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消息,據媒體報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宣布,林先生通過微創腦脊接口技術成功恢復行走能力,成為全球首例實現行走的截癱患者。
研究團隊表示,這不僅是技術的勝利,更是癱瘓患者重獲新生的開始,下一步將持續優化、迭代該技術,讓更多脊椎損傷患者重獲行走能力,造福全球上千萬患者及其家庭。
據了解,科研團隊通過植入式腦脊接口技術,在大腦和脊髓間搭建一條“神經橋”,采集、解碼腦電信號,給特定神經根進行時空電刺激,讓癱瘓者再次掌控自己的肢體,而非依靠外部設備。

業內人士指出,腦機接口在人或動物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創建了通信和控制“通道”,它通過記錄和解讀大腦信號,實現大腦與設備間的信息交換。
目前,醫療健康領域是腦機接口最主要的應用陣地,包括對高位截癱患者進行語言解碼、運動解碼,治療癲癇、抑郁癥等疾病,甚至把圖像處理成電信號來刺激視覺皮層,讓盲人恢復一定的視覺。這些都是未來值得期待的腦機接口應用場景。
近年來,隨著生物醫學工程、神經工程與康復工程、認知神經科學與心理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發展,腦機接口工程化進度加快,產業化發展明顯提速,我國腦機接口創新生態不斷完善,技術持續深入迭代,產品服務供給日益豐富,向著規模化方向發展。
【本文結束】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快科技
責任編輯:振亭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