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邁瑞醫療給行業吃了一顆定心丸。8月29日晚間,邁瑞醫療披露2024年半年度報告。公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205.31億元,同比增長11.12%;歸母凈利潤約為75.61億元,同比增長17.37%,剔除匯兌損益影響后同比增長22.1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84.96億元,同比增長89.51%。
結合往期業績表現看,邁瑞醫療業績持續向好,自2018年上市以來,已連續五年實現半年度營收、歸母凈利潤的同比兩位數增長,公司盈利能力不斷加強。
受國內醫療行業整頓及設備更新政策影響,今年醫療設備招采活動因普遍處于觀望狀態而有所延遲。在此背景下,邁瑞醫療仍能實現業績的平穩較快增長,盈利能力邁上新的臺階,實屬不易。2024年上半年,邁瑞醫療已經用亮眼的業績表現向市場展示出了器械龍頭的發展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著眼于未來,星辰大海已在前方。隨著“健康中國”、“千縣工程”、“設備更新”和國產擴容等國家戰略的持續推進,以及下半年設備更新政策的陸續落地,國內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海外市場方面,邁瑞醫療高端客戶突破碩果累累,海外收入占比及戰略客戶收入占比持續提升,DiaSys、海肽兩項重大并購進展順利,客戶突破將進一步提質增速,為公司海外業務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產品線廣域覆蓋抗風險能力突出 業績基本盤牢固多項業務增幅顯著
經過多年的自主創新和并購整合,邁瑞醫療已形成了涵蓋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主營業務涉,及醫療設備、高值耗材、IVD耗材等多個細分領域,涵蓋ICU、影像科、檢驗科、外科、心內科、院外等多種應用場景,對單一業務市場環境變動帶來的偶發性擾動具有極強的抗風險能力,業績平穩向上,增長格局穩定保持。
2024年上半年,公司生命信息與支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0.09億元,同比微降。
邁瑞醫療在半年報中表示,“由于醫療行業整頓和醫療設備更新項目導致了今年上半年招標采購活動持續推遲,使得該業務線承擔了較大的壓力。但需要明確的是,積壓的采購需求總量并未受到影響,推遲的采購項目未來仍將全部釋放。其中,據公司統計,截至報告期末,國內醫療新基建待釋放的市場空間進一步提升至240億元以上。”
下游客戶普遍等待政策落地以獲得資金支持,市場需求短期被抑制,導致國內醫療設備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普遍出現回落。Wind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已披露半年報的38家醫療設備上市公司營收同比增長率的加權平均數為-60.47%,中位數為-7.17%;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的加權平均數為-197.28%,中位數為-33.66%。
具體而言,盡管生命信息與支持領域業務營收小幅下滑,但該領域的微創外科增長超過了90%,硬鏡系統實現了翻倍增長,高值耗材業務如超聲刀等已開始逐步放量。
此外,2024年上半年,邁瑞醫療體外診斷業務強勢增長,實現營業收入76.58億元,同比增長28.16%,其中,化學發光業務增長超過了30%,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強大驅動力。醫學影像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2.74億元,同比增長15.49%,其中超聲高端及以上型號增長超過40%。
目前,邁瑞醫療擁有國內同行業中最全的產品線,產品已覆蓋中國近11萬家醫療機構和99%以上的三甲醫院,生命信息與支持領域的大部分子產品如監護儀、呼吸機、除顫儀、麻醉機、輸注泵、燈床塔、體外診斷領域的血球、生化業務、醫學影像領域的超聲業務等市場占有率均為國內第一。
數智化方案商轉型成果斐然 “三瑞”生態系統構建發展新模式
做產品還是做生態?這樣的問題在醫療器械賽道中頗為罕見,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國醫療器械產業起步較晚,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國產廠商都還處于打磨產品的追趕階段且品類相對單一,構建生態自然無從談起。另一方面在于各醫院采購渠道不同,且缺乏成熟可行的生態落地案例,企業打造產品生態面臨較大挑戰。
然而,“需求增加,供給不足”已成為當前全球醫療健康產業的共識。全球范圍內居民旺盛的醫療保健需求,在為行業帶來前所未有廣闊發展空間的同時,也對醫療水平、醫療質量提出了同樣前所未有的挑戰。此外,醫護人員緊缺、醫療資源匱乏仍是橫亙在全球多數國家面前的難題。同時,全球多國政府面臨更大的財政壓力,政府主導的公衛項目以及私營醫療集團的采購都對價格更加敏感。
在短時間無法快速擴充優質醫療資源的前提下,提質增效、控費降本就成為各國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此背景下,邁瑞醫療作為國內醫療器械的龍頭企業,展示出了進取的魄力和決心,基于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產線分別構建了“瑞智聯”生態系統、“瑞影云++”影像云服務平臺、“邁瑞智檢”實驗室解決方案三大IT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組成院內醫療設備的集成化管理體系,實現醫療大數據的貫通與整合。
其中,“瑞智聯”的作用在于醫療設備的互聯互通,通過各項智能硬件連接,實現設備物聯和數據互聯,臨床自動化、智能決策支持、醫療設備管理等智能應用,提升監護和診療質量。“邁瑞智檢”實驗室立足于邁瑞豐富的醫學檢驗產品體系,實現實驗室精益化運營和全流程管理。“瑞影云++”則專注影像互聯,支持跨科室、跨院區、跨地域的遠程指導、線上會診、分院教學、多中心研究等工作,并滿足檢查結果互認、精益化設備管理等迫切需要。
截至2024年6月30日,“瑞智聯”生態系統在國內實現裝機醫院數量累計超過900家,2024年上半年新增裝機超過200家,其中三甲醫院達165家;“邁瑞智檢”實驗室解決方案在全國實現了近330家醫院的裝機,2024年上半年新增裝機115家;“瑞影云++”項目已經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實現累計裝機超過13000套,其中2024年上半年新增裝機近2400套,裝機持續提速。
基于公司在三大業務領域持續提升的產品組合核心競爭優勢,疊加“三瑞”智慧生態系統和全院級數智化整體解決方案能力,公司已經從醫療器械產品的供應商蛻變成為提升醫療機構整體診療能力的方案商。從成果來看,據邁瑞醫療統計,“三瑞”數智化方案過去三年實現的累計銷售額、以及帶動的設備銷售額共計已達45億元。
更重要的是,公司已初步完成了“設備+IT+AI”的智能醫療生態系統搭建。早在2015年,公司就開始合作探索AI與醫療器械的結合,并在一眾產品領域中嘗試應用AI技術。目前,基于海量的醫療設備裝機基礎,邁瑞已打通設備與設備之間的數據孤島,通過“三瑞”生態與設備融合創新,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為醫療機構提供全院級數智化整體解決方案,真正做到用技術的手段解決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痛點,進而推動公司不斷突破新的客群,提升用戶黏性。
高端突破表現優秀 國際化再上新臺階
隨著“健康中國”、“千縣工程”、“設備更新”以及國產替代等國家戰略的持續推進,以及下半年設備更新政策的落地,國內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國內市場的穩健增長對于邁瑞醫療而言已是明牌。但這還不夠,結合海外器械巨頭的經驗來看,國際化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邁瑞醫療產品已銷往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多款產品已能與國際一線械企同臺競爭,監護儀、麻醉機、呼吸機、除顫儀、血球、超聲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穩居市場前三的地位。
這并非邁瑞的極限,在海外市場拓展,尤其是高端客戶群突破方面,邁瑞醫療同樣表現優異。分業務看,在生命信息與支持領域,公司突破了近40家全新高端客戶,包括澳大利亞排名第四的悉尼大學教學醫院皇家北岸醫院、沙特阿拉伯新建私立高端康養中心Sukoon IEC、菲律賓國家心臟中心等。另有近130家已有高端客戶實現了更多產品的橫向突破。
在體外診斷領域,公司突破了近140家全新高端客戶,近60家已有高端客戶實現了更多產品的橫向突破,包括61家第三方連鎖實驗室,如法國擁有31家分支機構的私立連鎖實驗室Unibio、歐洲TOP 2的連鎖實驗室Cerba集團、希臘排名前8的連鎖實驗室Euromedica等,體外診斷業務海外高端連鎖實驗室成批量突破的勢頭依然在持續。
在醫學影像領域,公司突破了近60家全新高端客戶,包括智利最大的私立醫院集團RedSalud、澳大利亞擁有22家分支的影像中心集團Carlisle Group、阿曼蘇丹國最大的高端公立醫院皇家醫院等,還有超過40家已有高端客戶實現了更多產品的橫向突破。
2024年半年報顯示,邁瑞醫療海外收入占比達到38.51%,相比去年同期提高2.28個百分點,已連續三年實現同比增長。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國際戰略客戶貢獻收入占國際市場銷售比例已達14%,高端客戶突破的戰略目標持續推進。
從公司的發展歷程看,邁瑞醫療能夠用十幾年走完海外器械企業60年的發展歷程,快速追趕海外龍頭的關鍵在于通過自研+并購夯實海外研發及供應鏈。例如,2008年收購美國Datascope,實現自有品牌的海外突破并塑造全球品牌,進而成功將全球監護市場份額迅速拉升到10%。
從邁瑞醫療近期的收并購動態來看,DiaSys、海肽的并購將為公司在海外市場的開拓塑造下一個里程碑。其中,通過DiaSys實現覆蓋海外超過140個國家的供應鏈平臺,海肽生物并購則實現了在化學發光原材料領域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對公司體外診斷國際化發展意義顯著。邁瑞醫療在半年報中提到,海肽、DiaSys整合進展順利,2024年底之前預計將有10個以上海外本地化生產基地啟用,海外公立市場和中大樣本量客戶突破將進一步提質增速。
在2023年Newsweek(美國新聞周刊)評選的全球TOP 100家醫院中,邁瑞已覆蓋80家。從全球市場排名來看,2023年,公司營收在全球醫療器械企業中排名第23位,較2022年上升4位,較2020年的第36位上升13位,公司距離成長為全球醫療器械巨頭已越來越近。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