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3月14日消息,今天是3月14日,也是“圓周率日”,還是“國際數學日”,目前3.14是圓周率最常用的近似值之一,利用超級計算機,現在可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后62.8萬億位。對此,網友表示,今天數學濃度太高了。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三國時期,中國數學家劉徽便發明了一種精確計算圓周率的方法:割圓術。這是中國數學史上第一個從數學上計算圓周率到任意精確度的迭代算法。

在割圓術中,劉徽應用了極限的思想,將圓分割成多邊形,分割得越細,多邊形的邊數越多,多邊形的面積就和圓面積越來越接近,直到最后沒有差別。之后再對多邊形的面積進行計算。
南北朝時期著名數學家祖沖之用劉徽割圓術計算11次,分割圓為12 288邊形,得圓周率=3.1415926,是此后近千年世界上最準確的圓周率數值。
2021年8月17日,瑞士研究人員使用一臺超級計算機歷時108天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后62.8萬億位,創下該常數迄今最精確值紀錄。

【本文結束】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快科技
責任編輯:振亭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