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擠兌、閃崩、倒閉、反轉、兌付……短短72小時,經營了40年的明星銀行硅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即SVB)“猛然崩塌”,成為美國史上第二大銀行倒閉案,也讓人們再次回憶起被“金融危機”支配的恐懼。
一場危機看似得到了平息,但風險還沒有完全解除,硅谷銀行“閃崩”,金融危機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已然倒下,下一個“硅谷銀行”又是誰?還存在風險的銀行如何能找到穩妥軟著陸的方法?目前仍是未知數……
親歷
我是一個“幸運兒”
經歷了數天的信息爆炸和心情跌宕起伏之后,淵華終于和自己和解了,也對董事會、投資人、員工、客戶都問心無愧,他的焦慮起源于硅谷銀行“閃崩”,終止于資金的成功兌付。
硅谷銀行爆發流動性危機,將不少公司打了個措手不及。前不久,淵華所在的公司成立才剛滿一年,作為一個Full-Stack創業者,早在幾天前他就收到了形形色色的警報。
“說自己內心波瀾不驚肯定不可能。不過好在我上個月剛從硅谷銀行轉了些錢到其他銀行,所以現在只有一半不到的資金在硅谷銀行,不太影響公司的短期流動性,所以沒有太恐慌。”但如果客戶受到影響而無法付款,資金又在硅谷銀行無法取出,這會對項目產生較大的沖擊。一天的時間,淵華和公司高管團隊都在想著應對方案。
就在草草商討好“危機”應對方案后,新的消息傳來:當地時間3月12日,美聯儲、財政部、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發布聯合聲明稱,已于當日采取行動,為確保所有存款人的資金安全,硅谷銀行的儲戶自3月13日周一起可以支取所有資金。
淵華專門設了特別早的鬧鐘,想第一時間查看硅谷銀行的情況,登錄銀行App后,發現還是系統不可用,他嚇了一跳,趕緊把App強制退出,再重新登錄,果然恢復了正常登錄的界面。在重新提交申請后幾小時之內,他就收到通知,所有提款已全部到賬。
“我們在硅谷銀行的錢全都成功轉出來了。”北京時間3月14日凌晨5:28,北京商報記者收到了淵華發來的報喜信息。
不過,并非人人都如此幸運,雖然美國監管機構已為硅谷銀行儲戶“兜底”,但從市場傳來的消息來看,時至今日,很多儲戶仍在排隊中,未能成功取款。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硅谷銀行破產后,美國監管機構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承諾儲戶的全部存款均可得到兌付,能夠從根本上緩解存款人的安全焦慮,在相當程度上斬斷了擠兌情緒的傳播鏈條。不過,零星的擔憂仍然存在,其他存在嚴重期限錯配的中小銀行依然面臨著用戶轉移存款的壓力,需要美國監管機構在流動性上予以更多實際支持,以實際行動打消存款人的擔憂。
沖擊
客戶信心難建立
硅谷銀行一度被譽為初創企業的“天堂”,除了銀行本身業務之外,硅谷銀行也與納斯達克、花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共同推出納斯達克私募市場,從中參與業務。
淵華與硅谷銀行的淵源來自于一位投資人的推薦,“很多科技創新企業都是硅谷銀行的客戶,還有一些互聯網醫療機構甚至紅酒相關的企業也是硅谷銀行的客戶,這家銀行的展業范圍很廣。我認識一些高層,他們的公司大多數資金都放在硅谷銀行,有一些公司會有進出款需要處理,若拿不到資金,短期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閃崩”事件必然會影響儲戶對硅谷銀行的信心,以后會不會再繼續合作,是眾多公司管理層要考慮的問題。在取出資金當天,淵華就已經著手更換資金存儲銀行事宜,這次他選擇了美國一家老牌銀行,這家銀行辦理業務雖然不如以往方便,還需要準備各種材料、發送加密郵件,但讓他安心。
服務于創投公司和科技新貴的“明星”銀行轟然倒塌,引發了市場諸多思考。除了美國的科技企業,包括歐洲的企業會否有所影響?是否會引發踩踏金融信心的問題?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分析稱,不管是負債端還是資產端,美國有不少創投機構都是硅谷銀行的客戶,如果硅谷銀行破產清算,可能會對美國的科創企業、科創生態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因為在過去一段時間,美國科技企業的估值上升甚至出現泡沫,實際上背后也有美聯儲寬松政策的原因。如果對科技企業產生連鎖影響的話,那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市場也可能會產生影響,不一定是直接的,但潛在的間接的影響或許很大,所以還要密切觀察風險未來的擴散路徑。
薛洪言也持有同樣看法,他表示,全球銀行業的經營模式大同小異,歐美當前的貨幣政策環境相似,歐洲銀行業同樣面臨著央行激進加息的挑戰,所以,歐洲銀行業的流動性風險同樣不可小覷,若應對不當,歐洲銀行業大概率會出現第二個硅谷銀行,對當地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帶來挑戰。不過,現階段看,美國監管機構對硅谷銀行事件較為重視,且及時采取行動,將傳播風險消滅在初始階段,大概率不會引發更大的危機。
這是一生都會少有的經歷,改變了不少投資人對風險的認識。長期來看,一個比較穩妥的方式是分散存款,每家銀行都只放25萬美元,這是FDIC保險的上限。不過,對于公司來說,這樣的存款方式成本也非常高。
“我還真認識一個創業者是這么干的,但管理起來確實非常麻煩,管理成本太大了。”淵華感嘆。創業者心力有限,又要看財務、看合同,要看很多事情,不一定有時間將資產分散在多家銀行里,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做到完美。
余震
誰是下一個SVB
烏云壓境、風聲鶴唳。若說美國政府的介入使硅谷銀行的危機暫時得到平息,但顯然風險并未完全消除。就在硅谷銀行剛剛宣布破產后,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3月12日,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部門以“系統性風險”為由,宣布關閉總部位于紐約的簽名銀行,美國政府宣布將為銀行存款提供擔保。
僅僅兩天時間,美國倒閉了2家大銀行,引發眾多市場擔憂。硅谷銀行“閃崩”后,金融危機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已然倒下。受負面消息的拖累,美股部分銀行股價下挫明顯。3月13日美股市場,第一共和銀行股價收盤下跌近62%,阿萊恩斯西部銀行跌幅超47%。
有人擔心硅谷銀行會是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在它之后還有其他可能“閃崩”的銀行。根據MarketWatch的統計,與硅谷銀行類似,其他一些美國區域性銀行也可能因為凈息差收窄或增幅過小面臨壓力,包括CUBI、第一共和銀行、SASR、NYCB、FFWM、ALLY、DCOM、PPBI、PBI和CLBK。
3月14日,有消息顯示,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已經將第一共和銀行、阿萊恩斯西部銀行、Intrust Financial Corp.、UMB金融、齊昂銀行列入評級下調觀察名單。
硅谷銀行爆雷的沖擊不容小覷,類似的情況是否會出現在其他銀行身上?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認為,從美國銀行業整體來看,美國系統性重要銀行的總體風險水平相對平穩,因此硅谷銀行破產對美國銀行業整體的影響相對有限,硅谷銀行破產的核心原因是在貨幣寬松時期資產配置存在較為嚴重的期限錯配,而在貨幣緊縮時期未能及時退出以合理應對負債端的壓力。就經營模式而言,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事件的后續發展還取決于接管部門采取的各項措施。
“其他美國大銀行跟硅谷銀行的情況不太一樣。”曾剛強調,至少從儲戶存款結構來看,其他銀行受保險保護的存款更多一些。如果按照監管要求,把受到保護的這些流動性低的、比較穩定的存款看作是核心存款,那么明顯硅谷銀行的核心存款占比太低了,而其他銀行的核心存款應該是足夠的。
隨著部分儲戶落袋為安,市場情緒也有所緩和。北京時間3月14日,美股地區性銀行股盤前持續拉升,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第一共和銀行大漲超50%,PacWest Bancorp漲近40%,阿萊恩斯西部銀行漲超35%。
啟示
應關注流動性風險
隨著時間的推移,硅谷銀行的“閃崩”風暴大概率會得到解決,但危機最可怕之處便在于無人能預測到結局。
如今,美聯儲加息仍在繼續,在融資利率提高的背景下,企業融資難度勢必會提升,也在進一步吞噬銀行的經營壓力,未來是否會有銀行像硅谷銀行一樣選擇虧損出售資產,從而引發市場擠兌最終破產,不得而知。
但對于美國現存銀行來說,如何能找到穩妥軟著陸的方法,避免又一場金融危機才是重點。
究其根本,硅谷銀行事件并非違約危機,只是流動性危機。在薛洪言看來,從銀行的經營模式看,任何一家銀行都無法在擠兌事件中全身而退。美國銀行業的流動性問題積累非一日之寒,現階段要從根本上解決流動性危機,不在于具體的一家銀行能做什么,而是需要美聯儲出面對整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提供擔保和承諾,消除市場對銀行流動性風險的擔憂。同時,美聯儲激進加息是引發銀行體系流動性危機的根源,后續需要在加息節奏上適度放緩,合理引導市場預期,避免美債收益率再次出現劇烈波動。
億歐智庫金融研究經理李薇提到,目前,硅谷銀行的儲戶正在將資金轉移至大型金融機構,譬如摩根大通、花旗集團,他們看中的是大型金融機構的品牌信譽和穩定性。從監管部門的視角來看,美聯儲正試圖預防風險蔓延至其他區域性銀行,嚴防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從長期發展來看,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需意識到科技企業屬于資本密集型領域,科創領域受到貨幣政策的影響較大,銀行需更加注重客戶行業分布特征,切忌均集中在科創領域。
硅谷銀行的破產對我國開展投貸聯動業務的銀行有兩方面啟示,郭田勇認為,一是要充分認識到資產端期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要綜合考慮利率、流動性和風險等因素進行資產期限合理配置,確保資產端的期限和流動性與負債端的情況相匹配;二是要進一步加強對利率風險的管理,當利率市場波動較大時要及時采取有效的對沖措施。
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風平浪靜,硅谷銀行“閃崩”只是危機的冰山一角,從政策層面,是放松還是收緊,現在下定論依舊為時尚早。
人民幣暴漲
海外銀行市場不平靜,進一步傳導至了匯率市場。硅谷銀行關閉引發的風波中,人民幣匯率重返6.9關口上方。
3月14日,央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23年3月14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949元,前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9375元,單日調升426基點。至此,人民幣中間價已經連續三個交易日呈現升值,累計調升超過700基點。
截至3月14日16時40分,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6.8790,較前一交易日收盤上漲215基點,日內升值幅度為0.31%;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6.8813,較前一交易日收盤貶值262基點,日內貶值幅度為0.38%。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一交易日(3月13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一度漲超900基點,最高升值至6.8316,單日漲幅超1%,創2月15日以來最高。在岸人民幣日內最高升值至6.8345,較開盤價升值超過700基點。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硅谷銀行事件的爆發導致市場對于美聯儲未來加息節奏的重新定價,加息預期的松動使得美元指數和美債收益率紛紛下行,非美貨幣普遍升值。
“此外,1-2月的外貿、信貸社融等經濟數據陸續披露,逐步驗證經濟的漸進修復,疊加國務院總理李強在記者會上的講話展示了新一屆政府對于中國經濟的信心,國內經濟基本面復蘇對人民幣走強形成支撐。”明明解釋道。
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看來,美國銀行體系危機處于初期階段,其潛在負面影響尚未完全暴露,市場對美聯儲激進加息后遺癥及硅谷銀行風險外溢,以及美國區域中小銀行健康狀況存在擔憂,將使得短期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仍然偏強。
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支撐體現在哪些方面?表現又將是怎樣的?明明認為,整體來看,考慮到美國銀行流動性壓力,預計未來美聯儲加息節奏也將更為謹慎,美元指數將偏弱運行。盡管美元是傳統的避險貨幣,但是美國銀行體系的風險發酵下,美元將承壓。美元指數的偏弱運行將有利于人民幣反彈,同時隨著國內經濟基本面的修復逐步驗證,人民幣有望維持震蕩偏強行情。
美聯儲兩難
在硅谷銀行“閃崩”引發市場動蕩之際,美國的通脹數據尤為引人關注。當地時間周二,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顯示,美國2月CPI同比上升6%,預估為6%,前值為6.4%。6%漲幅是2021年9月以來的最小同比漲幅,這也是自2022年6月創出40年來峰值9.1%后連續8個月下降。
核心CPI環比略高于預期0.4%,為0.5%,前值為0.4%,達到5個月來的最高水平,表明過去一年的加息之后通脹仍然具有彈性。其中,住房指數是美國2月核心CPI月率漲幅的最大貢獻者,占漲幅的70%以上。食品、娛樂、家居用品和運營指數也有所影響。
在美聯儲應對維持市場穩定和大力抗擊通脹的艱難平衡中,上周末突然爆發的硅谷銀行危機擾亂了貨幣政策前景。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3月12日說,美國硅谷銀行破產關閉,其核心問題在于美聯儲持續上調利率,而非技術企業問題。過去一年,美聯儲連續8次加息,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已升到4.5%-4.75%之間。
美國業內人士批評稱,正是美聯儲制造通脹在前,激進加息在后,才制造了一系列的經濟亂象。當前銀行接連關閉是一個警告信號,接下來可能會發生更多類似事件。
眼下,全球資本市場都在關注美聯儲的下一步走向。直到上周末,人們原本預計如果此次通脹報告依然強勁,美聯儲可能將加息幅度提高至50個基點,但現在投資者對加息的預期急速降溫,一些經濟學家懷疑美聯儲不會堅持加息25個基點,甚至不會加息。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目前美聯儲陷入兩難的境地。如果不加息,可能會導致通脹在很長時間內維持高位,但如果繼續推進加息,則可能引發更多金融動蕩,火上澆油。
目前而言,抗通脹依然很重要。楊德龍表示,美聯儲加息主要是為了抗通脹,美國通脹率從最高9.5%已降到6%,但是離核心通脹2%的目標還很遠,所以美聯儲還是比較鷹派,透露出繼續加息的信號。3月議息會議加息25個基點是確定的,能不能加息50個基點存在一定的分歧。
花旗集團經濟學家霍倫霍斯特表示,現在暫停加息只會向市場發出錯誤信號。美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Michael Gapen則指出,如果美聯儲成功地控制了近期的市場波動并限制了傳統銀行業,那么它應該能夠繼續逐步加息,直到貨幣政策具有足夠的限制性。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利率觀察工具FedWatch最新數據顯示,投資者預計美聯儲在下周會議上加息25個基點的概率為56.1%,按兵不動的概率為43.9%。上周三,投資者押注美聯儲在3月會議上加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接近80%。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廖蒙 趙天舒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