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成人经典在线视频,亚洲午夜18???毛片在线看,丰韵犹存熟妇成人视频在线观看,啪啪导航

潘向東:一周內海外兩熔斷、A股特立獨行 未來呢?

2020年03月16日14:41    作者:潘向東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潘向東

  我們預計未來海外的疫情仍處于發酵期,市場仍然在尋找市場底,震蕩不可避免,但大幅下跌的風險警報在政策的支持下應該是逐步解除。A股在海外市場震蕩期間,預計也將處于調整階段。一旦海外市場市場底尋出,A股將繼續沿著自有的上升通道演進。

  各位參會嘉賓,上午好!

  首先感謝中國宏觀學會王建老師的精彩分享!王老師仔細分析了疫情對經濟影響的邏輯,分析了全球經濟和全球供應鏈在疫情之下的沖擊,那么我就從市場和企業的角度來與大家分析。

  今天邀請了多位上市公司的高管和公募機構的投研總監開這一宏觀經濟形勢的視頻會議,確實是因為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復雜,連活了89歲的巴菲特都說,沒見過美股這種場面。

  過去半個月,對全球的投資者來說,屬于難熬的半個月;過去一個半月,對多數企業家來說,屬于焦慮、驚恐的一個半月。這些都源于新冠肺炎帶來的不確定。

  全球市場暴漲暴跌,到底發生了什么?投資者在擔心什么?A股市場盡管也出現了調整,但相比之下,可以說是特立獨行,這又是為何?未來會怎樣?中國經濟受的影響會怎樣?作為企業家來說,未來該怎樣去面對?

  帶著這些問題,我就與大家來仔細梳理梳理。由于是視頻會議,而且等會還有討論環節,一些數據我就不做演示,主要與大家分享一些觀點和邏輯。

  一、美股已爆發股災,與我們2015年相似

  我們A股因為有漲跌停板限制,美股沒有,但他們有熔斷機制,從過去一周的表現來看,一會股指下跌8-9%,一會漲9%點多,一周之內出現了兩次熔斷,這種市場走勢,與中國2015年6-7月份和2016年1月份比較相似。與中國不一樣的地方是,中國入市的資金更多是老百姓的富余資金,漲漲跌跌對宏觀經濟面沖擊相對較小。美國是養老金等都放到這市場中,跌多了會跌出問題,財富的縮水直接導致這個消費大國中老百姓的消費預期下降。

  面對股災,沒有哪國央行和政府會袖手旁觀,因為假若任由市場宣泄,會衍生出金融和經濟問題,例如金融企業的流動性危機和質押品危機等。美國政府和美聯儲這一次也不例外,除了之前降息、降稅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之外,我個人覺得上周五美聯儲或者財政部應該是出手了。因為大家看一下盤面,道指是收盤前二十多分鐘急劇拉升了近7%,由漲2.58%拉到了收市9.36%。與此同時,有個奇怪的現象,由于特斯拉的馬斯克之前有股價對賭的約定,有這種約定的,“國家隊”是很忌諱的,所以在美股指大漲9.36%,特斯拉還下跌了2.49%。而其他的股票都大漲,例如微軟漲了14.22%,波音漲了9.92%。這種走勢應該是“國家隊”進場,當然目前還沒聽到這方面的消息。沒有這消息也正常,因為日本央行自從2010年開始直接進入資本市場之后,讓他們的市場變成了沒有對手盤,所有的投資者都看央行是增持還是減持來做自己的投資決策,這樣的市場假若不改變,遲早會被邊緣化。有日本的前車之鑒,我個人覺得不管是中國央行還是美聯儲,在直接參與到資本市場的時候,都會變得更加的隱秘,畢竟進去容易退出難。

  做投資的都知道,市場尋找底部一般經歷政策底、市場底和經濟底。從上周五美股的走勢來看,我們可以判斷,美股的政策底已經開始顯現。下一步美股尋找的是市場底。

  既然這一輪市場大跌的導火索是因為新冠肺炎在西方經濟體的流行,那么市場底的出現一般是這一“瘟疫”出現拐頭的時候。目前,疫情還在擴散,所以市場底的尋找還在進行之中。只要疫情沒出現遠超市場預期,那么暴跌的走勢應該是結束了。未來市場底是高于政策底還是低于政策底,這也需要看未來疫情在全球演變情況,惡化程度低于目前市場的預期,那么市場底就會高于政策底,否則就會低于。

  未來的經濟底是高于市場底還是低于市場底,這也依賴于未來宏觀經濟的走勢是好于還是壞于市場的預期。

  所以美股的底部在哪里?目前還難判斷,因為依賴于疫情未來的演變。不過,從周五美國宣布緊急狀態來看,我個人覺得不會太糟,不會出現意大利那樣半失控的狀態,“瘟疫”最讓擔心的是不重視,一旦人類很重視,那還是能把它有效控制。有了意大利的教訓,相信其他經濟體都會吸取。

  二、A股為何這次特立獨行?未來如何走?

  在海外市場暴跌的時候,A股表現相對的“淡定”,也跟著跌了一些,但總體表現出了幅度有限。其原因在哪?

  主要是A股目前運行的“位置”和周期不一樣,假若A股這時候像2008年處于較高的運行“位置”,或者說像一些成熟經濟體處于11年的牛市峰值,那毫無疑問,A股的走勢肯定也會與海外市場“共振”,宣泄的時候像高山上滾石頭。

  我國在2017年起中央開始執行“去杠桿”的宏觀操作,不僅實體經濟進行了一把“去杠桿”操作,對金融也進行了一把“去杠桿”操作,有效的降低了宏觀杠桿率的增速,把一些風險也提前釋放了。所以在面對全球動蕩的時候,我國可以保持“處變不驚”。今天很多上市公司的董監高和資本市場的投資者都經歷2017年和2018年的痛苦過程,但當時海外卻是一片歡呼。

  2019年以來,A股慢慢走入了一個上升周期,在處于上升周期的時候,海外的大幅震蕩,A股也會表現出調整,一旦海外企穩,A股預計將繼續攀升,因為有流動性和政策的支撐。這就像2015年和2016年的美國股市,當時A股出現大幅震蕩,美股也跟著有限幅度調整,一旦A股宣泄完,美股就在經濟基本面的支撐下繼續走牛。

  我們預計未來海外的疫情仍處于發酵期,市場仍然在尋找市場底,震蕩不可避免,但大幅下跌的風險警報在政策的支持下應該是逐步解除。A股在海外市場震蕩期間,預計也將處于調整階段。一旦海外市場市場底尋出,A股將繼續沿著自有的上升通道演進。

  至于美國股市大幅震蕩會影響人民幣的走勢否?我們已經看到了,在前幾天美股大幅下跌的時候,人民幣出現了走弱,因為美國金融機構需要全球撤資回去補倉,但隨著海外市場宣泄結束,大家會發現中國目前疫情也得到了控制,2017年的金融“去杠桿”操作,部分風險也得到了釋放,從資金安全性的角度來看,預計還將流入國內市場,所以人民幣未來會表現出相對的強勢。

  通過這次疫情的演變,全球的投資者突然發現,在過去這個比“爛”的時代(經濟都不是表現很好的時代),還是中國相對較好。

  三、讓投資恐慌源于“疫情”的三個超預期

  新冠肺炎在一月下旬到二月上旬在中國武漢爆發的時候,全球的投資者并沒有出現恐慌的情緒,但過去半個月出現恐慌,主要是有三個方面超出了之前投資者的預期。

  其一,當中國把新冠肺炎當做SARS來看待的時候,西方經濟體還很多都把它當做流感,直到目前,很多西方人還覺得,既然目前沒有特效藥,那么不妨靠人類自身來與病毒做斗爭獲取免疫力。所以西方一些經濟體就走上了與中國不同的對待疫情的方式。他們認為一旦人類獲取了免疫力,那么未來就不用再擔心。假若像中國這樣采用隔離的方式,未來病毒再來,那么又將面臨爆發的壓力,對社會的影響將無窮盡。

  但他們低估了的就是新冠肺炎病毒的威力,遠不像流感病毒。看到中國、意大利、伊朗的數據,它導致的重癥率達到20%多,這就是麻煩所在。假若是輕度患者,那么在家養一養估計就扛過去了。但是重癥患者,必須需要有效的治療,才能減少死亡率。這么高的重癥率,假若不實行隔離,那么隨之而來的必然是醫療資源的擠兌。假若感染者多,那對任何國家來說醫療資源都難以承受,就像我國之前的武漢,之前的韓國,和現在的意大利、伊朗。我國武漢的問題得到解決,那是集中了全國的醫療資源去援助,這西方經濟體很難做到。

  其二,之前投資者一般理解,隨著病毒的傳染,毒性應該存在迭代衰減,所以之前武漢爆發的時候,很多人覺得4-5月份之后就沒事了。但從目前歐洲爆發的死亡率和重癥率來看,這病毒的毒性并沒有出現減弱。

  其三,之前疫情在中國、韓國等出現的時候,西方國家停了航班,減少了接觸,覺得應該可以把疫情控制。但從目前歐洲、美國、乃至全球的快速傳染來看,擴散的速度遠超出投資者之前的預期。

  四、中國經濟從過去擔心內需轉化為憂慮外需

  過去一個多月,國內的投資者都擔憂企業的復工情況,擔心國內餐飲、旅游、線下商業和娛樂等什么時候能恢復。從近期各地的調研情況來看,一些城市已經是開始倡導老百姓出門消費了,例如南京。目前對商業活動控制相對嚴一些的地方主要是湖北和北上深,預計未來內需這一塊都將逐步恢復正常。供給方面,這兩個月對宏觀經濟來說就是一個擾動。

  雖然國內疫情已經逐步告一段落,但在海外爆發才剛剛開始。海外疫情的演變,必然會影響到海外的供給和需求,這將會傳導到影響我國的進出口。首先,因為疫情,導致商務活動減少,這不僅僅會影響到海外采購中國商品,還同時會影響到國內去海外采購。與此同時,海外因為疫情的影響,消費活動大幅減少,這也會影響到消費中國的商品,導致出口減少。

  因此,疫情對宏觀經濟產生的沖擊將由過去的內需沖擊轉化為外需沖擊。未來為了減緩這種內外需求沖擊產生的影響,預計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寬松,財政方面仍將采用加大債券發行的方式確保一些傳統基建項目的延伸和一些“新基建”的快速推進。

  但由于負債規模和前期刺激后遺癥的影響,政策發力的力度相對溫和,預計將采用靈活審慎(邊走邊看)的策略,總體上是要接受更低一些的經濟增速和更高一些的物價水平。

  五、企業如何應對?

  面對疫情,做實業的可不像我們A股的投資者那樣,他們天天焦慮著訂單、收入和現金流。經濟活動的大幅下降,對很多企業來說就是收入的大幅減少,很多支出成本是剛性的,這個時候很多企業會因為現金流的短缺,舉步維艱。

  對于內需行業,像沖擊比較大的餐飲、旅游、線下娛樂等,現金流好的企業,這個時候去兼并收購之前經營不錯的企業,可以說是良機。因為疫情帶來的沖擊只是一個暫時的沖擊,目前疫情也慢慢步入尾聲,一些消費也會慢慢恢復。

  對于一些與新基建相關的行業,例如5G等行業,這個時候估計需要做好擴張的準備,這些行業預計將提前擴大投資,至于一些投資者擔心會否像2009年那波擴張一樣,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其實國際競爭力砸出來了,出現一些副作用也可承受。

  對于一些與外需密切相關的行業,還是需要做好外需萎縮的準備,這是對短期來說。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中長期發展的機會,首先,疫情的影響,在海外需求萎縮的同時,他的供給端也會受到沖擊,就像現在意大利一樣,封城的狀態,一些企業也將面臨現金流的壓力而走向破產邊緣,這樣對我們一些想通過海外收購實現轉型升級的企業來說未嘗不是一個良機,過去一些看上去高攀不上的企業,這個時候可能會“賤賣”給你。其次,海外一些企業因為疫情的影響,退出供給市場,未來疫情過后,這一塊產品留下來的空白總得需要填補,這就需要我們企業為將來如何填補提供思考。其三,疫情的影響,導致一些經濟體老百姓的收入降低,那么對中低端制造業產品的需求會加大,這也將對企業產生積極的影響。

  所以對很多制造業來說,萎縮屬于短期的,隨之而來的應該是擴張。

  所以,在疫情的沖擊面前,對企業而言,就是保持好現金流活下去,然后為疫情后帶來的機遇好好籌劃。

  謝謝大家!

  (本文作者介紹:新時代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疫情 A股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