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上市五年后,這家金融科技機構獲股東私有化建議。3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紐約、香港兩地上市的金融壹賬通于3月3日晚間在港交所公告,稱收到公司控股股東建議私有化公司的初步無約束力建議,后續可能導致公司自港交所及紐交所退市。
從公告內容來看,金融壹賬通被建議以現金每股2.068港元(每股公司美國存托股約7.98美元)的價格進行收購,與其上市初期股價相比仍有明顯差距。有分析人士指出,私有化是控股股東認為公司在公開市場的估值未能體現其真實價值導致,私有化后公司可以擺脫公開市場的諸多約束和短期業績壓力,在業務調整等方面擁有更大的自由度。

金融壹賬通收私有化要約
在3月3日早間發布停牌公告“以等待發布有關本公司內幕消息”后,金融壹賬通在同日晚間就相關消息進行了進一步說明。
3月3日晚間,金融壹賬通在港交所披露公告稱,公司接獲鉑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鉑煜公司”)提供的有關以協議安排方式建議私有化本公司的初步無約束力建議,鉑煜公司建議以現金每股2.068港元(每股公司美國存托股約7.98美元)對金融壹賬通進行收購。
根據介紹,截至公告發布之日,鉑煜公司是平安集團的附屬公司,也是金融壹賬通的控股股東,直接持有金融壹賬通353077356股股份,占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約30.18%。同期,包括鉑煜公司在內,平安集團通過附屬公司共計持有金融壹賬通375764724股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約32.12%。
對于發起本次私有化要約的原因,鉑煜公司在建議公告中提到,經審慎評估金融壹賬通的業務及財務表現面對的近期挑戰、其股價、使其服務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前景、轉到私人非上市公司的潛在裨益后,鉑煜公司建議以私有化交易方式收購金融壹賬通全部已發行股份。
針對公司具體的私有化原因以及后續進度,北京商報記者向金融壹賬通方面進行采訪,金融壹賬通方面僅回應稱,目前公司已經進入要約期,由于證券法的法規要求,所有信息請參考相關公告內容。
而在公告中,金融壹賬通指出,該私有化建議尚處于初步階段,未來是否會進行要約仍未確定。公司將在每月發布公告,更新有關建議進展的情況。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表示,一般來講,私有化是控股股東認為公司在公開市場的估值未能體現其真實價值導致。金融壹賬通近年來業績壓力較大,也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私有化后公司可以擺脫公開市場的諸多約束和短期業績壓力,在業務調整等方面擁有更大的自由度。此外也能避免或減少因為信披帶來的很多層面的壓力。
股價走勢低迷
上市公司的私有化要約中,收購價格是受到市場關注的重點內容,這也與公司股價走勢密切相關。根據金融壹賬通披露的公告,鉑煜公司提出這一私有化建議,主要在于公司董事會注意到2025年2月28日金融壹賬通股份出現異常成交量以及股價波動。
雪球數據顯示,2月28日,金融壹賬通港股盤中漲勢迅猛,漲幅一度超過50%。截至當日收盤,金融壹賬通每股報1.69港元,收漲40.83%。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當日金融壹賬通的股價盤中最高觸及每股1.85港元,也是自2023年3月以來金融壹賬通港股的最高報價。
在公告中,金融壹賬通按照2月28日前的收盤價進行了說明。按照公告中提到的以每股2.068港元進行回購計算,這一收購價格相較2月27日金融壹賬通港股收盤價1.20港元溢價72.33%,相較2月27日(包括該日)前最后15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1.034港元溢價100.00%,相較2月27日前最后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0.893港元溢價131.66%。
從股價走勢來看,上市以來金融壹賬通股價明顯呈現下滑態勢。以港股市場為例,2022年7月在港上市首月,金融壹賬通的股價最高觸及每股8.61港元,此后便逐步下滑。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間,金融壹賬通股價長期保持在每股1港元下方。
此外,私有化要約消息傳出后,或受此影響,金融壹賬通在美股的股價大漲超21%。截至3月3日美股收盤,金融壹賬通的股價為6.68美元,市值2.61億美元。港股方面,3月4日復盤后,金融壹賬通收跌0.59%報1.68港元。
本次披露的公告中,并未具體提及需要回購的具體股份數量和總價。針對具體回購價格、提振股價舉措等問題,金融壹賬通在回應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僅表示請關注后續相關公告。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指出,私有化通常涉及公司控股股東或關聯方提出以現金或其他對價收購公司所有已發行股份,從而使公司從公開交易市場退市。金融壹賬通作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近年來股價走勢不佳,私有化提議的出現可能是公司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一種戰略選擇。
“股價低迷的背景下,私有化提議的溢價收購價格對股東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私有化后,公司可以擺脫公開市場的短期業績壓力,降低審計、合規、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運營成本,更專注于長期戰略發展。金融壹賬通的美股股價出現大漲,這表明市場對這一提議持有一定的樂觀態度。然而私有化能否最終成功實施,還需關注后續股東投票、監管審批等關鍵環節。”王鵬補充道。
退市之后仍有挑戰
公開信息顯示,金融壹賬通成立于2015年12月,是平安集團下面的金融科技服務云平臺,公司基于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為中小金融機構提供科技驅動的業務解決方案。成立四年后,金融壹賬通于2019年12月在紐交所上市,后于2022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成為業內首家以雙重主要上市方式回港的商業科技服務提供商。
上市以來,金融壹賬通的業績狀況定期在公司財報中展現,大額虧損和對股東平安集團的依賴也讓金融壹賬通備受市場質疑。從金融壹賬通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近年來該公司也在通過調整發展策略謀求盈利目標,并逐步擺脫對平安系關聯公司的依賴。
根據金融壹賬通2024年三季度財報,得益于2024年二季度出售虛擬銀行業務的一次性交割收入以及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緊縮態度,金融壹賬通終于實現扭虧為盈。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持續經營及已終止經營業務歸母凈利潤1.10億元,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長138.9%。但拋開“瘦身”帶來的收益,金融壹賬通的盈利能力還需驗證。
進入2025年后,金融壹賬通還變更了“掌門人”。2月5日,金融壹賬通公告表示,公司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董事長沈崇鋒因個人原因辭任,陳當陽接任公司執行董事、董事長兼CEO。從履歷來看,陳當陽為技術出身,于2021年9月加入平安集團,歷任中國平安產險科技中心總監、總經理助理,負責推進公司數字化轉型。在入職平安集團前,陳當陽曾在螞蟻集團、中信銀行等進行任職。
對于董事長變更以及私有化后的最新業務規劃,金融壹賬通方面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稱,陳當陽擁有技術背景及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將為公司發展提供更強的動力,帶領公司實現新的戰略目標。
在王蓬博看來,對于金融壹賬通而言,私有化能夠降低合規成本,讓戰略調整更簡單,也增加了控股股東的控制權,在決策過程中更加高效。但退市后金融壹賬通也要面臨融資渠道變窄的事實,而且市場關注點和品牌營銷力也在降低。
“業務還是一切的關鍵,建議根據現有情況要鞏固和擴大境外市場份額,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市場特點,定制化推出金融科技服務產品。”王蓬博指出。
王鵬直言,金融壹賬通的私有化提議反映了公司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一種戰略選擇。私有化后,公司仍然面臨退市影響、治理結構變化等挑戰,但同時也獲得了戰略調整機遇和財務表現改善的可能。對于金融壹賬通后續業務發展規劃,建議公司聚焦核心業務、加強技術創新、拓展國內外市場、注重風險管理和關注可持續發展。
王鵬建議,金融壹賬通應繼續聚焦金融科技領域,深耕核心業務,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效率。通過不斷創新和優化,滿足客戶需求,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還應注重風險管理,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提高風險識別和應對能力。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保障公司的穩健運營和長期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廖蒙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