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經濟學家、增量研究院院長 張奧平
3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4年2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綜合PMI產出指數。其中,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1%,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仍處收縮區間。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4%,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9%,與上月持平,均高于臨界點。
2月PMI錄得數據為49.1%,雖因春節假日等因素,制造業處于傳統生產淡季,但已連續5個月處于收縮區間(2023年10月-2024年2月PMI分別為:49.5%、49.4%、49.0%、49.2%、49.1%),顯示當前經濟仍存下行壓力,擴內需政策待加力。
筆者認為,當前經濟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內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市場主體預期仍偏弱,故應繼續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控力度,同時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以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為著力點,營造穩定可預期的政策與市場環境。
首先,從制造業采購經理調查指標體系的13個分類指數來看,制造業生產強于需求,外需延續走弱,價格小幅回升。具體來看:
1、生產仍強于需求:生產端,2月PMI生產指數為49.8%,較1月下降1.5個百分點,降至收縮區間;需求端,2月PMI新訂單指數為49.0%,雖與上月持平,但仍處于收縮區間。制造業需求端收縮幅度大于生產端,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約經濟恢復的關鍵。
2、外需延續走弱:新出口訂單指數是出口的領先指標,2月新出口訂單指數較1月的47.2%下降0.9個百分點至46.3%。筆者認為,外部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因1月美國通脹水平下降幅度不及市場預期,美聯儲短期降息概率逐步走低,這將對我國外需回升形成一定制約。外需走弱則更需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民企投資、居民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3、價格小幅回升: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出廠價格指數與PPI(上游生產者價格指數)環比方向基本同步,2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50.1%;出廠價格指數為48.1%,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處于擴張區間,出廠價格較1月回升1.1個百分點。
其次,從企業層面來看,中小企業景氣水平長期較弱。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0.4%、49.1%和46.4%,大型企業處于臨界點以上,但中、小型企業均低于臨界點,景氣水平長期較弱。
我國大量中、小型企業是出口型民營企業,或產業鏈終端產品主要面向外部需求,其往往受益于供給擴張時的訂單外溢效應。而去年4月以來,新出口訂單PMI持續處于收縮區間,且2月收縮幅度大于1月。即便總量層面經濟實現企穩,但中小型民營企業對經濟企穩的感知會有所滯后。
此外,中、小型民營企業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中、小型企業復蘇乏力,就業壓力則會加大。從數據來看,2月從業人員指數較1月下降0.1個百分點至47.5%,體現制造業企業用工景氣度仍在收縮。
2月2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實行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既利當前、更利長遠”。
筆者認為,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短期來看,是經濟處于有效需求不足階段,促進民企投資與居民消費的關鍵著力點;長期來看,是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故應打好政策組合拳,實現宏觀、產業、社會等政策協同發力。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創投專家、財經作家,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