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考終得恢復,把知識分子從鄉(xiāng)野廠礦、從市井攤頭匯聚到了大學這座象牙塔里。四十年的風云幻變,當時的天子驕子紛紛轉變?yōu)閲覘澚??;赝呖迹唇逃I域撥亂反正導致的家國巨變;在新的時代里暢想未知。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報》刊登的一則“恢復高考”的消息,如一聲春雷響徹天地,喚醒了許多人塵封已久的“大學夢”,570萬考生從農村、工廠、部隊走進考場,走進了另一種人生,回望那年高考,聽親歷者講過去的故事。
周梅森股改時站出來,成為公開叫板上市公司第一人。又因幫人擔保,陷入經(jīng)濟糾紛長達八年之久,文學源于生活,周梅森融其血淚史于《人民的名義》之中,才讓我們進一步了解行進中的中國經(jīng)濟改革。
鮮肉橫行,特效霸屏,反腐題材卻屢創(chuàng)收視神話?全民追劇,話題升級,敏感地帶的邊緣又在哪里?從創(chuàng)意到執(zhí)行,從劇本到拍攝,《人民的名義》到底經(jīng)歷了哪些不為人知的幕后“ 生死劫”?
如何在接下來的生命中保持領跑,在印鈔機的咆哮與年輕人的狂飆中跟上節(jié)拍,是令一大批先富起來的人生贏家如坐針氈的課題。為此,吳曉波邀請三五企業(yè)家好友,共同探討“先富起來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