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
本文作者:周向勇 國泰基金總裁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之間也要形成雙循環。我們一直強調金融業要服務于實體經濟,其實金融和實體應該形成一個循環,如果沒有堅強的實體經濟,金融業一定走不遠。
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形勢仍不明朗、國際環境紛繁復雜的新形勢下,全球財富管理論壇(GAMF)于近日舉行上海峰會,圍繞“全球經濟復蘇與金融業合作”的主題展開中外對話與交流。多位政府和監管部門高層領導、國際組織代表、近百家外資和中資領先金融機構負責人出席峰會,共同就后疫情時期如何助力全球經濟復蘇及應對金融業面臨的挑戰,通過深化全球金融業融合推動世界各國加強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分享了真知灼見。
國泰基金總經理周向勇認為,中國資本市場正在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外資也在大舉進入,因為中國資本市場存在捕捉阿爾法的投資空間。從某種意義上說,散戶投資者給機構投資者貢獻了較多阿爾法,但這是不可持續的。從本質上看,投資者結構不平衡導致的阿爾法只是來自于資金在金融市場的空轉,并非來自實體經濟持續增長的支撐。所以從長遠發展來看,中國經濟轉型和資管市場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以下為發言全文
我將圍繞會議主題分享一點我的思考。
今年以來,整個資管行業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無論是管理規模還是效益都有創新高,但是也有隱憂。今年七月份的時候,股指快速上漲,市場情緒亢奮,個人投資者為捕捉牛市機遇快速進場。但實際上從權益基金角度看,2019年1月即進入牛市通道,公募基金行業的牛市已經一年半了。
長期來看,資管行業仍面臨挑戰。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指數顯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排名全球前三,比東京多了一分。這一分我認為主要在于這一項指標:最近一年上交所和東京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市值比較。在這一分上,上海補上了短板。但這里我認為還是一個數量角度的優勢。
另外看一個例子,今年世界財富五百強中,中國公司的數量第一次超過了美國公司的數量。但世界財富五百強是從收入角度的排名,如果從利潤角度來看,我們與美國或歐洲的公司還有比較大的差距。這說明中國現在還處在發展中階段,以人口數量和市場體量優勢來支撐經濟、金融、資管的繁榮,仍面臨高質量發展的可持續挑戰。
中國資本市場正在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我們看到外資也在大舉進入,因為中國資本市場存在捕捉阿爾法的投資空間。但這個阿爾法是怎么來的?從業績歸因看,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結構產生了相當部分的阿爾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散戶投資者給機構投資者貢獻了較多阿爾法,但這是不可持續的。從本質上看,投資者結構不平衡導致的阿爾法只是來自于資金在金融市場的空轉,并非來自實體經濟持續增長的支撐。這與剛才我提到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世界五百強公司數量比較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從長遠發展來看,中國經濟轉型和資管市場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之間也要形成雙循環。我們一直強調金融業要服務于實體經濟,其實金融和實體應該形成一個循環,如果沒有堅強的實體經濟,金融業一定走不遠。
所以我認為資管行業下一步的挑戰在于如何聚焦中國經濟轉型走向高質量發展;聚焦于如何提升質量和效率,讓實體經濟先產生阿爾法,再將阿爾法傳遞到資管行業。當然,資管行業也不能只是等待實體經濟,也要通過價值創造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ESG投資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短期來看,ESG的價值創造從統計角度可能并不具有特別優勢,但資管行業開始關注ESG,是長期的考量。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最近“長期主義”這個詞非常流行,真正的價值創造是來自于“長期主義”。希望今后多一些有真正技術含量、有質量、有效率的企業。這個目標的實現,有助于解決盈利好卻估值不高的問題。估值是看長期的,解決了“長期主義”的問題,也就解決了估值的問題。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于2012年9月16日成立,是一個非官方、非營利性質的學術智庫組織。論壇致力于為關心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高端交流平臺,推動理論、思想、創新和經驗交流,為相關決策與研究機構提供理論與實務經驗參考,進而為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動力,最終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優化產生積極影響。)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