秈稻與粳稻是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形成的兩個普通栽培稻亞種,秈稻亞種與粳稻亞種在生理特性、栽培特點、形態(tài)特征上均有區(qū)別。
秈稻(Long-grain nonglutinousrice)是秈型非糯性稻的果實,具有耐熱、耐濕、耐強光和忌寒冷的特點,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蘭卡 、中南半島、巴基斯坦、孟加拉等熱帶地區(qū)及我國南方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秈稻籽粒一般為細長形,長度是寬度的三倍以上,扁平,茸毛短而稀,一般無芒,即使有芒也很短,稻殼較薄,堊白較大,角質粒較少,加工時容易出碎米,出米率較低,米質脹性較大而粘性較小。
粳稻(Medium to short-grainnonglutinous rice)是粳型非糯性稻的果實,具有耐寒、耐弱光和忌高溫的特點,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和溫度較低的云貴高原高海拔地區(qū)及韓國、日本等。粳稻籽粒一般呈橢圓形,粒短,長度是寬度的1.4-2.9倍,茸毛長而密,芒較長,稻殼較厚,堊白小或沒有,角質粒多,加工時不易產生碎米,出米率較高,米質脹性較小而粘性較大。
根據(jù)種植時間和品質等方面的差異,秈稻又可分為早秈稻、中秈稻及晚秈稻。凡全生育期(播種-成熟)125天以內的為早秈稻,125-150天為中秈稻,150天以上為晚秈稻。早、中、晚秈稻在生理特性、栽培特點上有一定區(qū)別。中秈稻與晚秈稻品質及用途相近、收獲時間連續(xù),稻谷國標(GB1350-2009)及現(xiàn)貨市場均將中秈稻與晚秈稻歸為一類。若無特殊說明,下文涉及到的晚秈稻均包括中秈稻。
早秈稻與晚秈稻之間是有嚴格區(qū)別的,根據(jù)稻谷國標,早秈稻被定義為“生長期較短、收獲期較早的秈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較大,角質部分較少”,而晚秈稻谷的定義則為“生長期較長、收獲期較晚的秈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較小或無腹白,角質部分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