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持續三年的單邊貶值后,2017年人民幣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人民幣2017全年累計升值4028個基點,升值幅度為5.81%;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收盤價累計升值4375個基點,升值幅度為6.7%;無論是指導價還是市場價,人民幣均終結了此前連續三年的貶值勢頭,創下2008年以來年度升值紀錄。[詳情]
“從年初央行兩次提高再融資利率應對美聯儲兩次加息沖擊,到5月引入逆周期因子,再到下半年默許中美利差持續保持在歷史高點 ,中國央行一系列匯率管理組合拳,成功地扭轉了人民幣單邊大幅下跌的市場預期,并引導人民幣邁入在合理均衡區間雙向波動的時代。[詳情]
2017年人民幣兌美元、日元、瑞士法郎中間價出現升值,兌歐元、英鎊、加元、澳元中間價則出現貶值。從全年的波動幅度來看,兌歐元的貶值幅度最大(貶7.22%),兌美元的升值幅度最大(升5.98%),兌其他發達國家幣種的波動幅度則相對較小。[詳情]
在美元創下近十年以來最糟糕的表現后,目前市場對2018年美元走勢預期仍偏謹慎,鑒于美元指數可能持續疲軟,預計人民幣2018年初有望繼續穩中趨升。[詳情]
王有鑫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因此,2018年預計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升勢,但不太可能出現像2017年一樣的超漲態勢,全年升值2.5%左右。[詳情]
王青表示,2018我國會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一定范圍內的市場波動將是正常現象,預計明年人民幣匯率很可能在6.40至6.80區間波動。[詳情]
分析認為,2018年美歐經濟形勢反轉,中美利差收窄,美國財稅改革帶來資本外流壓力增大,人民幣匯率存在貶值壓力,但逆周期調節因子及資本管制保證了貶值幅度可控,破7概率不大。總體而言,預計2018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在6.6-7.0的區間波動。[詳情]
中國經濟處于增長模式轉換的攻堅期,中國政策制定者們可能會選擇在維持正確的道路上不過于激進。可能的改變是人民幣匯率的日內波幅進一步擴大,價格形成機制也會往更加市場化的方向前進,但人民幣匯改一步到位至清潔浮動依然很遙遠。[詳情]
可能性很大,不過劇情將是“有驚無險”。人民幣在2018年大概率保持穩定,美元兌人民幣會維持在6.8以上。這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在2018年不會面臨壓力,這個壓力會來自于美元可能的大幅升值。[詳情]
人民幣開門紅 穩中趨升態勢延續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王姣 人民幣匯率在2018年首個交易日迎來“開門紅”。1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幅調升263基點,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漲逾150基點,雙雙創三個多月以來新高。市場人士指出,2018年首日人民幣表現頗佳,既有美元指數大跌的影響,也有中國PMI數據向好等國內因素的支撐,短期來看,美元指數大概率偏弱震蕩,不過人民幣也缺乏單邊升值的條件,預計短期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穩中趨升。 新年延續漲勢 2018年首個交易日(2日),人民幣匯率以大漲開局,延續了2017年末以來的強勢格局。當日早間,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263個基點至6.5079,創2017年9月11日以來新高,并為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上調。 昨日中間價公布后,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開盤漲逾百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大漲逾300點,均升破6.50關口并創2017年9月以來新高。從盤面上看,2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高開于6.5030,日內高位震蕩,16:30收盤價報6.4967,創9月8日以來新高,較上一交易日大漲153個基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漲勢更為明顯,其盤中連破6.53、6.52、6.51、6.50關口,截至北京時間2日16:30報6.4940,較上一交易日大漲369基點;與此同時,境內外人民幣價差仍維持在25基點的低位。 人民幣喜迎“開門紅”,主要受益于美元指數的大跌。昨日全球匯市方面,美元指數延續疲軟表現,日內跌幅接近0.9%,盤中跌破92關口,并刷新去年9月20日以來新低至91.76。 短期穩中趨升 分析人士指出,展望2018年,美元前景依舊不妙。而中國經濟基本面仍有較強的韌性,疊加貨幣政策維持穩健中性、金融去杠桿持續推進,對人民幣匯率構成較堅實的基本面支撐,預計年初人民幣匯率將穩中趨升。 根據BBG發布針對美元的調查預估中值,到2018年底美元指數料將從當前水平下滑大約2%。 業內人士表示,美聯儲周三(1月3日)將公布2017年12月政策會議紀錄,市場普遍預料,美聯儲堅持2018年三次加息的預期,如果會議紀錄顯示偏鷹派的立場,也可能會刺激美元走高。 國內消息面上,2017年12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為51.5,創四個月來新高,預期為50.6,前值為50.8。此前公布的2017年12月官方制造業PMI為51.6,環比降0.2個百分點。光大證券點評稱,2017年12月PMI數據顯示年末經濟動能仍穩健,對1月人民幣匯率可能起到短期支撐的作用。 展望2018年,招商宏觀認為,2018年人民幣匯率將在(6.45,6.95)的區間內波動,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逆周期因子加大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其次,國內外匯市場供求更趨平衡;第三,2018年美元走強使得人民幣匯率的外部貶值壓力會有所上升。[詳情]
1月2日,作為2018年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實現了開門紅。《證券日報》記者從外匯交易中心獲悉,當天,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5079,較上一個交易日大幅上漲263個基點,并創下2017年9月11日來的新高。 對此,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外匯研究員王有鑫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年初人民幣匯率大漲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外部美元指數下滑帶動。在2017年12月中旬以來的這波升值階段中,美元指數從94降至當前的92左右,貶值幅度超過2%,帶動人民幣匯率升值。二是去年12月份以來居民和企業結匯增加,外匯市場供求持續改善。其實自去年8月份以來,銀行代客結匯率已經超過了售匯率,這是市場預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黃志龍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度上升,并一度突破了6.5關口,與最近一段時間美元指數持續貶值密不可分。在當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下,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主要是跟隨美元貶值而被動升值,人民幣匯率指數則保持相對穩定。 展望2018年人民幣匯率走勢,黃志龍認為,整體看將保持匯率指數的相對穩定,對美元的匯率波動將跟隨美元指數的波動而被動波動。 王有鑫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因此,2018年預計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升勢,但不太可能出現像2017年一樣的超漲態勢,全年升值2.5%左右。盡管有短期波動,但匯率走勢與股市相比,中長期走勢更具有周期性和確定性。隨著歐日超預期復蘇,也開始討論貨幣政策正常化,美元指數上漲基礎已然弱化,美元將從牛市周期轉為熊市周期,相應的,人民幣匯率也會進一步收復失地,這是大趨勢。[詳情]
人民幣開門紅 穩中趨升態勢延續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王姣 人民幣匯率在2018年首個交易日迎來“開門紅”。1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大幅調升263基點,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漲逾150基點,雙雙創三個多月以來新高。市場人士指出,2018年首日人民幣表現頗佳,既有美元指數大跌的影響,也有中國PMI數據向好等國內因素的支撐,短期來看,美元指數大概率偏弱震蕩,不過人民幣也缺乏單邊升值的條件,預計短期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穩中趨升。 新年延續漲勢 2018年首個交易日(2日),人民幣匯率以大漲開局,延續了2017年末以來的強勢格局。當日早間,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263個基點至6.5079,創2017年9月11日以來新高,并為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上調。 昨日中間價公布后,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開盤漲逾百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大漲逾300點,均升破6.50關口并創2017年9月以來新高。從盤面上看,2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高開于6.5030,日內高位震蕩,16:30收盤價報6.4967,創9月8日以來新高,較上一交易日大漲153個基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漲勢更為明顯,其盤中連破6.53、6.52、6.51、6.50關口,截至北京時間2日16:30報6.4940,較上一交易日大漲369基點;與此同時,境內外人民幣價差仍維持在25基點的低位。 人民幣喜迎“開門紅”,主要受益于美元指數的大跌。昨日全球匯市方面,美元指數延續疲軟表現,日內跌幅接近0.9%,盤中跌破92關口,并刷新去年9月20日以來新低至91.76。 短期穩中趨升 分析人士指出,展望2018年,美元前景依舊不妙。而中國經濟基本面仍有較強的韌性,疊加貨幣政策維持穩健中性、金融去杠桿持續推進,對人民幣匯率構成較堅實的基本面支撐,預計年初人民幣匯率將穩中趨升。 根據BBG發布針對美元的調查預估中值,到2018年底美元指數料將從當前水平下滑大約2%。 業內人士表示,美聯儲周三(1月3日)將公布2017年12月政策會議紀錄,市場普遍預料,美聯儲堅持2018年三次加息的預期,如果會議紀錄顯示偏鷹派的立場,也可能會刺激美元走高。 國內消息面上,2017年12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為51.5,創四個月來新高,預期為50.6,前值為50.8。此前公布的2017年12月官方制造業PMI為51.6,環比降0.2個百分點。光大證券點評稱,2017年12月PMI數據顯示年末經濟動能仍穩健,對1月人民幣匯率可能起到短期支撐的作用。 展望2018年,招商宏觀認為,2018年人民幣匯率將在(6.45,6.95)的區間內波動,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逆周期因子加大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其次,國內外匯市場供求更趨平衡;第三,2018年美元走強使得人民幣匯率的外部貶值壓力會有所上升。[詳情]
1月2日,作為2018年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實現了開門紅。《證券日報》記者從外匯交易中心獲悉,當天,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5079,較上一個交易日大幅上漲263個基點,并創下2017年9月11日來的新高。 對此,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外匯研究員王有鑫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年初人民幣匯率大漲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外部美元指數下滑帶動。在2017年12月中旬以來的這波升值階段中,美元指數從94降至當前的92左右,貶值幅度超過2%,帶動人民幣匯率升值。二是去年12月份以來居民和企業結匯增加,外匯市場供求持續改善。其實自去年8月份以來,銀行代客結匯率已經超過了售匯率,這是市場預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黃志龍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度上升,并一度突破了6.5關口,與最近一段時間美元指數持續貶值密不可分。在當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下,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主要是跟隨美元貶值而被動升值,人民幣匯率指數則保持相對穩定。 展望2018年人民幣匯率走勢,黃志龍認為,整體看將保持匯率指數的相對穩定,對美元的匯率波動將跟隨美元指數的波動而被動波動。 王有鑫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因此,2018年預計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升勢,但不太可能出現像2017年一樣的超漲態勢,全年升值2.5%左右。盡管有短期波動,但匯率走勢與股市相比,中長期走勢更具有周期性和確定性。隨著歐日超預期復蘇,也開始討論貨幣政策正常化,美元指數上漲基礎已然弱化,美元將從牛市周期轉為熊市周期,相應的,人民幣匯率也會進一步收復失地,這是大趨勢。[詳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