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年硬核數據:經濟總量40年增超萬倍 人均GDP破20萬

深圳40年硬核數據:經濟總量40年增超萬倍 人均GDP破20萬
2020年08月26日 06:57 證券時報

  曾經的小漁村,如今的國際化大都市。40年滄桑巨變,深圳始終開拓進取,敢為人先,兼容并蓄,勇于創新,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如今的深圳,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同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成員,經濟、文化、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佼佼者。

  深圳速度

  過去40年間,深圳GDP(國內生產總值)從1.69億元增長至2.69萬億元,猛增超萬倍。從南國小漁村到國際化大都市,“深圳速度”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名片。

  經濟總量40年增超萬倍

  2000年深圳市GDP首超天津,位居全國第四并成功躋身全國一線城市;2017年超越廣州排名全國前三;2018年深圳市GDP突破2.4萬億元,首次超越香港,問鼎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桂冠。

  2019年深圳GDP為2.69萬億元,僅次于北京和上海,蟬聯全國第三位。與1999年相比,深圳GDP在近20年間累計增長了14倍,年均復合增速近14%,遙遙領先于其他一線城市和直轄市。

  其他經濟指標同樣彰顯了深圳速度。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79年的1.13億元提升到2019年的6582.85億元,累計增長5825倍;公共預算收入由1979年的0.17億元提升到2019年的3373.21億元,增長近兩萬倍;貨物進出口總額2.98萬億元,其中出口總額1.67萬億元,連續27年居內地大中城市首位。

  戶籍人口20年增2.8倍

  人口代表了城市發展的潛力,改革開放以來,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趨勢逐漸增強。一線城市中,2019年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均超過2000萬人。

  深圳市受土地面積的限制,常住人口在一線城市中最低,2019年底為1343.88萬。但深圳的人口增速引人注目,近20年間深圳戶籍人口增長近2.8倍,近10年增長88.32%,全國領跑。近年來深圳常住人口以每年40萬以上的速度增長。作為全國最年輕的城市,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僅32.5歲,各地年輕人選擇來此奮斗,為城市帶來蓬勃朝氣。

  人均GDP破20萬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生活水平的變化的最直接指標。深圳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85年的1915元提升到2019年的6.25萬元,34年增長31.6倍,年均增長10.7%。

  2003年,深圳市成為全國首個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的城市。2019年,深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萬元,居各經濟特區之首。

  此外,深圳的人均GDP連續35年領跑全國,2011年率先突破10萬元,2019年突破20萬元,近20年增長了5.2倍,遠遠超過同為首批經濟特區的的珠海、廈門和汕頭。

  科技之巔

  40年風雨征程,深圳不斷續寫著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的傳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科技之都,被譽為“中國硅谷”。

  每平方公里孕育8.51家高新技術企業

  被譽為“中國硅谷”的深圳,本土誕生了華為、騰訊、萬科、平安等8家世界500強。深圳同時是民營企業的沃土,私營企業占全市企業總量之比超過96%。作為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之一,深圳吸引了約三分之二的世界500強在此落戶。

  2019年深圳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700多家,總量超過1.7萬家,僅次于北京排名全國第二,即平均每平方公里誕生了8.51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迭創新高,超2.62萬億元,同比增長10.08%;各級創新載體2258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和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116個,部級創新載體604個。

  今年3月,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等國家五部委正式提出建設“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是繼北京、上海、合肥之后深圳作為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被寫入國家五部委聯合下發的文件中,也宣告著深圳將正式邁入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新階段。

  專利數全國第一

  從科研成果來看,2019年深圳專利申請量、授權量、授權量增速、有效發明專利5年以上維持率、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五項核心指標位居全國第一。國內專利申請26.15萬件,同比增長14.4%;國內專利授權16.66萬件,同比增長18.8%。

  2019年深圳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06.3件,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倍。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7459件,連續16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約占全國申請總量的30.6%,其中華為4637件位居全球企業第一。

  深圳前沿科技產業發展同樣走在全國前列。深圳在2019年深入實施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七大工程”,前瞻布局5G、人工智能、4K/8K超高清視頻、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獲批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今年深圳已提前完成了“建設45000個5G基站”的目標,實現了5G獨立網絡的全面覆蓋,成為全球5G第一城。

  研發力度居全球前列

  一系列硬核數據展現了深圳的超強科研實力,這一方面與深圳開放包容的市場經濟環境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政府在鼓勵企業創新過程中的大力投入。

  2019年深圳全市科技財政支出548.4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2.05%,排名全國主要城市之首。2014年至2019年,深圳市科創委通過各種項目向企業發放的科技研發資金約270億元。

  2018年深圳共投入研發經費1161.93億元,占全年GDP的4.8%,僅次于北京,排名全國主要城市第二位,居全球前列。

  源源不斷的人才涌入為深圳發展提供了源動力。2019年末,深圳各類人才總量達548萬余人,深圳科技大軍人數超過200萬人,累計認定高層次人才近1.6萬人,全職院士46人,留學回國人員超過14萬人。深圳以其開放包容的姿態和優厚的人才政策成為了全國人才吸引力最高的城市之一。

  同時,深圳引進了一批國內外名校,共建深圳校區和特色學院。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哈工大(深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4所高校被納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

  資本重鎮

  深交所三十而立,累計服務超2200家上市公司,先后敲響中小板、創業板的開市鐘,助力民營經濟發展。與此同時,深圳本地在A股及海外上市的公司數量已突破400家,總市值達15.71萬億元,奠定了深圳全國資本之城的地位。

  金融業貢獻率近14%

  金融的本質是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對區域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金融業對GDP的貢獻率明顯上升,2019年中國金融業創造的GDP產值達7.71萬億,對GDP貢獻度達到7.8%,這一占比略高于歐美強國水平。

  2018年,中國一線城市及直轄市的金融業GDP累計產值超過2萬億,占全國金融GDP比重近三成。2019年深圳市金融業GDP產值超過3500億,占GDP比重為13.62%,位居全國第三位。北京、上海金融業GDP均超過6000億,占各城市的GDP分別為18.5%、17.3%,分列冠亞軍。

  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上海與廣州之和

  中國內地上市公司數量(滬深、港股、美股)共計6391家,較2000年末的1554家增加3倍有余。如果算上8463家新三板公司,當前中國上市公司數量接近1.5萬家。從市值來看,當前中國上市公司境內外上市公司總市值118.54萬億元,京滬深三市上市公司市值合計占比45%。

  深圳當前共有435家上市公司,較2000年增加了6.4倍,最新市值合計15.71萬億元,僅次于北京,排名全國第二位,超過上海與廣州兩市上市公司市值之和。其中,深圳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有317家,境內總市值8.78萬億元。民營企業是深圳上市公司的主力軍。

  從單家公司來看,全國市值排名前10的公司中,北京有6家公司上榜,深圳有2家公司上榜,分別是騰訊控股及中國平安,這2家公司對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貢獻度接近四成。

  證券化率較2000年提升2.5倍

  作為衡量證券市場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證券化率越高,意味著證券市場在該國或地區的經濟體系中越重要。2019年中國證券化率達到97.68%,以最新上市公司市值(滬深、港股、美股)與2019年GDP相比,中國證券化率整體超過115%,與世界證券化率水平持平。

  一線城市最新證券化率最高的是北京,超過700%,深圳排第二,超過了550%,重慶市最低,不到50%。與2000年相比,深圳證券化率提升幅度最大,超過2.5倍,廣州超過1.5倍,北京、上海提升不到1倍。

  聲明: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思陽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8-28 科威爾 688551 --
  • 08-28 福昕軟件 688095 --
  • 08-27 眾望布藝 605003 25.75
  • 08-26 華峰鋁業 601702 3.69
  • 08-26 海目星 688559 14.56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