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石詩語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民生理財、招銀理財、華夏理財、中銀理財等理財公司近期密集發布下調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公告,部分產品下調幅度超100個基點。
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調與其底層資產收益率走低密切相關。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理財公司適時調降業績比較基準,可避免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與業績比較基準偏離過大的問題,及時調整投資者收益預期。
展望2025年,業內人士認為,資產荒料持續,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低利率環境難言完結。為應對債市波動,不少理財公司調整產品底層資產投資策略,加強投資者預期管理;同時,加強投研能力建設,積極布局權益市場,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的投資選擇。
加強投資者預期管理
近日,多家理財公司密集發布下調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公告。例如,1月13日,民生理財發布公告稱,根據理財合同約定及當前市場情況,決定自下一投資周期(2025年1月15日開放日后)起,將“民生理財貴竹慧贏添利固收增強半年定開1號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調整為2.7%-3.1%,較此前下調10個基點。
又如,招銀理財1月6日宣布,根據理財產品合同約定,該公司發行的“招睿卓遠系列一年定開9號增強型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第6個投資周期(2025年1月15日-2026年1月14日)的業績比較基準調整為1.90%-2.60%。記者發現,該產品上一投資周期的業績比較基準為2.50%-4.20%,實際年化收益率為2.73%,略高于業績比較基準下限。
在調研中,多位理財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業績比較基準是基于過往投資經驗及對理財產品存續期內市場波動的預判而對理財產品設定的投資目標,業績比較基準不代表理財產品的未來表現和實際收益率,也不是理財公司對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承諾,只具備參考價值。
光大證券(維權)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考慮到2025年理財收益率中樞料繼續承壓下行,且產品凈值波動幅度可能增大,理財公司適時降低業績比較基準,可避免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與業績比較基準偏離過大,調整投資者收益預期。
除下調業績比較基準外,多家理財公司還掀起新一輪降費潮。中銀理財、交銀理財、招銀理財、民生理財、光大理財、華夏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近日發布費率優惠公告,對旗下多款產品進行階段性降費。例如,華夏理財1月13日發布超20條產品費率優惠公告,自1月17日起,多只產品的固定管理費率下調為0.15%/年,不少參與費率優惠的產品也同步調整了業績比較基準。
分析人士表示,部分理財公司頻頻降低費率一定程度上是為了緩解產品難以達到業績比較基準的壓力。理財公司向投資者階段性讓利,讓投資者最終得到的收益率更接近業績比較基準的預期范圍。
底層資產收益率走低
多位理財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在凈值化管理背景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表現隨底層資產實際價值的變化而變化。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是市場主流,其主要配置債券等資產,因此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受到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行的影響比較大。
近日,中銀理財發布公告稱,根據市場情況變化,該公司擬于2025年7月21日起調整36只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其中,“中銀理財-(1年)最短持有期固收增強理財產品2號”業績比較基準由3.6%-4.6%下調至2.4%-3.4%。據了解,該產品為固定收益類產品,主要投資于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固定收益類資產,并配置少量基金、股票等權益類資產,同時適當參與以對沖為目的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近年來利率債和信用債收益率均持續下行,導致理財產品缺乏高票息收益支撐。普益標準研究員董丹濃表示,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過去一段時間出現持續下行,債券類資產收益率水平大幅下降,這使得將債券類資產作為主要配置對象的理財產品難以再現高收益率。因此,理財公司不得不調整業績比較基準,以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
浦銀理財在相關公告中也表示,近期,以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無風險利率大幅走低,固定收益類資產收益率受利率下行影響明顯,收益水平出現明顯波動,收益率中樞大幅降低。基于當前宏觀經濟基本面、市場利率水平、可投資產的靜態收益率等因素進行測算,對系列產品業績比較基準進行調整。
中國貨幣網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14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1.6502%,與2024年同期相比下降86.12個基點。
2023年以來,主要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經歷多次調整,理財產品投資存款的收益率也隨之下降。目前國有大行3年期、5年期定存掛牌利率已分別降至1.5%、1.55%。
此外,從新發行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來看,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1月12日,全市場理財產品新發行數量周環比增長30.59%。其中,封閉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跌至近1個月最低點,為2.68%,周環比下跌0.02個百分點;開放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2.46%,周環比上漲0.1個百分點。
多元化布局
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下調是理財公司的必然選擇,也是對市場變化的積極響應。
展望2025年債市行情,中金公司認為,資產荒料持續,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低利率環境或難言完結。但考慮到目前市場一致性預期較強,疊加對理財產品凈值管理的監管趨嚴,債市波動可能加大。
為應對債市波動,不少理財公司調整理財產品底層資產布局策略。中銀理財副總裁蔣海軍表示,在充分考慮投資者風險偏好的前提下,理財產品配置一定比例的低波動資產,以減少產品凈值大幅回撤帶來的流動性壓力;同時,加強對市場走勢的研判,提前做好資產擺布,關注產品申購贖回與資產流動性匹配情況,積極防范流動性風險。在投資策略方面,加強對商品、金融衍生品、可轉債、跨境投資的研究,改善理財產品資產配置結構過于單一的局面。
加強投資者預期管理、做好投資者教育與溝通工作,也是多家理財公司下階段工作重點。“理財公司需要引導客戶全面理解理財產品的風險體系和等級,使客戶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選擇相應等級的理財產品。”興銀理財副總裁章杉杉表示,理財公司的重要職責包括與代銷渠道緊密溝通,及時向客戶提示市場風險。無論市場狀況如何,理財公司都應準確定位理財產品風險,對理財產品進行精準畫像,并通過理財產品畫像向代銷渠道清晰地傳達產品定位。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在低利率環境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給客戶帶來的回報空間相對有限,而股票市場面臨較大回報空間。對于理財公司而言,加大權益投資力度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的投資選擇,并提升產品的收益水平和吸引力,也有助于推動理財公司業務轉型,提升全面資產管理能力,更好地適應凈值化轉型要求。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