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存單利率直漲受追捧 資金回流銀行但伺機而出
本報記者 侯瀟怡 實習記者 家俊輝 深圳、廣州報道
近期,銀行大額存單利率相繼上漲并推出了多類大額存單產品。隨著近期理財產品收益率回歸平穩甚至出現下降,大額存單成了一個熱門選擇,在市場上受到更多關注。
記者注意到,近期朋友圈中出現多家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大額存單產品的產品宣傳頁。從利率上看,較此前有較大幅度上漲。普遍來看,多家股份行大額存單20萬起存,3年期利率可達4.18%,高于不少理財產品利息。部分區域農商行、城商行利率更高,部分農商行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在5%左右。
記者采訪中獲悉,大額存單這一銀行傳統產品此前一直是同業存單占比更多,來自零售的大額存單前幾年隨著理財市場的發展有所下滑。但幾年以來,零售端的大額存單開始回暖,近期部分產品甚至出現了熱賣和搶手現象。從目前一線市場反饋看,資金或重新向銀行加速回籠。
理財收益下降貨基顯著縮量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最新公募基金市場數據,在今年2月底公募規模創下14.29萬億元的歷史新高后,截至今年3月底,公募基金所有產品總規模回落至13.94萬億元。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貨幣基金總規模在3月份快速縮水了5083億元。
貨幣基金的縮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財市場的現狀,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理財市場的熱度回落與理財收益的下滑關聯。
以貨幣基金為例, 記者注意到,幾家規模較大的股份行與余額寶等平臺的貨幣基金收益率都有顯著下滑,普遍在2.3%-2.7%之間,較去年較高水平下降超150BP。
而其他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有所波動,普益標準數據顯示,4月監測的389家銀行共發行了9285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凈值型產品),發行銀行減少4家,產品發行量增加59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17%,較上期下降0.05百分點。
長城證券5月3日研報數據顯示,截止至2019年4月30日,一個月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較兩周前上升5BP至4.11%。三個月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保持不變,為4.24%。但六個月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6BP,為4.23%,出現倒掛。
某三線城市80后居民告訴 記者,此前幾年她的理財習慣是依靠支付寶、理財通等互聯網平臺,余額寶加上一些基金產品就可以滿足她的理財需求。可今年以來,明顯收益率出現了下滑或者是下滑的預期,所以也在尋求其他的理財方式。
“父母輩更青睞去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儲蓄或者購買理財產品,一些傳統的產品比如大額存單、國債這種產品之前可能是年輕一輩比較少去接觸和考慮的。但是最近在同事、父母等身邊人的推薦下也開始關注并且考慮購入。”她笑稱,“兩代人的理財方式似乎正在回歸一致。”
大額存單隨時會“飛”走
正如前述居民所言,近期諸如國債、大額存單等傳統的金融機構產品開始受到關注甚至追捧。尤其是大額存單,正成為銀行頗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產品。
華北某二線城市股份行業務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大額存單業務確實明顯增多。一方面是因為20萬這一起存點對于不少家庭來說在合理范圍內。二是目前的利率相對較有優勢,這是最直接的原因。三是目前的大額存單產品設計比較多樣化,有每月付息的產品,也有到期統一結息但可以靈活轉讓的產品,滿足了不同客戶的需求。
華南某三線城市一農商行業務人士則告訴記者,當地一家P2P公司出現了兌付問題,此前平臺憑借10%-15%的年化利率吸引了不少本地投資人。但在平臺出問題后,不少投資人受到了損失,此后幾乎是與平臺出現問題同期,該行的大額存單包括儲蓄都出現了回流。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以來,隨著P2P平臺陸續“爆雷”,身邊起碼有十來名投資者將閑錢轉存到銀行,額度從50萬到數百萬不等。但他們幾乎都不是定期存款,表示正在觀察投資機會,隨時會重新從銀行系抽走。
“近期國債、大額存單都是熱門產品,包括前段時間銀行開售的地方債也是受到搶購,從本地情況看,資金確實出現了一定的回流趨勢。這些產品與一些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持平或者是略低,但和客戶的交流過程中我們明顯感受到,經歷過P2P連環爆雷、私募基金屢爆違約之后,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了穩健。甚至來銀行理財的客戶已經不再是老觀念中的‘大爺大媽’,不少80、90后的年輕人也開始選擇相對穩健的理財產品。這可能將是一段時間內的持續風向。”前述華南一農商行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張譯文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