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擬主動撤回公司股票上市后,*ST亞星最新公告。
8月4日,*ST亞星公告稱,為充分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公司本次終止上市事項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擬由控股股東濰柴(揚州)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濰柴揚州”)向在現金選擇權股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其他A股股東提供現金選擇權,且現金選擇權的行權價格擬在本次停牌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與停牌前最后1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給予一定溢價。
此前,公司在8月2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基于當前市場環境及公司情況,提議主動撤回公司股票上市。
擬向其他股東提供現金選擇權
8月2日晚間,*ST亞星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濰柴揚州的函件,基于當前市場環境及公司情況,提議公司以股東大會決議方式主動撤回公司股票在上交所的上市交易。
在當晚公告后,就有多位投資者發出“主動退市后,股東怎么補償”的疑問。
今日,*ST亞星進一步公告稱,為充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公司本次終止上市方案擬對全體中小股東設置股東保護機制。公司本次終止上市事項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擬由濰柴揚州向除濰柴揚州外的其他在現金選擇權股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A股股東提供現金選擇權(限售或存在權利限制的股份等情形除外)。

*ST亞星表示,公司籌劃本次終止上市停牌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為5.75元/股,停牌前最后1個交易日收盤價為 5.84 元/股,結合市場案例情況,現金選擇權的行權價格擬在 5.84 元/股基礎上給予一定溢價,具體價格以提交復牌申請時的相關公告為準。
同時,*ST亞星表示,截至目前,公司直接控股股東濰柴揚州已履行完畢內部決策程序并推動上級股東相關國資監管審批程序。本次終止上市事項尚需提交公司獨立董事專門會議、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除須經出席股東大會的全體股東所持有效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外,還須經出席會議的中小股東所持有效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并取得相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審核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批準。
根據此前的公告,公司股票將自2024年8月5日(星期一)開市起停牌,預計于股票停牌時間不超過5個交易日后披露相關公告并復牌。
公司近年來業績承壓
*ST亞星是濰柴集團旗下主要從事客車類業務的上市公司,目前擁有“亞星”“揚子”兩個品牌20多個系列百余個品種,產品覆蓋大、中、輕型,高、中、普檔客車。公司實控人為山東省國資委。
公司近幾年來業績持續承壓。2020年,公司營收下降31.68%至18.50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1.58億元;2021年,公司營收再降48.64%至9.50億元,歸母凈利潤扭虧為盈;2022年公司營收增長55.48%至14.77億元,但歸母凈利潤虧損1.96億元;2023年公司營收又下降18.11%至12.10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3.37億元。
公司此前發布的半年報預告稱,上半年預計凈利潤約-2700.0萬元至-1800.0萬元。公司表示,受益于前期海外市場的開拓,2024年公司出口業務增幅較大,上半年銷售收入預計為10億元至13億元,同比增幅為161%—239%。銷售收入的大幅增長使得公司經營業績趨好,2024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預計為-2700萬元至-1800萬元,虧損金額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非經常性損益主要是由于公司訴訟、發往海外的一批貨物至今未送達客戶,公司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預估了相關損失。
金杜研究院指出,主動退市,或可為公司提供更多空間、時間等不同維度,逆境求生、轉換機制,通過重組、改革等舉措實現新的發展機遇,煥發新的動能和活力,退一步或翼展新生、海闊天空。
A股主動退市案例仍較少
今年1月,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司司長郭瑞明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關注到市場上“A股退市率不高”的觀點。退市改革的核心是堅持“應退盡退”,在退得下的同時還要退得穩,也并不是退得越多越好。
郭瑞明進一步表示,以美國為代表的境外市場退市以私有化、被其他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為主,是自愿退市為主,有些市場自愿退市占總退市比例超過90%,真正強制退市的比例也不高。這些公司退市是自身公司戰略考量,主動作出的市場化選擇。A股強制退市的公司不少,但重組退市、主動退市案例大幅度少于境外市場。
對于下一步監管動作,郭瑞明明確提出,證監會將按照改革要求,持續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繼續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支持通過吸收合并等方式有效整合資源,推動完善破產重整制度。
近年來,A股主動申請退市的案例在增加,但對比強制退市公司而言,占比仍然較低。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除了*ST亞星外,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主動提出申請退市的還有*ST二重、*ST航通、*ST上普和經緯紡機等,其中,*ST二重、*ST航通、*ST上普均因經營困難等問題,選擇主動退市,經緯紡機則是在財務上沒有觸發任何退市條件情況下,公司主動申請退市,為A股首例。
除了上述公司大股東主動申請退市外,上市公司間吸收合并、要約收購退市等也是主動退市方式。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9年以來,已有小天鵝A、營口港、葛洲壩、首商股份、ST平能、中航機電等因吸收合并退出了A股市場。
東方證券指出,主動退市給了公司上市之后的“第二次選擇”,特別是對于小市值公司來說,再融資難度的增加,以及二級市場投資交易活躍度的下降,都使得主動退市成為大股東可以考慮的選擇之一。
東方證券預計,主動退市將是A股的必經之路,注冊制的推行使得上市身份不再稀缺,主動退市或成為市場實現良性投融資循環的必經之路。

責任編輯:王旭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