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觀察 | 關于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曾培炎的五個關鍵詞

博鰲觀察 | 關于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曾培炎的五個關鍵詞
2021年04月22日 18:38 經濟觀察報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原標題:博鰲觀察 | 關于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曾培炎的五個關鍵詞

  經濟觀察網記者李紫宸高歌2021年4月21日,本屆博鰲亞洲論壇的最后一天,一場關于中國雙循環戰略的討論被安排在了這天的上午。

  博鰲的這場論壇由中國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做開場。曾培炎說,中國的“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大戰略任務,國內外都非常關注。

  為什么雙循環戰略會在這個時期被提出,并為中國未來長期一段時間的經濟發展格局定調?

  曾培炎總結過去說:“一個經濟體的發展都是分階段推進的,發展模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敝袊母镩_放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深度地參與了國際分工,有一段時間形成了以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發展模式,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兩次沖擊,中國擴大內需使得我們有效應對了外國風險。”

  近幾年來,中國加快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顯著改善了供求關系,中國經濟總量已經突破100萬億人民幣,已經擁有14億人口和10億多的中等收入人群,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大市場。

  “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以往以要素投入為主導的傳統發展模式已經不作為提供國內持續增長的動力,中國的經濟增長底層邏輯必須轉向以依靠創新和改革為主的來提高全要素的生產力,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逆全球化潮流以及新冠疫情大流行疊加的外部國際環境,使得國際經濟循環動能明顯減弱。

  在上述兩個前提下,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既是必然的選擇,也是主動的決策。

  當我們關注中國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應該關注的核心內涵是什么?

  曾培炎提煉了五個關鍵詞,這五個關鍵詞是“擴大內需”,“暢通循環”,“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深化改革”。

  為什么是“擴大內需”?曾培炎說:“大國經濟優勢,內需是主導,而且內部可循環,中國將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把擴大內需戰略和深化結構改革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p>

  為什么是“暢通循環”?曾培炎說:“暢通不是簡單的物流暢通,而是在生產要素、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社會生產的全過程,均衡高效循環的流轉,要消除瓶頸的制約,構建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有效的提高經濟生產的效率。當然了,在暢通國內循環的同時,產業國際大循環也是不可或缺的,兩個循環是互聯互補的,也是相互促進的。”

  為什么是“科技創新”?曾培炎說:“中國將加大科技投入,加強創新體系建設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努力克服一些重要領域卡脖子問題,突破一些產業的瓶頸,推動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在這方面我想強調一句,科技成果應該造福全人類,而不應該成為限制、遏制其他國家發展的手段。”

  為什么是“綠色發展”?曾培炎說:“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做出的莊嚴承諾,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將在中國社會發生廣泛而系統的變化,無論是產業、技術、投資還是消費、結構、發展方式都將深度結合和重塑。”

  為什么是“深化改革”?曾培炎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發展問題,本質上是一個改革問題,要運用改革的思維和技術的辦法,在科技創新、暢通經濟循環、擴大內需、高水平的開放、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清除要素流動的機制性、體制性障礙,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的制度體系?!?/p>

  曾培炎認為,總的來說,習近平主席強調的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爸袊_放的大門是不會關閉的,只會越開越大?!?/p>

  他判斷,隨著內部循環的愈發順暢,超大規模的市場潛力會不斷釋放,這也將支撐帶動外部的循環,吸引更多的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這將為各國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市場空間推動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繁榮。

  同時,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將加現代化的經濟體系和治理體系建設,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的保護,進一步完善公平競爭,著力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充分激發國有、民營、外資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

  曾培炎在最后說,中國將在持續推進商品服務、資金、人才這些要素流動性開放的基礎上,強化規則、管理、標準等制度性的開放。要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已經正式完成了RCEP的核準程序,與歐盟也如期完成了BRT的談判,同時積極加入CPTPP,并且支持推動WTO進一步的改革。未來中國將更好的融入到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這也有利于國家緊密穩定的全球經濟循環體系和更加有序的世界經濟秩序,推動全球化的水平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曾培炎的解讀令人相信,在雙循環戰略的支撐下,中國與全球在未來不僅不會割裂,還將以新的姿態和方式,與全球經濟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開放”,不斷擴大的開放,也讓中國在未來持續推進改革成為了題中之義。

  參加這一場雙循環戰略討論的,還有中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彭森,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海南省委、常務副省長沈丹陽,波士頓咨詢全球主席漢斯·保羅·博克納,以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等。

  彭森認為,改革是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加快構建新格局本質是一個改革任務。產業結構的調整、創新發展是發展問題,但要解決這些,最關鍵是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體制機制因素,這包括計劃與市場的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城鄉發展的關系等,這些問題涉及的大格局調整實際上就是改革。

  彭森說,“擴大內需”,也即擴大中國的消費能力和市場規模,實際上這方面的改革也相對滯后,包括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社會保障領域的改革等,可能要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的改革進一步加快資本的流動和市場化配置,加快勞動力的流動和市場化配置,此外,土地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同樣需要改革,需要“十四五”期間能夠有一個更加快速的發展。

  在彭森看來,國家之間的競爭最重要的是體制機制制度的競爭。雙循環需要中國更多參與到國際治理、國際發展、國際循環這個大環境中去,不論是加入RCEP還是簽訂中歐投資協定,以及準備加入的TPP,這都要求中國在制度開放方面邁出新的實質性步伐,而對外開放也倒逼中國的體制改革,通過改革貿易規則和國際更多的接軌,最終在零利率、零關稅、零補貼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

  朱民則就曾培炎的發言解讀稱,雙循環有兩個制高點,一個是科技創新,一個是市場,這對內循環很重要,但也有賴外循環的支持。

  “外循環決定了中國對世界合作的基調和態度,”朱民說,“中國越做越大,中國和世界的合作就變得越來越重要。通過制度設計,中國加入RCEP、中歐投資協議等,這都是合作的平臺,這對未來的中國和世界都特別重要。”

  朱民最后說,中國內循環走好了,中國穩住了,全球就穩住了。中國制造業是美國、日本、德國的總和,中國穩住了對全球有重大意義。中國融入全球,全球穩住了,反過來也推進中國的發展。兩個循環結合,這是中國的重大戰略,也是全球經濟在今天這個節點上找到一個新的發展方向的重大戰略改變。

  當然,正如與會人士著重點出的,面對現在充滿挑戰的外部環境,中國如何應對這一形勢,如何加快社會主義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如何通過高水平、系統性的改革開放,實現一個高質量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挑戰。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玫

中國 雙循環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26 同飛股份 300990 85.5
  • 04-22 中際聯合 605305 37.94
  • 04-22 聯測科技 688113 19.14
  • 04-22 津榮天宇 300988 23.73
  • 04-22 蕾奧規劃 300989 51.62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