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證券日報 龔夢澤
在芯片短缺、電池等原材料價格普漲的背景下,國內汽車行業上半年經受了嚴峻考驗。
《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7月18日,兩市共有16家汽車上市公司發布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凈利潤預增公司3家;扭虧1家;業績預減、首虧、續虧公司12家。
對此,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我國汽車行業正面臨供給沖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遇到了較大的困難。穩增長的任務十分艱巨。“近來國家促消費政策對汽車行業穩定恢復的意義重大,綜合研判,全年預計仍會保持穩定增長。”
從16家已經發布業績預告的上市車企來看,凈利潤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其中僅有長安汽車、比亞迪和長城汽車三家企業實現凈利潤預增,且相比去年同期增長幅度均超過一倍,長安汽車、比亞迪預計凈利潤最高增長超過200%,頭部車企馬太效應日益顯著。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預計凈利增長幅度最高,同比增長189.14%-258.54%,其次為比亞迪,同比增長138.59%-206.76%,長城汽車以116.01%-145.54%位居第三位;小康股份虧損幅度居首,同比增幅達233%-267%。
自今年3月份宣布停產燃油車以來,比亞迪銷量不降反升,仿佛開啟了開掛模式。在銷量方面,截至6月份,比亞迪已連續4個月銷量連續突破“10萬+”輛大關,上半年累計銷量達到64.14萬輛,穩坐上“自主一哥”的位置。
長安汽車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為50億元-62億元。對于高速增長的半年業績,長安方面表示,主要得益于品牌持續向上,產品結構持續優化,以及自主品牌盈利能力持續提升。體現在銷量方面,上半年長安自主品牌新能源累計銷量8.50萬輛,同比增加127.26%,自主品牌海外銷量10.17萬輛,同比增加94.39%。同時,長安汽車一季度的22.38億元投資收益也成為上半年盈利的重要一部分。
據記者觀察,長城汽車上半年銷售受供應鏈波動沖擊較大,僅銷售51.9萬輛,同比下滑16%。不過,經營業績卻逆勢上揚,公司預計2022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3億元到5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預計增加17.71億元-23.71億元。長城汽車把“銷售下滑卻利潤增長”歸因于產品結構的優化,單車售價上升、毛利及毛利率增長以及匯兌收益增加等。以坦克為代表的新品牌快速發展中,其在提高單車利潤的同時極大的帶動了毛利率上升。
有人歡喜有人愁。在業績虧損企業中,作為“華為概念股”的小康股份預計上半年凈利潤虧損16億元到17.6億元。同樣曾經搭上華為概念的北汽藍谷預計上半年凈虧損18億元到22億元,公司表示,2022年上半年,芯片短缺、電池等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對公司業績產生了較大影響。
談及部分上市車企的虧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高云鵬認為,在當前快速轉型的汽車環境中,部分車企未能很好的適應行業趨勢,尤其在產品技術、市場營銷等方面,遭遇到了較大挑戰。再加之“疫情等外部因素的疊加,給虧損企業帶來了多重壓力,最終導致虧損幅度不斷擴大。”
盡管如此,崔東樹對未來國內車市仍保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認為,從6月份以來,我國汽車產業鏈基本全面恢復,車企加快生產節奏,同時在國家購置稅減半政策、地方政府的汽車消費政策疊加下,汽車市場表現相對良好,接下來的提升速度有望進一步加強。
據中汽協最新發布的半年產銷數據顯示,1-6月份,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211.7萬輛和1205.7萬輛,同比下降3.7%和6.6%,但相比前5月降幅有所收窄。對此,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上半年汽車產銷總體呈現U型走勢,雖然3月至5月份銷量下滑較為嚴重,但6月已呈現明顯增長。“從中長期來看,我國汽車市場總體處于普及的后期,居民對汽車的消費需求依然強烈,加上產業轉型和消費升級帶來的行業紅利,為乘用車市場今后保持穩定增長提供了充分保障。”

責任編輯:周唯
投顧排行榜
收起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