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目前經濟形勢不宜過于樂觀 需保持理性

徐洪才:目前經濟形勢不宜過于樂觀 需保持理性
2018年03月20日 08:50 藍鯨財經

【金融曝光臺315特別活動】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在線投訴】

  藍鯨保險 李婷 實習 范夢柯

  3月9日下午,由中保協舉辦的第一百七十六期中國保險大講堂開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教授應邀就“2018年中國經濟走勢前瞻”發表主題演講,從經濟形勢、發展挑戰,到協調監管、深化改革,再到中美競爭、和平崛起,徐洪才理性解讀了如何看待經濟發展方向。

  談當下:經濟形勢不宜過于樂觀,要保持理性

  “2018年年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增長3.9%,所以國內對2018年經濟形勢普遍保持樂觀”,徐洪才分析稱,但沒多久就發現,當前形勢復雜,這一估計有些過于樂觀了。

  形勢究竟如何?徐洪才表示,一方面,今年二月份以來,美國股市在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指數業績增長30%以上情況下,股指出現激烈振蕩,出現大跌,中國股市隨之巨幅震蕩;另一方面,對于中國而言,目前東北亞地緣政治面臨較大危機,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民主國家聯盟對中國形成包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并非一呼百應。

  此外,3月8日,特朗普簽訂協議稱對全球向美國出口的鋼鐵、鋁這些產品實施超額的關稅。事實上,貿易保護主義已經開始,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去年外貿進出口增長13%的外貿進出口增長率難以持續。

  “我們仍需保持理性,不宜過分樂觀”,徐洪才強調。

  談挑戰:流動性風險或是今年及未來幾年的較大挑戰

  徐洪才認為,流動性風險或是今年及未來幾年的較大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2017年前三個季度GDP同比增長6.9%,表現超預期,且先行指標PMI表現亮眼,特別是制造業小企業PMI向好表現明顯,但2018年2月份PMI有所下行,制造業、服務業PMI主要因春節因素下行較多,小微企業的PMI數據下降更多。顯然,制造業從工業微觀企業的情況看來,短期看還是有壓力。

  二是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體上較穩定,但是最近幾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低于經濟增長速度的現象值得關注。

  三是這兩年的信貸政策也不如2012年至2016年寬松。

  談中美競爭:是一個大挑戰,像跑馬拉松一樣,行穩才能致遠

  對于中美間競爭,徐洪才認為,從外部競爭環境來看,現在環境有所改變,尤其是特朗普減稅政策的推出,搶占了全球規則的主導權,給中國帶來不小的挑戰。因為在資本市場經濟中,資本流向成本低的地方,產業、資本、人才、技術、生產要素都會流向美國,減稅類似于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磁場。

  “中美之間的競爭不是短期的,不是3-5年,未來半個世紀,未來1個世紀,50-100年,世界經濟的一場大戲,就是看中國和美國”,徐洪才分析稱,中美最終的較量,就是馬拉松看誰跑的更快更穩一點,行穩致遠,這件事情還是要拭目以待,“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談供給側改革:有進展但不可盲目樂觀,仍是經濟發展核心

  徐洪才表示,從供給側改革的成果來看,雖然“三去一降一補”取得進展,去杠桿方面國有企業杠桿率下降0.6個百分點,但主要因為上游的基礎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國企利潤上升后實現的降杠桿,但其中下游則明顯受到了擠壓,生存狀況惡化。“這是不可持續的,所以也不可盲目樂觀。況且國進民退的現象依然存在,顯然對經濟增長質量、結構優化、效益提升是不利的。”

  對未來中國經濟走勢展望時,徐洪才分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然是核心。由此,2018年,政府工作的九大任務之一,就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到實體經濟上,抓好三去一降一補,簡政減稅減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完善現在經濟體系建設。

  徐洪才強調:現代經濟體制有三句非常關鍵的話:“微觀主體有活力、市場機制有效率、政府調控有度。”重點還是要把降成本放在首要的位置,激活,市場主體的活力。

  談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但若小步徘徊則實現中國夢無從談起

  談到人民幣匯率市場,徐洪才認為,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相比,人民幣還是相對穩定的。“但如果有觀點認為,人民幣保持升值的態勢會有利于人民幣的國際化,那么這種觀點是不切實際的。”

  “預計人民幣將會盯住一籃子貨幣保持相對穩定”,徐洪才稱,但現在人民幣在國際儲備貨幣當中的地位是下降的,在811匯改之前,我們曾經一度達到了2.8%,但現在只有1%左右,人民幣的地位是下降的,不是上升的。

  徐洪才表示,我們現在得了匯率的恐懼癥,人民幣升值緊張,人民幣貶值緊張,人民幣不升不貶更緊張,夜不能寐。事實上,升一點,貶一點,不同的階段要靈活處理。

  此外,徐洪才分析,目前,我國GDP在全球占比達15%,貿易量達到了12%以上,若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占的比重只有1%,那顯然跟地位是不相一致的。如果人民幣還是小步徘徊,那么崛起中的中國夢的實現就無從談起,說明我們金融的競爭力,整個國家的經濟實力還是不行的。

  談房地產稅:不能簡單理解為對使用環節加稅,加稅不符合國際主流

  談到房地產市場,徐洪才表示,目前,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回穩,且一線城市過熱也得到了抑制。

  而對于最受大家所關注的房產稅,徐洪才分析稱,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今年開始啟動立法程序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對使用環節加稅,因為加稅這不符合國際主流,這會大大的打擊我們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中產階級擁有很多的現金都押在房子上,成了固定資產無法變現。若以這個房子市場價格,將泡沫作為依據計算一個百分比讓他再交稅,這是難以支撐的負擔。”

  “我們必須在房地產生產、交易、消費各個環節理順其各個方面的稅,這是個系統工程。因此大家不要匆忙地單兵突進”,徐洪才稱。

  談金融改革:不能永遠在路上,永遠在路上說明很多事情徘徊不前

  在對中國經濟形勢進行預測時,徐洪才提出今年政府工作的幾大任務,其中一點是,深化經濟金融領域改革。其認為,其中,國企改革、民營企業發展、產權要素市場機制,財稅機制、金融體制、社會機制等重點領域都應該有所突破。

  此外,徐洪才格外強調,改革有時間表,“改革不能永遠在路上,永遠在路上說明很多事情徘徊不前。”

  談金融監管:資管新規正在出臺前夕,監管協調是必然趨勢

  徐洪才表示,防控風險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三大攻堅戰中的首要任務。目前房地產市場泡沫的風險、外部沖擊的風險、脫實向虛的情況都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下一步就是資管領域,目前資管新規也正在出臺前夕。

  同時,金融監管也可探索借鑒英國雙峰監管的經驗。對于保監會和銀監會合并一事,徐洪才認為未來加強監管協調也是必然趨勢,但監管一定要以專業的分業監管為基礎,業務的跨界不能跨太多。

  談未來:充滿信心,中國和平崛起將是未來半個世紀的一個歷史性實踐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明年是建國70周年,2020年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在這樣的時間節點,徐洪才認為,2023年將是一個里程碑,我國有望實現人均收入達到1.2萬美元,中國將首次突破世界銀行所設定的中等收入的標準。13億人口整體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從1945年二戰結束到現在,只有韓國和臺灣省這兩個地區突破過,所以這將成為一個歷史性的突破。

  再者,中國2025年制造業強國戰略目標的實現,將改變中國以往以規模取勝的世界第一,況且目前在高鐵領域中國已經實現了引領型發展。總體來看,未來幾年中國將進入新時代,雖然有很多挑戰和嚴峻,但是總體形勢還是較樂觀的。(藍鯨財經 實習 范夢柯)

責任編輯:張文

捷克 澤曼 葉簡明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