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品是民生最重要的支柱產業。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眾對食品的需求已經從“求飽”提升到“吃好”。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感受到了這種社會需求的變化,開始有意識地將自身商業活動與社會問題相結合,通過履行社會責任,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獲得核心競爭力。
有學者指出,社會正在形成共識,良好的社會責任表現可反映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和未來長期可持續發展水平,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消費者關注具有良好社會責任行為表現的企業。
■新快報記者 陳福香
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實踐面臨全新挑戰
北京理工大學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2020—2021年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分析報告》(下稱《報告》)指出,當前,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呈現出多維度表現形式,社會責任的實踐也面臨全新挑戰。
有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食品行業企業3萬多家,規模以上食品行業企業資產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占比超過6%,是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但是,截至2021年10月31日,《中國食品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分析報告(2021)》編委會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當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食品行業企業數量僅為68家,與食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相比,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數量微乎其微,僅有少數領先企業建立了社會責任報告常態化披露機制。其中,披露利益相關方的要求與期望及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渠道和方式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不足50%。
“社會責任不僅是一個責任、成本,更是一個競爭優勢。企業只有將社會責任融入自己的發展戰略,推動價值鏈上的每一個企業都履行好社會責任,才能更好地發揮社會責任的競爭優勢。”《報告》指出。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堅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目前,很多食品企業仍存在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重要性的認識不足,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缺乏針對性,社會責任報告信息披露的可比性水平較低、可信性尚顯不足等問題。“食品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意識和能力還有待加強。”他表示。
紅餐網負責人陳洪波告訴新快報記者,品牌類的企業更重視食品安全,一些中小型企業,急功近利或者是實力問題,這方面確實做得比較差。“這幾年已經有很大進步。”他說。
食品安全、社會救濟、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履責新思考
有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食品工業以占全國工業5.9%的資產,創造了8.1%的營業收入,完成了8.5%的利潤總額。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食品工業在保障民生、拉動內需、帶動相關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幾年,食品企業依然遭受來自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災害等的沖擊,食品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也面臨新的挑戰。記者注意到,食品企業作為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主體之一,食品企業在食品安全、環境治理、節能減排、解決就業、慈善捐贈、社會救濟、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履責方式有了新的思考和行動。
今年以來,溫氏股份(300498)在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由公司牽頭建設的廣東省新興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公司為牽頭單位入選廣東首批15個“省級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由公司牽頭建設的廣東省優質雞跨縣集群產業園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入庫重點推薦公示名單。這一系列成績從側面印證了溫氏股份充分發揮現代農業主力軍作用,積極參與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公司+農戶”模式迭代升級、三產融合發展所取得的成效。
業內認為,“公司+現代養殖小區+農戶”模式是溫氏股份對“公司+農戶”模式適應時代和行業新變化新要求的升級迭代。現代養殖小區的順利推進,將進一步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為現代化養殖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新樣板。
汾酒集團扶持的“方山樣本”亦成為了業界的典范。汾酒集團和方山縣的幫扶情誼,自2010年就已結下,如今已是第13個年頭。在汾酒集團的大力扶持下,方山縣成功脫貧奔康。近日,汾酒集團助力方山鄉村振興“消費幫扶”購銷簽約儀式在方山縣舉行,七家涉農企業負責人與汾酒集團進行了現場簽約,簽約金額達509.6萬元,汾酒集團以實際行動增強消費幫扶實效。
【案例分享】
廣東太古可口可樂啟動
“凈水24小時”
今年夏天,廣東省經歷了持續性的強降雨和洪澇災害。6月16日起,連續多日的強降雨導致北江水位暴增,北江水倒灌導致英德多鎮區出現斷水斷電,供水管網及飲用水受到洪水污染。
災情緊急,刻不容緩,廣東太古可口可樂迅速啟動“凈水24小時”救災行動,第一時間從廣州和韶關兩地緊急調撥飲用水,星夜兼程送往英德。6月21日上午,60000瓶冰露飲用水抵達英德賑災物資集中點,這批水在當地志愿者的協助下,迅速發往英德受災較嚴重的英城街、英紅鎮、東華鎮、大站鎮等地,本批飲用水覆蓋受災群眾5000余人。
據悉,“凈水24小時”救災應急機制由可口可樂在2013年啟動,旨在用最快的速度和最便捷的方式將災害之后最急需的瓶裝飲用水第一時間送到需要的人們手中。
伊利:
一起守護豐沃的“海底森林”
珊瑚礁是魚蝦等海洋生物棲息和捕食的生活場所,對維持整個海洋生態系統平衡,保護脆弱的海岸線免受海浪侵蝕等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人類活動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2022年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所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珊瑚礁都面臨著在本世紀末消失的風險,呼吁國際社會動員起來,以防止珊瑚礁退化。
作為2022年G20峰會乳制品合作伙伴,伊利與G20印尼峰會達成合作,攜手開展印尼科莫多國家公園珊瑚礁生態保護,一起守護豐沃的“海底森林”,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
作為第一個簽署聯合國《企業與生物多樣性承諾書》的中國企業,伊利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企業戰略,引領行業踐行生物多樣性保護。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曾表示,“對生物多樣性的關注就是對未來的關注,只有守護多樣自然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才有企業的基業長青。”
【專家觀點】
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程鋼:
餐飲企業在疫情期間
承擔了重要的社會責任
新冠肺炎疫情中,餐飲行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但餐飲企業一直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其一,即使在疫情最困難的時候,餐飲企業也在保障一線疫情防控人員的日常用餐,還有很多餐飲企業提供免費餐食,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非常可靠的飲食保障;其二,在民生消費方面,在堂食關停的狀態之下,餐飲業也想方設法通過外賣、外帶等各種方式為民生消費提供重要的保障;其三,在穩崗就業上,絕大多數餐飲企業第一時間對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了很好的食宿保障;其四,餐飲對消費的拉動,尤其是線下商業的消費拉動,形成一種鏈條式的循環消費,換言之,餐飲起著非常重要的線下消費的引擎作用。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