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坤)作為分紅“大戶”的銀行股,近期進入密集分紅季。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截至6月25日,A股已有15家上市銀行派發2022年度現金紅利,合計金額達531.34億元。而6月最后一周,民生銀行、上海銀行、滬農商行、蘇農銀行、渝農商行5家銀行實施分紅,共計派發現金紅利217.39億元。接下來,隨著國有大行超4000億元分紅落地,上市銀行分紅將迎來高峰。
梳理來看,上市銀行分紅比例存在顯明差異:部分銀行分紅比例高于30%,部分低于20%,甚至有銀行3年不分紅。分析人士認為,部分銀行經營狀況好,分紅比例較高,有利于穩定股價、吸引投資者;部分銀行在流動性壓力、負債壓力加大,以及資產質量、潛在風險不明晰的情況下,降低分紅比例甚至不分紅也是合理現象。
超200億元現金紅包將發放
本周,5家上市銀行將合計發放217.39億元現金紅包。其中,6月26日,民生銀行發放2022年年度現金紅利,共計派發93.69億元;6月28日,上海銀行、滬農商行、蘇農銀行分別派發56.83、32.98、3.07億元;6月29日,渝農商行派發30.82億元。
從總額來看,5家銀行中,民生銀行現金分紅總額最高,達93.69億元;從每股股利來看,上海銀行以每股派發0.4元居首;從現金分紅比例來看,5家銀行分紅率均超20%,其中滬農商行超30%。
記者梳理來看,截至6月25日,已有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南京銀行等15家上市銀行已實施派發現金紅利,分紅規模顯現“冰火兩重天”現象:一邊是銀行派發“豐厚紅包”,高達百億元;一邊則是部分銀行現金分紅規模較小,僅幾億元。
數據顯示,興業銀行現金分紅高達246.8億元,居已實施分紅銀行榜首,華夏銀行、平安銀行、南京銀行現金分紅金額分別超過50億元,瑞豐銀行、紫金銀行、江陰銀行、張家港行4家銀行現金分紅總額均低于5億元。
不過,國有大行才是分紅的“主力軍”。根據公開信息,7月中旬,國有大行將正式實施分紅,2022年擬分紅金額合計超4000億元。其中,工商銀行以1081.69億元的分紅金額居首,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分別為972.54億元、777.66億元、682.98億元,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分別為277億元、255.74億元。
“上市銀行多年來一直用‘真金白銀’的方式回報股東,現金分紅力度與業績增長幅度步調一致。這體現了在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保持業績穩定增長的同時,上市銀行履行合理回報股東義務的決心。”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向記者表示。
分紅比例存在明顯差異
上市銀行向來是分紅“大戶”,但同時分紅比例存在明顯差異。其中,6家國有大行及部分股份制銀行分紅比例超30%,貴陽銀行、瑞豐銀行等多家銀行分紅比例低于20%,甚至有銀行連續多年不分紅。
對于分紅比例,貴陽銀行解釋說,一是順應資本監管趨嚴的趨勢要求,進一步增強風險抵御能力;二是公司正在加快推進轉型發展,適當留存利潤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保障內源性資本的持續補充,有利于加快戰略轉型,推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三是有利于持續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為投資者提供更好更合理的長期回報。
鄭州銀行是連續第3個年度不進行現金分紅的上市銀行。對此,鄭州銀行稱,2022年度不進行現金分紅主要考慮了以下因素:一是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持續讓利實體經濟,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響。二是留存未分配利潤將有利于進一步增強風險抵御能力。三是留存的未分配利潤將用作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
“銀行分紅比例,主要受自身盈利狀況、資本擴張計劃與市場景氣程度、發展規劃等因素影響,以及受資本市場狀況與投資機會的影響,故分紅情況存在差異性。”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向記者表示。
留存未分配利潤的確切用途及預計收益何去何從?記者注意到,多家分紅較少的上市銀行解釋稱,留存未分配利潤將轉入下一年度,用于充實資本。相關預計收益水平取決于宏觀經濟形勢、資產質量變動、資產利率水平等多種因素影響。
有銀行業人士認為,當前存在兩個極端現象值得注意。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記者表示,一是部分銀行通過高撥備覆蓋率“藏利潤”,不愿意分紅,二是個別業績平平、資本充足率低、不良率高的銀行,反而實施高比例分紅,這需要強化行業自律或加強監管。
派息比例要平衡長短期利益
隨著分紅季的來臨,“上市銀行分紅方案是否合理?”“分紅比例多少才是合適的?”等問題也成為投資者的關切點。
在銀行利潤分配中,繳納所得稅、分紅和補充資本金是三個主要領域。“分紅和補充資本金是上市銀行可以自主調節分配的領域,銀行可綜合考慮未來發展需要和股東投資回報,兼顧短期和長期確定分紅比例。”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記者表示。
實際上,對銀行來說,確定分紅比例,本質上是要平衡好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分紅比例高,投資者可以在短期內分走更多利潤;分紅比例低,留存的利潤則可以充實銀行資本,增強風險抵御能力,投資者可以享受業績成長帶來的長期收益。
招商銀行董事長繆建民在今年3月27日業績發布會上曾表示,上市公司不能當“鐵公雞”一毛不拔,但考慮到目前銀行總體處在經營的下行周期,不確定性、不穩定性、難以預料的因素非常多,提升分紅派息比例要等進入經營上行周期時才考慮。
“銀行分紅最好量力而行。一些發展經營管理壓力比較大、資產質量相對一般的銀行應該降低分紅比例,甚至不分紅,將盈利用于補充資本,增強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董希淼提醒說。
那么到底現金分紅比例定為多少合理?據記者了解,現金分紅且比例不低于30%,是監管層面所鼓勵的方向。2013年出爐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指引》提出,現金分紅比例低于30%的上市公司履行更嚴格的信息披露義務。
觀察近年來上市銀行分紅比例來看,多數都持續超過30%,特別是國有大行。“一方面,30%的現金分紅比例還是比較高,另一方面保持比較強的資本內生的增長能力,使得資本充足率在不做普通股融資的情況下,可以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分析人士認為。

責任編輯:李琳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