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成人经典在线视频,亚洲午夜18???毛片在线看,丰韵犹存熟妇成人视频在线观看,啪啪导航

半月五次指控 渾水沽空安踏的背后
半月五次指控 渾水沽空安踏的背后

  原標題:半月五次指控 渾水沽空安踏的背后 來源:北京商報 7月21日,安踏與沽空機構MuddyWatersCapitalLLC(以下簡稱“渾水”)的“拉鋸戰”進入第五回合。渾水指控安踏秘密控制供應商。次日,安踏發布澄清報告予以否認。短短半個月,渾水接連沽空,但安踏在股市表現尚且平穩。其實,安踏并非國際知名沽空機構沽空的對象,此前,361度、特步、中國動向乃至浩沙等中國運動品牌被屢次沽空。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這是因為沽空機構有其在資本市場的利益企圖,也說明了中國運動品牌得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可。對這些品牌來說,被沽空也是一堂生動的國際課:如何加速轉型成為經得起全球監督與考量的企業。 進展:渾水劍指安踏供應商 7月21日,渾水第五次發布報告沽空安踏,在這篇長達20多頁的“安踏受控主要供應商和另一個FILA謊言”報告中,安踏看似最大的“第三方”供應商也是一個被秘密控制的交易對手。因此,渾水認為,安踏將成本從生產實體轉移到該供應商。該供應商由渾水在第一份沽空報告中提到的代理商彭慶琪所有,彭慶琪則是安踏的高級職員。 渾水稱,彭慶琪對安踏4家網店擁有所有權,其中2家網店名為安踏瑞東和晉江丁電。“這一發現顯示了另一個關于安踏運作的赤裸裸的謊言,并強化了安踏的財務數據和FILA的數據是不可信賴的。”渾水在報告中指出。 渾水之所以指控安踏控制供應商,是因為渾水認為,安踏通過秘密控制交易對手,將這些實體置于其綜合審計范圍之外。如果沒有這些受控制的實體,安踏的財務狀況將顯示出實質上較低的利潤率。“安踏的現實遠不如它所呈現的那么討人喜歡。”渾水在報告中稱。 第二天,安踏發布澄清聲明稱,該份報告當中含有若干關于本集團其中一家供應商及本集團電商業務的指控。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就安踏是否存在渾水指控的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安踏相關負責人進行采訪,該負責人表示,以澄清公告為準。 對于安踏是否存在渾水所指問題,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表示,安踏為代表的福建運動品牌,都有自己的工廠,一部分訂單自個兒消化,也有一部分訂單是外發的。目前,安踏現有模式集制造商、生產商、品牌商、渠道商、經銷商等多種角色于一體,這使得品牌的回旋空間就很大了。 雖然安踏并沒有在澄清公告中做過多的說明,但是在7月22日晚,安踏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業績預喜報告,2019年上半年經營溢利將增長不少于50%,安踏股東應占溢利將增長不少于25%。 在業內人士看來,安踏發布業績預喜也是對渾水第五次做空的“回擊”。 回放:安踏暫未受影響 實際上,從7月8日起至今,安踏平均每3天就被渾水沽空一次。不過,從股價上來看,安踏“接二連三”遭受渾水沽空后,股價并未受到過多影響。 7月8日,渾水在官網發布沽空報告質疑安踏利用大量一級經銷商操縱財務報表。“我們有證據證明安踏秘密操縱27名分銷商,當中至少25名為一線分銷商,其數量占到安踏總銷售額的70%上下。”渾水表示,安踏聲稱其一級分銷商是獨立的第三方是個謊言,安踏利用許多秘密控制的一級分銷商,欺騙性地提高了利潤率。 該報告發出后,安踏股價一度跌超8%,隨即午后停盤。但在7月9日上午,安踏發布澄清公告稱,堅決否認渾水指控,并表示渾水報告中所提述的安踏25家分銷商均為獨立于本公司或其任何關聯人士(定義見上市規則),且與彼等并無關聯的第三方。之后股價由跌轉漲。 不過,渾水并未就此罷休。在安踏回應后,渾水又迅速發布了第二份沽空報告稱,安踏利用2008年IPO之時,低價賤賣了上市公司資產——上海鋒線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鋒線”),并通過“稻草買家”將上海鋒線從上市體系剝離,進而轉入安踏的代理人體系中,以謀取私利。 對于渾水的第二次沽空,安踏隨即也發布了第二份澄清公告,強烈否認渾水報告的再次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當天,安踏收盤價格為51.35港元,上漲了0.2%。 7月11日,渾水再發布第三份關于安踏的沽空報告,這次渾水將矛頭直指安踏的子品牌FILA。渾水在報告中稱,根據調查,安踏第三方蘇偉卿在北京擁有46家FILA門店,而安踏一直聲稱持有所有的FILA門店。渾水認為,安踏很可能也為FILA品牌編造了欺詐性的財務報告。之后安踏再次否認了渾水的指控。當天收盤時,安踏收盤價為51.3港元,漲幅0.98%。 在渾水連續三次做空安踏,并未對安踏造成過多影響后。7月15日,渾水發布了第四份沽空報告稱,安踏并未提供充足證據,來反駁渾水發布的百頁關于安踏腐敗的證據和評論。不過,即使再次被沽空,在7月15日收盤時,安踏股價上漲2.92%,收盤價52.95港元。 在第五次被沽空后,截至7月22日收盤,安踏報收57.3港元,漲1.87%。 對此,程偉雄表示,頻繁被沽空,股市對此也疲倦了,投資者也見怪不怪。而投資者作為利益共同體,誰也不希望安踏被沽空后有利益損失。其實,安踏這樣的重資產投入的實體品牌、實體企業假以時日還是有成長的空間,被大家看好是非常正常的,不然收購始祖鳥也不會被國內外財團紛紛捧場。 啟示:本土品牌轉變須提速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被國際知名沽空機構沽空的本土運動品牌不僅是安踏。 2018年5月,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開幕前,沽空機構GMT Research發布報告集體沽空中國本土運動品牌安踏、特步、361度以及中國動向。2018年7月10日,沽空機構Bonitas發布報告,宣布做空浩沙國際,稱后者股價實際價值為0。其實,這僅是冰山一角,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為何國際沽空機構頻頻對中國民營企業“下手”?北京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慶表示,境外的沽空機構就是通過放消息而打壓股價,從而實現其自身在資本市場的企圖,“其實挺‘血腥’的”,作為上市公司來說,特別是像安踏這樣的已走向國際市場的本土企業來說,這也是在資本市場上必經的歷練。 “沽空機構也是利益導向,沽空中國運動品牌也說明它們的價值被國際資本所認同,說明國內外機構投資者應該都是看好這些品牌,看好中國市場。”程偉雄如是說。 雖然沽空機構的打擊并不是致命的,但對于企業來說,沽空除了會讓企業經營日常事務被打攪外,還會給投資者帶來信任危機。 其實,這背后也中國運動品牌走上國際競爭市場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從“悶聲發大財”到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公眾企業,國內運動品牌在發展初期屬于野蠻式成長。 “中國運動品牌亟須從公司治理機構與會計核算方式,以及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公開、公平、透明度上等方面規范化,以應對各方面的監督與考量。”在程偉雄看來,這也是包括安踏在內的中國本土企業走上國際舞臺時亟須補上的一堂課。 不過,在經歷多次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歷練”后,中國運動品牌也悄然發生著改變。 以安踏為例,從2018年底開始,安踏品牌內部發起了架構調整。早在幾年前,安踏只有籃球品類是獨立的事業部形態,現在綜訓、跑步和運動生活也升級為獨立的事業部,共同構建了四大事業部。 有業內人士對此分析表示,這標志著安踏在達到一定體量時,開始去謀求解決財務數據不夠透明的問題,這是其向現代化企業治理邁進的重要一步。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白楊/文[詳情]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7月24日 00:41
安踏連遭渾水5次沽空 全年流水超百億的FILA成焦點
華夏時報 | 2019年07月23日 17:43
安踏H1溢利預增25%股價創新高 渾水為何5次做空無果?
安踏H1溢利預增25%股價創新高 渾水為何5次做空無果?

  昨日,近期屢遭渾水做空的體育品牌安踏(02020.HK)發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盈喜。根據公司預測,上半年公司經營溢利(按綜合基準)比去年同期將增長不少于50%,股東應占溢利將增長不少于25%。 據公司表示,上半年股東應占溢利大增的原因主要是: 一、今年上上半年安踏品牌及其他品牌產品銷售持續強勁增長,總收益預期同比增長35%; 二、經營溢利率較去年增加,原因主要是: (a)零售業務的貢獻增加。一般而言,零售業務產生毛利率較批發業務高; (b)收到政府補助; (c)經營開支占收益百分比相對穩定。 受消息影響,安踏今日股價高開近3%(59港元),并一度創下59.95港元的歷史新高。其后漲幅收窄,截至發稿前,股價為58.8港元,漲幅為2.62%。 兩周之前的7月8日,做空機構渾水突襲安踏,稱其財務指標造假,令其股價從55.6港元大跌7.32%至52.85港元。此后幾日,渾水一連發數篇做空報告。但鑒于目前安踏股價已高于渾水做空前的水平,機構的長篇做空報告成效似乎并不大。 不僅如此,今年年初至今,安踏股價累計漲幅已達到57.12%,且總體而言呈現上行趨勢。 為何渾水五度做空空徒勞? 就在安踏發布上半年業績盈喜同日,渾水發出了第五份做空報告,指安踏不僅控制了旗下的經銷商,還控制了其第三方供應商,并將成本轉移到供應商身上。 根據渾水機構的調查發現,安踏最大的第三方供應商河南銳力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由彭清其所有。彭通過福建省銳動有限公司實際持有河南銳力95%的股權。同時,彭還是安踏已合并的公司 Sprandi China及 Xiamen Sprandi的法人兼總經理。安踏各持有兩公司85%的股份。彭本人還在福建安踏投資有限公司的副總裁。而福建安踏投資有限公司屬安踏創始人家族的私人投資業務一部分。 此外,2015年至2017年期間,河南銳力純利率大約為2%,低于行業平均5%的水平。因此,渾水懷疑安踏暗中將旗下負責生產公司的成本(可能還包含了原材料的成本)轉嫁到河南銳力頭上,導致其純利率出現下滑。 該報告之后被安踏再度極力否認,指報告不準確且具有誤導性。 結合此前的幾份報告內容,大意其實都差不多:安踏私底下控制經銷商,轉移成本;轉移實控企業到自己控制的網絡手上,套現金額;偽造FILA門店數量及財務數據。 然而,渾水除了證明安踏與旗下的分銷商、供應商有著密切的關系之外,其他關于轉移成本、交易套現的指控卻始終未有證據確鑿的“實錘”,都是基于實際情況的“合理懷疑”。 而公司自己也解釋,由于集團與分銷商緊密的工作關系,所以雇員會在之間流動工作,并不能說明對分銷商構成“控制”。而退一步,即使安踏控制了上游供應和下游經銷渠道(均遭公司否認),亦未有足夠做實的證據證明安踏對其進行成本轉嫁從而偽造財務數據。 據統計,從2007年到2018年,安踏IPO募集36.43億港幣,配售募資37.92億港幣,合共74.35億港幣。期間,集團通過分紅向市場派發了55.42億。而期間安踏的大股東僅在2009年和2014年分別減持3%的股權。 渾水認為安踏通過轉嫁成本而提高利潤率等財務指標,繼而從二級市場中套現獲益的邏輯似乎并不能成立。 而從近期安踏披露的業績情況來看,安踏近期的零售表現非常亮眼。第二季及今年上半年,安踏品牌零售額同比增加10%-20%的增幅;其他品牌第二季零售額增幅達55%-60%;半年增幅更是達60%-65%。 再結合昨日披露集團經營溢利、股東應占溢利等情況——足夠出色的業績表現背后是今年以來一往無前上漲的股價。 人往往都是短視的。無論從哪個方面衡量,現在的安踏情況都好得不能再好了,跳進去就可以撈一筆了,誰還在乎它有沒有控制經銷商、供應商,以及“有可能”的財務造假呢? 所以,從報告本身的內容來講,它可能是沒有擊中讀者的“痛點”。雖然渾水筆綴不耕,堅持不懈地從兩周前的日更到現在的周更,但是它的報告如果掛在公眾號上相信也很難拿到10萬+。 券商怎么看安踏? 國盛證券研報表示,根據機構對終端多次跟蹤,估算得出今年上半年公司旗下安踏品牌庫銷比約為4,FILA約為5,折扣率大致與去年持平。由此,機構認為安踏目前運營穩定,庫存情況健康。 今年上半年,安踏作價360億元收購芬蘭高端體育用品公司Amer Sports。而從Amer Sports過去的經營狀況來看,其主要盈利季節主要在秋冬季。機構認為該收購會為公司上半年帶來4至5億(稅前)的負面影響。 全年來看,Amer Sports可能為安踏帶來微量利潤增量。長遠而言,Amer旗下的始祖鳥、所羅門品牌有望強化安踏集團在運動細分領域頂級品牌布局,推動集團發展進入新階段。另據安踏主品牌銷售穩健、FILA維持高速增長、上半年業績再超預期的現狀,機構對其維持 2019/2020/2021 年凈利潤 50.2/61.8/73.8 億元的預測,并維持“買入”評級。 東吳證券研報認為安踏12年率先完成零售改革,目前FILA維持高增長成為新增長級,及收購Amer的國際化布局,已證明其前瞻性及行動力。鑒于今年上半年的靚麗銷售業績及中報超預期,機構繼續看好公司在運動服飾賽道領先地位,并提高盈利預測,預計19/20/21年歸母凈利增8%/21%/17%至52.5/63.3/74.1億元,并維持“買入”評級。[詳情]

格隆匯 | 2019年07月23日 15:08
安踏否認渾水對其控制供應商的指控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7月22日 15:55
安踏反擊第五彈:董事會強烈否認沽空指控 具誤導性
安踏反擊第五彈:董事會強烈否認沽空指控 具誤導性

  渾水第五份做空報告:受控主要供應商和另1個Fila謊言 新浪財經訊 7月22日消息,安踏發布澄清公告,安踏表示: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渾水發布第五份做空報告,到目前為止,我們關注安踏的營業利潤表現,證明安踏秘密地控制其分銷商并轉嫁成本給他們。然而,在此部分,我們將重點放于安踏看似最大的”第三方”供貨商,其也是一個秘密控制的交易對手。我們相信安踏從生產實體轉嫁成本到此供貨商。此供貨商屬于我們在第一部分提到的代理人,Peng Qingqi。彭先生是安踏的高級職員。重申一次,安踏的財務狀況不可靠。[詳情]

新浪財經 | 2019年07月22日 12:25
渾水第四次做空安踏:稱后續將有更多揭露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7月15日 15:08
渾水發布第四份安踏做空報告 還有的在路上
渾水發布第四份安踏做空報告 還有的在路上

  來源:wind資訊 渾水是鐵了心“死磕”安踏。短短一周之內已經連發四份報告,這還不止,在今早的第四份報告開頭就寫了,還有很多證據將慢慢披露,安踏就是個“撒謊精”(Liars Lie) 在前面三份報告中,渾水分別就安踏的代理人獨立性、賤賣公司優質資產以及旗下Fila門店數量及盈利提出質疑,第四份報告中,主要針對安踏對前面三份報告的回應,表明安踏的回應”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同時提出更多的證據證明前面三份報告的指控,另外后續將發布報告指出安踏內部的腐敗問題。 下面是安踏針對前面三份做空報告的回應。 不過,目前來看這四份報告對安踏的股價并沒有太多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安踏前十大流通股東包括多家知名投行、基金大佬,比如Vanguard、貝萊德、挪威銀行等。 [詳情]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7月15日 13:35
大和:渾水對安踏最新兩份報告建立在誤導性基礎之上
新浪港股 | 2019年07月12日 09:13
做空三而竭 獲大摩報告力挺的安踏趟過渾水
做空三而竭 獲大摩報告力挺的安踏趟過渾水

  原標題:做空三而竭 安踏趟過渾水 來源:北京商報 安踏與渾水的交手進入第三輪。7月11日,渾水研究公司(以下簡稱“渾水”)發布對安踏的第三份沽空報告,稱安踏旗下的FILA店鋪數量不實。隨后,安踏連發兩份內容大致相同的澄清公告予以反駁。但就在渾水鍥而不舍“追殺”安踏時,摩根士丹利(以下簡稱“大摩”)卻發布了兩份報告力挺安踏。 渾水三擊 FLIA店鋪數量不實 7月11日,渾水發布對安踏的第三份沽空報告稱,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FILA店的數量,并指出,安踏很可能在FILA品牌方面也報告了欺詐性的財務狀況。 在此前第一份沽空報告中,渾水認為蘇偉卿既是安踏在北京吉元盛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內部人士,同時也是兩個經銷商的代理人。蘇偉卿在北京擁有46家FILA店鋪,而安踏一直聲稱持有所有的FILA店鋪。 渾水稱,安踏一直在向其審計人員和公眾報告FILA數量時,聲稱擁有所有FILA商店。對于安踏是否從其不擁有的FILA商店合并財務數據卻不得而知。這使得渾水認為,安踏很可能在FILA品牌方面也報告了欺詐性的財務狀況。 渾水的調研報告顯示,安踏的在線FILA商店定位顯示在北京有42家店。北京商報記者查詢FILA官網顯示,FILA共有42家店,其中9家明確標稱為kids店;不過,登錄高德地圖可查詢到66家FILA店,其中16家為kids店。 對于沽空報告中提到的兩家經營FILA商店的實體——蘇偉卿所擁有的鼎動(北京)和北京吉元鼎動。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上述兩家公司,截至發稿電話均未接通。 面對第三次指控,安踏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紡織服裝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認為,這次沽空的針對性比較強,也具備一定的說服力,還是具有一定殺傷力的,說明安踏在關聯交易信息透明度上有待加強;另外,FILA的高速成長確實讓國內外經營者很意外,和日韓FILA的業績比較差異過大,由此引起沽空機構的關注,但FILA初期發展以直營為主,確實潮流運動的風格引起一波波消費者的積極體驗參與,高增長是可以理解的,本土消費者比較喜歡跟風銷售助長高業績。 大摩力挺 喜歡安踏的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安踏和渾水進行“拉鋸戰”時,大摩也先后發布了兩份關于安踏的調研報告。在7月11日的報告中,大摩指出,回到基本面,最近的渠道調查顯示,安踏品牌在二季度的銷售再次加速,并表示“喜歡安踏的業務”。 而在此前7月4日的報告中,大摩對安踏體育(港股02020)維持增持評級。大摩稱,安踏體育旗下FILA銷售增長持續強勁,但基于門店開設會逐步放慢,相信未來增長率不會高于今年首季。 另外,大摩也披露了最近的渠道調查情況。大摩指出,安踏品牌在二季度的銷售增長更為強勁:其中包括得益于更好的產品組合和有利的天氣,安踏核心的銷售增長在5月和6月加速。零售折扣在同比持平時表現良好;渠道庫存狀況良好。 同時,大摩指出,安踏是一家適應能力很強的公司,在這一季也做出了一定改變:經銷商訂購故事包的靈活性更大,目的是更好地平衡店內產品展示和經銷商的銷售業績;重新推出一些更基本的SKU,以便在一些三四級市場奪回市場份額。 大摩認為,安踏的目標價為60港元。不過,該價格目標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其中包括美國體育的潛在干擾、相互競爭的家族品牌、降低風險——對估值的樂觀看法取決于未來2-3年產生強勁銷售復合年增長率的潛力、銷售增長風險——產品設計中的重大失誤、保證金風險——銷售增長的缺失可能引發運營去杠桿化。 就在大摩力挺安踏之時,安踏隨后也發布了2019年二季度業績。數據顯示,2019年二季度安踏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按零售價值計算)與2018年同期比較,取得10%-20%的中段增長;2019年二季度其他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按零售價值計算)同比取得55%-60%的升幅。 交鋒背后 安踏待補國際課 盡管安踏與渾水的交鋒一直在持續,但影響似乎并不大。安踏的股價除在渾水發布第一份沽空報告時下跌了8%緊急停牌外,7月9日復牌后一直處于平穩狀態。7月11日,安踏以51.3港元收盤,有0.95%的漲幅。截至7月11日16時,安踏的市值1385.73億港元,基本平穩,未有大幅下跌。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渾水的沽空“進攻”雖然一直在持續,也不排除其后續還將發布沽空報告,但此次渾水拿出的事實或證據并無太多實質性,沒有“致命殺傷力”。 對于渾水的沽空報告,安踏也表現得很“淡定”。此前,安踏相關負責人就被沽空一事回復北京商報記者時表示,“安踏已經連續被做空,但是基本面沒有受到影響;同時,安踏的高層近五年沒有減持股票,上市至今大股東未曾質押過一股股票。” 不過,在渾水與安踏的三次交鋒中,無論是渾水的沽空報告,還是安踏的澄清回應,都高頻次地出現“關聯”一詞。同時,安踏在澄清回應中也屢次出現類似于“并不知悉其他必須公布以避免本公司證券出現虛假市場情況的任何信息,或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須予披露的任何內幕消息”這樣的表述。 “國內品牌在發展初期屬于野蠻成長,從公司治理機構與會計核算方式、以及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公開、公平、透明度上等缺乏規范化。”在程偉雄看來,這也是包括安踏在內的中國本土企業走上國際舞臺時亟須補上的一堂課。 雖然沽空機構的打擊并不是致命的,但對于企業來說,沽空除了會讓企業經營日常事務被打攪外,還會給投資者帶來信任危機。 “沽空有備而來,值得安踏警醒的是為什么多個沽空機構多次沽空?”在程偉雄看來,即使安踏有驚無險過關,但如果沽空機構沽空的問題點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沽空機構不排除繼續尋找證據和數據進行沽空的可能,其實在國際市場沽空也是對公眾企業的另類監督。 程偉雄直言:“這也給安踏提出了新要求,如企業在正常經營過程中需要兼顧對內和對外傳播口徑的一致性;企業在高速發展過程中獲取市場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需要回報不僅只是股東價值,還有社會價值;企業的野心需要和自身的經營能力與經營資源進行匹配,不能拔苗助長,需要成長的生命周期。”[詳情]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7月12日 01:14
渾水發第三份沽空報告直指斐樂 安踏:指控具誤導性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7月11日 23:31
安踏體育:安踏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同比錄得10%-20%增長
安踏體育:安踏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同比錄得10%-20%增長

  新浪港股訊 7月11日消息,安踏體育7月11日晚間在港交所公告稱,上半年安踏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同比錄得10%-20%的低段增長,其他品牌同比增長60%-65%。 [詳情]

新浪港股 | 2019年07月11日 16:56
安踏被狙擊:三次交手渾水公司 13個月內已被沽空3次
安踏被狙擊:三次交手渾水公司 13個月內已被沽空3次

  原標題:被狙擊的安踏:三次交手渾水公司,13個月內已被沽空3次 國內服裝品牌龍頭安踏接連遭到渾水公司做空。 7月11日上午,沽空機構渾水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針對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安踏體育,02020.HK)發布了沽空報告的第三部分,稱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旗下FILA品牌的門店數量。安踏體育也在當日午間,發布了澄清公告。 截至發稿,雙方已經交手過三個回合。在一來一往之間,渾水公司質疑了安踏的財務數據、經銷商獨立性、欺騙投資者、FILA(斐樂)門店數量等問題,安踏也一一發布澄清公告。 回顧三次交鋒,除了第一份沽空報告影響安踏體育7月8日盤間股價跌逾8%,后續兩份報告影響稍弱。截至發稿,安踏體育報每股52.60港元/每股,較7月8日渾水公司發布第一份沽空報告前的開盤價(54.39港元/股),跌3.29%。 第一回合:渾水質疑安踏財務數據、經銷商獨立性 7月8日上午,渾水公司發布了針對安踏體育的沽空報告,質疑安踏體育的財務狀況嚴重不可信,暗中控制了大量的分銷商,通過財務操縱的方式來提高利潤率。 報告指出,渾水擁有文件證明,安踏體育秘密控制了27家經銷商,其中至少有25家是一級經銷商。對于安踏聲稱公司一級經銷商是獨立第三方的說法,是一個謊言。而安踏體育的高層也往往將其分銷商叫做“子公司”。 報告一經發布,隨即引發安踏體育大跌逾8%,市值縮水百億港元,公司緊急向港交所申請臨時停牌。 7月9日早盤,安踏體育發布澄清公告,否認渾水對其相關指控,指出部分分銷商為推廣業務便利,會自稱為集團“子公司”或“分公司”,而并非以法律的定義來表述,這僅代表其為安踏品牌的一份子。 安踏體育稱,渾水報告中所提到的25家分銷商均為獨立于公司的任何關聯人士,且無關聯的第三方;集團分銷商擁有自身的管理層團隊,作出獨立商業決定,并擁有獨立于安踏的財務及人力資源管理功能,且并無相互控制關系。 第二回合:渾水指控安踏欺騙投資者,謀取私利 7月9日上午盤中,渾水公司發布了沽空報告第二部分,指控安踏體育上市后不久的一系列交易,使得渾水相信安踏體育內部人士一直有意欺騙外部投資者,以投資者為代價謀取私利。此外,渾水公司還稱,2008年,安踏體育有內部人士剝奪了公司優質資產——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隱瞞這一事實。 對于第二份沽空報告,安踏體育于午間發布澄清公告稱,董事會注意到,7月9日渾水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當中含有若干關于集團過往企業交易的指控。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就該等集團相關交易的指控,直斥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同時,安踏體育在公告中提到,公司保留對渾水及相關指控負責人士采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但第二份報告一出,安踏體育股價并沒有出現大跌,當天微漲0.2%報收。 第三回合:渾水質疑FILA門店數 7月11日上午,渾水公司第三次出手,發布了沽空報告中的第三部分,稱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旗下FILA品牌的門店數量。 FILA是安踏體育于2009年收購的時尚運動品牌,并已成為了現在公司業績的主要推動力。今年2月,安踏體育在香港財報會上曾透露,公司服裝類的業績主要由FILA貢獻,其2018年銷售額增速超80%,帶動了集團業績的顯著增長。 而在渾水公司質疑的門店數量方面,根據安踏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FILA門店共有1652家,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52%。此外,安踏體育也曾表示,2019年FILA門店數預計增長至1800-1900家。 對于渾水公司沽空報告中對FILA門店數的質疑,安踏體育在11日午間也發布了澄清公告稱,董事會注意到,Muddy Waters Capital LLC(Muddy Waters)7月11日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當中含有若干關于FILA品牌零售業務于中國營運模式的指控。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截至發稿,安踏體育股價并未受第三份沽空報告影響,報52.60港元/股,較上一交易日漲3.54%。 遭狙擊的安踏體育 這已是13個月內,安踏體育遭遇沽空機構的第三次做空。 2018年6月,沽空機構GMT首先針對港股體育用品公司發布沽空報告,涉及安踏、特步、李寧等企業。GMT從五個方面質疑安踏體育,包括營業利潤率過高、現金或預付賬款等存在大量異常、涉嫌配合收入虛增現金流、存貨相對于收入比例過低、預付賬款相對于存貨比例過高等。 2019年5月,沽空機構Blue Orca發布安踏體育的做空報告,認為安踏夸大旗下品牌Fila的零售銷售收入,安踏估值有34%的潛在跌幅。 不過,此間安踏體育公布的業績則保持較快增長。 財報顯示,過去五年,安踏體育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回顧2014年到2018年的業績表現,安踏體育的營收規模分別為89億、111億、133億、166億和241億元,2018年營收增長速度更是創下近年之最,增速高達44.4%。 此外,2018年年底,由安踏體育、方源資本、Anamered Investments及騰訊組成的投資者財團宣布,對芬蘭高端運動品牌“始祖鳥”母公司Amer Sports發起收購要約,引發各方關注。今年2月,由安踏牽頭的投資者財團,已獲得收購Amer Sports所需的全部官方批準。[詳情]

澎湃新聞 | 2019年07月11日 14:42
安踏體育:董事會強烈否認相關指控 有關指控具誤導性
安踏體育:董事會強烈否認相關指控 有關指控具誤導性

   相關報道:渾水狙擊安踏第三彈: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數量 新浪港股訊 7月11日消息,安踏體育再回應沽空報告:當中含有若干關于FILA品牌零售業務于中國營運模式的指控。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詳情]

新浪港股 | 2019年07月11日 12:20
渾水向安踏連發第三箭 射不落股價?
渾水向安踏連發第三箭 射不落股價?

  原標題:渾水向安踏連發第三箭 射不落股價! 來源:財華智庫網 [財華社訊]沽空機構渾水鍥而不捨,本周向安踏(02020-HK)連發三箭,不過對安踏的沖擊,成效一波比一波弱。最新一波是7月10日收市后發報的沽空報告,就安踏旗下Fila 于北京和河北的擁有權提出質疑,并指斥安踏在撒謊。不過股價已不為所動,并且跟隨大市上揚,早段曾漲3.3%! 先來看看第三份沽空報告有甚么新點子。在第一份安踏沽空報告中,渾水詳述了蘇偉卿于安踏主要分銷商北京吉元盛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和其他兩家分銷商,作為安踏主要內幕代理人。不過安踏回應,這些所謂的代理人都是獨立人士。 報告披露,這位獨立人士蘇先生于北京擁有46家FILA分店,但安踏同時聲稱擁有所有的FILA店鋪。 對投資者而言,這有雙重意義。第一是安踏在說謊。若安踏承認蘇先生是其代理人,事件則較易被理解。那究竟安踏在撒了那個謊話? 安踏指稱蘇先生并非安踏代理人? 或是安踏稱擁有所有的FILA店鋪? 第二層意義是投資者不能相信FILA的數字。安踏向核數師和公眾報告,擁有所有的FILA店鋪。安踏有否同時將不屬于它的FILA分店也綜合到旗下帳目當中? 報告認為安踏帳目或存在造假,在FILA業務上或出現虛假財務。 據安踏官網顯示,旗下FILA于北京直營42個店鋪和河北56個店鋪。然而據中國商標局檔案顯示,安踏全資擁有的Fila Style,于2018年在北京只有1家分店,河北省更是一家都沒有。兩地也沒有其他安踏FILA 零售公司。 但據渾水調查所得,由蘇偉卿擁有的兩家企業鼎動(北京)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吉元鼎動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在北京營運FILA 店鋪。上市公司安踏在這些FILA 店鋪沒有任何權益。 渾水的調查員曾到訪北京28家FILA店鋪,只有11家擺放出商業執照,并分別屬于鼎動(北京)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或是北京吉元鼎動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就此發現,渾水曾至電FILA 中國客戶服務熱線,對方回應百年意大利品牌FILA為直營品牌,無加盟代理政策。渾水與安踏投資者關系部聯絡上,對方稱所有FILA店鋪均為獨立擁有及營運。 還記得安踏首席財務官賴世賢于一電話會議上曾表示,安踏無意經營FILA的批發業務,將繼續以直營方式經營。但這明顯是在撒謊。 總括而言,由于安踏控制了一線分銷商的財務部門,又對其擁有的FILA 分店實質情況撒謊;安踏的財務狀況并不可信。 對此,安踏早上暫時沒有就此作出回應。而就早前兩份沽空報告,安踏發表的澄清報告均表明,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有關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并強調沽空機構利益一般而言與股東的利益可能并不一致,而且相關指控可能旨在蓄意打擊對該公司及其管理層的信心并損害本公司的聲譽。并保留對 Muddy Waters采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從安踏本周錄得的沽空盤一直在累積增加,亦反應沽空機構的悉心部署。上周五7月5日安踏的沽空盤為143.4萬股,本周一7月8日已增至的248.9萬股;再到7月9日高峰期的355.9萬股,以當天收盤價51.35港元計算,涉及沽空金額逾1.8億港元。不過沽空報告發布后,刺激有心人的買入盤更為涌躍,雖然沽空股數是上升了,但沽空比率卻在下降,由7月5日的38.1%,降至7月8日的22.3%,以至7月9日的10.7%。 事件反映在股價上的沖擊又有多大? 第一份沽空報告于周日7月7日發表后,對周一7月8日的股價沖擊最猛,當日急挫了7.3%或4.05港元,收報51.25港元。當第二份沽空報告于7月8日收市后發布,翌日7月9日的股價不跌反升,微升0.1港元至51.35港元。而第三份沽空報告于7月10日收市后發布,7月11日開市初段股價曾一度微跌0.5港元,低見50.3港元,不過安踏股價很快跟隨大市反彈,10:00曾高見52.5港元,較昨日升3.3%或1.7港元。 似乎,這份沽空報告未有達到渾水的最終目標![詳情]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7月11日 12:12
安踏又雙叒被狙擊:斐樂批發商變直營店?
安踏又雙叒被狙擊:斐樂批發商變直營店?

  原標題:安踏又雙叒被狙擊!斐樂批發商變直營店?安踏稱不便回應 來源:新京報 沽空機構渾水發布第三篇關于安踏的沽空報告。 新京報訊(記者 張澤炎)渾水對安踏體育(02020)的狙擊還未停止。 7月11日早上,知名沽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發布第三篇關于安踏的報告。在這篇報告中,渾水認為安踏體育對品牌斐樂(FILA)的財務數據造假,聲稱安踏將批發商變為直營店,并再一次提到在此前兩個沽空報告中提到的問題——安踏控制旗下的經銷商,并將它們稱為“子公司”。 7月11日,安踏體育低開0.59%,不過此后強勢拉升逾3%。截至發稿,安踏體育漲2.36%,報52.000港元/股,最新市值為1407億元。 對此,新京報記者致電安踏體育,對方表示目前暫時不方便回應,稍后可能會發布公告。針對渾水質疑的斐樂品牌是否都為直營店問題,對方表示,暫時不方便回應。 渾水機構稱安踏體育并未參股北京鼎動和北京吉元鼎動 蘇偉卿是誰?渾水再次質疑安踏體育控制經銷商 在這篇報告中,渾水質疑安踏體育經銷商代理人蘇偉卿與安踏體育的關系。 企查查顯示,蘇偉卿是安踏體育在北京的一級分銷商北京吉元盛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吉元”)的大股東、實控人和最終受益人。渾水在第一份沽空報告中指出,2017年,北京吉元創下了5.766億元人民幣的銷售成本紀錄,大約相當于上市公司銷售額的3.45%。 渾水自稱采訪了安踏四位前高級經理和一位主要經銷商的前經理,其中三人表示安踏掌控著北京吉元。早在北京吉元之前,蘇偉卿是丁氏家族安踏(福建)鞋業北京銷售分公司的負責人,這家公司也是在上市公司架構外的一家私人公司。 企查查顯示,蘇偉卿確實為安踏(福建)鞋業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的負責人,該公司負責總公司業務的聯絡,目前狀態為“非正常戶”,成立時間為2002年10月16日。 渾水稱,2003年一篇新聞報道了搜狐和安踏共同舉辦新聞發布會,雙方在會上啟動“安踏百人雅典助威團”活動,并上傳了蘇偉卿的照片,附文字“安踏(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經理”,安踏(中國)是上市公司的全資分公司。也就是說,蘇偉卿是安踏的員工。 這一點和安踏在招股書中說的并不一致。安踏體育在招股書中表示,“除了作為經銷商之外,蘇偉卿先生與本集團,董事或高管,股東或其各自的聯系人無任何關系”。 渾水機構稱安踏體育此前表示斐樂品牌全部為直營店 渾水稱安踏門店造假,曾被另一沽空機構質疑 渾水在報告中表示,蘇偉卿控制著46家斐樂門店,但安踏體育聲稱擁有所有的斐樂門店,即斐樂品牌全部為直營店。記者致電安踏體育投資者關系處,對方表示,是否為直營店暫時不方便回應。 渾水質疑稱,安踏從其不擁有的商店總數中進行財務造假,提高斐樂門店的數量,從而欺詐性報告斐樂的財務數據。 而安踏體育的在線斐樂商店定位顯示,該品牌在北京擁有42家門店,河北省擁有52家門店。然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記錄顯示, 2018年,斐樂在北京只有一家分店,河北省沒有分店。 渾水通過實地調查發現,位于北京愛琴海購物廣場等商場的北京鼎動(北京)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和北京崇文門新世界等商場的北京吉元鼎動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實際上是斐樂的經營門店。但這兩家公司,安踏體育并未參股。 實際上,這并非斐樂門店第一次被質疑門店數量及數據造假。5月30日,“殺人鯨”創始人兼CIO Soren Aandahl在2019 Sohn香港投資論壇上,質疑安踏的企業治理及旗下品牌斐樂收入不透明,并將去年安踏的收入及純利給予約15%的折讓。 Aandahl表示,按2018年及2019年純利計算,安踏的市盈率分別為22.9倍及17.8倍,今年的安踏目標價為32.93元,因此認為安踏股價有高達34%的下降空間。 根據2018年報,安踏體育營收達241億元,同比增長44.5%;凈利潤41億元,同比增長32.87%,創造了安踏歷史上最佳業績。安踏體育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曾在公開場合透露稱,2018年斐樂貢獻的流水超過100億元,是為安踏增速貢獻最大的品牌。 不過,該公司并沒有披露斐樂的具體收入及其他數據,僅披露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安踏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新加坡的斐樂門店數目共有1652家,該數據在2017年底為1086家。同時,安踏體育預計,該公司到2020年所有品牌的平均增長率為15%-20%,而FILA、FILA KIDS和FILA FUSION的平均增長率則預計超過30%。 “殺人鯨”正是抓住了這一點,認為斐樂在中國內地的收入并不透明。目前斐樂在中國內地基本以直營店為主,占比高達80%。Aandahl以斐樂在韓國批發渠道收入為依據,推導得出斐樂在內地的收入約為51.16億元,較安踏此前給出的87億元指引高出41%,由此認定安踏夸大了斐樂內地的收入。 Aandahl還認為斐樂在中國內地的單店收入明顯高于其在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單店收入。2018財年斐樂內地單店收入約為630萬元,超出臺灣地區134%、韓國地區29%。 新京報記者 張澤炎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吳興發 記者郵箱:zhangzeyan@xjbnews.com[詳情]

新京報網 | 2019年07月11日 11:58
渾水狙擊安踏第三彈全文:安踏財務數據完全不可信
渾水狙擊安踏第三彈全文:安踏財務數據完全不可信

  7月11日,沽空機構發布針對安踏(02020)沽空報告的第三部分,稱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的數量。安踏小幅低開0.59%,但隨后股價拉升,截至發稿,漲幅擴大至2.7%。 為便于投資者了解詳細情況,智通財經編譯渾水報告全文如下,文中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譯者能力有限,有疏漏之處請讀者海涵,原文請參閱渾水網站。 安踏:第三部分 “斐樂破壞者” 斐樂 蘇偉卿 在安踏的第1部分報告(2019年7月8日)中,我們詳細討論了蘇偉卿,并已證明,他是安踏在北京吉元盛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內部人士,同時也是兩個經銷商的代理人。 安踏此前回應稱,蘇先生是獨立的第三方。如果蘇先生是獨立第三方,那就沒什么好擔心的了,但事實并非如此。 屬于“獨立方”的蘇先生在北京擁有46家斐樂商店。但安踏一直擁有所有的斐樂店! 這其中的謊言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如果安踏承認蘇先生是安踏的代理人,那么聲稱安踏擁有其所有的斐樂并不完全是謊言;如果安踏表明蘇先生不是其代理人,那么安踏就謊稱其擁有所有的斐樂商店,很明顯,其中有一個陳述肯定不是真的。 其次,投資者不能信任斐樂商店的數量。安踏一直在向其審計人員和公眾報告斐樂數量,同時聲稱擁有所有斐樂商店。安踏是否從其不擁有的斐樂商店合并財務數據?正如我們對安踏品牌財務的看法一樣,安踏很可能只是編造了這些數字——也就是說,安踏很可能在斐樂品牌方面也報告了欺詐性的財務狀況。 我們的盡職調查流程和結果 安踏的在線斐樂商店定位顯示在北京有42家店,在河北有56家店。然而,SAIC(國家工商總局)的記錄顯示,2018年斐樂 Style(100%歸安踏所有)在北京只有一家分公司,而在整個河北省卻沒有。我們調查的其他安踏斐樂零售公司中,沒有一家顯示出斐樂在北京或河北的分公司記錄。 然而,我們的研究發現了兩個經營斐樂商店的實體:鼎動(北京)和北京吉元鼎動,蘇偉卿擁有很大股權,下表總結了鼎動(北京)和北京吉元鼎動的股權結構。 我們的調查人員走訪了北京28家SAIC商店。其中,只有11個店顯示營業執照,分別是鼎動(北京),或者北京吉元鼎動。以下是這些照片的精選,其余的在附錄中。 在確認了鼎動(北京)和北京吉元鼎動的門店確實是在非安踏公司持有的營業執照下經營的之后,我們試圖通過與斐樂中國客戶服務熱線聯系,重新核實我們對安踏所有權主張的理解。 電話撥通時,斐樂客服熱線有一段接聽錄音: “百年意大利品牌斐樂為直營品牌,無加盟代理政策。” 我們與安踏的內部投資者關系部門相關人士進行了交談,他們也證實所有斐樂門店都是自主經營的。 而就在一個多月前,在沽空機構Blue Orca提出斐樂業務存在異常情況后,管理層獲得了一次讓他們在電話會議上披露有關斐樂業務真相的機會。 問: “有沒有考慮把斐樂做批發?” CFO Lai Shixian回答 :”并沒有打算做批發,仍然打算做直營。” 這是在撒謊。 所以,這是什么情況?他們說自己在做直營,為什么還要批發產品到北京? 在第一份報告中,我們還展示了關于李宇雄于2011年至2017年擔任安踏分銷商——北京吉元盛寶的總經理一職以及是老板丁世忠的代理的證據。我們發現李先生又一次卷入其中,這次的對象是鼎動(北京)。 總結 安踏很顯然撒下了一個大而過分的謊言。因為安踏對一級分銷商財務的控制,使得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提供的業績數據。 因為安踏明顯在關于斐樂門店的所有權上撒謊,投資者同樣不能相信斐樂的財務狀況。簡而言之,安踏的所有財務數據完全不可信。 附錄 鼎動(北京)于SAIC上的基本信息以及17個分支機構信息 附錄 北京吉元鼎動于SAIC上的基本信息以及29個分支機構信息 (譯者:何鵬程、程翼興)[詳情]

智通財經網 | 2019年07月11日 10:32
渾水做空安踏第三彈:指其利用代購轉移公司優質資產
渾水做空安踏第三彈:指其利用代購轉移公司優質資產

  渾水公司第三次發做空發報告阻擊安踏體育!安踏今日低開0.59%,報50.50港元。 第三份做空報告直指安踏斐樂店的數量稱,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的數量。 作為獨立第三方的蘇偉卿在北京擁有46家斐樂店,但安踏一直聲稱持有所有的斐樂店。明顯,安踏要么在蘇偉卿的事上撒了謊,要么就是在斐樂店數量的事上撒了謊。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的數量,安踏很可能只是編造了不屬于自己公司的斐樂店的數字,甚至為斐樂店做了欺詐性的財務報告。 此前,渾水公司連向安踏射出兩顆“子彈”,直指這家體育用品公司,利潤率過高、財務造假、有意欺騙外部投資者。安踏股價一度應聲跌幅超過8%,蒸發市值近110億港元,并緊急停牌辟謠。 7月8日,做空機構渾水發布報告《ANTA Part I: Turds in the Punchbowl》認為,安踏之所以能實現行業領先的營業利潤率,并不是因為它的經營狀況非常好,而是因為安踏利用許多秘密控制的一級分銷商,欺騙性地提高了利潤率。安踏與其下分銷商關系密切,私下操縱27間分銷商,當中至少25間為一線分銷商,合共占安踏約70%零售額。安踏堅決聲稱其一級分銷商是獨立的第三方,這是個謊言。安踏控制其一級分銷商這一事實在安踏高級管理人員中眾所周知。渾水認為安踏控制這些子公司以操縱其報告的財務狀況。 7月9日早間,安踏發布公告否認渾水公司的指控稱,其屬不準確及具誤導性。本集團各分銷商擁有其自身的管理層團隊,作出獨立商業決定,并擁有獨立于本集團的財務 及人力資源管理功能,且并無相互控制關系。 安踏體育稱,渾水報告中所提到的25家分銷商均為獨立于公司的任何關聯人士,且無關聯的第三方。對于分銷商為何被稱作“子公司”的指控,安踏回應,有時候部分分銷商為了推廣業務便利,會自稱為集團“子公司”或“分公司”,而并非以法律的定義來表述。安踏表示,有關稱呼并不是有意建立,亦未確定一個法律關系,而僅表示其為安踏品牌的一份子。 7月9日,渾水發布針對安踏體育沽空報告的第二部分。報告稱,在首次公開募股后不久,安踏進行了一系列交易,讓該機構相信安踏體育內部人士一直有意欺騙外部投資者,以投資者為代價謀取私利,其中包括2008年,內部人士剝奪了公司的一項寶貴資產——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掩蓋這一事實,與安踏體育控制分銷商的方式類似,內部人士也利用了代理。 當日午間,安踏體育回應稱,董事會注意到,7月9日渾水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當中含有若干關於本集團過往企業交易的指控。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就該等本集團相關交易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除上文所披露者外,董事會確認并不知悉其他必須公布以避免本公司證券出現虛假市場情況的任何信息,或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法例第571章)第XIVA部須予披露的任何內幕消息。 [詳情]

一財網 | 2019年07月11日 10:02
渾水連發三彈狙擊安踏 安踏強勢反彈直線拉升逾3%
渾水連發三彈狙擊安踏 安踏強勢反彈直線拉升逾3%

  新浪港股訊 7月11日消息,渾水發布針對安踏體育做空報告第三部分,稱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的數量。安踏低開0.59%,不過此后強勢拉升逾3%,高見52.5港元。 目前,渾水已經針對安踏發布三部分沽空報告,渾水表示:安踏秘密控制了其一級經銷商,以提高其利潤率;渾水認為安踏內部人士欺騙外部投資者,并以投資者為代價獲取利益;渾水表示: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的數量。 渾水狙擊第一部分: 渾水認為投資者不能信任安踏體育的財報數據,指控安踏體育“秘密控制了其一級經銷商,以提高其利潤率”。按照渾水的說法,安踏私下操縱27家分銷商,其中至少有25家為一線分銷商,總共占安踏體育約70%的零售額。 渾水對其中23位安踏分銷商調查后認為,這些分銷商2017年的銷售成本約為人民幣55億元,約占安踏總報告收入的1\/3,毛利率一般為7%到8%,凈利潤率接近于零。因此,渾水做空報告認為安踏正是利用其對這些分銷商的控制來夸大其報告利潤。 渾水報告認為,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分銷商的所有者僅僅是安踏董事長丁世忠的代理人,安踏對分銷商的控制是安踏業務分銷公開的秘密。 安踏回應第一部分: 1)董事會深知及確信,渾水報告中所提述的所有本集團25家分銷商均為獨立于本公司或其任何關連人士,且與彼等并無關連的第三方; 2)本集團各分銷商擁有其自身的管理層團隊,作出獨立商業決定,并擁有獨立于本集團的財務及人力資源管理功能,且并無相互控制關系; 3)集團透過分銷協議及相關指引規范其與分銷商的關系,且近年并無重大變化; 4)集團在銷售及營銷策略、市場管理及表現考核系統等方面會向分銷商提出更多的指引及定期溝通,但分銷商負責作出最終商業決定及自負盈虧; 5)有時候部分分銷商為了推廣業務的便利,會自稱其為本集團子公司或分公司,而并非以法律的定義來表述; 6)為支持分銷商,本集團允許該等分銷商使用品牌名稱安踏、安踏品牌標志; 7)存在個別雇員離開本集團并加入分銷商或相反的情況。 安踏稱,公司保留權利采取一切適當行動(包括展開法律訴訟程序),以保障其合法權益免受針對本集團的任何毫無理據的指控損害,今日復牌。 渾水狙擊第二部分: 在第二份報告中,渾水指責安踏體育上市后不久的一系列交易,讓該機構相信安踏體育內部人士一直有意欺騙外部投資者,以投資者為代價謀取私利,其中包括2008年,內部人士剝奪了公司的一項寶貴資產——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掩蓋這一事實,與安踏體育控制分銷商的方式類似,內部人士也利用了代理。 安踏回應第二部分: 安踏體育在港交所發布兩則公告分別表示,強烈否認渾水報告中就該等本集團相關交易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安踏體育將在8月26日舉行董事會會議。 渾水狙擊第三部分: 渾水稱,安踏被發現了一個重要謊言。如果安踏承認蘇先生是安踏的代理人,那么擁有所有斐樂(Fila)商店的說法就不會完全是謊言。很明顯,其中一個陳述不可能是真的 - 要么安踏在說蘇先生不是其代理人時撒謊,或者安踏一直對其擁有所有Fila商店這一事實撒謊。 第二個問題是投資者不能相信斐樂(Fila)店的數字。安踏一直在向審計師和公眾報告Fila店數量,并聲稱擁有所有Fila商店。安踏是否從其不擁有的商店中整合財務?就像我們相信安踏的品牌財務一樣,安踏可能只會提高斐樂店的數量- 也就是說,它可能會欺詐性報告Fila的財務數據。 安踏回應第三部分: 安踏體育再回應沽空報告:當中含有若干關于FILA品牌零售業務于中國營運模式的指控。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是否造假,業內人士怎么看? 新浪港股查詢并綜合界面、每日經濟新聞、格隆匯觀點如下: 1)業內人士認為,就目前披露的內容看,此次渾水出手做空安踏體育的一些證據并非秘密,指責安踏體育還需要更多干貨。一位長期接觸安踏體育的市場分析人士表示,作為國內最大體育用品生產商,安踏體育對一級經銷商的強掌控力是必須的,這在業內并非秘密。 渾水認為,在安踏大約46個一級分銷商中,安踏秘密控制了超過40個,秘密控制的分銷商銷售合計占安踏品牌銷售額約70%。 渾水采訪了4位參與分銷的安踏前高級經理,以及一位大型分銷商廣州市安大貿易發展有限公司的前任高級經理。據渾水的采訪記錄顯示,他們一致確認安踏體育在控制著分銷商。 事實上,早在2007年的《招股章程》中,安踏體育就披露:“廣州市安大貿易發展有限公司為本集團二零零六年的最大顧客。”而且,廣州安大的“25%權益由丁清亮先生擁有”,這位丁清亮先生“為丁世忠先生(安踏體育執行董事)的內兄”。 而根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丁清亮對廣州安大的持股比例仍為41.25%。 2)公司業績太好,毛利、營業利潤率太高又怎么解釋呢?據界面新聞:只要細看幾家公司的成本管控,就能發現安踏體育凈利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費用以及營業總成本的管控。2018年,安踏體育的管理費用占總收入的比例為5.06%,與此同時,361度以及李寧的占比分別為9.75%和6.45%。而管理費用中主要列明的是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種費用,與經銷商的返點沒有直接聯系。 另一個重要的指標是主營業務成本占收入的比例。2018年,安踏體育這一比例為79.64%,而特步國際、361度以及李寧的占比分別為89%、92%以及93%。一位分析師解釋,安踏體育主營業務成本管控的成功,主要歸功于規模效應,以及精細化的存貨管理。 以往的問題關聯交易旨在充實實控人的個人腰包。那么安踏呢?格隆匯表示:2007年到2018年,安踏IPO募集了36.43億港幣,配售募集了37.92億港幣,一共是74.35億港幣,而安踏向市場派了55.42億,這樣來看,安踏并沒有向市場索取太多。如果只計算2007年到2016年,安踏從市場融資36.43億港幣,向市場派息37.39億,可以看到,安踏基本沒向市場要錢。此外,翻了安踏過去的股權數據,安踏減持只有2009年下半年發生過一次,2014年下半年減過一次,分別減持了3個點左右。所以粉飾報表,做高股價,從而達到減持獲利的可能性目前也不存在。 3)券商怎么看?根據此前研報,國內外投行一致看好安踏。據最新研報顯示:大和認為,安踏定位良好,予其“買入”投資評級,目標價63.6港元。渾水這次只披露其對分銷商管理職能的影響,并非股權出現問題,認為渾水的披露似乎符合港交所(00388)的要求。 不過,里昂則對安踏持沽售評級:里昂認為,安踏估值已經超過基本面。渾水對安踏(02020)的報告公平,真正問題在于一只流通性強的股票,若企業管治及財務披露不透明,在脆弱的市場環境下,估值超出預期基本面,即使沒有渾水的指控,股價也可能受壓。除了渾水報告的指控之外,該行繼續關注公司的基本面風險及高估值,于是將安踏2019-2021年盈利預測上調9%、12%及13%,但維持“沽售”評級,目標價42港元。 [詳情]

新浪港股 | 2019年07月11日 09:39
渾水狙擊安踏第三彈: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數量
渾水狙擊安踏第三彈: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數量

  新浪港股訊 7月11日消息,渾水發布針對安踏體育做空報告第三部分,稱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的數量。 以下為第三彈內容全文: 截至丁主席取得報告為止,無疑的是,他將非常激動。在報告的結束,投資人對安踏保持的信心也應如此。 在安踏(July 8, 2019)的報告的第一部分,我們詳細討論了蘇偉卿。我們展示了他是主要的經銷商北京吉元盛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和其他兩間公司的安踏內部人士代理人。 安踏回復蘇先生還有我們能確認的其他所有代理人都是確實獨立。所以假設蘇先生為獨立方,就沒有甚么需要擔心了嗎? 這個答案是錯誤的。 公司屬于獨立方的蘇先生在北京擁有46間Fila店面。但安踏一直認為他擁有全部的Fila店面! 對投資者而言,這里有兩個主要的影響。首先,安踏陷入了一個重大謊言。如果安踏承認蘇先生是安踏的代理人,那宣稱他擁有所有的Fila店面就不會是謊言。顯然地,其中一項敘述并不為真 – 不是安踏在宣稱蘇先生不是他們的代理人時說了謊;就是安踏在他擁有全部的Fila店面上造假。 第二個主要的影響是投資人無法相信Fila的數字。在宣稱其擁有全部Fila店面的情況下,安踏對他們審計人員及公眾報導了Fila的數字。安踏是否由他并未擁有的店面中整合了財務數據? 就像我們相信安踏品牌財務那樣,安踏可能使數據增加。例如,他可能會報導Fila的欺詐性財務數據。[詳情]

新浪港股 | 2019年07月11日 09:14
渾水發第二份沽空報告 安踏體育真的賤賣資產了?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7月10日 07:00
解構做空機構生意經:產業鏈式狙殺 無風險式套利
解構做空機構生意經:產業鏈式狙殺 無風險式套利

  原標題:解構做空機構生意經:產業鏈式狙殺 無風險式套利 來源:證券時報 7月8日至9日,知名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對安踏體育(02020.HK)的狙擊接踵而至。后者首日股價下跌7.32%,次日,安踏體育兩度發布澄清公告,強烈否認渾水報告中的指控,稱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當日公司股價由跌轉升,微漲0.2%。 中概股被做空由來已久。早在2010年~2011年間,渾水、香櫞(Citron)高頻做空中概股,絕大多數一擊即中。綠諾科技、多元環球水務、中國高速傳媒等一批公司更遭退市摘牌。在最近一輪做空潮中,狙擊對象多為熟面孔,從好未來,到周黑鴨、波司登、安踏體育等,做空機構們把目光投向了一些家喻戶曉的品牌公司。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這些機構在選取獵殺對象和進行做空路徑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完整的產業鏈條讓做空機構收益極高,基本是“無風險套利”,而其成功的核心則在于充分利用市場多方的“信息不對稱”,在組織上極具預謀性。 獵殺“好公司” 《A Real Business With Fake Financials》是去年渾水狙擊好未來的首篇做空報告。 這篇報告傳遞了一個重要信號。類似渾水這樣的知名機構開始重點關注具有“Real Business ”的生意,比如,盡管渾水認為好未來、安踏體育存在欺詐行為,但承認其具有真實的業務而非完全虛構。并且在做空報告中,渾水不再給出確切的目標價。 做空新勢力博力達思則選擇“高舉高打”。這家機構雖2018年才成立,但創始人Matthew Wiechert即另一知名做空機構格勞克斯(Glaucus)的創始人。博力達思屢次出手均沿用了格勞克斯的激進風格,如面對浩沙國際、中新控股、恒安國際、波司登等多個做空目標,接連給出了價值為0的估值評價。 但整體來看,近期,被做空機構盯上的安踏體育、波司登、周黑鴨、恒安國際等,均屬于知名度較高的實體企業。相較2010年至2011年的做空潮,這批企業普遍名氣較大、市值較高,與以往的欺詐上市股或殼公司的形象大相徑庭。 在被做空前,好未來股價持續上漲,市值達到歷史高位,為中國教育領域市值最高;安踏體育去年財報收獲歷史最佳業績,市值已超千億元;波司登戰略轉型逐漸落地,2018/2019財年業績超預期,等等。 從經營方式看,這些公司多為連鎖經營企業。這也與做空機構的調查方法相契合。 渾水等機構通常從財務數據出發,再到實地調研,期間大量采訪經銷商、合作伙伴,或其他熟悉公司業務情況的人員,以方便驗證商業的真實性。 譬如,在周黑鴨的做空報告中,從2018年7月到9月,艾默生的調查人員實地走訪了華中地區所有的周黑鴨零售店,據此質疑公司在該地區的真實業務量;做空安踏體育時,渾水指責安踏利用多家秘密控制的一級分銷商,欺騙性地提高了利潤率。其證據包括采訪了安踏的四位前高級經理和一位主要經銷商的前經理等。 此外,自從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之后,做空機構似乎更青睞港股通標的公司,安踏體育、波司登、周黑鴨、恒安國際等港股公司均屬于此列。 “財務造假”幾乎是做空機構的共同質疑項。在如何識別企業造假方面,渾水曾概括造假企業的特點:好到不真實;出色的財務報表;大量的非現金交易。在具體風險特征方面,做空機構則重點關注公司偏離行業均值的數據(如毛利率水平)、未披露的關聯交易、可疑的高價內部收購、信息披露不一致等情況。 除了深入調查、識別企業財務造假,在追蹤做空線索方面,也有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有些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在為企業提供造假服務的同時,還反手將這些信息賣給做空機構。 產業鏈式做空 沽空調查公司并非慈善事業,外盤的做空機制為其帶來了可觀的收益。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做空機構的盈利方式并不復雜,幾乎可以被稱為“無風險套利”。通常是找一些在賬務上有出入的上市公司,做空者先在高位做空,之后調查公司發布報告,引起投資者恐慌,致使該股股價狂跌,從而做空者從中謀取私利。 以波司登為例,Wind數據顯示,博力達思做空前,波司登的賣空比例從4%激增至37%;波司登被做空當日股價暴跌24.78%,收1.73港元。以做空日6月24日為參照粗略估算,進場的股價以前三天的均價2.25港元為準,退場時價格則以做空日收盤價1.73港元為準,則收益率可達30%,假設所借助的資金使用杠桿,那么收益將十分可觀。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包括波司登、周黑鴨、好未來等被做空公司在沽空報告發布前期都經歷了一波上漲。某外資對沖基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調查公司往往會提前把報告發給合作的基金組織,對沖基金在設立空頭倉位之前,通常還會事先把股價拉上去,這樣通過高賣低買,盈利的空間會大很多。 布局完畢后,調查公司會發布做空報告。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大部分做空機構的報告,用詞上往往煽動性較強,“一文不值”、“騙子”等字眼充斥其中,給投資者形成強烈沖擊。 某業內人士告訴e公司記者:“做空就是要快和狠,多數投資者短時間內無法判斷報告的合理性,再加上資本市場本身高風險的特點,利空消息出現后,第一反應都是平倉止損。這樣的情況下,用詞越夸張越容易達到制造恐慌的效果。此外,主力還會在當日大量賣出,導致股價短時間內急劇下跌,進一步引發市場的恐慌性跟風潮。” 近年來,針對中國概念股的做空機構發展迅速,渾水、香櫞等組織戰績輝煌。總結來看,成功的邏輯主要在于充分利用信息不對稱。 首先,被選取的獵殺公司幾乎全都信息披露不完善。因為港股的披露制度,使得很多財報信息均屬于自愿性披露。一些上市公司通過大量已披露及未披露的子公司來實現虛增利潤,同時這些重要子公司信息在沒有強制披露義務的前提下,給了公司跨市場財務造假的巨大空間和極低的違法成本。以波司登的做空報告舉例,做空機構從中國工商局獲取的企業信用報告就不屬于公開信息,該機構通過比對信用報告與公開披露財報的數據來發現財務端倪,成為該做空報告的主要證據之一。 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另一方面是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不了解。由于海外投資者幾乎無法直接接觸主要業務在中國大陸的中概股公司業務,他們往往簡單地根據海外知名相似的公司來判斷中國上市公司的價值。無論是研究報告還是新聞報道,提到中國公司時,往往會被冠名為“中國的XXX”。例如,人人網當年在美國就被叫做“中國的Facebook”,但這兩家公司無論定位還是收入構成等都不一樣。因此,調查機構的研究報告基本上是海外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徑,所以中概股的股價才會很容易被這些機構掌控,哪怕是明顯帶有偏見性的做空報告,一經發出也會引起投資者的恐慌性跟隨。 從一擊必中到一擊不中 在最近一輪做空潮中,從好未來到周黑鴨、波司登、安踏體育等,做空機構們把目光投向了一些家喻戶曉的品牌公司。 在與這些高知名度公司的交鋒中,做空機構們似乎沒有了往日的犀利。雖然在沽空當日股價會有明顯下跌,但是時間稍拉長,階段股價走勢甚至站在了不少被做空公司一邊。 梳理近一年多來的部分知名做空案例 :在港股市場,上市公司對做空報告的“免疫力”在增強,不少公司股價短期內即反彈至被做空前水平,并遠超做空機構的目標價,即使做空首日大跌如波司登,其后股價亦很快反轉。相對而言,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受到的沖擊更大,但大多也能在年內恢復元氣。 2018年12月12日,博力達思(Bonitas Research)做空恒安國際,目標價0港元。后者當天跌5.7%,收55.76港元。公司股價隨后震蕩走高,一個多月后反彈至被做空前水平。今年4月下旬,恒安國際股價一度站上70港元,目前回落至55.35港元。 2019年3月1日,艾默生(Emerson)做空周黑鴨,目標價2.4港元。公司股價次日(3月4日)上漲2.5%,3月5日停牌,3月6日復牌當日下跌2.44%,收3.46港元。經歷二季度的調整后,公司現價4.33港元; 2019年6月24日,博力達思做空波司登,目標價0元。公司當日閃崩下跌24.78%至1.73港元。不過,不到一周時間,波司登股價即超越做空前水平,最新收于2.53港元。 2018年6月13日,渾水做空好未來,未給出目標價。當日公司股價下跌9.95%至 41.11美元。公司現價36.8美元。 2019年4月16日,J Capital做空優信,稱無法對其估值。當日公司股價大跌36.07%,由3美元跌至1.95美元。公司現價2.3美元。 盡管近一年來數據顯示,中概股做空成效大不如前,但做空事件雙方往往交鋒多個回合。部分公司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多個做空機構“盯梢”。譬如,自去年以來,安踏體育已接連遭遇GMT Research、Blue Orca Capital等做空機構的狙擊。近日,渾水又連續發布兩篇對安踏體育的做空報告。因此,上市公司能否走出被做空的陰影,有待更長期的觀察。 并且,被做空公司期間股價穩定或上漲,與公司本身是否存在問題不能劃上等號。 2016年12月,渾水連續發布做空報告,認為輝山乳業股權價值接近于零。但報告發布后,公司股價僅小幅波動。然而2017年3月24日,輝山乳業股價突然閃崩暴跌85%,并牽出公司巨額債務危機,此后公司多番嘗試自救,迄今仍未擺脫退市風險。[詳情]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7月10日 01:05
安踏體育一年來遭3次做空 渾水直指操縱財報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7月10日 00:11
安踏體育反擊渾水第二彈:強烈否認渾水指控 具誤導性
安踏體育反擊渾水第二彈:強烈否認渾水指控 具誤導性

   相關報道:渾水狙擊安踏第二彈全文:丁世忠和同伙竊取股東資產 新浪港股訊 安踏體育在港交所發布兩則公告分別表示,強烈否認渾水報告中就該等本集團相關交易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安踏體育將在8月26日舉行董事會會議。 今日上午,渾水公司發布針對安踏體育沽空報告的第二部分,安踏體育截至目前微跌0.5%。報告稱,在首次公開募股后不久,安踏進行了一系列交易,渾水認為安踏內部人士欺騙外部投資者,并以投資者為代價獲取利益。2008年,內部人士剝奪了公司的寶貴資產-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隱瞞這一事實。 [詳情]

新浪港股 | 2019年07月09日 13:01
安踏駁渾水:經銷商自稱子公司為分享文化 復牌低開
安踏駁渾水:經銷商自稱子公司為分享文化 復牌低開

  7月9日開盤前,安踏體育(02020)發布澄清公告,否認沽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對其“秘密操縱經銷商”的指控。開盤后,安踏體育一度急跌2.67%,此后又迅速上漲,截至上午9:38,安踏體育漲1.27%,報51.65元。 安踏在澄清公告中表示,公司注意到,渾水機構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內容有關指控安踏集團控制部分主要分銷商,以操控其報告的財務資料。安踏集團堅決否認指控,并認為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為此,安踏在關于其分銷商的獨立性和其他問題上進行了回復。 此前7月7日,沽空機構渾水發布報告稱,建議沽空安踏。7月8日,安踏體育短暫停牌。停牌前較上一交易日跌7.32%,市值蒸發109億。 安踏集團:點名的25家經銷商均獨立于集團 渾水機構在報告中表示,安踏與旗下分銷商關系密切,目的是制造有利其公司的財務報告。報告指控安踏私下操縱27家分銷商,當中至少25家為一線分銷商,共占安踏約70%零售額。 渾水機構表示,據該機構采訪的安踏前執行官的說法,通過控制分銷商的財務部門,安踏可以欺詐性地操縱財務報表。 渾水機構在報告中列舉了27家經銷商,表示根據該機構收到的這些實體的信用報告,這些公司2017年的銷售成本約占人民幣55億元,約占安踏報告總收入的三分之一。這些分銷商的信用報告通常顯示毛利率僅為7%至8%,凈利潤率接近于零。 渾水機構預計,真正獨立的一級經銷商的毛利率約為30%至35%,這是基于對內部人員采訪得到的信息。 渾水機構在報告中表示,自從2007年進行IPO開始,安踏體育就將獨立分銷商稱為自己的子公司。部分獨立經銷商并沒有使用“ANTA”名稱,而是成為新實體。沽空機構還稱,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經銷商的所有者是安踏董事長丁世忠的代理人。 對此,安踏集團表示,董事會確信,渾水報告中所提述的所有本集團25家分銷商均為獨立于本公司或其任何關連人士(定義見上市規則),且與彼等并無關連的第三方。集團各分銷商擁有其自身的管理層團隊,作出獨立商業決定,并擁有獨立于本集團的財務及人力資源管理功能,且并無相互控制關系。 此外,安踏表示,本集團對其于中國的所有分銷商采納統一的批發折扣政策,并根據行業慣用的按照分銷商的零售管理表現考核向其提供返利,集團與其分銷商之間并無任何管理費用攤分。 安踏稱,由于集團大部分分銷商均是該地區內唯一銷售本集團產品的分銷商,在其各自的分銷協議所列明的指定區域內銷售本集團的產品,故集團在銷售及營銷策略、市場管理及表現考核系統等方面會提出更多的指引及與彼等保持定期溝通,以確保于該區域本集團的產品獲得業務成功。盡管有該等指引及討論,分銷商負責作出最終商業決定及自負盈虧。 子公司還是經銷商?安踏體育:僅為一分子,接受企業文化 渾水機構在報告中指責安踏體育將分公司變為經銷商。對此,安踏體育表示,由于公司分銷商僅銷售安踏體育的產品,集團提倡及分銷商接受及分享安踏體育的核心價值觀及企業文化,并將彼等視為安踏品牌的一分子。 安踏體育承認,有時候部分分銷商為了推廣業務的便利,會自稱其為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而并非以法律的定義來表述。有關聲稱并不是有意建立亦并非確定一個法律關系,而是僅表明這些經銷商為安踏品牌一分子的事實。 此外,安踏體育表示,為支持分銷商,本集團允許該等分銷商使用品牌名稱安踏、安踏品牌標志以及其他行政工具(例如電子郵件域名及通訊地址)。鑒于集團與其分銷商緊密的工作關系,存在個別雇員離開本集團并加入分銷商或相反的情況。該等情況乃為相關雇員的個人職業規劃及決定,且在行業中并非罕見。 渾水機構在報告中表示,有四名參與分銷的安踏前高級管理人員和一名前任廣州市安大貿易發展有限公司高級經理對他們透露了內部消息。記者注意到,廣州市安大貿易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大貿易”)是安踏旗下的分銷商公司,該公司實控人為林愛民,最終受益人為丁清亮。公開資料顯示,丁清亮為安踏體育董事長丁世忠的內兄。 在沽空機構的報告中,該機構稱,有安踏前高級管理人員對他們表示,安踏體育自己的批發商即安踏體育的分銷商有控制權。安踏體育對這些分銷商進行投資,稱為“子公司”。子公司的人事經理、財務經理必須是安踏體育的人,安踏體育對總經理和高層有最終話語權。 安踏在澄清公告中表示,公司股東應知悉相關指控反映沽空機構的意見,而沽空機構利益一般而言與公司股東的利益可能并不一致,而且相關指控可能旨在蓄意打擊對本公司及其管理層的信心并損害本公司的聲譽。因此,公司強烈否認指控,并促請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審慎對待渾水報告及指控。公司保留權利采取一切適當行動(包括展開法律訴訟程序),以保障其合法權益免受針對本集團的任何毫無理據的指控損害。 目前,安踏體育已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申請自2019年7月9日上午9:00正起恢復本公司的股份買賣。7月9日開盤后,安踏體育一度急跌2.67%,截至上午10:50,安踏體育跌1.171%,報50.65港元。[詳情]

新京報網 | 2019年07月09日 11:41
渾水狙擊安踏第二彈全文:丁世忠和同伙竊取股東資產
渾水狙擊安踏第二彈全文:丁世忠和同伙竊取股東資產

  繼周一沽空機構渾水沽空安踏(02020)第一份報告發布后,今日(7月9日)第二份報告來襲。 周二盤前,安踏體育發布澄清公告,否認渾水周一對總部位于附件的公司秘密控制大量一級分銷商的指控。 緊隨安踏的回應,渾水隨后迅速發布第二份沽空報告,稱完全猜準了安踏體育的回應,知道安踏體育一定會例行否認指控,認為其行為遵循當地商業慣例。對于第二份沽空報告,安踏表示,目前暫不方便回應,具體細節還不清楚。 在第二份報告中,渾水指責安踏體育上市后不久的一系列交易,讓該機構相信安踏體育內部人士一直有意欺騙外部投資者,以投資者為代價謀取私利,其中包括2008年,內部人士剝奪了公司的一項寶貴資產——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掩蓋這一事實,與安踏體育控制分銷商的方式類似,內部人士也利用了代理。 為便于投資者了解詳細情況,智通財經編譯渾水報告全文如下,文中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譯者能力有限,有疏漏之處請讀者海涵,原文請參閱渾水網站。 安踏:第二部分 “犯罪意圖” 拉丁文“Mens rea”意指“guilty mind(犯罪意圖)”,是眾多司法管轄區的基本法律概念。簡單地說,就是犯罪的意圖。 通常,當一家總部位于中國的公司被指控有欺詐行為時,管理層及其擁戴者會試圖擱置報告,不予理會,并認為他們是在遵循當地的商業慣例(可以參考嘉汗林業前董事長Allen Chan“存疑并非欺詐(odd is not fraud)”的辯護詞)。 安踏上市后不久,就進行了一系列的交易,讓我們相信安踏內部人士總是有意欺騙外部投資者,以投資者為代價謀取私利。2008年,公司內部人士剝奪了該公司的一項寶貴資產——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掩蓋這一事實。與安踏控制分銷商的方式類似,內部人士也利用了代理。 安踏IPO之際,上海鋒線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鋒線”)負責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分銷阿迪達斯Adidas、銳步Reebok、背靠背Kappa等品牌。上海鋒線彼時擁有5間核心城市分公司,其中包括北京和廣州。安踏在出售申明中表示,計劃斥資6.957億港元以“發展國際品牌零售業務,開設零售體育綜合店以及安踏旗艦店”。 安踏2007年中以及年度報告顯示,鋒線增長十分迅速。在2007年6月30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6個月內,鋒線新增門店98家。鋒線對安踏集團銷售收入的貢獻占比從2007年上半年的2.4%(3570萬元)增長至2007年下半年的6.0%(1.008億元)。 安踏在2007年年度報告中稱“鋒線的零售業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營業額超過了我們的預期”。 2008年5月份,安踏宣布以1.874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處置上海鋒線。然而,其中的1.814億元人民幣(占99.5%)用于支付上海鋒線所欠的應收款項。 在出售資產之際,安踏聲稱已經對上海鋒線投資了8120萬港元。而買方很明顯是一個被利用的殼公司。我們認為,上海鋒線的處置價格顯著低于其內在價值(假設宣稱的代價已真實付出)。 交易受讓方是一家相對較新的信用擔保公司,名為江蘇和盛投資擔保發展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在此次交易中很明顯被利用的殼公司。和盛隨后將鋒線轉手給了另一個第三方,并在6個月后(2010年10月份)注銷了公司。 這一舉動印證了出售鋒線資產屬于腐敗行為,以及和盛是名副其實的殼公司。所謂第三方受讓人名為陳丁龍。 陳丁龍在上述交易時為廣州安達的重要股東(35%),而根據港交所規則,廣州安達為安踏體育關聯人士。而根據我們對“C先生”的采訪,陳丁龍目前負責安踏體育的Kingkow品牌,顯然是安踏體育銷售網絡的一部分。 和盛于2008年5月(收購后不久)任命吳則清為上海鋒線的法定代表人。根據其領英(LinkedIn)簡介,吳則清當時是上海安馳的雇員,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為關聯方。上海安馳正是我們第一份做空報告中受安踏體育控制的“分銷商”子公司。根據吳的領英簡介,他現在為安踏工作。 我們在第一份沽空報告中建立的另一個關鍵代理關系在這里。江蘇和盛任命李丹女士為監事,陳丁龍收購上海鋒線后,李丹女士繼續擔任監事。 李女士自2008年成立以來一直擔任晉江韻動的主管,如第一份做空報告所述,她是眾多FILA品牌店的主管。 如第一份做空報告所述,韻動是安踏經銷商欺詐行為的核心,丁董事長利用韻動對“子公司”經銷商實施控制。 2008年6月,江蘇和盛將上海鋒線的廣州和廈門子公司轉讓給丁昆明。在第1部分中,我們展示了丁昆明是安踏用來控制其經銷商(泉州斌輝和昆明安馳)的代理網絡的一部分。這次處置再次是涉及未披露關聯方的腐敗交易。 結論 安踏利用IPO的收益去發展鋒線,2007年下半年鋒線的收入貢獻達到安踏銷售額的6.0%,明顯增長快速。然后,它利用一個明顯的“稻草買家”(straw buyer )從上市公司剝離這項資產,并將其交給安踏的代理網絡手中。只有白癡才會相信,上述交易不是丁世忠和其同伙竊取股東資產。 附錄 廣州翔潤——曾用名廣州鋒線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上海鋒線——法定代表人改為吳澤清 廣州鋒線——股東和管理人員更變 廈門鋒線——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監事更變 江蘇和盛投資擔保發展有限公司——注銷登記通知書 (譯者:程翼興、孔文婕)[詳情]

智通財經網 | 2019年07月09日 11:40
渾水做空安踏第二彈:指后者欺騙投資者 安踏:不清楚
渾水做空安踏第二彈:指后者欺騙投資者 安踏:不清楚

  原標題:渾水做空安踏第二彈,指后者欺騙投資者,安踏:暫不清楚 新京報訊(記者 張澤炎)做空機構渾水與安踏展開拉鋸戰。7月9日,在安踏發布澄清公告后,渾水發布做空報告(Part 2),暗指安踏體育涉嫌“違法”欺騙投資者。 在報告中,渾水機構表示,在安踏IPO不久,該公司進行了一系列交易,這些交易使得渾水機構相信安踏內部人士打算欺騙外部投資者。 2008年,內部人士剝奪了公司的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隱瞞這一事實。這一情況與安踏控制其分銷商類似,內部人員使用代理。 對此,新京報記者致電安踏,對方表示,目前暫不方便回應,具體細節還不清楚。[詳情]

新京報網 | 2019年07月09日 11:00
渾水沽空第二部分:安踏內部人士欺騙外部投資者獲益
渾水沽空第二部分:安踏內部人士欺騙外部投資者獲益

  渾水公司發布針對安踏體育沽空報告的第二部分,安踏體育截至目前微跌0.5%。報告稱,在首次公開募股后不久,安踏進行了一系列交易,渾水認為安踏內部人士欺騙外部投資者,并以投資者為代價獲取利益。2008年,內部人士剝奪了公司的寶貴資產-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隱瞞這一事實。(一財網)[詳情]

一財網 | 2019年07月09日 10:42
港股多只個股出現異動 安踏被渾水沽空跌7.32%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7月08日 23:28
操控經銷商做大業績?安踏體育再造沽空機構做空
一財網 | 2019年07月08日 16:53
欺詐性提高利潤率? 安踏年內第2次遭做空 盤中跌超8%
欺詐性提高利潤率? 安踏年內第2次遭做空 盤中跌超8%

  原標題:欺詐性提高利潤率?安踏體育年內第二次遭遇做空,盤中大挫超8% 記者 | 梅嶺 7月8日,曾多次遭遇做空的安踏體育(2020.HK)再遭“狙擊”股價跳水,盤中一度下挫8.7%,隨后安踏體育發布短暫停牌公告,安踏股份將于當日下午1點起短暫停止買賣,與該公司有關的所有結構性產品亦將同時短暫停止買賣。截至當日收盤,安踏體育股價停留在51.250港元/股,下跌7.32%。總市值1384億港元,市盈率29.56。 安踏體育當日暴跌因做空機構渾水7月7日發布的做空報告所致。該報告指出,安踏的財務報表不值得投資者信任,報告認為安踏發布行業領先的營業利潤并不是因為運作良好,相反是因為安踏使用了許多秘密控制的一級分銷商欺詐性地提高其利潤率。渾水表示有確鑿證據表明安踏秘密控制著很大一批經銷商。在其提供的27個分銷商文件證據中,至少25個為一級分銷商。 渾水在做空報告中指出,安踏控制的一級分銷商總數可能超過該公司約46家中的40多家,其秘密控制的分銷商似乎占安踏品牌銷售額約70%。安踏聲稱其一級分銷商是獨立第三方,這是個謊言。渾水表示,在其研究過程中,其首先關注了紙質文件,該研究證明對眾多一級分銷商的控制,最大的經銷商之一的監事是安踏負責銷售的執行董事吳永華,此外,安踏的四位前高級經理和一位主要經銷商的前經理人隨后在采訪中明確表示,安踏控制著經銷商。 這已經不是安踏體育第一次被做空。2018年6月,做空機構GMT曾發布做空報告,該份報告指出,在上市的16家中國體育用品公司中,已經有9家被證實是騙子并全部來自福建,除安踏體育外,還包括特步(01368.HK)和361度(01361.HK)。GMT認為安踏體育利潤率難以置信,安踏要么是世界最好的體育用品公司,要么就是騙子公司,并表示安踏只值10港元。當日安踏股價下跌超5%。 2019年5月底,另一個做空機構Blue Orca再次盯上安踏體育,質疑安踏收入不透明,并表示其股價有高達34%的下降空間。當日安踏體育股價下跌超過10%,后有所反彈。安踏董事會在當時強烈否認了有關猜測,認為有關猜測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2018年,安踏體育實現營收241億元,同比增長44.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達41億元,同比增長32.9%。2008年安踏收購的FILA為其營收凈利潤增長貢獻頗多。2018年,安踏鞋類銷售額達到86.31億元,同比增長22.5%,服裝類銷售收入147.09億元,同比增長61.4%,配飾類銷售額達7.59億元,同比增長43.9%。安踏體育在2018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19年底,預計中國安踏店總數目將達到10100至10200家。 4月12日,安踏體育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營運表現,安踏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同比取得10%-20%的增長,非主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則取得65%-70%的升幅。今年以來,安踏體育股價累計上漲37.24%。[詳情]

界面 | 2019年07月08日 16:16
半月五次指控 渾水沽空安踏的背后
半月五次指控 渾水沽空安踏的背后

  原標題:半月五次指控 渾水沽空安踏的背后 來源:北京商報 7月21日,安踏與沽空機構MuddyWatersCapitalLLC(以下簡稱“渾水”)的“拉鋸戰”進入第五回合。渾水指控安踏秘密控制供應商。次日,安踏發布澄清報告予以否認。短短半個月,渾水接連沽空,但安踏在股市表現尚且平穩。其實,安踏并非國際知名沽空機構沽空的對象,此前,361度、特步、中國動向乃至浩沙等中國運動品牌被屢次沽空。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這是因為沽空機構有其在資本市場的利益企圖,也說明了中國運動品牌得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可。對這些品牌來說,被沽空也是一堂生動的國際課:如何加速轉型成為經得起全球監督與考量的企業。 進展:渾水劍指安踏供應商 7月21日,渾水第五次發布報告沽空安踏,在這篇長達20多頁的“安踏受控主要供應商和另一個FILA謊言”報告中,安踏看似最大的“第三方”供應商也是一個被秘密控制的交易對手。因此,渾水認為,安踏將成本從生產實體轉移到該供應商。該供應商由渾水在第一份沽空報告中提到的代理商彭慶琪所有,彭慶琪則是安踏的高級職員。 渾水稱,彭慶琪對安踏4家網店擁有所有權,其中2家網店名為安踏瑞東和晉江丁電。“這一發現顯示了另一個關于安踏運作的赤裸裸的謊言,并強化了安踏的財務數據和FILA的數據是不可信賴的。”渾水在報告中指出。 渾水之所以指控安踏控制供應商,是因為渾水認為,安踏通過秘密控制交易對手,將這些實體置于其綜合審計范圍之外。如果沒有這些受控制的實體,安踏的財務狀況將顯示出實質上較低的利潤率。“安踏的現實遠不如它所呈現的那么討人喜歡。”渾水在報告中稱。 第二天,安踏發布澄清聲明稱,該份報告當中含有若干關于本集團其中一家供應商及本集團電商業務的指控。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就安踏是否存在渾水指控的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安踏相關負責人進行采訪,該負責人表示,以澄清公告為準。 對于安踏是否存在渾水所指問題,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表示,安踏為代表的福建運動品牌,都有自己的工廠,一部分訂單自個兒消化,也有一部分訂單是外發的。目前,安踏現有模式集制造商、生產商、品牌商、渠道商、經銷商等多種角色于一體,這使得品牌的回旋空間就很大了。 雖然安踏并沒有在澄清公告中做過多的說明,但是在7月22日晚,安踏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業績預喜報告,2019年上半年經營溢利將增長不少于50%,安踏股東應占溢利將增長不少于25%。 在業內人士看來,安踏發布業績預喜也是對渾水第五次做空的“回擊”。 回放:安踏暫未受影響 實際上,從7月8日起至今,安踏平均每3天就被渾水沽空一次。不過,從股價上來看,安踏“接二連三”遭受渾水沽空后,股價并未受到過多影響。 7月8日,渾水在官網發布沽空報告質疑安踏利用大量一級經銷商操縱財務報表。“我們有證據證明安踏秘密操縱27名分銷商,當中至少25名為一線分銷商,其數量占到安踏總銷售額的70%上下。”渾水表示,安踏聲稱其一級分銷商是獨立的第三方是個謊言,安踏利用許多秘密控制的一級分銷商,欺騙性地提高了利潤率。 該報告發出后,安踏股價一度跌超8%,隨即午后停盤。但在7月9日上午,安踏發布澄清公告稱,堅決否認渾水指控,并表示渾水報告中所提述的安踏25家分銷商均為獨立于本公司或其任何關聯人士(定義見上市規則),且與彼等并無關聯的第三方。之后股價由跌轉漲。 不過,渾水并未就此罷休。在安踏回應后,渾水又迅速發布了第二份沽空報告稱,安踏利用2008年IPO之時,低價賤賣了上市公司資產——上海鋒線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鋒線”),并通過“稻草買家”將上海鋒線從上市體系剝離,進而轉入安踏的代理人體系中,以謀取私利。 對于渾水的第二次沽空,安踏隨即也發布了第二份澄清公告,強烈否認渾水報告的再次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當天,安踏收盤價格為51.35港元,上漲了0.2%。 7月11日,渾水再發布第三份關于安踏的沽空報告,這次渾水將矛頭直指安踏的子品牌FILA。渾水在報告中稱,根據調查,安踏第三方蘇偉卿在北京擁有46家FILA門店,而安踏一直聲稱持有所有的FILA門店。渾水認為,安踏很可能也為FILA品牌編造了欺詐性的財務報告。之后安踏再次否認了渾水的指控。當天收盤時,安踏收盤價為51.3港元,漲幅0.98%。 在渾水連續三次做空安踏,并未對安踏造成過多影響后。7月15日,渾水發布了第四份沽空報告稱,安踏并未提供充足證據,來反駁渾水發布的百頁關于安踏腐敗的證據和評論。不過,即使再次被沽空,在7月15日收盤時,安踏股價上漲2.92%,收盤價52.95港元。 在第五次被沽空后,截至7月22日收盤,安踏報收57.3港元,漲1.87%。 對此,程偉雄表示,頻繁被沽空,股市對此也疲倦了,投資者也見怪不怪。而投資者作為利益共同體,誰也不希望安踏被沽空后有利益損失。其實,安踏這樣的重資產投入的實體品牌、實體企業假以時日還是有成長的空間,被大家看好是非常正常的,不然收購始祖鳥也不會被國內外財團紛紛捧場。 啟示:本土品牌轉變須提速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被國際知名沽空機構沽空的本土運動品牌不僅是安踏。 2018年5月,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開幕前,沽空機構GMT Research發布報告集體沽空中國本土運動品牌安踏、特步、361度以及中國動向。2018年7月10日,沽空機構Bonitas發布報告,宣布做空浩沙國際,稱后者股價實際價值為0。其實,這僅是冰山一角,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為何國際沽空機構頻頻對中國民營企業“下手”?北京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慶表示,境外的沽空機構就是通過放消息而打壓股價,從而實現其自身在資本市場的企圖,“其實挺‘血腥’的”,作為上市公司來說,特別是像安踏這樣的已走向國際市場的本土企業來說,這也是在資本市場上必經的歷練。 “沽空機構也是利益導向,沽空中國運動品牌也說明它們的價值被國際資本所認同,說明國內外機構投資者應該都是看好這些品牌,看好中國市場。”程偉雄如是說。 雖然沽空機構的打擊并不是致命的,但對于企業來說,沽空除了會讓企業經營日常事務被打攪外,還會給投資者帶來信任危機。 其實,這背后也中國運動品牌走上國際競爭市場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從“悶聲發大財”到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公眾企業,國內運動品牌在發展初期屬于野蠻式成長。 “中國運動品牌亟須從公司治理機構與會計核算方式,以及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公開、公平、透明度上等方面規范化,以應對各方面的監督與考量。”在程偉雄看來,這也是包括安踏在內的中國本土企業走上國際舞臺時亟須補上的一堂課。 不過,在經歷多次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歷練”后,中國運動品牌也悄然發生著改變。 以安踏為例,從2018年底開始,安踏品牌內部發起了架構調整。早在幾年前,安踏只有籃球品類是獨立的事業部形態,現在綜訓、跑步和運動生活也升級為獨立的事業部,共同構建了四大事業部。 有業內人士對此分析表示,這標志著安踏在達到一定體量時,開始去謀求解決財務數據不夠透明的問題,這是其向現代化企業治理邁進的重要一步。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白楊/文[詳情]

安踏連遭渾水5次沽空 全年流水超百億的FILA成焦點
安踏連遭渾水5次沽空 全年流水超百億的FILA成焦點

  原標題:連遭渾水5次沽空 全年流水超百億的FILA成焦點 安踏預告上半年利潤增速超50%  見習記者 鄭婷婷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黃興利 北京報道 兩周的時間內,連續五份沽空報告讓安踏體育(02020.HK)持續成為市場焦點。 7月21日,渾水再次發布針對安踏的沽空報告,質疑安踏最大的第三方供應商是一家被安踏體育秘密控制的交易對手方,安踏將生產成本從自身轉移到了該供應商身上,因此業績狀況沒有信服力。 對于上述指控,7月22日安踏發布澄清公告表示,董事會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公司保留對渾水機構及/或對相關指控負責的人士采取法律行動的權利。值得注意的是,在二級市場方面,安踏體育受做空報告影響較小。截至發稿,股價上漲2.09%,報58.5港元/股。 經營溢利將增長不少于50% 在7月22日當天發布澄清公告后,安踏同時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盈利預喜,與2018年上半年相比,2019年上半年,安踏的經營溢利將增長不少于50%,公司股東應占溢利增長不少于25%。安踏表示,公司股東應占溢利預期增長主要由于安踏品牌及其他品牌產品銷售持續強勁增長,導致收益增長超過35%、經營溢利率較2018年上半年有所增加。 在此前的數份沽空報告中,渾水的焦點均放在了安踏的運營利潤上,渾水認為安踏的運營利潤率高企,是由于安踏暗中控制著分銷商,并轉嫁成本。在7月21日發布的最新一份報告中,渾水認為安踏聲稱的最大第三方供貨商“河南銳力體育用品”由第一份報告提及的代理人彭清其擁有。而彭清其是安踏的高層,渾水認為2015至2017年間河南銳力純利率僅得約2%,較行業純利率5%低了很多,因此質疑安踏把生產成本轉移至河南銳力。 渾水指出,除了河南銳力,彭清其還擁有一家名叫福建瑞東的公司,旗下有四家網店。渾水認為,這些外部經銷商被準許從事安踏產品的在線銷售,安踏聲稱FILA是獨立運行,但這些供應商和經銷商證明安踏正讓其他公司在任意平臺上運行FILA官方的在線商店。 在7月22日發布的澄清公告中,安踏表示:“董事會強烈否認上述渾水機構報告當中含有若干關于本集團其中一家供應商及本集團電商業務的指控,董事會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相關指控可能旨在蓄意打擊對本公司及其管理層的信心并損害本公司的聲譽。因此股東應審慎對待相關指控。本公司保留對渾水機構及/或對相關指控負責的人士采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針對此次渾水再次發布的沽空報告,7月21日,《華夏時報》記者向安踏董秘詢問,是否可以進行采訪,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安踏的高利潤是通過強大的管理能力實現的。員工開店是很普遍的外部經銷商作為銷售渠道,銷售多種品牌也是正常的。”服裝行業分析師馬崗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FILA成增速引擎 此次渾水在兩份報告中均提及的FILA,是安踏近年來大肆并購的成果之一,但相比增速驚人的FILA,其他收購品牌表現并不突出。 安踏在2009年對FILA進行了第一次跨國收購,彼時的FILA已虧損高達5000萬元。經過安踏的持續運營,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FILA對安踏的營收占比近30%,增速超過80%,安踏品牌總裁鄭捷曾表示“FILA2018年全年流水超過100億元,是為安踏增速貢獻最大的品牌。” 據了解,安踏的多品牌戰略始于2009年,但真正開啟是2015年。鄭捷曾對外表示,安踏體育未來會更注意品牌收購,希望未來可以收購與安踏定位匹配的國際化運動品牌,并與安踏品牌互補,形成品牌和集團的共同國際化戰略。 2015年底,安踏斥資數千萬美元收購英國健步品牌Sprandi,并在3個月后斥資1.5億元與日本高端滑雪品牌Descente合作創立中國迪桑特。2017年9月,安踏以6000萬港元收購香港高端童裝品牌KINGKOW。 安踏的收購腳步并沒有停歇。2018年12月,以安踏為首的財團斥資46億歐元欲收購芬蘭高端體育用品巨頭AmerSports(亞瑪芬)全部股份,這一消息引起了市場的激烈討論,若成功收購,將成為中國體育用品史上最大的跨國收購案。 “我們買下Amer Sports主要看中中國市場的增長空間,該公司旗下品牌在各個領域都很專業,并且在中國的銷售規模很小。”安踏集團主席兼CEO丁世忠曾表示。據安踏公告,今年4月份,安踏財團對亞瑪芬的收購要約已截止,超過98%的原股持有者同意交易。 雖然安踏通過持續的收購,拓展了品牌的多樣性,但從目前業績情況來看,除了較早收購的FILA表現突出,其他品牌業績仍有待提高。記者查閱安踏2018年度業績報告發現,FILA專賣店共有1652家;DESCENTE店共有117家;KINGKOW共有77家等,差距較為明顯。 歐瑞國際數據顯示,2017年耐克和阿迪達斯在國內體育用品市場分別占16.8%和19.8%的份額,位居第二和第一,安踏排名第三所占份額為8%,FILA占有2.6%的份額,排名第九。 不過,安踏的體量相比國際頂尖品牌仍有較大差距。有業內人士分析,國際品牌的優勢在短期內很難撼動,安踏通過收購AmerSports,可以在細分市場上進行差異化競爭,從而形成新市場格局。[詳情]

安踏H1溢利預增25%股價創新高 渾水為何5次做空無果?
安踏H1溢利預增25%股價創新高 渾水為何5次做空無果?

  昨日,近期屢遭渾水做空的體育品牌安踏(02020.HK)發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盈喜。根據公司預測,上半年公司經營溢利(按綜合基準)比去年同期將增長不少于50%,股東應占溢利將增長不少于25%。 據公司表示,上半年股東應占溢利大增的原因主要是: 一、今年上上半年安踏品牌及其他品牌產品銷售持續強勁增長,總收益預期同比增長35%; 二、經營溢利率較去年增加,原因主要是: (a)零售業務的貢獻增加。一般而言,零售業務產生毛利率較批發業務高; (b)收到政府補助; (c)經營開支占收益百分比相對穩定。 受消息影響,安踏今日股價高開近3%(59港元),并一度創下59.95港元的歷史新高。其后漲幅收窄,截至發稿前,股價為58.8港元,漲幅為2.62%。 兩周之前的7月8日,做空機構渾水突襲安踏,稱其財務指標造假,令其股價從55.6港元大跌7.32%至52.85港元。此后幾日,渾水一連發數篇做空報告。但鑒于目前安踏股價已高于渾水做空前的水平,機構的長篇做空報告成效似乎并不大。 不僅如此,今年年初至今,安踏股價累計漲幅已達到57.12%,且總體而言呈現上行趨勢。 為何渾水五度做空空徒勞? 就在安踏發布上半年業績盈喜同日,渾水發出了第五份做空報告,指安踏不僅控制了旗下的經銷商,還控制了其第三方供應商,并將成本轉移到供應商身上。 根據渾水機構的調查發現,安踏最大的第三方供應商河南銳力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由彭清其所有。彭通過福建省銳動有限公司實際持有河南銳力95%的股權。同時,彭還是安踏已合并的公司 Sprandi China及 Xiamen Sprandi的法人兼總經理。安踏各持有兩公司85%的股份。彭本人還在福建安踏投資有限公司的副總裁。而福建安踏投資有限公司屬安踏創始人家族的私人投資業務一部分。 此外,2015年至2017年期間,河南銳力純利率大約為2%,低于行業平均5%的水平。因此,渾水懷疑安踏暗中將旗下負責生產公司的成本(可能還包含了原材料的成本)轉嫁到河南銳力頭上,導致其純利率出現下滑。 該報告之后被安踏再度極力否認,指報告不準確且具有誤導性。 結合此前的幾份報告內容,大意其實都差不多:安踏私底下控制經銷商,轉移成本;轉移實控企業到自己控制的網絡手上,套現金額;偽造FILA門店數量及財務數據。 然而,渾水除了證明安踏與旗下的分銷商、供應商有著密切的關系之外,其他關于轉移成本、交易套現的指控卻始終未有證據確鑿的“實錘”,都是基于實際情況的“合理懷疑”。 而公司自己也解釋,由于集團與分銷商緊密的工作關系,所以雇員會在之間流動工作,并不能說明對分銷商構成“控制”。而退一步,即使安踏控制了上游供應和下游經銷渠道(均遭公司否認),亦未有足夠做實的證據證明安踏對其進行成本轉嫁從而偽造財務數據。 據統計,從2007年到2018年,安踏IPO募集36.43億港幣,配售募資37.92億港幣,合共74.35億港幣。期間,集團通過分紅向市場派發了55.42億。而期間安踏的大股東僅在2009年和2014年分別減持3%的股權。 渾水認為安踏通過轉嫁成本而提高利潤率等財務指標,繼而從二級市場中套現獲益的邏輯似乎并不能成立。 而從近期安踏披露的業績情況來看,安踏近期的零售表現非常亮眼。第二季及今年上半年,安踏品牌零售額同比增加10%-20%的增幅;其他品牌第二季零售額增幅達55%-60%;半年增幅更是達60%-65%。 再結合昨日披露集團經營溢利、股東應占溢利等情況——足夠出色的業績表現背后是今年以來一往無前上漲的股價。 人往往都是短視的。無論從哪個方面衡量,現在的安踏情況都好得不能再好了,跳進去就可以撈一筆了,誰還在乎它有沒有控制經銷商、供應商,以及“有可能”的財務造假呢? 所以,從報告本身的內容來講,它可能是沒有擊中讀者的“痛點”。雖然渾水筆綴不耕,堅持不懈地從兩周前的日更到現在的周更,但是它的報告如果掛在公眾號上相信也很難拿到10萬+。 券商怎么看安踏? 國盛證券研報表示,根據機構對終端多次跟蹤,估算得出今年上半年公司旗下安踏品牌庫銷比約為4,FILA約為5,折扣率大致與去年持平。由此,機構認為安踏目前運營穩定,庫存情況健康。 今年上半年,安踏作價360億元收購芬蘭高端體育用品公司Amer Sports。而從Amer Sports過去的經營狀況來看,其主要盈利季節主要在秋冬季。機構認為該收購會為公司上半年帶來4至5億(稅前)的負面影響。 全年來看,Amer Sports可能為安踏帶來微量利潤增量。長遠而言,Amer旗下的始祖鳥、所羅門品牌有望強化安踏集團在運動細分領域頂級品牌布局,推動集團發展進入新階段。另據安踏主品牌銷售穩健、FILA維持高速增長、上半年業績再超預期的現狀,機構對其維持 2019/2020/2021 年凈利潤 50.2/61.8/73.8 億元的預測,并維持“買入”評級。 東吳證券研報認為安踏12年率先完成零售改革,目前FILA維持高增長成為新增長級,及收購Amer的國際化布局,已證明其前瞻性及行動力。鑒于今年上半年的靚麗銷售業績及中報超預期,機構繼續看好公司在運動服飾賽道領先地位,并提高盈利預測,預計19/20/21年歸母凈利增8%/21%/17%至52.5/63.3/74.1億元,并維持“買入”評級。[詳情]

安踏否認渾水對其控制供應商的指控
安踏否認渾水對其控制供應商的指控

  原標題:安踏否認渾水對其控制供應商的指控 來源: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錢瑜白楊)安踏與沽空機構渾水的“拉鋸戰”開戰第五回合。在7月21日MuddyWatersCapitalLLC(以下簡稱“渾水”)第五次發布報告沽空安踏后,7月22日,安踏發布澄清聲明稱,該份報告當中含有若干關于本集團其中一家供應商及本集團電商業務的指控。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在渾水這則關于安踏受控主要供應商和另一個FILA謊言報告中稱,安踏看似最大的“第三方”供應商也是一個秘密控制的交易對手。因此,渾水認為安踏將成本從生產實體轉移到該供應商。“供應商由我們在第1部分彭慶琪中提到的代理商所有,彭慶琪是安踏高級職員。” 渾水還指出,安踏通過秘密控制交易對手,將這些實體置于其綜合審計范圍之外。渾水認為,如果沒有這些受控制的實體,安踏的財務狀況將顯示出實質上較低的利潤率,這與安踏是一個強大的運營商的觀點相悖。安踏的現實遠不如它所呈現的那么討人喜歡。 同時,渾水還揭示了彭慶琪對安踏4家網店擁有所有權,其中2家名為安踏瑞東和晉江丁電的網店。“這一發現顯示了另一個關于安踏運作的赤裸裸的謊言,并強化了安踏的財務數據和FILA的數據是不可信賴的。”渾水在報告中指出。 在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看來,安踏是中國體育品牌的門面與代表,哪怕安踏存在經銷商、供應商和上市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但還不存在做假賬的問題。安踏經銷商、供應商的角色身份只是更加利于品牌掌控供應鏈和渠道,對于品牌未來的成長更有想象力。類似這樣重資產投入的實體品牌、實體企業假以時日還是有成長的空間,被大家看好也是非常正常的,不然收購始祖鳥也不會國內外財團紛紛捧場。 此前渾水已四次做空安踏。在第一份沽空報告中,渾水指控安踏私下操縱27家分銷商,其中至少25家為一線分銷商,總計約占安踏70%零售額;第二份報告指出安踏利用IPO機會低價出售上海鋒線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第三份報告渾水直指安踏旗下的FILA財務造假;第四份報告則總結了前三份做空安踏體育的報告以及安踏的回應,并稱對安踏將有更多的揭露計劃。 值得關注的是,渾水接二連三的沽空報告,安踏股價并未受到過多影響。對此,程偉雄表示,股市對于頻繁的沽空報告已經感到疲倦,投資者也見怪不怪了,最多只是小散戶恐慌跑掉,很快就會被機構投者者“吃進”,安踏自身也會去托盤。 “從企業層面來說,安踏現有模式是集制造商、生產商、品牌商、渠道商、經銷商等多種角色于一體,因此品牌的回旋空間也很大。”同時,程偉雄也建議:“經過渾水幾次沽空以及未來可能將繼續的沽空,安踏需要去反思,在過快的成長中,企業各項能力是否和資本邁開的步伐同步這一問題。”[詳情]

安踏反擊第五彈:董事會強烈否認沽空指控 具誤導性
安踏反擊第五彈:董事會強烈否認沽空指控 具誤導性

  渾水第五份做空報告:受控主要供應商和另1個Fila謊言 新浪財經訊 7月22日消息,安踏發布澄清公告,安踏表示: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渾水發布第五份做空報告,到目前為止,我們關注安踏的營業利潤表現,證明安踏秘密地控制其分銷商并轉嫁成本給他們。然而,在此部分,我們將重點放于安踏看似最大的”第三方”供貨商,其也是一個秘密控制的交易對手。我們相信安踏從生產實體轉嫁成本到此供貨商。此供貨商屬于我們在第一部分提到的代理人,Peng Qingqi。彭先生是安踏的高級職員。重申一次,安踏的財務狀況不可靠。[詳情]

渾水第四次做空安踏:稱后續將有更多揭露
渾水第四次做空安踏:稱后續將有更多揭露

  原標題:渾水第四次做空安踏:稱后續將有更多揭露 來源:北京商報 7月15日,知名做空機構Muddy Waters Research 渾水發布第四份報告,總結上周三份做空安踏體育的報告以及安踏的回應。同時,渾水稱對安踏的揭露將有更多的計劃。 渾水在報告中稱,過去9年,渾水一直在揭露港交所上市公司的欺詐,從未被監管機構指控撒謊。而被渾水揭露的14間公司,6間退市,1間停牌近5年,2間被管理層溢價收購,2間公司股價暴跌超過90%,2間公司股價顯著下跌,僅有1間公司股價上漲。[詳情]

渾水發布第四份安踏做空報告 還有的在路上
渾水發布第四份安踏做空報告 還有的在路上

  來源:wind資訊 渾水是鐵了心“死磕”安踏。短短一周之內已經連發四份報告,這還不止,在今早的第四份報告開頭就寫了,還有很多證據將慢慢披露,安踏就是個“撒謊精”(Liars Lie) 在前面三份報告中,渾水分別就安踏的代理人獨立性、賤賣公司優質資產以及旗下Fila門店數量及盈利提出質疑,第四份報告中,主要針對安踏對前面三份報告的回應,表明安踏的回應”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同時提出更多的證據證明前面三份報告的指控,另外后續將發布報告指出安踏內部的腐敗問題。 下面是安踏針對前面三份做空報告的回應。 不過,目前來看這四份報告對安踏的股價并沒有太多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安踏前十大流通股東包括多家知名投行、基金大佬,比如Vanguard、貝萊德、挪威銀行等。 [詳情]

大和:渾水對安踏最新兩份報告建立在誤導性基礎之上
大和:渾水對安踏最新兩份報告建立在誤導性基礎之上

  新浪港股訊 7月12日消息,大和表示:渾水對安踏最新兩份報告建立在誤導性的信息基礎之上;維持對安踏的買入評級和63.60港元目標價。 目前,渾水已經針對安踏發布三部分沽空報告,渾水表示:安踏秘密控制了其一級經銷商,以提高其利潤率;渾水認為安踏內部人士欺騙外部投資者,并以投資者為代價獲取利益;渾水表示: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的數量。[詳情]

做空三而竭 獲大摩報告力挺的安踏趟過渾水
做空三而竭 獲大摩報告力挺的安踏趟過渾水

  原標題:做空三而竭 安踏趟過渾水 來源:北京商報 安踏與渾水的交手進入第三輪。7月11日,渾水研究公司(以下簡稱“渾水”)發布對安踏的第三份沽空報告,稱安踏旗下的FILA店鋪數量不實。隨后,安踏連發兩份內容大致相同的澄清公告予以反駁。但就在渾水鍥而不舍“追殺”安踏時,摩根士丹利(以下簡稱“大摩”)卻發布了兩份報告力挺安踏。 渾水三擊 FLIA店鋪數量不實 7月11日,渾水發布對安踏的第三份沽空報告稱,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FILA店的數量,并指出,安踏很可能在FILA品牌方面也報告了欺詐性的財務狀況。 在此前第一份沽空報告中,渾水認為蘇偉卿既是安踏在北京吉元盛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內部人士,同時也是兩個經銷商的代理人。蘇偉卿在北京擁有46家FILA店鋪,而安踏一直聲稱持有所有的FILA店鋪。 渾水稱,安踏一直在向其審計人員和公眾報告FILA數量時,聲稱擁有所有FILA商店。對于安踏是否從其不擁有的FILA商店合并財務數據卻不得而知。這使得渾水認為,安踏很可能在FILA品牌方面也報告了欺詐性的財務狀況。 渾水的調研報告顯示,安踏的在線FILA商店定位顯示在北京有42家店。北京商報記者查詢FILA官網顯示,FILA共有42家店,其中9家明確標稱為kids店;不過,登錄高德地圖可查詢到66家FILA店,其中16家為kids店。 對于沽空報告中提到的兩家經營FILA商店的實體——蘇偉卿所擁有的鼎動(北京)和北京吉元鼎動。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上述兩家公司,截至發稿電話均未接通。 面對第三次指控,安踏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紡織服裝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認為,這次沽空的針對性比較強,也具備一定的說服力,還是具有一定殺傷力的,說明安踏在關聯交易信息透明度上有待加強;另外,FILA的高速成長確實讓國內外經營者很意外,和日韓FILA的業績比較差異過大,由此引起沽空機構的關注,但FILA初期發展以直營為主,確實潮流運動的風格引起一波波消費者的積極體驗參與,高增長是可以理解的,本土消費者比較喜歡跟風銷售助長高業績。 大摩力挺 喜歡安踏的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安踏和渾水進行“拉鋸戰”時,大摩也先后發布了兩份關于安踏的調研報告。在7月11日的報告中,大摩指出,回到基本面,最近的渠道調查顯示,安踏品牌在二季度的銷售再次加速,并表示“喜歡安踏的業務”。 而在此前7月4日的報告中,大摩對安踏體育(港股02020)維持增持評級。大摩稱,安踏體育旗下FILA銷售增長持續強勁,但基于門店開設會逐步放慢,相信未來增長率不會高于今年首季。 另外,大摩也披露了最近的渠道調查情況。大摩指出,安踏品牌在二季度的銷售增長更為強勁:其中包括得益于更好的產品組合和有利的天氣,安踏核心的銷售增長在5月和6月加速。零售折扣在同比持平時表現良好;渠道庫存狀況良好。 同時,大摩指出,安踏是一家適應能力很強的公司,在這一季也做出了一定改變:經銷商訂購故事包的靈活性更大,目的是更好地平衡店內產品展示和經銷商的銷售業績;重新推出一些更基本的SKU,以便在一些三四級市場奪回市場份額。 大摩認為,安踏的目標價為60港元。不過,該價格目標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其中包括美國體育的潛在干擾、相互競爭的家族品牌、降低風險——對估值的樂觀看法取決于未來2-3年產生強勁銷售復合年增長率的潛力、銷售增長風險——產品設計中的重大失誤、保證金風險——銷售增長的缺失可能引發運營去杠桿化。 就在大摩力挺安踏之時,安踏隨后也發布了2019年二季度業績。數據顯示,2019年二季度安踏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按零售價值計算)與2018年同期比較,取得10%-20%的中段增長;2019年二季度其他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按零售價值計算)同比取得55%-60%的升幅。 交鋒背后 安踏待補國際課 盡管安踏與渾水的交鋒一直在持續,但影響似乎并不大。安踏的股價除在渾水發布第一份沽空報告時下跌了8%緊急停牌外,7月9日復牌后一直處于平穩狀態。7月11日,安踏以51.3港元收盤,有0.95%的漲幅。截至7月11日16時,安踏的市值1385.73億港元,基本平穩,未有大幅下跌。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渾水的沽空“進攻”雖然一直在持續,也不排除其后續還將發布沽空報告,但此次渾水拿出的事實或證據并無太多實質性,沒有“致命殺傷力”。 對于渾水的沽空報告,安踏也表現得很“淡定”。此前,安踏相關負責人就被沽空一事回復北京商報記者時表示,“安踏已經連續被做空,但是基本面沒有受到影響;同時,安踏的高層近五年沒有減持股票,上市至今大股東未曾質押過一股股票。” 不過,在渾水與安踏的三次交鋒中,無論是渾水的沽空報告,還是安踏的澄清回應,都高頻次地出現“關聯”一詞。同時,安踏在澄清回應中也屢次出現類似于“并不知悉其他必須公布以避免本公司證券出現虛假市場情況的任何信息,或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須予披露的任何內幕消息”這樣的表述。 “國內品牌在發展初期屬于野蠻成長,從公司治理機構與會計核算方式、以及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公開、公平、透明度上等缺乏規范化。”在程偉雄看來,這也是包括安踏在內的中國本土企業走上國際舞臺時亟須補上的一堂課。 雖然沽空機構的打擊并不是致命的,但對于企業來說,沽空除了會讓企業經營日常事務被打攪外,還會給投資者帶來信任危機。 “沽空有備而來,值得安踏警醒的是為什么多個沽空機構多次沽空?”在程偉雄看來,即使安踏有驚無險過關,但如果沽空機構沽空的問題點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沽空機構不排除繼續尋找證據和數據進行沽空的可能,其實在國際市場沽空也是對公眾企業的另類監督。 程偉雄直言:“這也給安踏提出了新要求,如企業在正常經營過程中需要兼顧對內和對外傳播口徑的一致性;企業在高速發展過程中獲取市場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需要回報不僅只是股東價值,還有社會價值;企業的野心需要和自身的經營能力與經營資源進行匹配,不能拔苗助長,需要成長的生命周期。”[詳情]

渾水發第三份沽空報告直指斐樂 安踏:指控具誤導性
渾水發第三份沽空報告直指斐樂 安踏:指控具誤導性

  原標題:渾水發第三份沽空報告直指斐樂 安踏:有關指控不準確且具誤導性  每經記者 張瀟尹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相繼發布兩份沽空報告“怒懟”安踏體育(02020,HK)財務造假、大股東利益輸送之后,7月11日,渾水發布了第三份沽空報告,開始懟上了安踏的子品牌斐樂。 對于渾水的相關指控,7月11日午間至下午,安踏體育先后發布兩份澄清公告稱,董事會強烈否認沽空報告中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且具誤導性。不過,澄清公告中并無與斐樂業務有關的具體說明。 值得注意的是,查閱安踏體育的相關財報不難發現,FILA斐樂的銷售數據,以及其占集團收入的份額,一直都很“神秘”:安踏并無披露相關的具體數據。同時,在斐樂的歸屬問題上,安踏在2012年以前的財報中均有“本集團的分銷商運營FILA專門店”的類似表述,但2012年及以后的財報中相關表述逐漸模糊化。 渾水稱安踏說法自相矛盾 在第三份沽空報告中,渾水稱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的數量。該報告稱,作為獨立第三方的蘇偉卿在北京擁有46家斐樂門店,但安踏一直聲稱持有所有的斐樂門店。“很明顯,安踏要么在蘇偉卿的事上撒了謊,要么是在斐樂店數量的事上撒了謊。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的數量,安踏很可能只是編造了不屬于自己公司的斐樂店的數字,甚至為斐樂店做了欺詐性的財務報告。” 蘇偉卿是誰? 7月8日,渾水在發布的第一份沽空報告中稱,蘇偉卿是安踏的內部人士,控制著安踏體育在北京的主要分銷商北京吉元盛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元盛寶)及另外兩家分銷商。不過,當時安踏在澄清公告中否認控制包括吉元盛寶在內的分銷商,而渾水在第三份報告中指出,吉元盛寶控制著46家FILA門店,這顯然與安踏之前的回應自相矛盾,因為安踏體育一直聲稱FILA為全直營模式。 渾水在報告中稱,經采訪安踏的投資者關系部,已確認所有的FILA門店均為安踏自有和直營。同時,渾水還引用安踏體育首席財務官賴世賢曾在一次電話會議上的發言——公司沒有計劃對FILA品牌開展批發業務,將繼續采取直營模式。基于以上,渾水給出結論稱,安踏在FILA門店的所有權問題上顯然撒了謊,投資者同樣不能依賴FILA的財務,安踏的財務完全不可靠。 7月11日午間,安踏體育發布澄清公告稱,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且具誤導性。不過,澄清公告中并無與斐樂業務有關的說明。那么,針對渾水對斐樂業務歸屬問題的質疑,安踏方面是否有進一步說明?7月11日下午稍早時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安踏方面,對方表示“以港股公告為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安踏的斐樂業務此前還曾遭到沽空機構Blue Orca Capital的質疑。今年5月30日,Blue Orca Capital創始人Soren Aandahl在2019 Sohn香港投資論壇上分享了其做空安踏的報告,質疑安踏旗下品牌FILA斐樂內地收入不透明,并認為安踏股價有高達34%的下降空間,每股只值32.93港元。 “神秘”的業績功臣斐樂 斐樂,一個定位于高端市場的意大利體育用品品牌,安踏對其的收購發生在2009年。彼時,安踏在2009年業績公告中表示,該次收購為集團提供了一個業務覆蓋至中國高端體育用品市場的機會。同時,安踏表示,為了進一步加強FILA的曝光率及對中國高端消費市場年輕精英群體產生影響力,集團已為FILA品牌重新定位,使其在中國的形象更加年輕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安踏體育的相關財報發現,FILA斐樂的銷售數據及其占集團收入的份額一直都很“神秘”:安踏并無披露相關的具體數據。 不過,安踏體育的高管曾在業績發布會上對斐樂的銷售業績有過模糊透露。《每日經濟新聞》曾援引其他媒體報道,安踏集團總裁鄭捷在2017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提到,FILA的營收占比已接近安踏營收73.2億元的30%,即21.96億元。而在2018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鄭捷則透露:“FILA的增速達到了85%以上……FILA3個月新品售罄(率)在60%以上”。 在外界看來,安踏對斐樂的收購無疑是成功的,而斐樂的成功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安踏“多品牌戰略”的底氣所在。繼斐樂之后,安踏的收購步伐加快:2015年,安踏完成對英國戶外休閑、登山運動品牌SPRANDI的收購;2016年,安踏成立合資公司,開始在中國經營DESCENTE業務;2017年,安踏收購KINGKOW業務,并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經營KOLON SPORT業務;2019年,安踏完成對亞瑪芬體育的要約收購。 從各品牌的門店數量看,斐樂是除安踏主品牌之外的“領頭羊”。公司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安踏在內地、香港、澳門等地的斐樂門店數量為1652家,而專業運動品牌DESCENTE、 KINGKOW、 KOLON SPORT的門店數量分別為117家、77家和181家。同時,安踏預計,該公司到2020年所有品牌的平均增長率為15%~20%,而FILA、FILA KIDS和FILA FUSION的平均增長率則預計超過30%。 7月11日下午,安踏在港交所發布2019年第二季度的運營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安踏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同比增長10%~20%,其他品牌同比增長60%~65%。同時,安踏再次發出一份澄清公告強調稱,董事會強烈否認渾水報告中含有的若干關于FILA品牌零售業務于中國營運模式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有誤導性。[詳情]

安踏體育:安踏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同比錄得10%-20%增長
安踏體育:安踏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同比錄得10%-20%增長

  新浪港股訊 7月11日消息,安踏體育7月11日晚間在港交所公告稱,上半年安踏品牌產品零售金額同比錄得10%-20%的低段增長,其他品牌同比增長60%-65%。 [詳情]

安踏被狙擊:三次交手渾水公司 13個月內已被沽空3次
安踏被狙擊:三次交手渾水公司 13個月內已被沽空3次

  原標題:被狙擊的安踏:三次交手渾水公司,13個月內已被沽空3次 國內服裝品牌龍頭安踏接連遭到渾水公司做空。 7月11日上午,沽空機構渾水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針對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安踏體育,02020.HK)發布了沽空報告的第三部分,稱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旗下FILA品牌的門店數量。安踏體育也在當日午間,發布了澄清公告。 截至發稿,雙方已經交手過三個回合。在一來一往之間,渾水公司質疑了安踏的財務數據、經銷商獨立性、欺騙投資者、FILA(斐樂)門店數量等問題,安踏也一一發布澄清公告。 回顧三次交鋒,除了第一份沽空報告影響安踏體育7月8日盤間股價跌逾8%,后續兩份報告影響稍弱。截至發稿,安踏體育報每股52.60港元/每股,較7月8日渾水公司發布第一份沽空報告前的開盤價(54.39港元/股),跌3.29%。 第一回合:渾水質疑安踏財務數據、經銷商獨立性 7月8日上午,渾水公司發布了針對安踏體育的沽空報告,質疑安踏體育的財務狀況嚴重不可信,暗中控制了大量的分銷商,通過財務操縱的方式來提高利潤率。 報告指出,渾水擁有文件證明,安踏體育秘密控制了27家經銷商,其中至少有25家是一級經銷商。對于安踏聲稱公司一級經銷商是獨立第三方的說法,是一個謊言。而安踏體育的高層也往往將其分銷商叫做“子公司”。 報告一經發布,隨即引發安踏體育大跌逾8%,市值縮水百億港元,公司緊急向港交所申請臨時停牌。 7月9日早盤,安踏體育發布澄清公告,否認渾水對其相關指控,指出部分分銷商為推廣業務便利,會自稱為集團“子公司”或“分公司”,而并非以法律的定義來表述,這僅代表其為安踏品牌的一份子。 安踏體育稱,渾水報告中所提到的25家分銷商均為獨立于公司的任何關聯人士,且無關聯的第三方;集團分銷商擁有自身的管理層團隊,作出獨立商業決定,并擁有獨立于安踏的財務及人力資源管理功能,且并無相互控制關系。 第二回合:渾水指控安踏欺騙投資者,謀取私利 7月9日上午盤中,渾水公司發布了沽空報告第二部分,指控安踏體育上市后不久的一系列交易,使得渾水相信安踏體育內部人士一直有意欺騙外部投資者,以投資者為代價謀取私利。此外,渾水公司還稱,2008年,安踏體育有內部人士剝奪了公司優質資產——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隱瞞這一事實。 對于第二份沽空報告,安踏體育于午間發布澄清公告稱,董事會注意到,7月9日渾水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當中含有若干關于集團過往企業交易的指控。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就該等集團相關交易的指控,直斥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同時,安踏體育在公告中提到,公司保留對渾水及相關指控負責人士采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但第二份報告一出,安踏體育股價并沒有出現大跌,當天微漲0.2%報收。 第三回合:渾水質疑FILA門店數 7月11日上午,渾水公司第三次出手,發布了沽空報告中的第三部分,稱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旗下FILA品牌的門店數量。 FILA是安踏體育于2009年收購的時尚運動品牌,并已成為了現在公司業績的主要推動力。今年2月,安踏體育在香港財報會上曾透露,公司服裝類的業績主要由FILA貢獻,其2018年銷售額增速超80%,帶動了集團業績的顯著增長。 而在渾水公司質疑的門店數量方面,根據安踏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FILA門店共有1652家,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52%。此外,安踏體育也曾表示,2019年FILA門店數預計增長至1800-1900家。 對于渾水公司沽空報告中對FILA門店數的質疑,安踏體育在11日午間也發布了澄清公告稱,董事會注意到,Muddy Waters Capital LLC(Muddy Waters)7月11日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當中含有若干關于FILA品牌零售業務于中國營運模式的指控。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截至發稿,安踏體育股價并未受第三份沽空報告影響,報52.60港元/股,較上一交易日漲3.54%。 遭狙擊的安踏體育 這已是13個月內,安踏體育遭遇沽空機構的第三次做空。 2018年6月,沽空機構GMT首先針對港股體育用品公司發布沽空報告,涉及安踏、特步、李寧等企業。GMT從五個方面質疑安踏體育,包括營業利潤率過高、現金或預付賬款等存在大量異常、涉嫌配合收入虛增現金流、存貨相對于收入比例過低、預付賬款相對于存貨比例過高等。 2019年5月,沽空機構Blue Orca發布安踏體育的做空報告,認為安踏夸大旗下品牌Fila的零售銷售收入,安踏估值有34%的潛在跌幅。 不過,此間安踏體育公布的業績則保持較快增長。 財報顯示,過去五年,安踏體育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回顧2014年到2018年的業績表現,安踏體育的營收規模分別為89億、111億、133億、166億和241億元,2018年營收增長速度更是創下近年之最,增速高達44.4%。 此外,2018年年底,由安踏體育、方源資本、Anamered Investments及騰訊組成的投資者財團宣布,對芬蘭高端運動品牌“始祖鳥”母公司Amer Sports發起收購要約,引發各方關注。今年2月,由安踏牽頭的投資者財團,已獲得收購Amer Sports所需的全部官方批準。[詳情]

安踏體育:董事會強烈否認相關指控 有關指控具誤導性
安踏體育:董事會強烈否認相關指控 有關指控具誤導性

   相關報道:渾水狙擊安踏第三彈: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數量 新浪港股訊 7月11日消息,安踏體育再回應沽空報告:當中含有若干關于FILA品牌零售業務于中國營運模式的指控。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詳情]

渾水向安踏連發第三箭 射不落股價?
渾水向安踏連發第三箭 射不落股價?

  原標題:渾水向安踏連發第三箭 射不落股價! 來源:財華智庫網 [財華社訊]沽空機構渾水鍥而不捨,本周向安踏(02020-HK)連發三箭,不過對安踏的沖擊,成效一波比一波弱。最新一波是7月10日收市后發報的沽空報告,就安踏旗下Fila 于北京和河北的擁有權提出質疑,并指斥安踏在撒謊。不過股價已不為所動,并且跟隨大市上揚,早段曾漲3.3%! 先來看看第三份沽空報告有甚么新點子。在第一份安踏沽空報告中,渾水詳述了蘇偉卿于安踏主要分銷商北京吉元盛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和其他兩家分銷商,作為安踏主要內幕代理人。不過安踏回應,這些所謂的代理人都是獨立人士。 報告披露,這位獨立人士蘇先生于北京擁有46家FILA分店,但安踏同時聲稱擁有所有的FILA店鋪。 對投資者而言,這有雙重意義。第一是安踏在說謊。若安踏承認蘇先生是其代理人,事件則較易被理解。那究竟安踏在撒了那個謊話? 安踏指稱蘇先生并非安踏代理人? 或是安踏稱擁有所有的FILA店鋪? 第二層意義是投資者不能相信FILA的數字。安踏向核數師和公眾報告,擁有所有的FILA店鋪。安踏有否同時將不屬于它的FILA分店也綜合到旗下帳目當中? 報告認為安踏帳目或存在造假,在FILA業務上或出現虛假財務。 據安踏官網顯示,旗下FILA于北京直營42個店鋪和河北56個店鋪。然而據中國商標局檔案顯示,安踏全資擁有的Fila Style,于2018年在北京只有1家分店,河北省更是一家都沒有。兩地也沒有其他安踏FILA 零售公司。 但據渾水調查所得,由蘇偉卿擁有的兩家企業鼎動(北京)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吉元鼎動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在北京營運FILA 店鋪。上市公司安踏在這些FILA 店鋪沒有任何權益。 渾水的調查員曾到訪北京28家FILA店鋪,只有11家擺放出商業執照,并分別屬于鼎動(北京)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或是北京吉元鼎動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就此發現,渾水曾至電FILA 中國客戶服務熱線,對方回應百年意大利品牌FILA為直營品牌,無加盟代理政策。渾水與安踏投資者關系部聯絡上,對方稱所有FILA店鋪均為獨立擁有及營運。 還記得安踏首席財務官賴世賢于一電話會議上曾表示,安踏無意經營FILA的批發業務,將繼續以直營方式經營。但這明顯是在撒謊。 總括而言,由于安踏控制了一線分銷商的財務部門,又對其擁有的FILA 分店實質情況撒謊;安踏的財務狀況并不可信。 對此,安踏早上暫時沒有就此作出回應。而就早前兩份沽空報告,安踏發表的澄清報告均表明,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有關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并強調沽空機構利益一般而言與股東的利益可能并不一致,而且相關指控可能旨在蓄意打擊對該公司及其管理層的信心并損害本公司的聲譽。并保留對 Muddy Waters采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從安踏本周錄得的沽空盤一直在累積增加,亦反應沽空機構的悉心部署。上周五7月5日安踏的沽空盤為143.4萬股,本周一7月8日已增至的248.9萬股;再到7月9日高峰期的355.9萬股,以當天收盤價51.35港元計算,涉及沽空金額逾1.8億港元。不過沽空報告發布后,刺激有心人的買入盤更為涌躍,雖然沽空股數是上升了,但沽空比率卻在下降,由7月5日的38.1%,降至7月8日的22.3%,以至7月9日的10.7%。 事件反映在股價上的沖擊又有多大? 第一份沽空報告于周日7月7日發表后,對周一7月8日的股價沖擊最猛,當日急挫了7.3%或4.05港元,收報51.25港元。當第二份沽空報告于7月8日收市后發布,翌日7月9日的股價不跌反升,微升0.1港元至51.35港元。而第三份沽空報告于7月10日收市后發布,7月11日開市初段股價曾一度微跌0.5港元,低見50.3港元,不過安踏股價很快跟隨大市反彈,10:00曾高見52.5港元,較昨日升3.3%或1.7港元。 似乎,這份沽空報告未有達到渾水的最終目標![詳情]

安踏又雙叒被狙擊:斐樂批發商變直營店?
安踏又雙叒被狙擊:斐樂批發商變直營店?

  原標題:安踏又雙叒被狙擊!斐樂批發商變直營店?安踏稱不便回應 來源:新京報 沽空機構渾水發布第三篇關于安踏的沽空報告。 新京報訊(記者 張澤炎)渾水對安踏體育(02020)的狙擊還未停止。 7月11日早上,知名沽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發布第三篇關于安踏的報告。在這篇報告中,渾水認為安踏體育對品牌斐樂(FILA)的財務數據造假,聲稱安踏將批發商變為直營店,并再一次提到在此前兩個沽空報告中提到的問題——安踏控制旗下的經銷商,并將它們稱為“子公司”。 7月11日,安踏體育低開0.59%,不過此后強勢拉升逾3%。截至發稿,安踏體育漲2.36%,報52.000港元/股,最新市值為1407億元。 對此,新京報記者致電安踏體育,對方表示目前暫時不方便回應,稍后可能會發布公告。針對渾水質疑的斐樂品牌是否都為直營店問題,對方表示,暫時不方便回應。 渾水機構稱安踏體育并未參股北京鼎動和北京吉元鼎動 蘇偉卿是誰?渾水再次質疑安踏體育控制經銷商 在這篇報告中,渾水質疑安踏體育經銷商代理人蘇偉卿與安踏體育的關系。 企查查顯示,蘇偉卿是安踏體育在北京的一級分銷商北京吉元盛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吉元”)的大股東、實控人和最終受益人。渾水在第一份沽空報告中指出,2017年,北京吉元創下了5.766億元人民幣的銷售成本紀錄,大約相當于上市公司銷售額的3.45%。 渾水自稱采訪了安踏四位前高級經理和一位主要經銷商的前經理,其中三人表示安踏掌控著北京吉元。早在北京吉元之前,蘇偉卿是丁氏家族安踏(福建)鞋業北京銷售分公司的負責人,這家公司也是在上市公司架構外的一家私人公司。 企查查顯示,蘇偉卿確實為安踏(福建)鞋業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的負責人,該公司負責總公司業務的聯絡,目前狀態為“非正常戶”,成立時間為2002年10月16日。 渾水稱,2003年一篇新聞報道了搜狐和安踏共同舉辦新聞發布會,雙方在會上啟動“安踏百人雅典助威團”活動,并上傳了蘇偉卿的照片,附文字“安踏(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經理”,安踏(中國)是上市公司的全資分公司。也就是說,蘇偉卿是安踏的員工。 這一點和安踏在招股書中說的并不一致。安踏體育在招股書中表示,“除了作為經銷商之外,蘇偉卿先生與本集團,董事或高管,股東或其各自的聯系人無任何關系”。 渾水機構稱安踏體育此前表示斐樂品牌全部為直營店 渾水稱安踏門店造假,曾被另一沽空機構質疑 渾水在報告中表示,蘇偉卿控制著46家斐樂門店,但安踏體育聲稱擁有所有的斐樂門店,即斐樂品牌全部為直營店。記者致電安踏體育投資者關系處,對方表示,是否為直營店暫時不方便回應。 渾水質疑稱,安踏從其不擁有的商店總數中進行財務造假,提高斐樂門店的數量,從而欺詐性報告斐樂的財務數據。 而安踏體育的在線斐樂商店定位顯示,該品牌在北京擁有42家門店,河北省擁有52家門店。然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記錄顯示, 2018年,斐樂在北京只有一家分店,河北省沒有分店。 渾水通過實地調查發現,位于北京愛琴海購物廣場等商場的北京鼎動(北京)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和北京崇文門新世界等商場的北京吉元鼎動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實際上是斐樂的經營門店。但這兩家公司,安踏體育并未參股。 實際上,這并非斐樂門店第一次被質疑門店數量及數據造假。5月30日,“殺人鯨”創始人兼CIO Soren Aandahl在2019 Sohn香港投資論壇上,質疑安踏的企業治理及旗下品牌斐樂收入不透明,并將去年安踏的收入及純利給予約15%的折讓。 Aandahl表示,按2018年及2019年純利計算,安踏的市盈率分別為22.9倍及17.8倍,今年的安踏目標價為32.93元,因此認為安踏股價有高達34%的下降空間。 根據2018年報,安踏體育營收達241億元,同比增長44.5%;凈利潤41億元,同比增長32.87%,創造了安踏歷史上最佳業績。安踏體育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曾在公開場合透露稱,2018年斐樂貢獻的流水超過100億元,是為安踏增速貢獻最大的品牌。 不過,該公司并沒有披露斐樂的具體收入及其他數據,僅披露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安踏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新加坡的斐樂門店數目共有1652家,該數據在2017年底為1086家。同時,安踏體育預計,該公司到2020年所有品牌的平均增長率為15%-20%,而FILA、FILA KIDS和FILA FUSION的平均增長率則預計超過30%。 “殺人鯨”正是抓住了這一點,認為斐樂在中國內地的收入并不透明。目前斐樂在中國內地基本以直營店為主,占比高達80%。Aandahl以斐樂在韓國批發渠道收入為依據,推導得出斐樂在內地的收入約為51.16億元,較安踏此前給出的87億元指引高出41%,由此認定安踏夸大了斐樂內地的收入。 Aandahl還認為斐樂在中國內地的單店收入明顯高于其在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單店收入。2018財年斐樂內地單店收入約為630萬元,超出臺灣地區134%、韓國地區29%。 新京報記者 張澤炎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吳興發 記者郵箱:zhangzeyan@xjbnews.com[詳情]

渾水狙擊安踏第三彈全文:安踏財務數據完全不可信
渾水狙擊安踏第三彈全文:安踏財務數據完全不可信

  7月11日,沽空機構發布針對安踏(02020)沽空報告的第三部分,稱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的數量。安踏小幅低開0.59%,但隨后股價拉升,截至發稿,漲幅擴大至2.7%。 為便于投資者了解詳細情況,智通財經編譯渾水報告全文如下,文中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譯者能力有限,有疏漏之處請讀者海涵,原文請參閱渾水網站。 安踏:第三部分 “斐樂破壞者” 斐樂 蘇偉卿 在安踏的第1部分報告(2019年7月8日)中,我們詳細討論了蘇偉卿,并已證明,他是安踏在北京吉元盛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內部人士,同時也是兩個經銷商的代理人。 安踏此前回應稱,蘇先生是獨立的第三方。如果蘇先生是獨立第三方,那就沒什么好擔心的了,但事實并非如此。 屬于“獨立方”的蘇先生在北京擁有46家斐樂商店。但安踏一直擁有所有的斐樂店! 這其中的謊言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如果安踏承認蘇先生是安踏的代理人,那么聲稱安踏擁有其所有的斐樂并不完全是謊言;如果安踏表明蘇先生不是其代理人,那么安踏就謊稱其擁有所有的斐樂商店,很明顯,其中有一個陳述肯定不是真的。 其次,投資者不能信任斐樂商店的數量。安踏一直在向其審計人員和公眾報告斐樂數量,同時聲稱擁有所有斐樂商店。安踏是否從其不擁有的斐樂商店合并財務數據?正如我們對安踏品牌財務的看法一樣,安踏很可能只是編造了這些數字——也就是說,安踏很可能在斐樂品牌方面也報告了欺詐性的財務狀況。 我們的盡職調查流程和結果 安踏的在線斐樂商店定位顯示在北京有42家店,在河北有56家店。然而,SAIC(國家工商總局)的記錄顯示,2018年斐樂 Style(100%歸安踏所有)在北京只有一家分公司,而在整個河北省卻沒有。我們調查的其他安踏斐樂零售公司中,沒有一家顯示出斐樂在北京或河北的分公司記錄。 然而,我們的研究發現了兩個經營斐樂商店的實體:鼎動(北京)和北京吉元鼎動,蘇偉卿擁有很大股權,下表總結了鼎動(北京)和北京吉元鼎動的股權結構。 我們的調查人員走訪了北京28家SAIC商店。其中,只有11個店顯示營業執照,分別是鼎動(北京),或者北京吉元鼎動。以下是這些照片的精選,其余的在附錄中。 在確認了鼎動(北京)和北京吉元鼎動的門店確實是在非安踏公司持有的營業執照下經營的之后,我們試圖通過與斐樂中國客戶服務熱線聯系,重新核實我們對安踏所有權主張的理解。 電話撥通時,斐樂客服熱線有一段接聽錄音: “百年意大利品牌斐樂為直營品牌,無加盟代理政策。” 我們與安踏的內部投資者關系部門相關人士進行了交談,他們也證實所有斐樂門店都是自主經營的。 而就在一個多月前,在沽空機構Blue Orca提出斐樂業務存在異常情況后,管理層獲得了一次讓他們在電話會議上披露有關斐樂業務真相的機會。 問: “有沒有考慮把斐樂做批發?” CFO Lai Shixian回答 :”并沒有打算做批發,仍然打算做直營。” 這是在撒謊。 所以,這是什么情況?他們說自己在做直營,為什么還要批發產品到北京? 在第一份報告中,我們還展示了關于李宇雄于2011年至2017年擔任安踏分銷商——北京吉元盛寶的總經理一職以及是老板丁世忠的代理的證據。我們發現李先生又一次卷入其中,這次的對象是鼎動(北京)。 總結 安踏很顯然撒下了一個大而過分的謊言。因為安踏對一級分銷商財務的控制,使得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提供的業績數據。 因為安踏明顯在關于斐樂門店的所有權上撒謊,投資者同樣不能相信斐樂的財務狀況。簡而言之,安踏的所有財務數據完全不可信。 附錄 鼎動(北京)于SAIC上的基本信息以及17個分支機構信息 附錄 北京吉元鼎動于SAIC上的基本信息以及29個分支機構信息 (譯者:何鵬程、程翼興)[詳情]

渾水做空安踏第三彈:指其利用代購轉移公司優質資產
渾水做空安踏第三彈:指其利用代購轉移公司優質資產

  渾水公司第三次發做空發報告阻擊安踏體育!安踏今日低開0.59%,報50.50港元。 第三份做空報告直指安踏斐樂店的數量稱,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的數量。 作為獨立第三方的蘇偉卿在北京擁有46家斐樂店,但安踏一直聲稱持有所有的斐樂店。明顯,安踏要么在蘇偉卿的事上撒了謊,要么就是在斐樂店數量的事上撒了謊。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的數量,安踏很可能只是編造了不屬于自己公司的斐樂店的數字,甚至為斐樂店做了欺詐性的財務報告。 此前,渾水公司連向安踏射出兩顆“子彈”,直指這家體育用品公司,利潤率過高、財務造假、有意欺騙外部投資者。安踏股價一度應聲跌幅超過8%,蒸發市值近110億港元,并緊急停牌辟謠。 7月8日,做空機構渾水發布報告《ANTA Part I: Turds in the Punchbowl》認為,安踏之所以能實現行業領先的營業利潤率,并不是因為它的經營狀況非常好,而是因為安踏利用許多秘密控制的一級分銷商,欺騙性地提高了利潤率。安踏與其下分銷商關系密切,私下操縱27間分銷商,當中至少25間為一線分銷商,合共占安踏約70%零售額。安踏堅決聲稱其一級分銷商是獨立的第三方,這是個謊言。安踏控制其一級分銷商這一事實在安踏高級管理人員中眾所周知。渾水認為安踏控制這些子公司以操縱其報告的財務狀況。 7月9日早間,安踏發布公告否認渾水公司的指控稱,其屬不準確及具誤導性。本集團各分銷商擁有其自身的管理層團隊,作出獨立商業決定,并擁有獨立于本集團的財務 及人力資源管理功能,且并無相互控制關系。 安踏體育稱,渾水報告中所提到的25家分銷商均為獨立于公司的任何關聯人士,且無關聯的第三方。對于分銷商為何被稱作“子公司”的指控,安踏回應,有時候部分分銷商為了推廣業務便利,會自稱為集團“子公司”或“分公司”,而并非以法律的定義來表述。安踏表示,有關稱呼并不是有意建立,亦未確定一個法律關系,而僅表示其為安踏品牌的一份子。 7月9日,渾水發布針對安踏體育沽空報告的第二部分。報告稱,在首次公開募股后不久,安踏進行了一系列交易,讓該機構相信安踏體育內部人士一直有意欺騙外部投資者,以投資者為代價謀取私利,其中包括2008年,內部人士剝奪了公司的一項寶貴資產——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掩蓋這一事實,與安踏體育控制分銷商的方式類似,內部人士也利用了代理。 當日午間,安踏體育回應稱,董事會注意到,7月9日渾水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當中含有若干關於本集團過往企業交易的指控。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就該等本集團相關交易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除上文所披露者外,董事會確認并不知悉其他必須公布以避免本公司證券出現虛假市場情況的任何信息,或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法例第571章)第XIVA部須予披露的任何內幕消息。 [詳情]

渾水連發三彈狙擊安踏 安踏強勢反彈直線拉升逾3%
渾水連發三彈狙擊安踏 安踏強勢反彈直線拉升逾3%

  新浪港股訊 7月11日消息,渾水發布針對安踏體育做空報告第三部分,稱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的數量。安踏低開0.59%,不過此后強勢拉升逾3%,高見52.5港元。 目前,渾水已經針對安踏發布三部分沽空報告,渾水表示:安踏秘密控制了其一級經銷商,以提高其利潤率;渾水認為安踏內部人士欺騙外部投資者,并以投資者為代價獲取利益;渾水表示: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的數量。 渾水狙擊第一部分: 渾水認為投資者不能信任安踏體育的財報數據,指控安踏體育“秘密控制了其一級經銷商,以提高其利潤率”。按照渾水的說法,安踏私下操縱27家分銷商,其中至少有25家為一線分銷商,總共占安踏體育約70%的零售額。 渾水對其中23位安踏分銷商調查后認為,這些分銷商2017年的銷售成本約為人民幣55億元,約占安踏總報告收入的1\/3,毛利率一般為7%到8%,凈利潤率接近于零。因此,渾水做空報告認為安踏正是利用其對這些分銷商的控制來夸大其報告利潤。 渾水報告認為,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分銷商的所有者僅僅是安踏董事長丁世忠的代理人,安踏對分銷商的控制是安踏業務分銷公開的秘密。 安踏回應第一部分: 1)董事會深知及確信,渾水報告中所提述的所有本集團25家分銷商均為獨立于本公司或其任何關連人士,且與彼等并無關連的第三方; 2)本集團各分銷商擁有其自身的管理層團隊,作出獨立商業決定,并擁有獨立于本集團的財務及人力資源管理功能,且并無相互控制關系; 3)集團透過分銷協議及相關指引規范其與分銷商的關系,且近年并無重大變化; 4)集團在銷售及營銷策略、市場管理及表現考核系統等方面會向分銷商提出更多的指引及定期溝通,但分銷商負責作出最終商業決定及自負盈虧; 5)有時候部分分銷商為了推廣業務的便利,會自稱其為本集團子公司或分公司,而并非以法律的定義來表述; 6)為支持分銷商,本集團允許該等分銷商使用品牌名稱安踏、安踏品牌標志; 7)存在個別雇員離開本集團并加入分銷商或相反的情況。 安踏稱,公司保留權利采取一切適當行動(包括展開法律訴訟程序),以保障其合法權益免受針對本集團的任何毫無理據的指控損害,今日復牌。 渾水狙擊第二部分: 在第二份報告中,渾水指責安踏體育上市后不久的一系列交易,讓該機構相信安踏體育內部人士一直有意欺騙外部投資者,以投資者為代價謀取私利,其中包括2008年,內部人士剝奪了公司的一項寶貴資產——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掩蓋這一事實,與安踏體育控制分銷商的方式類似,內部人士也利用了代理。 安踏回應第二部分: 安踏體育在港交所發布兩則公告分別表示,強烈否認渾水報告中就該等本集團相關交易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安踏體育將在8月26日舉行董事會會議。 渾水狙擊第三部分: 渾水稱,安踏被發現了一個重要謊言。如果安踏承認蘇先生是安踏的代理人,那么擁有所有斐樂(Fila)商店的說法就不會完全是謊言。很明顯,其中一個陳述不可能是真的 - 要么安踏在說蘇先生不是其代理人時撒謊,或者安踏一直對其擁有所有Fila商店這一事實撒謊。 第二個問題是投資者不能相信斐樂(Fila)店的數字。安踏一直在向審計師和公眾報告Fila店數量,并聲稱擁有所有Fila商店。安踏是否從其不擁有的商店中整合財務?就像我們相信安踏的品牌財務一樣,安踏可能只會提高斐樂店的數量- 也就是說,它可能會欺詐性報告Fila的財務數據。 安踏回應第三部分: 安踏體育再回應沽空報告:當中含有若干關于FILA品牌零售業務于中國營運模式的指控。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是否造假,業內人士怎么看? 新浪港股查詢并綜合界面、每日經濟新聞、格隆匯觀點如下: 1)業內人士認為,就目前披露的內容看,此次渾水出手做空安踏體育的一些證據并非秘密,指責安踏體育還需要更多干貨。一位長期接觸安踏體育的市場分析人士表示,作為國內最大體育用品生產商,安踏體育對一級經銷商的強掌控力是必須的,這在業內并非秘密。 渾水認為,在安踏大約46個一級分銷商中,安踏秘密控制了超過40個,秘密控制的分銷商銷售合計占安踏品牌銷售額約70%。 渾水采訪了4位參與分銷的安踏前高級經理,以及一位大型分銷商廣州市安大貿易發展有限公司的前任高級經理。據渾水的采訪記錄顯示,他們一致確認安踏體育在控制著分銷商。 事實上,早在2007年的《招股章程》中,安踏體育就披露:“廣州市安大貿易發展有限公司為本集團二零零六年的最大顧客。”而且,廣州安大的“25%權益由丁清亮先生擁有”,這位丁清亮先生“為丁世忠先生(安踏體育執行董事)的內兄”。 而根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丁清亮對廣州安大的持股比例仍為41.25%。 2)公司業績太好,毛利、營業利潤率太高又怎么解釋呢?據界面新聞:只要細看幾家公司的成本管控,就能發現安踏體育凈利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費用以及營業總成本的管控。2018年,安踏體育的管理費用占總收入的比例為5.06%,與此同時,361度以及李寧的占比分別為9.75%和6.45%。而管理費用中主要列明的是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種費用,與經銷商的返點沒有直接聯系。 另一個重要的指標是主營業務成本占收入的比例。2018年,安踏體育這一比例為79.64%,而特步國際、361度以及李寧的占比分別為89%、92%以及93%。一位分析師解釋,安踏體育主營業務成本管控的成功,主要歸功于規模效應,以及精細化的存貨管理。 以往的問題關聯交易旨在充實實控人的個人腰包。那么安踏呢?格隆匯表示:2007年到2018年,安踏IPO募集了36.43億港幣,配售募集了37.92億港幣,一共是74.35億港幣,而安踏向市場派了55.42億,這樣來看,安踏并沒有向市場索取太多。如果只計算2007年到2016年,安踏從市場融資36.43億港幣,向市場派息37.39億,可以看到,安踏基本沒向市場要錢。此外,翻了安踏過去的股權數據,安踏減持只有2009年下半年發生過一次,2014年下半年減過一次,分別減持了3個點左右。所以粉飾報表,做高股價,從而達到減持獲利的可能性目前也不存在。 3)券商怎么看?根據此前研報,國內外投行一致看好安踏。據最新研報顯示:大和認為,安踏定位良好,予其“買入”投資評級,目標價63.6港元。渾水這次只披露其對分銷商管理職能的影響,并非股權出現問題,認為渾水的披露似乎符合港交所(00388)的要求。 不過,里昂則對安踏持沽售評級:里昂認為,安踏估值已經超過基本面。渾水對安踏(02020)的報告公平,真正問題在于一只流通性強的股票,若企業管治及財務披露不透明,在脆弱的市場環境下,估值超出預期基本面,即使沒有渾水的指控,股價也可能受壓。除了渾水報告的指控之外,該行繼續關注公司的基本面風險及高估值,于是將安踏2019-2021年盈利預測上調9%、12%及13%,但維持“沽售”評級,目標價42港元。 [詳情]

渾水狙擊安踏第三彈: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數量
渾水狙擊安踏第三彈: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數量

  新浪港股訊 7月11日消息,渾水發布針對安踏體育做空報告第三部分,稱投資者不能相信安踏斐樂店的數量。 以下為第三彈內容全文: 截至丁主席取得報告為止,無疑的是,他將非常激動。在報告的結束,投資人對安踏保持的信心也應如此。 在安踏(July 8, 2019)的報告的第一部分,我們詳細討論了蘇偉卿。我們展示了他是主要的經銷商北京吉元盛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和其他兩間公司的安踏內部人士代理人。 安踏回復蘇先生還有我們能確認的其他所有代理人都是確實獨立。所以假設蘇先生為獨立方,就沒有甚么需要擔心了嗎? 這個答案是錯誤的。 公司屬于獨立方的蘇先生在北京擁有46間Fila店面。但安踏一直認為他擁有全部的Fila店面! 對投資者而言,這里有兩個主要的影響。首先,安踏陷入了一個重大謊言。如果安踏承認蘇先生是安踏的代理人,那宣稱他擁有所有的Fila店面就不會是謊言。顯然地,其中一項敘述并不為真 – 不是安踏在宣稱蘇先生不是他們的代理人時說了謊;就是安踏在他擁有全部的Fila店面上造假。 第二個主要的影響是投資人無法相信Fila的數字。在宣稱其擁有全部Fila店面的情況下,安踏對他們審計人員及公眾報導了Fila的數字。安踏是否由他并未擁有的店面中整合了財務數據? 就像我們相信安踏品牌財務那樣,安踏可能使數據增加。例如,他可能會報導Fila的欺詐性財務數據。[詳情]

渾水發第二份沽空報告 安踏體育真的賤賣資產了?
渾水發第二份沽空報告 安踏體育真的賤賣資產了?

  渾水發第二份沽空報告 安踏真的賤賣資產了? 每經記者 張瀟尹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國際知名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以下簡稱渾水)于7月9日上午發布了第二份針對安踏的沽空報告,指責安踏體育賤賣上市公司資產。渾水認為:“2008年,安踏內部人士剝離了公司的寶貴資產——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隱瞞這一事實。”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被出售的上海鋒線體育用品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鋒線)當時正處于連年虧損的境地。安踏體育在公告中也表示,公司希望專注于運動服飾品牌管理的業務,因此出售上海鋒線及其附屬公司管理的分銷國際品牌運動產品零售業務。 賤賣資產or專注核心業務? 事情的原委還要從2008年說起。渾水指責的這家公司就是安踏體育獨資子公司上海鋒線。 安踏體育的招股章程披露:“于二零零六年,安踏中國透過其全資附屬公司廈門投資成立上海鋒線,以從事出售阿迪達斯、銳步及Kappa品牌產品的運動服飾零售業務。上海鋒線進一步于二零零六年及二零零七年成立北京鋒線、廣州鋒線、哈爾濱鋒線、蘇州鋒線及廈門鋒線,以經營及管理本集團于中國不同城市的零售店鋪”。 2008年5月16日,安踏體育發布公告宣布出售上海鋒線,交易對手方為獨立的第三方江蘇和盛投資擔保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和盛)。并解釋了出售上海鋒線的原因為:“董事認為,本集團日后專注運動服飾品牌管理的業務,并出售上海鋒線及其附屬公司管理的分銷國際品牌運動產品零售業務,實屬對本公司有利之舉。此外,鑒于中國分銷零售市場競爭日漸激烈,董事認為,本集團的運動服飾品牌管理及產品設計業務,將會提供較分銷零售業務為高的回報。” 渾水表示:“受讓人江蘇和盛是一家相對較新的信用擔保公司,并在僅僅6個月之后將上海鋒線的股權再次轉讓,轉讓的受讓方是陳丁龍。”同時,渾水出具了當時的股權轉讓協議,“毫無疑問,安踏對上海鋒線的處置是腐敗的,而江蘇和盛是一個草黨(掮客)。”渾水認為,因為“在這些交易發生時,陳丁龍是廣州安大的重要股東,持股比率達35%。根據香港上市規則,廣州安大當時為安踏體育的關連人士”。 渾水在報告中指出:“2008年6月,江蘇和盛將上海鋒線的廣州和廈門子公司轉讓給丁昆明。”而根據此前渾水發布的做空報告的第一部分中,渾水揭示了丁昆明是安踏用于控制其分銷商(泉州斌輝和昆明安馳)的代理網絡的一部分。 轉讓估值價格是否合理? 針對渾水的“賤賣”指責,關鍵點在于轉讓價格是否真如渾水所指低得離譜? 根據2008年5月16日安踏體育發布的轉讓公告,上海鋒線轉讓價格為1.874億元。“于二零零八年五月十六日,賣方與買方訂立該協議,當中載有關于出售股權及墊款出售事項的條款,涉及總收購價約人民幣187.4百萬元,當中約人民幣6.0百萬元及約人民幣181.4百萬元分別為出售股權及墊款的代價”。 針對轉讓價格,渾水指責安踏體育:“2008年5月,安踏宣布以1.874億元人民幣處置上海鋒線;然而,人民幣1.814億元(99.5%)是用于支付上海鋒線所聲稱的應收款項。我們認為,上海鋒線的價值大幅折讓。”同時,渾水給出了當時上海鋒線股東決議。 安踏體育在2008年的年報中再次批露該次交易:“于二零零八年五月十六日,本集團以代價人民幣597.4萬元出售上海鋒線體育用品發展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之全部權益予一家獨立第三方公司——江蘇和盛投資擔保發展有限公司。此外,上海鋒線應付本集團其中一間公司之款項人民幣1.8137億元由江蘇和盛投資擔保發展公司承擔。” 綜合上述信息,上海鋒線的轉讓價款總計為人民幣1.874億元,其中1.81億元是上海鋒線欠安踏體育的應付賬款部分,597.4萬元為上海鋒線的股權價格。這597.4萬元的轉讓估值依據的是上海鋒線的凈資產賬面價值。 2008年5月16日安踏體育發布的公告披露:“于二零零七年,本集團的安踏品牌業務產生收入約人民幣2988.7百萬元及經營利潤約人民幣494.7百萬元。于二零零七年,上海鋒線及其附屬公司錄得其綜合經審核收入約人民幣193.7百萬元及其綜合經審核凈虧損約人民幣5.5百萬元。” 此前,在招股章程中,安踏體育披露了安踏體育子公司廈門投資對上海鋒線的股權收購對價。記者根據招股章程的披露進行計算,2007年2月21日的股權轉讓價值為上海鋒線估值2000萬元;其下屬的5家子公司廣州鋒線、江蘇鋒線、北京鋒線、廈門鋒線、哈爾濱鋒線估值分別為500萬元、100萬元、500萬元、100萬元和100萬元。合并計算后,2007年2月21日安踏體育對上海鋒線的整體估值總計為3300萬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2007年的估值3300萬元至2008年的估值597.4萬元,安踏體育折戟國際品牌零售業務,這個更多的可能是“剝離不良,專注主業”,而非“賤賣資產”。 2019年7月9日午間,安踏體育發布澄清公告表示:“于二零一九年七月九日,Muddy Waters Capital LLC(MuddyWaters)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報告),當中含有若干關于本集團過往企業交易的指控。董事會強烈否認報告中就該等本集團相關交易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實習生聞道對本文亦有貢獻)[詳情]

解構做空機構生意經:產業鏈式狙殺 無風險式套利
解構做空機構生意經:產業鏈式狙殺 無風險式套利

  原標題:解構做空機構生意經:產業鏈式狙殺 無風險式套利 來源:證券時報 7月8日至9日,知名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對安踏體育(02020.HK)的狙擊接踵而至。后者首日股價下跌7.32%,次日,安踏體育兩度發布澄清公告,強烈否認渾水報告中的指控,稱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當日公司股價由跌轉升,微漲0.2%。 中概股被做空由來已久。早在2010年~2011年間,渾水、香櫞(Citron)高頻做空中概股,絕大多數一擊即中。綠諾科技、多元環球水務、中國高速傳媒等一批公司更遭退市摘牌。在最近一輪做空潮中,狙擊對象多為熟面孔,從好未來,到周黑鴨、波司登、安踏體育等,做空機構們把目光投向了一些家喻戶曉的品牌公司。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這些機構在選取獵殺對象和進行做空路徑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完整的產業鏈條讓做空機構收益極高,基本是“無風險套利”,而其成功的核心則在于充分利用市場多方的“信息不對稱”,在組織上極具預謀性。 獵殺“好公司” 《A Real Business With Fake Financials》是去年渾水狙擊好未來的首篇做空報告。 這篇報告傳遞了一個重要信號。類似渾水這樣的知名機構開始重點關注具有“Real Business ”的生意,比如,盡管渾水認為好未來、安踏體育存在欺詐行為,但承認其具有真實的業務而非完全虛構。并且在做空報告中,渾水不再給出確切的目標價。 做空新勢力博力達思則選擇“高舉高打”。這家機構雖2018年才成立,但創始人Matthew Wiechert即另一知名做空機構格勞克斯(Glaucus)的創始人。博力達思屢次出手均沿用了格勞克斯的激進風格,如面對浩沙國際、中新控股、恒安國際、波司登等多個做空目標,接連給出了價值為0的估值評價。 但整體來看,近期,被做空機構盯上的安踏體育、波司登、周黑鴨、恒安國際等,均屬于知名度較高的實體企業。相較2010年至2011年的做空潮,這批企業普遍名氣較大、市值較高,與以往的欺詐上市股或殼公司的形象大相徑庭。 在被做空前,好未來股價持續上漲,市值達到歷史高位,為中國教育領域市值最高;安踏體育去年財報收獲歷史最佳業績,市值已超千億元;波司登戰略轉型逐漸落地,2018/2019財年業績超預期,等等。 從經營方式看,這些公司多為連鎖經營企業。這也與做空機構的調查方法相契合。 渾水等機構通常從財務數據出發,再到實地調研,期間大量采訪經銷商、合作伙伴,或其他熟悉公司業務情況的人員,以方便驗證商業的真實性。 譬如,在周黑鴨的做空報告中,從2018年7月到9月,艾默生的調查人員實地走訪了華中地區所有的周黑鴨零售店,據此質疑公司在該地區的真實業務量;做空安踏體育時,渾水指責安踏利用多家秘密控制的一級分銷商,欺騙性地提高了利潤率。其證據包括采訪了安踏的四位前高級經理和一位主要經銷商的前經理等。 此外,自從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之后,做空機構似乎更青睞港股通標的公司,安踏體育、波司登、周黑鴨、恒安國際等港股公司均屬于此列。 “財務造假”幾乎是做空機構的共同質疑項。在如何識別企業造假方面,渾水曾概括造假企業的特點:好到不真實;出色的財務報表;大量的非現金交易。在具體風險特征方面,做空機構則重點關注公司偏離行業均值的數據(如毛利率水平)、未披露的關聯交易、可疑的高價內部收購、信息披露不一致等情況。 除了深入調查、識別企業財務造假,在追蹤做空線索方面,也有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有些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在為企業提供造假服務的同時,還反手將這些信息賣給做空機構。 產業鏈式做空 沽空調查公司并非慈善事業,外盤的做空機制為其帶來了可觀的收益。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做空機構的盈利方式并不復雜,幾乎可以被稱為“無風險套利”。通常是找一些在賬務上有出入的上市公司,做空者先在高位做空,之后調查公司發布報告,引起投資者恐慌,致使該股股價狂跌,從而做空者從中謀取私利。 以波司登為例,Wind數據顯示,博力達思做空前,波司登的賣空比例從4%激增至37%;波司登被做空當日股價暴跌24.78%,收1.73港元。以做空日6月24日為參照粗略估算,進場的股價以前三天的均價2.25港元為準,退場時價格則以做空日收盤價1.73港元為準,則收益率可達30%,假設所借助的資金使用杠桿,那么收益將十分可觀。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包括波司登、周黑鴨、好未來等被做空公司在沽空報告發布前期都經歷了一波上漲。某外資對沖基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調查公司往往會提前把報告發給合作的基金組織,對沖基金在設立空頭倉位之前,通常還會事先把股價拉上去,這樣通過高賣低買,盈利的空間會大很多。 布局完畢后,調查公司會發布做空報告。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大部分做空機構的報告,用詞上往往煽動性較強,“一文不值”、“騙子”等字眼充斥其中,給投資者形成強烈沖擊。 某業內人士告訴e公司記者:“做空就是要快和狠,多數投資者短時間內無法判斷報告的合理性,再加上資本市場本身高風險的特點,利空消息出現后,第一反應都是平倉止損。這樣的情況下,用詞越夸張越容易達到制造恐慌的效果。此外,主力還會在當日大量賣出,導致股價短時間內急劇下跌,進一步引發市場的恐慌性跟風潮。” 近年來,針對中國概念股的做空機構發展迅速,渾水、香櫞等組織戰績輝煌。總結來看,成功的邏輯主要在于充分利用信息不對稱。 首先,被選取的獵殺公司幾乎全都信息披露不完善。因為港股的披露制度,使得很多財報信息均屬于自愿性披露。一些上市公司通過大量已披露及未披露的子公司來實現虛增利潤,同時這些重要子公司信息在沒有強制披露義務的前提下,給了公司跨市場財務造假的巨大空間和極低的違法成本。以波司登的做空報告舉例,做空機構從中國工商局獲取的企業信用報告就不屬于公開信息,該機構通過比對信用報告與公開披露財報的數據來發現財務端倪,成為該做空報告的主要證據之一。 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另一方面是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不了解。由于海外投資者幾乎無法直接接觸主要業務在中國大陸的中概股公司業務,他們往往簡單地根據海外知名相似的公司來判斷中國上市公司的價值。無論是研究報告還是新聞報道,提到中國公司時,往往會被冠名為“中國的XXX”。例如,人人網當年在美國就被叫做“中國的Facebook”,但這兩家公司無論定位還是收入構成等都不一樣。因此,調查機構的研究報告基本上是海外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徑,所以中概股的股價才會很容易被這些機構掌控,哪怕是明顯帶有偏見性的做空報告,一經發出也會引起投資者的恐慌性跟隨。 從一擊必中到一擊不中 在最近一輪做空潮中,從好未來到周黑鴨、波司登、安踏體育等,做空機構們把目光投向了一些家喻戶曉的品牌公司。 在與這些高知名度公司的交鋒中,做空機構們似乎沒有了往日的犀利。雖然在沽空當日股價會有明顯下跌,但是時間稍拉長,階段股價走勢甚至站在了不少被做空公司一邊。 梳理近一年多來的部分知名做空案例 :在港股市場,上市公司對做空報告的“免疫力”在增強,不少公司股價短期內即反彈至被做空前水平,并遠超做空機構的目標價,即使做空首日大跌如波司登,其后股價亦很快反轉。相對而言,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受到的沖擊更大,但大多也能在年內恢復元氣。 2018年12月12日,博力達思(Bonitas Research)做空恒安國際,目標價0港元。后者當天跌5.7%,收55.76港元。公司股價隨后震蕩走高,一個多月后反彈至被做空前水平。今年4月下旬,恒安國際股價一度站上70港元,目前回落至55.35港元。 2019年3月1日,艾默生(Emerson)做空周黑鴨,目標價2.4港元。公司股價次日(3月4日)上漲2.5%,3月5日停牌,3月6日復牌當日下跌2.44%,收3.46港元。經歷二季度的調整后,公司現價4.33港元; 2019年6月24日,博力達思做空波司登,目標價0元。公司當日閃崩下跌24.78%至1.73港元。不過,不到一周時間,波司登股價即超越做空前水平,最新收于2.53港元。 2018年6月13日,渾水做空好未來,未給出目標價。當日公司股價下跌9.95%至 41.11美元。公司現價36.8美元。 2019年4月16日,J Capital做空優信,稱無法對其估值。當日公司股價大跌36.07%,由3美元跌至1.95美元。公司現價2.3美元。 盡管近一年來數據顯示,中概股做空成效大不如前,但做空事件雙方往往交鋒多個回合。部分公司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多個做空機構“盯梢”。譬如,自去年以來,安踏體育已接連遭遇GMT Research、Blue Orca Capital等做空機構的狙擊。近日,渾水又連續發布兩篇對安踏體育的做空報告。因此,上市公司能否走出被做空的陰影,有待更長期的觀察。 并且,被做空公司期間股價穩定或上漲,與公司本身是否存在問題不能劃上等號。 2016年12月,渾水連續發布做空報告,認為輝山乳業股權價值接近于零。但報告發布后,公司股價僅小幅波動。然而2017年3月24日,輝山乳業股價突然閃崩暴跌85%,并牽出公司巨額債務危機,此后公司多番嘗試自救,迄今仍未擺脫退市風險。[詳情]

安踏體育一年來遭3次做空 渾水直指操縱財報
安踏體育一年來遭3次做空 渾水直指操縱財報

  原標題:安踏一年來遭3次做空 渾水直指操縱財報 每經記者 張瀟尹 每經編輯 文多 安踏體育(02020,HK)再遭做空,7月8日跌7.32%。 7月8日,知名做空機構Muddy Waters Research(以下簡稱渾水)發布報告《ANTA Part I:Turds in the Punchbowl》。 渾水在報告中表示,投資者不能依賴安踏體育的財務狀況,因為安踏體育之所以能實現行業領先的營業利潤率,并不是因為它的經營狀況非常好,而是它利用許多秘密控制的一級分銷商,欺騙性地提高了利潤率。 渾水直稱欺詐 渾水在報告中表示,有確鑿證據表明安踏秘密控制著一定數量的經銷商。在報告中,渾水提供了文件證據以證明安踏秘密控制27家經銷商。其中至少25家是一級經銷商。這些被秘密控制的經銷商大約占據了安踏品牌70%左右的零售額。 渾水進一步指出,安踏的一級經銷商并非獨立的第三方。“事實上,安踏的高管都知道其通過代理所有者(proxy owners)對一級經銷商的控制,然而,所謂的‘獨立分銷商’是一種假象,安踏的高管通常將其稱為‘子公司’。我們認為安踏控制這些子公司是為了操縱其財報。”渾水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渾水的上述報告分為“欺詐行為如何進行”“秘密控制經銷商”和“附錄”三個部分,其中包含大量采訪摘錄、書面記錄及原始訪談記錄。 那么,渾水所謂的“欺詐行為”指的是什么?報告指出,安踏制造出獨立經銷商的假象,而這種手段主要通過一家名為“晉江韻動商務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晉江韻動)得以實現。啟信寶信息顯示,晉江韻動成立于2008年3月,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彭清云,彭清云持有公司100%股權,公司總經理為王華友。 渾水的報告稱:“所謂的經銷商只不過安踏公司董事長丁世忠的代理人,晉江韻動雖然名義上歸彭清云所有,但彭是丁世忠的代理人,而晉江韻動的總經理王華友同時也擔任安踏的高級執行官,晉江韻動控制著安踏的許多一級經銷商。安踏高管常將這種安排稱為‘左右手關系’,其中,上市公司安踏是‘右手’,經銷商則是‘左手’。” 對此,時尚資訊機構No agency創始人唐小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道:“如果上述報告指出的問題屬實,那么安踏公司就存在欺詐。因為獨立第三方和子公司存在明顯區別,且渾水指控70%~80%的安踏品牌收入來自其所控制的一級經銷商,若這一情況屬實,安踏理應披露各公司占比及公司或大股東在經銷商子公司的持股情況。” 不過,在上海良棲品牌總經理程偉雄看來,安踏的上述模式無可厚非:“經銷商相當于是安踏自己的關聯公司,同時由丁世忠家族成員控股,只不過沒有在上市公司的層面體現出來,說白了這就是一種商業模式,福建的很多鞋服公司也是這種模式。” 至于安踏上市公司是否借此抬高利潤率,程偉雄認為目前無從考證,但不排除該種商業模式下存在關聯交易。 從渾水的做空報告標題來看,其做空安踏的報告可能不止這一份,其在報告開頭稱,這僅是“一系列證明安踏欺詐的第一個報告”。 安踏屢遭做空 截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時,安踏尚未發布針對上述報告的具體聲明。不過,安踏體育7月8日午間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在當日下午1時起已暫停買賣,并稱渾水公司的報告載有不實及有誤導成分資料,將以公告回應澄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安踏體育7月8日午間收盤報51.25港元/股,跌7.32%,市值蒸發超過百億港元。 事實上,此次沽空報告的發布距離安踏上次被沽空還不到兩個月。 今年5月30日,沽空機構Blue Orca Capital創始人Soren Aandahl在2019 Sohn香港投資論壇上分享了其做空安踏的報告,質疑安踏旗下品牌FILA斐樂內地收入不透明,認為安踏股價有高達34%的下降空間,每股只值32.93港元。 彼時,安踏體育發布了澄清公告,提示稱董事會認為相關指控中含有若干事實性錯誤、誤導性陳述及無根據猜測,并有可能導致不尋常的價格波動,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在買賣公司證券時應審慎行事。公司還在公告中表示:“股東應知悉相關指控為沽空機構的意見,而沽空機構利益一般而言與股東的利益可能并不一致,而且相關指控可能旨在蓄意打擊對本公司及其管理層的信息并損害公司的聲譽。” 而另一次在鞋服行業內引起震蕩的沽空則發生在2018年6月,彼時沽空機構GMT Research發布了一份題為《中國體育用品:造假還是驚艷》的做空報告,其中指出安踏、特步及361度等7家企業有財務造假嫌疑。安踏隨后發布了澄清公告,強烈否認GMT Research報告中的有關指控,特步、361度也作出了類似的否認。隨后安踏也得到包括中信證券等券商的支持,使得GMT Research的上述做空不了了之。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遭到3次做空,安踏為何頻繁被沽空機構“盯”上?唐小唐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道:“一方面是公司營收增速快、股價持續大漲、收購等因素吸引投資機構和做空機構的強烈關注,另一方面原因則是源自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會計制度,業績披露子項非常模糊。”  [詳情]

安踏體育反擊渾水第二彈:強烈否認渾水指控 具誤導性
安踏體育反擊渾水第二彈:強烈否認渾水指控 具誤導性

   相關報道:渾水狙擊安踏第二彈全文:丁世忠和同伙竊取股東資產 新浪港股訊 安踏體育在港交所發布兩則公告分別表示,強烈否認渾水報告中就該等本集團相關交易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安踏體育將在8月26日舉行董事會會議。 今日上午,渾水公司發布針對安踏體育沽空報告的第二部分,安踏體育截至目前微跌0.5%。報告稱,在首次公開募股后不久,安踏進行了一系列交易,渾水認為安踏內部人士欺騙外部投資者,并以投資者為代價獲取利益。2008年,內部人士剝奪了公司的寶貴資產-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隱瞞這一事實。 [詳情]

安踏駁渾水:經銷商自稱子公司為分享文化 復牌低開
安踏駁渾水:經銷商自稱子公司為分享文化 復牌低開

  7月9日開盤前,安踏體育(02020)發布澄清公告,否認沽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對其“秘密操縱經銷商”的指控。開盤后,安踏體育一度急跌2.67%,此后又迅速上漲,截至上午9:38,安踏體育漲1.27%,報51.65元。 安踏在澄清公告中表示,公司注意到,渾水機構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內容有關指控安踏集團控制部分主要分銷商,以操控其報告的財務資料。安踏集團堅決否認指控,并認為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為此,安踏在關于其分銷商的獨立性和其他問題上進行了回復。 此前7月7日,沽空機構渾水發布報告稱,建議沽空安踏。7月8日,安踏體育短暫停牌。停牌前較上一交易日跌7.32%,市值蒸發109億。 安踏集團:點名的25家經銷商均獨立于集團 渾水機構在報告中表示,安踏與旗下分銷商關系密切,目的是制造有利其公司的財務報告。報告指控安踏私下操縱27家分銷商,當中至少25家為一線分銷商,共占安踏約70%零售額。 渾水機構表示,據該機構采訪的安踏前執行官的說法,通過控制分銷商的財務部門,安踏可以欺詐性地操縱財務報表。 渾水機構在報告中列舉了27家經銷商,表示根據該機構收到的這些實體的信用報告,這些公司2017年的銷售成本約占人民幣55億元,約占安踏報告總收入的三分之一。這些分銷商的信用報告通常顯示毛利率僅為7%至8%,凈利潤率接近于零。 渾水機構預計,真正獨立的一級經銷商的毛利率約為30%至35%,這是基于對內部人員采訪得到的信息。 渾水機構在報告中表示,自從2007年進行IPO開始,安踏體育就將獨立分銷商稱為自己的子公司。部分獨立經銷商并沒有使用“ANTA”名稱,而是成為新實體。沽空機構還稱,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經銷商的所有者是安踏董事長丁世忠的代理人。 對此,安踏集團表示,董事會確信,渾水報告中所提述的所有本集團25家分銷商均為獨立于本公司或其任何關連人士(定義見上市規則),且與彼等并無關連的第三方。集團各分銷商擁有其自身的管理層團隊,作出獨立商業決定,并擁有獨立于本集團的財務及人力資源管理功能,且并無相互控制關系。 此外,安踏表示,本集團對其于中國的所有分銷商采納統一的批發折扣政策,并根據行業慣用的按照分銷商的零售管理表現考核向其提供返利,集團與其分銷商之間并無任何管理費用攤分。 安踏稱,由于集團大部分分銷商均是該地區內唯一銷售本集團產品的分銷商,在其各自的分銷協議所列明的指定區域內銷售本集團的產品,故集團在銷售及營銷策略、市場管理及表現考核系統等方面會提出更多的指引及與彼等保持定期溝通,以確保于該區域本集團的產品獲得業務成功。盡管有該等指引及討論,分銷商負責作出最終商業決定及自負盈虧。 子公司還是經銷商?安踏體育:僅為一分子,接受企業文化 渾水機構在報告中指責安踏體育將分公司變為經銷商。對此,安踏體育表示,由于公司分銷商僅銷售安踏體育的產品,集團提倡及分銷商接受及分享安踏體育的核心價值觀及企業文化,并將彼等視為安踏品牌的一分子。 安踏體育承認,有時候部分分銷商為了推廣業務的便利,會自稱其為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而并非以法律的定義來表述。有關聲稱并不是有意建立亦并非確定一個法律關系,而是僅表明這些經銷商為安踏品牌一分子的事實。 此外,安踏體育表示,為支持分銷商,本集團允許該等分銷商使用品牌名稱安踏、安踏品牌標志以及其他行政工具(例如電子郵件域名及通訊地址)。鑒于集團與其分銷商緊密的工作關系,存在個別雇員離開本集團并加入分銷商或相反的情況。該等情況乃為相關雇員的個人職業規劃及決定,且在行業中并非罕見。 渾水機構在報告中表示,有四名參與分銷的安踏前高級管理人員和一名前任廣州市安大貿易發展有限公司高級經理對他們透露了內部消息。記者注意到,廣州市安大貿易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大貿易”)是安踏旗下的分銷商公司,該公司實控人為林愛民,最終受益人為丁清亮。公開資料顯示,丁清亮為安踏體育董事長丁世忠的內兄。 在沽空機構的報告中,該機構稱,有安踏前高級管理人員對他們表示,安踏體育自己的批發商即安踏體育的分銷商有控制權。安踏體育對這些分銷商進行投資,稱為“子公司”。子公司的人事經理、財務經理必須是安踏體育的人,安踏體育對總經理和高層有最終話語權。 安踏在澄清公告中表示,公司股東應知悉相關指控反映沽空機構的意見,而沽空機構利益一般而言與公司股東的利益可能并不一致,而且相關指控可能旨在蓄意打擊對本公司及其管理層的信心并損害本公司的聲譽。因此,公司強烈否認指控,并促請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審慎對待渾水報告及指控。公司保留權利采取一切適當行動(包括展開法律訴訟程序),以保障其合法權益免受針對本集團的任何毫無理據的指控損害。 目前,安踏體育已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申請自2019年7月9日上午9:00正起恢復本公司的股份買賣。7月9日開盤后,安踏體育一度急跌2.67%,截至上午10:50,安踏體育跌1.171%,報50.65港元。[詳情]

渾水狙擊安踏第二彈全文:丁世忠和同伙竊取股東資產
渾水狙擊安踏第二彈全文:丁世忠和同伙竊取股東資產

  繼周一沽空機構渾水沽空安踏(02020)第一份報告發布后,今日(7月9日)第二份報告來襲。 周二盤前,安踏體育發布澄清公告,否認渾水周一對總部位于附件的公司秘密控制大量一級分銷商的指控。 緊隨安踏的回應,渾水隨后迅速發布第二份沽空報告,稱完全猜準了安踏體育的回應,知道安踏體育一定會例行否認指控,認為其行為遵循當地商業慣例。對于第二份沽空報告,安踏表示,目前暫不方便回應,具體細節還不清楚。 在第二份報告中,渾水指責安踏體育上市后不久的一系列交易,讓該機構相信安踏體育內部人士一直有意欺騙外部投資者,以投資者為代價謀取私利,其中包括2008年,內部人士剝奪了公司的一項寶貴資產——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掩蓋這一事實,與安踏體育控制分銷商的方式類似,內部人士也利用了代理。 為便于投資者了解詳細情況,智通財經編譯渾水報告全文如下,文中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譯者能力有限,有疏漏之處請讀者海涵,原文請參閱渾水網站。 安踏:第二部分 “犯罪意圖” 拉丁文“Mens rea”意指“guilty mind(犯罪意圖)”,是眾多司法管轄區的基本法律概念。簡單地說,就是犯罪的意圖。 通常,當一家總部位于中國的公司被指控有欺詐行為時,管理層及其擁戴者會試圖擱置報告,不予理會,并認為他們是在遵循當地的商業慣例(可以參考嘉汗林業前董事長Allen Chan“存疑并非欺詐(odd is not fraud)”的辯護詞)。 安踏上市后不久,就進行了一系列的交易,讓我們相信安踏內部人士總是有意欺騙外部投資者,以投資者為代價謀取私利。2008年,公司內部人士剝奪了該公司的一項寶貴資產——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掩蓋這一事實。與安踏控制分銷商的方式類似,內部人士也利用了代理。 安踏IPO之際,上海鋒線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鋒線”)負責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分銷阿迪達斯Adidas、銳步Reebok、背靠背Kappa等品牌。上海鋒線彼時擁有5間核心城市分公司,其中包括北京和廣州。安踏在出售申明中表示,計劃斥資6.957億港元以“發展國際品牌零售業務,開設零售體育綜合店以及安踏旗艦店”。 安踏2007年中以及年度報告顯示,鋒線增長十分迅速。在2007年6月30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6個月內,鋒線新增門店98家。鋒線對安踏集團銷售收入的貢獻占比從2007年上半年的2.4%(3570萬元)增長至2007年下半年的6.0%(1.008億元)。 安踏在2007年年度報告中稱“鋒線的零售業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營業額超過了我們的預期”。 2008年5月份,安踏宣布以1.874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處置上海鋒線。然而,其中的1.814億元人民幣(占99.5%)用于支付上海鋒線所欠的應收款項。 在出售資產之際,安踏聲稱已經對上海鋒線投資了8120萬港元。而買方很明顯是一個被利用的殼公司。我們認為,上海鋒線的處置價格顯著低于其內在價值(假設宣稱的代價已真實付出)。 交易受讓方是一家相對較新的信用擔保公司,名為江蘇和盛投資擔保發展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在此次交易中很明顯被利用的殼公司。和盛隨后將鋒線轉手給了另一個第三方,并在6個月后(2010年10月份)注銷了公司。 這一舉動印證了出售鋒線資產屬于腐敗行為,以及和盛是名副其實的殼公司。所謂第三方受讓人名為陳丁龍。 陳丁龍在上述交易時為廣州安達的重要股東(35%),而根據港交所規則,廣州安達為安踏體育關聯人士。而根據我們對“C先生”的采訪,陳丁龍目前負責安踏體育的Kingkow品牌,顯然是安踏體育銷售網絡的一部分。 和盛于2008年5月(收購后不久)任命吳則清為上海鋒線的法定代表人。根據其領英(LinkedIn)簡介,吳則清當時是上海安馳的雇員,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為關聯方。上海安馳正是我們第一份做空報告中受安踏體育控制的“分銷商”子公司。根據吳的領英簡介,他現在為安踏工作。 我們在第一份沽空報告中建立的另一個關鍵代理關系在這里。江蘇和盛任命李丹女士為監事,陳丁龍收購上海鋒線后,李丹女士繼續擔任監事。 李女士自2008年成立以來一直擔任晉江韻動的主管,如第一份做空報告所述,她是眾多FILA品牌店的主管。 如第一份做空報告所述,韻動是安踏經銷商欺詐行為的核心,丁董事長利用韻動對“子公司”經銷商實施控制。 2008年6月,江蘇和盛將上海鋒線的廣州和廈門子公司轉讓給丁昆明。在第1部分中,我們展示了丁昆明是安踏用來控制其經銷商(泉州斌輝和昆明安馳)的代理網絡的一部分。這次處置再次是涉及未披露關聯方的腐敗交易。 結論 安踏利用IPO的收益去發展鋒線,2007年下半年鋒線的收入貢獻達到安踏銷售額的6.0%,明顯增長快速。然后,它利用一個明顯的“稻草買家”(straw buyer )從上市公司剝離這項資產,并將其交給安踏的代理網絡手中。只有白癡才會相信,上述交易不是丁世忠和其同伙竊取股東資產。 附錄 廣州翔潤——曾用名廣州鋒線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上海鋒線——法定代表人改為吳澤清 廣州鋒線——股東和管理人員更變 廈門鋒線——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監事更變 江蘇和盛投資擔保發展有限公司——注銷登記通知書 (譯者:程翼興、孔文婕)[詳情]

渾水做空安踏第二彈:指后者欺騙投資者 安踏:不清楚
渾水做空安踏第二彈:指后者欺騙投資者 安踏:不清楚

  原標題:渾水做空安踏第二彈,指后者欺騙投資者,安踏:暫不清楚 新京報訊(記者 張澤炎)做空機構渾水與安踏展開拉鋸戰。7月9日,在安踏發布澄清公告后,渾水發布做空報告(Part 2),暗指安踏體育涉嫌“違法”欺騙投資者。 在報告中,渾水機構表示,在安踏IPO不久,該公司進行了一系列交易,這些交易使得渾水機構相信安踏內部人士打算欺騙外部投資者。 2008年,內部人士剝奪了公司的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隱瞞這一事實。這一情況與安踏控制其分銷商類似,內部人員使用代理。 對此,新京報記者致電安踏,對方表示,目前暫不方便回應,具體細節還不清楚。[詳情]

渾水沽空第二部分:安踏內部人士欺騙外部投資者獲益
渾水沽空第二部分:安踏內部人士欺騙外部投資者獲益

  渾水公司發布針對安踏體育沽空報告的第二部分,安踏體育截至目前微跌0.5%。報告稱,在首次公開募股后不久,安踏進行了一系列交易,渾水認為安踏內部人士欺騙外部投資者,并以投資者為代價獲取利益。2008年,內部人士剝奪了公司的寶貴資產-國際品牌零售業務,并試圖隱瞞這一事實。(一財網)[詳情]

港股多只個股出現異動 安踏被渾水沽空跌7.32%
港股多只個股出現異動 安踏被渾水沽空跌7.32%

  每經記者 袁 東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在上周的波瀾不驚之后,本周第一個交易日,港股市場迎來了較大幅度的下跌,給此前較為樂觀的市場情緒澆了一盆冷水。 需要注意的是,恒生指數大跌的背后,有多只個股出現重挫,甚至有下跌八成的個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兩家知名公司分別遭到了不同質疑方的“炮轟”。 成分股中僅1家上漲 上周,少交易一天的港股市場較為穩定,恒生指數一周累計上漲0.81%,但是7月8日恒生指數直接跳空低開,并在全天下跌1.54%。在恒指成分股中,僅1家上漲,金沙中國有限公司微漲0.39%。吉利汽車、華潤置地分別以4.1%、4.07%的跌幅在跌幅榜上靠前。 在整個港股市場,個股下跌更為明顯,有56只個股的跌幅超過了10%,其中承興國際控股及北京體育文化分別大跌了80.39%、78.57%。 事實上,港股下跌的同時,A股市場同樣在下跌,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也分別下跌了2.58%、2.72%。由于港股市場內地元素越來越重,以及互聯互通的不斷深化,A股與港股市場的聯動越來越多。 對于7月8日的港股市場,萬家基金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自5月6日國際貿易問題升級后,市場一直以G20會議為錨,展開了廣泛熱烈的討論,當市場預期到國際貿易問題有望顯著緩和后,市場便開始了上漲,并最終在G20會議結束后的第一個交易日7月1日實現了利好的兌現。此后,市場關注的重心回到國內經濟方面,我們發現二季度經濟在一季度之后,如出口、制造業投資、汽車銷售等各個領域均有非常大的波動,同時上市公司盈利預期在二季度也有可能會顯著下滑。這使得投資者情緒又重新轉為悲觀。我們認為市場以2440點為‘鐵底’的信心是來自于政策、情緒、經濟基本面等因素的合力,本次下跌更多的只是交易層面的波動,下跌幅度不大,長期我們堅定看好未來3年的慢牛行情。” 另外,對于美聯儲降息的預期也對市場造成了影響。知名市場人士陶冬就撰文表示:“上周多數時間,風險資產圍繞著前期的兩大主題乘風破浪,貿易談判顯露曙光、美聯儲降息在即。然而,上周五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如同平地驚雷,改變了市場的運作思維,改變了資金的重心。” 多只個股出現異動 7月8日,在大市下跌的背景下,一些個股的走勢還是吸引了市場的目光。 首先是沽空機構渾水發表報告稱,安踏體育的46名分銷商中,其中27名由安踏控制,而46名中有40名為一級分銷商,為安踏體育控制的分銷商共25名,占公司分銷商的70%。渾水指安踏借此夸大盈利。渾水指其擁有證據,這些分銷商并非安踏所言的獨立第三者,安踏體育說的是謊言。 面對渾水的“狙擊”,7月8日安踏體育下跌7.32%,并在盤中停牌,并公告稱將回應及澄清渾水的指責。 另外一個就是知名股評人韋伯“炮轟”金蝶國際。韋伯稱金蝶國際就上半年業績發出預警,而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大股東徐少春在6月20日以8.4港元的價格出售了6000萬股,套現了5.04億港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前的3月份,韋伯曾發文批評過金蝶國際。在此背景下,7月8日金蝶國際跳空低開,并下跌了13.53%。 除了上述兩只被指責的企業外,7月8日下跌幅度最大的個股是承興國際控股,下跌達80.39%。 7月5日,承興國際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羅靜女士被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刑事拘留。”[詳情]

操控經銷商做大業績?安踏體育再造沽空機構做空
操控經銷商做大業績?安踏體育再造沽空機構做空

  原標題:操控經銷商做大業績?安踏體育再造沽空機構做空 做空機構渾水稱,安踏體育涉及欺詐夸大的營業利潤比例為70%。 7月8日早間,一則知名沽空機構發布的安踏體育(2020.HK)做空報告,引起市場一片嘩然。 盤中安踏體育股價一度下跌逾8%,市值蒸發超百億。公司當日午間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于下午1時起短暫停牌。截至停牌,安踏體育收報51.25港元/股,跌幅7.32%。 渾水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的做空報告稱,安踏體育的經營與營銷確實令人羨慕,但公司也有著非常明顯地糟糕的現實(distinctly awful truth)——投資者不能信任安踏體育的財報數據。 報告同時稱,安踏有著同行業內領先的營業利潤,并不是因為公司出色的運營,而是秘密地控制了很多一級經銷商,欺騙性地做大了利潤。 渾水公司同時表示,他們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掌握了安踏體育秘密控制大量經銷商的證據。報告將呈現的文件性證據涉及安踏體育秘密控制的27家經銷商,其中至少25家為一級經銷商,這些被秘密控制的經銷商對于安踏體育的業績貢獻為70%。 此外,報告指出了安踏體育的一級經銷商總計為40家至46家。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過去的2018年,安踏體育實現的收益、經營溢利及股東應占溢利三項指標不但均創新高,且連續五年保持雙位數的增長。 年報顯示,2018年度營業收入為241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44.4%;毛利為126.87億元,同比增長54.0%,毛利率52.6%,同比增長3.2%;經營溢利為56.99億元,同比增長42.9%。安踏創下了史上最佳業績,而助推公司業績大增的是此前收購的意大利運動休閑品牌FILA。 同時,近年來安踏體育頻頻出手收購品牌,以豐富整個集團的品牌群。今年2月25日,安踏體育發布公告稱,以安踏體育為首的中國財團擬以46億歐元(約360億元)的對價,收購芬蘭體育用品集團亞瑪芬AMER SPORTS(下稱“亞瑪芬”),為成為世界級體育用品集團打下基礎。 渾水的做空報告稱,安踏堅決聲稱的一級經銷商為獨立第三方的說法,“是一個謊言”。安踏控制的經銷商為多名集團高管所知,且這些高管知道安踏通過用代理形式來隱瞞控制經銷商的行為。以至于,這些高管會習以為常地稱他們為“子公司”。 渾水公司認為,他們相信安踏為操縱財報數據從而控制了這些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安踏第一次遭到沽空機構狙擊了。 今年5月30日,沽空機構“殺人鯨”Blue Orca Capital在投資論壇上質疑安踏體育旗下FILA(斐樂)品牌收入不透明,預計安踏體育股價會有34%跌幅,建議沽空。彼時,消息一出,安踏體育盤中跳水,一度跌超12%,觸及43.5港元。而此前,2018年6月,GMT Research Limited發布報告稱,包括安踏等多家中國體育用品公司財務造假,虛報利潤,涉嫌以欺詐的手段夸大收入與利潤率。 對于上述質疑,安踏均發布澄清公告,否認了相關機構的猜測。 第一財經記者2018年報發現,FILA品牌全年營收占比35%,銷售增速超八成,但年報中從未披露過FILA品牌具體的毛利率、前幾年同比的銷售等數據。安踏的董事長丁世忠曾在公開場合透露,FILA貢獻的流水超過100億元。 頻遭狙擊的安踏體育,是否利用了欺詐手段控制經銷商并虛報利潤,目前仍有待向外界進一步澄清。 責編:黃向東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詳情]

欺詐性提高利潤率? 安踏年內第2次遭做空 盤中跌超8%
欺詐性提高利潤率? 安踏年內第2次遭做空 盤中跌超8%

  原標題:欺詐性提高利潤率?安踏體育年內第二次遭遇做空,盤中大挫超8% 記者 | 梅嶺 7月8日,曾多次遭遇做空的安踏體育(2020.HK)再遭“狙擊”股價跳水,盤中一度下挫8.7%,隨后安踏體育發布短暫停牌公告,安踏股份將于當日下午1點起短暫停止買賣,與該公司有關的所有結構性產品亦將同時短暫停止買賣。截至當日收盤,安踏體育股價停留在51.250港元/股,下跌7.32%。總市值1384億港元,市盈率29.56。 安踏體育當日暴跌因做空機構渾水7月7日發布的做空報告所致。該報告指出,安踏的財務報表不值得投資者信任,報告認為安踏發布行業領先的營業利潤并不是因為運作良好,相反是因為安踏使用了許多秘密控制的一級分銷商欺詐性地提高其利潤率。渾水表示有確鑿證據表明安踏秘密控制著很大一批經銷商。在其提供的27個分銷商文件證據中,至少25個為一級分銷商。 渾水在做空報告中指出,安踏控制的一級分銷商總數可能超過該公司約46家中的40多家,其秘密控制的分銷商似乎占安踏品牌銷售額約70%。安踏聲稱其一級分銷商是獨立第三方,這是個謊言。渾水表示,在其研究過程中,其首先關注了紙質文件,該研究證明對眾多一級分銷商的控制,最大的經銷商之一的監事是安踏負責銷售的執行董事吳永華,此外,安踏的四位前高級經理和一位主要經銷商的前經理人隨后在采訪中明確表示,安踏控制著經銷商。 這已經不是安踏體育第一次被做空。2018年6月,做空機構GMT曾發布做空報告,該份報告指出,在上市的16家中國體育用品公司中,已經有9家被證實是騙子并全部來自福建,除安踏體育外,還包括特步(01368.HK)和361度(01361.HK)。GMT認為安踏體育利潤率難以置信,安踏要么是世界最好的體育用品公司,要么就是騙子公司,并表示安踏只值10港元。當日安踏股價下跌超5%。 2019年5月底,另一個做空機構Blue Orca再次盯上安踏體育,質疑安踏收入不透明,并表示其股價有高達34%的下降空間。當日安踏體育股價下跌超過10%,后有所反彈。安踏董事會在當時強烈否認了有關猜測,認為有關猜測并不準確及具誤導性。 2018年,安踏體育實現營收241億元,同比增長44.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達41億元,同比增長32.9%。2008年安踏收購的FILA為其營收凈利潤增長貢獻頗多。2018年,安踏鞋類銷售額達到86.31億元,同比增長22.5%,服裝類銷售收入147.09億元,同比增長61.4%,配飾類銷售額達7.59億元,同比增長43.9%。安踏體育在2018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19年底,預計中國安踏店總數目將達到10100至10200家。 4月12日,安踏體育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營運表現,安踏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同比取得10%-20%的增長,非主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則取得65%-70%的升幅。今年以來,安踏體育股價累計上漲37.24%。[詳情]

安踏K線圖

小調查

  

微博推薦

更多

新浪意見反饋留言板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