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銀行年報榜單|六大行不良“雙升”背后:交行不良貸款率上升幅度最大 郵儲撥備覆蓋率超400%
隨著2020年銀行業業績的逐步披露,盡管遭受疫情的沖擊,但國有六大行盈利能力依然可觀。
從營業收入排名來看,從大到小依次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
但在資產質量方面,過去的一年,六大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均呈現了“雙升”的態勢。工行、建行、農行、交行不良貸款率均上升超過0.1個百分點。
從撥備覆蓋率來看,除郵儲銀行外,其余五家國有大行均較2019年有所下降,平均下降12.53個百分點。
銀保監會此前曾公布了銀行業保險業2020年運行及改革發展情況。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銀行業共處置不良資產3.02萬億元。截至2020年年末,不良貸款余額3.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816億元。
“這部分新生成的不良貸款不可能全部由于新冠疫情沖擊而產生,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往年積累的問題貸款,以及提高不良認定標準(比如從逾期90天以上改為逾期60天以上)導致的。”業內人士表示。
不良貸余額和不良率“雙升”
年報顯示,六大行2020年末的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率均較去年末有所上升。
其中,交通銀行不良貸款率最高為1.67%,同比2019年的1.47%上升0.2個百分點,上升幅度最大。該行不良貸款余額976.9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96.55億元。郵儲銀行的不良率最低為0.88%,不過相較于上一年末亦微升0.02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在年報中表示,“我們堅持存量處置、增量防控‘雙管齊下’,沉著應對疫情沖擊下的各類風險疊加。”
而其余四家大行的不良貸款率均在1.5%左右。具體來看,2020年,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58%、1.57%、1.56%、1.46%。
貸款余額方面,不良貸款余額最大是工商銀行,截至2020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達到2939.78億元,較2019年末增加537.91億元。
其次是建設銀行,截至2020年末,建行不良貸款余額2607.29億元,較2019年增加482.56億元。
建行在年報中指出,將持續開展全面主動智能風險管理,加強信貸基礎管理,堅持實質風險判斷,審慎開展分類,資產質量保持可控。
郵儲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最少,截至2020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503.67億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從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看,不良貸款較大貢獻來自中部地區、長三角等地區,“疫情不對稱沖擊的結果。”
郵儲銀行撥備覆蓋率超400%
除了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也是衡量商業銀行風控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
撥備覆蓋率是實際上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準備金的使用比率,其衡量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計提是否充足。
盡管六大行凈利潤呈正增長,但普遍資產質量承壓,同時,五家大行的撥備覆蓋率下降,只有郵儲銀行撥備覆蓋率上升,為408.06%,較2019年上升18.61個百分點。
除郵儲銀行外,五大行的撥備覆蓋率下降速度中,降幅度最大的是農業銀行和交通銀行,分別下降28.11個百分點和27.90個百分點。其中,交通銀行撥備覆蓋率墊底,僅為143.87%。
交通銀行在六大行中不良貸款率最高,撥備覆蓋率也最低。交通銀行副行長殷久勇表示,綜合運用各類風險資產的處置手段,包括傳統的催收、訴訟、轉讓、核銷等手段,同時加大不良資產的證券化、市場化債轉股的力度,積極參與個人資產的批量轉讓,對公資產轉讓的試點,加快存量風險貸款的持續出清,力爭實現年末不良貸款處置額不低于2020年水平。
此外,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撥備覆蓋率下滑27個百分點到5個百分點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沖擊下,各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面臨一定挑戰。
年報顯示,六國有大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較2019年有所下滑。其中,交通銀行下滑幅度最大,為0.35個百分點。
建設銀行三項充足率指標均出現下滑,年報顯示,其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較2019年下降0.46、0.46和0.26個百分點。
“上市銀行整體來看營收增速穩中有升,在前期撥備計提較多、國內經濟回暖背景下,銀行去年四季度撥備計提力度邊際放緩,并帶動全年盈利同比增速回正。”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指出,“不良認定趨嚴,雖個體銀行表現具有一定差異性,但資產質量整體呈現邊際改善,撥備也較為厚實。”

責任編輯:范迪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