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韓宇航
6月17日,是備受關注的5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分銷日,但摩拳擦掌準備買入的投資者們可能要失望了。與此前30年期、20年期特別國債在個人投資者中掀起“搶購”熱潮時的情況不同,多家銀行都關閉了銷售通道。
在5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前,20年期、30年期特別國債已完成發行,兩種期限的國債在招標結束確定利率后均進入分銷階段,由招商銀行和浙商銀行面向個人投資者開放銷售。
然而界面新聞記者打開招商銀行APP搜索5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卻發現頁面顯示“我行不參與此次50年期超長期國債的銷售”。
浙商銀行APP上也無50年期特別國債的相關信息。據媒體報道,浙商銀行表示“按照6月14日50年期特別國債的招標利率,綜合考慮50年期特別國債的市場風險,該行暫不銷售50年期特別國債”。
6月14日,5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完成招標工作,根據招標確認的票面利率為2.53%。這一利率也讓很多投資者直呼想不到,因為30年期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招標確定的票面利率為2.57%。
通常來說,為了補償投資者承擔的更長時間風險,期限更長的債券會有更高的利率,而此次超長期特別國債則出現了倒掛的情況,這一中標利率也大幅低于中債估值的2.58%。
一位公募基金的債券研究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從債券的定價邏輯來看,短債價格的運行一般依賴于貨幣政策利率,長債的價格運行則取決于經濟長期增速預期。
在他看來,50年特別國債利率定價之所以低于預期,首先反應的就是對長期經濟增長的預期比較低,說明全市場的風險偏好都比較低。其次,反應的就是資產荒,尤其是從銀行視角來看,信貸需求不足,貸款利率不斷下調,信貸利率和國債利率的比價關系下,銀行其實有更強的動力配置國債。
東吳證券研究所固收分析師李勇指出,市場供需、宏觀經濟狀況和投資者偏好等因素會對曲線的形態產生影響。參與50年期國債的資金多為配置盤,例如尋求長期、穩定投資的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對于這類投資者來說,即使利率稍低,50年期國債也可能是具有吸引力的投資選擇,特別是在“手工補息”被嚴查后,保險公司可配置的資產變少,50年期國債票面利率低于預期也側面表明了目前“資產荒”的現象。
低于預期的發行利率也意味著風險。如此低利率入場的投資者極有可能面臨“高位接盤”的風險。近期,人民銀行多次就長期國債收益率偏低與居民購買特別國債公開發聲,提醒投資者關注相關風險。
業內人士介紹,債券價格和市場利率往往呈現出負相關性,當市場利率下跌時,債券價格會上升。今年以來國債利率的持續下跌,推動了債券二級市場交易價格的上升。且久期越長,說明債券離到期時間就越長,受市場利率的影響也越大。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