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僅剩最后2個多月時間,而納入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增量資金的配置。
機構估算,短期而言A股市場將迎來千億增量資金,看得更長遠的話,未來5到10年,有望迎來近2萬億的增量資金。
毫無疑問,這將是未來的一大風口,那么,普通投資者并不具備精選個股的能力,卻又想分享這一大利好,該怎么辦?答案很簡單,借道MSCI指數基金布局。
面對新的市場機遇,“嗅覺”敏銳的公募基金已提早對相關產品進行了“跑馬圈地”,今年以來,已有3只產品相繼獲批。
A股有望迎來千億增量資金
3月1日,“MSCI中國A股指數”正式更名為“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
在星石投資看來,MSCI對A股市場的影響,逐步從預期轉向實際,對市場情緒有所提振。盡管新納入股票的初始權重僅為0.73%,但是MSCI指數作為機構投資者參考的基準,其重要性將可能使市場焦點轉向A股。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全球發達市場平均的MSCI指數市盈率為17.6倍,其中美國標普500市盈率為19.1倍,亞洲國家的日經225和MSCI東南亞的市盈率分別為17.5倍和16倍,發展中國家的印度與南非市盈率均超過均值,達到22倍和17倍。
相比之下,MSCI中國的市盈率只有15.2倍,滬深300的估值更低,2017年末僅為14倍左右。據Bloomberg測算,預計2018年MSCI中國市盈率僅13.3倍,星石投資認為,作為全球的重要經濟體,中國市場凸顯“估值洼地”。此外,在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下,中國經濟表現出了超預期的韌性,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預期也在不斷的修復。
滬上一家基金公司投研團隊認為,A股加入MSCI后,短期將提振市場情緒,長期利于A股繼續走向開放、進入國際資本配置體系、改善A股投資者結構。在該投研團隊看來,A股整體估值會逐步與國際市場趨同,波動率會逐漸走低。此外,海外機構投資者的影響力將逐步增加,將引導換手率下降。預計各大行業龍頭、低估值、大市值白馬藍籌股將會受益。
基金公司跑馬圈地積極布局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如何站上這一大風口?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不具備精選個股的能力卻又希望分享外資進入的利好,不妨關注相關指數基金。事實上,面對新的市場機遇,“嗅覺”敏銳的公募基金已提早對相關產品進行了“跑馬圈地”。
據證監會3月5日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布表》顯示,已有包括華夏、易方達、南方、招商、華安、景順長城等多家大中型基金公司共計提交了23只MSCI指數基金的審批申請。其中,平安大華和景順長城提交的產品數量最多,各有4只。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3只MSCI指數基金相繼獲批。2月5日,華安MSCI中國A股國際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和平安大華MSCI中國A股低波動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獲批,3月1日,華安MSCI中國A股國際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聯接基金獲批。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MSCI中國A股相關的綜合型指數相比,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緊跟A股“入摩”步伐,無論是納入節奏還是納入數量均與MSCI保持一致,因此能夠更便捷、更快速、更精準地捕捉A股“入摩”所帶來的投資機會,被譽為“正版MSCI A股指數”。
據統計,目前招商、南方、華泰柏瑞、建信、景順長城、易方達、華夏等7家公司均申報了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基金。目前來看,首只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基金由招商基金于2017年11月27日最早上報。
在券商人士看來,A股被納入明晟體系后,市場中長期配置資金的比例將有所提高,將帶來更加注重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這對于國內權益市場的配置功能會起到正向積極作用。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白仲平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