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李德林
“你偷了我的圖紙和技術,想上市?我告你!”833天前,成都一通密封IPO順利過會,投行將其提交到證監會注冊期間,沒想到創始人的老東家站出來,一怒之下將創始人一行告上法庭,IPO的注冊就一直懸而未決。833天的等待,官司輸了,IPO黃了,背后的較量給IPO企業敲響了警鐘。
2020年7月,一通密封的IPO申請被受理,2021年6月29日順利過會,2021年9月10日,提交注冊申請。一通密封的創始人彭建、鄢新華等人坐等證監會的注冊路條,只要路條到手,一通密封就IPO成功了,大家伙兒就可以開香檳慶祝走上人生巔峰了。沒想到提交注冊17天后的9月27日,中密控股把一通密封和實際控制人彭建、鄢新華告上法庭了。
中密控股的一紙訴狀,精準地狙擊了一通密封的IPO,香檳是喝不成了,彭建跟鄢新華開始忙于應對老東家的官司。沒錯,彭建、鄢新華曾經是四川省機械院、四川密封技術研究所的技術人員,后到中密控股開發室任職,主要從事機械密封產品的科研開發與業務銷售工作,對原告的技術有較全面了解。2000年4月,彭建、鄢新華從原單位辭職開始自己干。
讓中密控股很生氣的是彭建和鄢新華兩人,他們2000年4月辭職,可他們倆跟其他人早在1999年6月8日就成立了一通科技。中密控股很不高興,讓人清理一下兩人在公司的資料,發現哥兒倆把密封產品的圖紙、技術資料軟盤硬盤,銷售合同等資料帶走了。這哪兒行啊,這是涉嫌侵犯商業秘密啊,兩人辭職兩個月后的2000年6月21日,他們收到中密控股的起訴狀。
身為一通密封的創始人,彭建跟鄢新華的官司勝算不大,經法院調解,彭建、鄢新華向四川省機械研究設計院書面賠禮道歉,以及賠償經濟25萬元以外,一通科技亦退還原告的密封產品圖紙、技術資料軟盤硬盤、銷售合同等資料。從調解看,哥兒倆離職的時候,到底是偷了商業圖紙呢?還是理所當然地就順手拿走了呢?反正他倆退還了老東家相關資料。
技術專利往往是創業板上市公司闖關的核心要件之一。一通密封在申報材料中說,一通有限設立時,彭建以其實用新型專利“干氣密封摩擦副”作為無形資產出資。彭建的這項專利來源于其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的研究成果。IPO的申報材料的真實準確性往往是注冊制的生命,一通密封說彭建的專利形成過程、來源合法合規,權屬清晰,不涉及原單位的職務成果。
2000年就打過官司,法院的調解跟專利沒關系。可是一通密封的IPO過會讓中密控股很不爽,他們堅信彭建作為無形資產出資的專利也是中密控股的。為啥呢?彭建1988年7月-2000年4月就職于四川省機械院及中密控股,1993年經彭建本人申請,中密控股決定出資送彭建到石油大學攻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即干氣密封技術。上學期間的研究成果到底歸誰?
中密控股認為彭建在上學期間的研究成果也是自己的。為啥?因為彭建讀研的錢是中密控股出的,他在1994年學成回到中密控股,在開發部承擔產品研發和銷售工作。用中密控股的錢讀研期間的研究成果,到底屬于職務行為?還是歸彭建個人呢?中密控股以“侵害商業秘密糾紛”為由把彭建、鄢新華和一通密封告上法庭,法院凍結了當事人3500萬元的資產。
2021年9月22日,證監會向一通密封發出了注冊階段的問詢,主要就是官司涉及到的知識產權問題。一通密封的保薦機構和發行人律師在核查意見中都表示,彭建、鄢新華不存在盜竊中密控股技術圖紙的行為。證監會表示,事實上,公開資料和IPO說明書都顯示,兩人的原單位在成都法院已經起訴過他們侵犯知識產權,從公司盜取大量圖紙和技術資料。
中密控股的訴訟精準地將一通密封的IPO速度給降下來了。到了2022年12月29日,一通密封收到了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要求彭建、鄢新華自判決生效之日,立即停止侵害中密控股的“一種高速離心壓縮機試驗臺”技術秘密,停止使用的時間持續到該項技術已為公眾知悉時止。一通密封、彭建、鄢新華還判賠中密控股200萬經濟損失和維權開支。
從老東家盜竊圖紙等行為一直是職場的忌諱。一通密封等到了官司判決,以為IPO終于可以過關了。可時間沒有換來IPO的空間,因為創業板的游戲規則變了。一通密封官司判決第二天,2022年12月30日,證監會批準了深交所關于《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2022年修訂)》,新規將創業板定位評價標準以財務數據指標進行了客觀具象化。
創業板的新規要求IPO企業近三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不低于15%,最近一年研發投入金額不低于1000萬,且最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率不低于20%;或者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不低于5000萬,且最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率不低于20%;抑或屬于制造業優化升級、現代服務業或者數字經濟等現代產業體系領域,且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不低于30%。
當然,創業板新規也有特殊的,比如最近一年營收達到3億,或者已經在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可以不用新規的營收復合增長率指標。深交所的新規直接將一批想IPO的企業在申報階段就擋回去了,主動撤。在提交注冊流程的,一通密封成為第一個不符合新規的排隊注冊企業。從2019年到2021年,一通密封營收分別為2.549億、2.036億、2.389億。
這營收數據,三年間,營收的復合增長率不是低于20%,而是出現負增長好嗎?明顯滿足不了新規的財務指標要求,新規出來就應該主動撤啊。一通密封想再等等,因為他們覺得2022年財務數據還可以,營收2.61億,增長不少啊。再好好算一算,從2020年到2022年,營收復合增長也才13.2%啊,他們不主動撤,預測2023年營收可能達到3.12億,符合新規。
一通密封闖過訴訟關,想再闖過業績關。萬萬沒想到,2月18、19日兩天,證監會召開了一系列的座談會,就加強資本市場監管,防范化解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征求各方面建議。之后又召開了紀檢監察會議。證監會現在加強對IPO準入關、上市全過程監管,要堅決清除不合格上市公司,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833天后,一通密封IPO黃了。面對一通密封的教訓,也許,老百姓會說,那都是跛腳馬上戰爭,有死無活啊。
(本文作者介紹:尺度商業,以價值為尺、投資有度的視角,觀察和洞見商業文明、科技創新,官方微信公眾號:delinshe)
責任編輯:李琳琳
德林爆語,最麻辣的財經脫口秀,官方微信公眾號: delins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