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由曦
從昨天會議的公告來看,東方大國的經濟決策部門,可能已將現代貨幣理論(MMT)作為決策的重要參考。
將2024的經濟工作會議的全文公告與2023年的做了對比,我發現了三處主要的不同:
對財政和貨幣政策表述的不同,財政更加積極,貨幣政策從穩健變成適度寬松。
對消費和擴大內需的重視程度提到了明年重點工作的第一位。
對經濟增長提出了明確的定性目標,即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筆者發現,用現代貨幣理論(MMT)可以很好的讓上述三點邏輯自洽。這也許說明,現代貨幣理論,這個讓日本和美國從危機中逐漸走出來的理論,可能也成為東方大國高層決策的一個重要參考。
現代貨幣理論(MMT)認為,擁有貨幣主權的國家可以自由發行本國貨幣以滿足財政支出需求,只要通貨膨脹保持在可控范圍內。
這個理論要達到的政策目標是,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實現充分就業、經濟穩定和社會公平,同時在控制通貨膨脹的前提下利用貨幣主權。
所以你看,MMT所要達到目標和上述大會對經濟增長的定性目標是不是很相近?
MMT理論特別看重財政政策的作用。根據MMT理論,在經濟危機期間政府應該采取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其中就包括增加財政赤字。
在對財政政策的表述上,今年大會的表述是“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財政赤字率,確保財政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這與MMT理論相符合。
至于MMT理論的精華,其實有一個恒等式很能說明問題,限于篇幅的原因,這個恒等式我就不推導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一翻中信出版社的《現代貨幣理論:主權貨幣體系的宏觀經濟學》一書,一句話概括就是,國內私營部門、政府部門以及國外部門三個部門的赤字和盈余之和等于0。
這個等式稍微做一下變換,我們得到了一個公式,
S =(G-T)+ I + NX
這個恒等式非常能說明問題。
比如,S作為私人部門的儲蓄,其多寡決定著私營部門的消費能力。所以,最終消費能否起來,與S能否增加有很大關系。會議公告中,在有關提振消費的部分,就特別提到“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愿和層級”。
那么,怎么增加S?
再回到恒等式。
在經濟增速下行的時候,私營部門投資“I”肯定是乏力的,這個原因很簡單,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不足。NX也就是凈出口,雖然今年還保持強勁,但是隨著美國新政府的上臺,以及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未來的走勢也很難說。
這時候,從理論上說,要提高S,也就是提升私營部門儲蓄,而提高S,唯一的可能就是提高(G-T),即讓政府赤字增加,也就意味著在增加支出的同時進行減稅。
這樣一來,邏輯就說通了,要完成明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促消費,必須讓老百姓手里有錢,說白了就是讓私營部門的儲蓄增加,在私營部門的投資和對外部門的凈出口都無法提供充足盈余的時候,政府的赤字就成了對私營部門貢獻收入的最重要渠道。
文章的最后,我也還想補充一下,雖然MMT在經濟危機時提倡政府斷然增加赤字的理念是為了快速恢復經濟活力和就業,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無視所有經濟規律和約束。實施MMT需要考慮通貨膨脹、市場信心、國際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并需要配套的政策框架來管理潛在的風險。
比如美國,雖然我們看到MMT助力其走出了經濟危機,但是它現在也面臨著財政可持續性問題,否則特朗普也不會委任馬斯克成立政府效率部以減少開支。
然而話又說回來,如果沒有這么大規模的赤字和美聯儲配合多年的將赤字貨幣化的量化寬松,美國也很難平穩的度過危機,很難讓美股持續的長牛,而這些都為今天AI大模型的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所以,從美國當下的結果看,MMT理論利大于弊。
(本文作者介紹:看懂APP聯合創始人,關注科技和金融領域)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