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法庭年審萬件案件:離監管最近 成風險監控點

金融街法庭年審萬件案件:離監管最近 成風險監控點
2018年09月27日 02:26 21世紀經濟報道

  年審萬件金融案件 這個離監管最近的法庭 成了風險監測點

  本報記者 李玉敏 北京報道

  北京市西城區廣成街4號,由于金融類案件的集中,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專門在此設立了一個派出法庭——金融街人民法庭,負責轄區內涉金融的民商事審判、刑事審判、行政審判和網絡執行。

  2018年9月26日,金融街法庭進駐一周年。這個法庭方圓1公里范圍內,匯聚了“一行兩會”和近2000家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及國企總部,資產規模占全國金融機構資產規模的40%。

  近年的金融創新熱潮下,一批新型金融業態涌現,反映到司法審判活動中就是法院受理的涉金融案件呈現較快增長。比如金融街法庭2016年新收民商事案件9636件,2017年新收案件10157件,2018年1-7月新收案件13490件,收案數量不斷攀升。

  案多人少是法院普遍現狀,金融街法庭更是如此。一方面金融類案件更加專業,需要專業的人才和知識;另一方面,大量的信用卡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法律關系明晰、認定事實標準明確、裁判尺度相對統一。

  為此,在“全國審判業務專家”、金融街法庭庭長劉建勛的帶領下,該庭探索出了“模塊化審判”和“要素式審判”的工作方式。

  年均結案超過1萬件

  數據顯示,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末,西城法院共受理各類涉金融案件25153件,其中刑事案件30件,民商事案件17069件,行政案件92件,執行案件7962件。

  “在上半年結案高峰期,我們團隊要同時接待幾十名到庭當事人,同時安排上百件案件開庭,審判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這主要得益于我們庭‘模塊化審判標準’和‘要素審判方式’的有力支撐。”金融街法庭副廳長童飛表示,金融街法庭專門審理信用卡糾紛的速裁審判團隊,2017年全年審結案件790件;2018年上半年,該團隊共審結案件3210件。

  金融街人民法庭自2014年起就開始探索建立“模塊化審判標準”,將案件從收案、送達、調解到庭審、裁判、歸檔的每一個流程都清晰地劃分成不同模塊,模塊內制定統一、規范、可操作的工作要求,為審判人員完成大量常規性、基礎性工作提供具體指引。

  采用模塊化審判工作標準后,金融街人民法庭連續三年年均結案超過1萬件,每個審判團隊年均結案超過1500件,實現了以全院不到5%的員額法官,審結全院20%以上的案件。

  2018年,該法庭將“模塊化審判工作標準”進行二次細致分解,從各個審判模塊中提煉出作為審判工作重點的“要素”,圍繞“要素”推進各項審判工作,提高審判效率。

  童飛表示:“目前在我庭,案件類型化程度高,80%的案件為信用卡糾紛案件和金融借款糾紛案件,為大范圍的推行要素式審判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比如,針對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厘出授信額度及期間、借款金額及期限、支付及還款方式、擔保方式等13類要素,在開庭前、庭審中、裁判文書制作等關鍵流程節點,針對要素開展審理工作,快速明確案件爭點,進行標準化處理,簡化審理流程,實現簡案快審,依托自主研發的智能法律文書處理工具,實現了類型化案件的批量處理,不僅提高了審判效率和規范化程度,更提高了審判團隊對大批量案件的科學化管理水平。

  據介紹,金融街法庭有一個自建的文書模板庫,模板數量達到幾十個。不僅有針對涉刑案件、裁駁案件、撤訴案件等不同情況的文書模板,甚至針對不同銀行推出的不同金融產品,根據特定金融產品的詳細要素,也有量身定制的模板,大多數情況下,法官只對其中的變量數據進行簡單更換,就可以出具新的文書。

  抽取核心要素,固定裁判思路,形成了一套“統一裁判思路”,還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同案不同判。

  打造“三大平臺”

  “金融街是國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街人民法庭在發揮審判職能、進行風險預警、助力金融監管等多個方面,承擔著獨特的使命。”因此,按照西城法院院長蔡慧永對其定位,金融街法庭是“三個平臺”,即“金融審判實務平臺、金融司法研究平臺、金融風險信息發布平臺”。

  西城法院副院長李艷紅表示,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西城法院審結、執結各類金融案件20731件。其中,審結涉金融民商事案件14523件,案件標的額達77.53億余元。

  李艷紅表示,在高效審理案件的同時,金融街法庭還成為了金融風險監測點。將審理案件中發現的涉金融風險,依據其具體情形,分別向刑事犯罪偵查機關、金融監管部門、金融行業自律機構、金融機構以及金融消費者進行通報或發布。

  近幾年來,西城法院受理的涉金融案件,往往并不單純地表現為民事案件、刑事案件或者行政案件,同一事件引發的案件性質交叉的情形越來越普遍。例如,在銀行起訴信用卡持卡人要求還本付息的合同案件中,既存在信用卡被他人盜刷,持卡人向公安機關報案且不同意還款的情形,也存在持卡人惡意透支構成信用卡詐騙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再如,金融消費者在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同時,又向監管機關提出投訴,要求監管機關履行法定職責并提起行政訴訟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為了銜接刑事民事交叉、行政民事交叉的案件,西城法院建立了“大金融”審判格局,在金融街法庭建立了涉金融刑事、行政審判工作室,網絡執行工作室,便于其他審判部門的涉金融專業審判團隊就地辦公就審。

  去年10月,互聯網法庭在金融街法庭正式投入運行,實現了內外網數據交換、遠程音視頻互動、語音識別轉換文字、電子簽名等信息化功能。大量案件通過智能化的互聯網法庭進行遠程視頻審理,不僅加快了案件審理流程,還有效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

  (編輯:馬春園,郵箱:macy@21jingji.com)

責任編輯:楊群

金融街 審判 案件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17 長城證券 002939 6.31
  • 10-11 昂利康 002940 --
  • 10-09 天風證券 601162 1.79
  • 09-27 邁瑞醫療 300760 48.8
  • 09-27 蠡湖股份 300694 9.89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