐘誠掛冠而去,加盟輕松集團,其在安心財險所做的互聯網保險創新實驗宣告失敗。有業內人士認為,從四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的發展來看,如果并非資源型,“很難真正趟出一條路來”。
在馬太效應下的財險業,新興中小財險公司在市場上占住腳頗為不易。彼時與互聯網平臺合作開展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成為這些公司的突圍點。然而,如一位保險資深人士所言,這些公司的業務規模做的比中介還小,在互聯網平臺渠道面前毫無議價能力,反而成了高風險業務的接盤俠。
到2020年四季度,安心財險已身陷危局。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驟降至-176%,凈虧損已增至5億元,保險業務收入和凈資產皆為負數,風險評級被評為D。此時它開張僅有四年時間。
對于已經出現資不抵債的安心財險來看,增資或引入新的股東,成為當務之急。2020年9月,水滴公司(WDH)擬通過旗下的北京縱情向前健康科技公司收購通宇世紀所持安心財險11.284%的股權。
隨后,安心財險又推出另一個方案,擬引入正大制藥(青島)公司,股比為14.333%,將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2021年6月,安心財險再發公告,擬引進江蘇華遠投資集團和威達高科技公司,其中,前者將取代中誠信投資集團成為新的第一大股東(股比30.73%)。增資完成后,其注冊資本金將由12.85億元增加至19.85億元。
不過,這些方案最終皆未獲監管批準。
隨著時間流逝,安心財險依然未脫離困局,業務停滯,保險業務收入持續出現負數,截至2024年一季度時,其償付能力充足率已跌至-874.01%,累計凈資產約-7.27億元,成立以來的累計虧損逾20億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安心財險在保證保險上栽大跟頭,不單單是業務風控問題和對行業風向研判的失誤,而與公司治理失衡乃至掌門人的性格和管理風格皆有強相關性。
保險公司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公司治理。從包括安心財險在內的一批問題保險公司的情況來看,其共性的風險問題皆凸顯出治理風險,其內部控制和治理機制存在嚴重缺陷。以安心財險為例,其成立以來,便屢收監管函和罰單,問題涵蓋產品設計、信披、“三會一層”治理結構、關聯交易、內控與合規管理等。
近年來,糾偏、化險,成為保險業的一種“新常態”。安邦保險、明天系保險公司等一批高風險保險公司的風險處置已相繼收尾。
其中一種風險處置模式,便是成立新主體,將潔凈資產和負債剝離出來,裝入新公司,問題公司的主體則予以破產注銷。安邦財險、華夏人壽、天安財險和安心財險等公司皆采用了這種方式。盤子較小的易安財險,則由比亞迪全盤承接后易名。
對于安心財險來說,回首十年,撫事徒悲,幻夢一場。
02
重生之路
對于問題保險公司來說,盡快完成風險處置,避免“冰棍效應”,已成為當務之急。
尋尋覓覓多年后,安心財險的風險處置亦迎來曙光,找到接盤者:蘇州國際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蘇州國發”)。
在此之前(2023年年8月),蘇州市政府方面表示,要加快推進國企改革,以申領金控牌照為新的發展契機,通過金融協同、金融創新等方式,大力推進集團業務實現轉型發展。
蘇州國發成立于1995年,前身是蘇州市國際經濟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01年,其被蘇州市政府授權國有資產投資主體職能。2003年,成為以金融投資為主業的國有控股公司。
截至目前,蘇州國發的金融版圖上已擁有蘇州信托、蘇州銀行、東吳證券、東吳人壽、東吳保險經紀公司、東吳人壽、江蘇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私募基金、江蘇省聯合征信公司、蘇州國發融資擔保公司、蘇州資產管理公司等主體,是全國地級市中擁有金融牌照和金融工具最為齊全的地方金融控股平臺。
2024年2月1日,安心財險獲批將總部從北京市延慶區遷至蘇州市,次月,其注冊地址遷至蘇州市相城區。
六個月后(2024年9月25日),東吳財險作為新主體獲批籌建,成為第90家財險公司。蘇州國發總裁宋繼峰擬任東吳財險董事長,身兼保險監管和保險公司雙重履歷的東吳人壽副總裁夏衛新擬任東吳財險總裁
至此,安心財險的風險處置已近尾聲。
這家新主體注冊資本20億元,由11家股東發起成立,其中,蘇州國發出資6.6億元,持股33%,是第一大股東。蘇州新城投資發展公司持股14.5%,為第二大股東。蘇州交通投資集團持股12%,為第三大股東。此外,蘇州高新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公司持股8.75%,蘇州相城金融控股集團和蘇州高鐵新城經濟發展公司各持股8%,蘇州新區科技工業園5.75%,蘇州創元投資發展集團5%,蘇州吳江東方國有資本投資經營公司和張家港長江生態保護發展公司各持股2%。
在11家股東中,有唯一一家民企同時也是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協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協鑫能科”,002015.SZ),持股1%。其母公司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定位于綠色低碳科技企業,是全球新能源500強和中國民企500強。旗下除了協鑫能科,還有協鑫科技(03800.HK)、協鑫集成(002506.SZ)、協鑫新能源(00451.HK)等多家上市公司。
如同天安財險變身為申能財險一樣,安心財險亦由一家民營系保險公司變身為地方國資系保險公司。
在本輪問題金融機構化險中,地方國資和地方財政部門扛起了大旗。除了天安財險,信泰人壽、君康人壽、百年人壽等問題保險公司,亦由地方國資作為化險主力。
發揮央地同策同力、同題共答,構建央地協同機制、責任歸屬認領和兜底監管機制三位一體的新型監管協同體系,已成為本輪金融監管機構改革的新動向。一體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轉型發展,不僅化險更要發展,亦成為中小金融機構化險的新思路。
2024年12月6日,金監總局發布的《關于強監管防風險促改革推動財險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要豐富風險化解處置方式,鼓勵財險公司兼并重組,支持有條件的機構“遷冊化險”,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出清風險。對風險大、不具持續經營能力的財險機構,依法開展市場退出,研究相關配套政策。
安心財險,便成為首家完成“遷冊化險”的財險公司。遷址后,安心財險有望在實力雄厚的蘇州國資股東們的鼎力支持下,實現轉型重生。
不過,脫胎于安心財險的東吳財險,能否從此踏上陽關大道,還需要時間來印證。
從同樣作為化險產物的申能財險和比亞迪財險來看,其2024年仍處在巨虧狀態,尤其是申能財險,位居非上市財險公司虧損之首,比亞迪財險的虧損額則排在第五位。
據了解,申能財險的巨虧,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其在2024年10月受讓天安財險的保險資產包有關。而比亞迪財險巨虧,除了消化易安財險的資產包,亦與其急于擴張、鋪業務攤子的發展策略有關。
那么,東吳財險將如何規避前車之鑒,走出一條重生之路呢?
來源:喻觀財經
(本文作者介紹:“喻觀財經”創始人、資深財經媒體人。長期觀察和研究金融領域。)
責任編輯:曹睿潼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