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曝光臺315特別活動】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在線投訴】
郭樹清出任銀保監首任主席,原兩會七位副主席留任,王兆星、陳文輝分列第一、第二副主席
來源:慧保天下
塵埃落定。
3月21日下午3點,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中國銀保監會)召開了合并后的首次局級干部以上會議,宣布了銀保監會的主席人選,原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成為中國銀保監會第一任黨委書記、主席。
另據財新報道,銀監會、保監會的所有原副主席職位暫無調整。這意味著,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曹宇、周亮、祝樹民和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黃洪、梁濤一共七位副主席均保留。其中,副主席按照資歷排位,王兆星為第一副主席,陳文輝排第二。
會上還宣布了原銀監會紀檢組組長李欣然擔任首任中國銀保監會紀檢組組長的任命,保監會原紀檢組組長林國耀則另有任用。
此外會議還決定成立五個工作組,研究機構調整和“三定”(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方案。
至此,新時代的經濟金融領域的監管大員基本確定,此前,十九大已經任命易綱接替周小川擔任央行行長,劉昆擔任財政部部長。
同樣是在21日下午,中共中央正式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在提及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時,方案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必須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保障國家金融安全。為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解決現行體制存在的監管職責不清晰、交叉監管和監管空白等問題,強化綜合監管,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更好統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逐步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主要職責是,依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和保險業,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銀行業和保險業合法、穩健運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等。
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擬訂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
不再保留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銀保合并正式啟幕,銀監會、保監會拆牌在即,據媒體報道,21日下午,在銀監會以及保監會的門口聚集大批監管人士合影留念。
保險業的新時代就這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轟轟烈烈開啟了。郭樹清,這位資歷極其豐富,曾在國務院擔任要職,主政地方政府(曾任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貴州省副省長等職),擔任國有大型金融企業一把手(曾任建行董事長),更難能可貴的是,擔任過央行副行長、證監會主席、銀監會主席的人,如今又來主政新成立的中國銀保監會,他會給保險行業帶來什么樣的轉變?隨著銀監會、保監會的合并,銀行業與保險業,這兩個交集甚多的行業會產生哪些化學反應?

郭樹清,男,漢族,1956年8月生,內蒙古察右后旗人,研究生學歷,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馬列系科學社會主義專業,法學博士學位。1974年8月參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4.08 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紅格爾公社插隊;
1978.03 南開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學習;
1982.02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馬列系科學社會主義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5.02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所助理研究員(其間:1985.02-1988.07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馬列系科學社會主義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法學博士學位;1986.03-1986.06 借調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設計辦公室工作;1986.07-1987.08 赴英國牛津大學作訪問研究);
1988.09 國家計委經研中心綜合組副組長(副司級);
1993.04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綜合規劃和試點司司長;
1995.09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宏觀調控體制司司長;
1996.02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秘書長兼機關黨委副書記;
1998.03 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黨組成員兼機關黨委副書記;
1998.07 貴州省副省長;
2001.03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其間:2004.03-2004.04 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A班學習);
2005.03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黨委書記,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
2009.01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黨委書記;
2010.07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
2011.10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
2013.03 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副省長、代理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
2013.06 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
2017.02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
2017.03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郭樹清,一個堅定的改革派
在大多數媒體眼中,長相清秀帥氣的郭樹清算是一個“學者型官員”,其曾經兩度獲得 “孫冶方經濟學獎”(該獎項被譽為經濟學界的“奧斯卡”)。
現年62歲的郭樹清早年于南開大學研修哲學,后在中國人大攻讀經濟系碩士,又考取中國社科院博士研究生,師從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研究比較社會主義體制。畢業后,郭樹清被分配到國家計委,并與吳敬璉產生交集,加入了參加吳的課題組。
郭樹清與吳敬璉、樓繼偉等因1988年完成《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整體設計》被稱為“整體改革論者”,郭樹清自此在其仕途生涯中烙上了“改革者”的烙印。
在經濟金融領域,郭樹清的改革始于1998年。當時,郭樹清轉任貴州副省長33個月后重返首都,擔任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
2004年,郭樹清出任中央匯金首任董事長,為中行和建行股改提供資金支持,加速了兩大國有銀行的上市進度。次年,郭樹清空降建行出任董事長,此后建行用時216天將成功在香港上市,這是中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標志性成果。
在建行六年后,2011年10月,55歲的郭樹清再上路,走向更富挑戰的崗位——中國證監會主席,不過其這一段經歷頗受爭議——在其任職期間,中國股市指數下跌了7.7%,郭樹清經歷了最短的任期、最密集的新政和最多的爭議。
在郭樹清履職證監會主席的506天內,證監會密集發布各項制度調整政策達70項,相當于“七天一新政”,郭樹清也由此被業內人士稱為“郭旋風”。
506天里,郭樹清致力于整頓股市并吸引外資。2012年成為了當時證監會執法力度最大的一年。當年,證監會共受理證券期貨違法違規線索380件,同比增長31%;新增案件調查316件,增長21%;移送涉嫌犯罪案件33件,增長32%;對195名當事人作出了行政處罰,涉及罰沒款合計4.36億元,增長24%。
不過,郭樹清的IPO改革亦被指是人造堰塞湖,僅2012年下半年,證監會部署對882家等待IPO公司財報進行專項檢查,800多只新股暫停發行。據中國經營報報道,郭樹清在提升股市和債市融資作用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使他不太受國有銀行等既得利益群體歡迎。這或許為郭樹清離開證監會埋下了伏筆。
2013年3月,郭樹清調任山東省委副書記、代理省長,3個月后擔任山東省長。在此期間,其不改“金融人”本色,上任后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上任不久,郭樹清就為大部分城市標配了一名“懂金融”的副市長,至少有13位來自金融系統的副市長,其中有的人曾在“一行三會”任職,有的來自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等金融單位。
2013年8月,山東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俗稱“金改22條”),山東的“大象經濟”開始了轉型之路。隨后的一年多時間里,為了落實“金改22條”,山東省密集出臺金融政策、項項打破常規。
而據媒體不完全統計,他在山東會見過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證監會副主席趙爭平、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央行副行長陳雨露、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等監管機構高層,還有四大行董事長、浦發董事長、光大集團董事長、包括上交所深交所在內的各大交易所一把手、國壽董事長、泰康董事長等。
2016年8月,山東首次公布了郭氏金改三年成績單:金融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1936.11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3130.6億元,增長了61.7%。金融業實現地方稅收449億元,占到全部地方稅收的10.7%。
2017年,62歲的郭樹清重歸金融界,再次接棒尚福林出任銀監會第三任主席。在郭樹清治下,銀監系統的罰單也出現了新的特色:大金額、高頻次、常態化。
從分業到混業
銀監與保監命定的殊途同歸
2003年,銀行、證券、保險,中國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框架最終完成,然而在這之后,中國的金融業卻自然而然地走向了混業經營,綜合金融集團崛起,或明或暗的資本江湖也有了更多的傳奇人物,明天、海航、華信、寶能……中國金融市場一片繁榮,然而背后所隱藏的風險卻也逐步凸顯出來。保險業界人士,一定還記得2015年底,因為“寶萬大戰”所引發的口水官司,以及之后的對于萬能險的口誅筆伐、項俊波的落馬、安邦保險神話的破滅……過去分業下的監管格局顯示出了其自身的局限性,監管合并成為題中之意。
3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采訪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中外記者,對于合并銀監會和保監會、成立新的銀保監會問題,李克強表示,金融領域有違法違規或者規避監管行為在興風作浪,最近監管部門主動出手,就是為了讓這些點狀的風險不能散發,該戳的膿包還是要戳,合并保監會和銀監會,就是為了防止有規避監管行為發生。

如今,銀監、保監合并的大幕正式開啟,其對于保險行業究竟會產生哪些影響?其實,同屬于金融監管范疇,從更高的層面來看,二者在某些方面始終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
例如,2017年,無論是銀監會還是保監會,都將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作為首要任務,兩會幾乎同步施行嚴監管、補短板相關措施。銀監會有“三三四十”專項整治行動,保監會出臺了“1+4”系列文件,兩部委均對公司治理、股權、股東管理等問題立規矩、強監管。
去年3月底至4月初的短短兩周,針對當時最急迫的問題,銀監會連發7文,從外部監管到內部操作提出諸多要求,涉及服務實體經濟、監管處罰、防控風險、彌補監管短板等多個方面,并要求銀行業依據文件要求進行自查。
專項整治行動收官后,銀監會自我評價稱:“這是對銀行業經營管理標準的一次全面梳理和體檢”、“對我國銀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2017年,銀監會全系統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3452件,其中處罰機構1877家,罰沒29.32億元;處罰責任人員1547名,其中罰款合計3759.4萬元,并對270名相關責任人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終身銀行業從業和高管任職資格。
對于保監會來說,項俊波作為“一行三會”成立以來首個落馬的一把手,其對于保險行業的負面影響是難以估量的,“肅清流毒”因此成為保監會在2017年的主要任務,而在2018年的監管工作會議上,監管又將2018年定義為“作風建設年”,顯示形勢依然嚴峻。
“慧保天下”粗略統計,2017年僅保監會官網公布的相關政策及通知就達60多份,與人身險或財產險相關的文件也均超過200份。
其中,“1+4”文件定調全年政策走勢;人身險方面,《中國保監會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又明確叫停諸多主流產品類型,強制險企發展保障型產品;財產險方面,二次費改于2017年7月全面推開,同時,保監會發布174號文全面整治市場亂象。
2017年,保險監管系統罰款共計1.5億元,同比增長56.1%。其中,處罰保險機構720家,處罰人員1046人次,撤銷任職資格18人,保監會全年共禁止4人進入保險業,責令24家保險機構停止開展新業務。
2018年一開年各種罰單就紛至沓來,兩周時間,累計罰款就已經超過2000萬元。與此同時,保監會繼續修訂各類政策,包括《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修訂后的版本已出爐,《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規則》也于3月1日開始試運行,成為償二代之后,直接強化險企資產負債管理水平的大利器。《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也正式公布,正式明確單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不得超過1/3。
而另有一大批保險新規還在路上,其中就包括《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保險公司治理監管辦法》,提升公司治理剛性約束,建立健全保險公司市場退出機制等。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一個時期以來,銀監會和保監會始終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這對于保險行業而言,或許意味著適應起來會更加容易。
新組建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要職責是,依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和保險業,維護銀行業和保險業合法、穩健進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金融穩定。
而原銀監會、保監會擬定重要性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均被劃入中國人民銀行。
作為銀保監會第一任主席的郭樹清如何開啟新篇章?一切留給時間。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