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正式舉行,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共同命運、共同行動、共同發展”。會議吸引了來自6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余名代表出席會議,其中包括數十位部長級以上高官和前政要,近百位世界500 強和知名企業的高管,上千名企業家以及眾多專家學者。

在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發布的《亞洲金融發展報告》中顯示,亞洲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地區,對世界經濟的增長率達到60%。這也是博鰲亞洲論壇首次發布關于金融領域的報告。本次論壇上金融領域的議題占比較往年呈現上升趨勢。其中,近年來飛速發展并給行業帶來巨變的金融科技,更是成為熱議話題。
融360聯合創始人、CEO葉大清應邀參加了開幕式當天舉行的“金融領袖”CEO圓桌討論。他表示,數字普惠金融關乎全球人民共同命運、共同發展,當前中國金融科技在某些領域的發展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具備了對外輸出模式、技術和經驗的可能性,應該積極“走出去”,為亞洲和全球共同發展提供助力。5G將為金融科技帶來跨越式發展,作為市場參與者,無論是金融科技公司還是金融機構都應該抓住這一機會努力發展人工智能(AI)、大數據(Big Data)、云計算(Clouding)、數字普惠(Digitally inclusive),簡稱ABCD。
他認為,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擁有龐大人口紅利和消費者市場紅利,傳統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和法制基礎較為薄弱,這都與中國此前的情況類似,中國的金融科技成長經驗和成果能夠更好地為這些國家和地區提供參考。目前,金融科技的一些領域如移動支付在國際化戰略的實際推進過程中已經擁有成功案例,未來也將繼續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
對于未來金融科技的發展,葉大清也談了幾點觀點:
1、金融科技的發展要堅守底線,要重視監管的重要性。金融與科技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金融需要專業性、遵循準入制和持續的監管。做科技,就不能碰個人投資人的錢,不能做擔保、不能發放貸、不能有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如果是金融公司,吸收公眾資金、發放小微企業和個人貸款等業務就需要有相關金融主管部門的牌照或進入白名單。
2、5G的到來,將給人工智能(AI)、大數據(Big Data)、云計算(Clouding)、數字普惠(Digitally inclusive)等科技應用帶來更多可能,也將為數字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空間。無論是市場主體還是國家層面,都應該抓住這一機會。
3、金融科技發展要提升到增強國家全球競爭力的高度。未來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不能只依靠金融消費市場的規模自然生長,也要逐漸加強創新能力以及對核心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提升,要真正從市場需求出發實現普惠金融。同時要積極“走出去”,輸出技術和標準和監管科技能力,提升該領域的國際話語權。金融科技會伴隨“一帶一路”走向全世界,有機會幫助上全球十億個人和小微企業更好地獲得金融服務,提高就業水平,改變他們的生活和命運。
作為金融科技行業的跨界老兵,葉大清在華爾街、中關村的全球500強金融和科技企業有20多年專業經驗,曾在PayPal、美國運通、美國在線及美國第五大零售銀行第一資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擔任要職。他于8年前聯合創辦的融360,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先進的互聯網和移動金融搜索、推薦平臺和服務平臺。
作為博鰲論壇的重要議程,金融領袖圓桌會議共邀請了來自不同國家金融領域的要員和企業領袖共計數十人,共分三組進行了討論。國際貨幣基金會副總裁張濤,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泰國央行行長維拉泰、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孫治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李劍閣、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屠光紹、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秘書長楊再平、安聯保險集團董事會主席Oliver Bate等多位金融要員及企業領袖參加了此次討論。圓桌會議由淡馬錫中國區聯席主席吳亦兵主持。
在金融科技組的討論中,李東榮發表了總結性演講,他強調金融機構要抓住信息技術發展的機會,提升數字化、數據化水平,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的效率和能力,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此次會議在金融科技未來發展方向上達成了共識,金融科技大有潛力,未來要以用戶為導向創造用戶需求的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增強金融的可獲得性,同時要重視監管的重要性。在多年來的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中國市場的監管體系和法制建設不斷成熟,其經驗和成果對世界數字普惠金融都有極大參考和借鑒價值。
責任編輯:霍琦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