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近三十年歷程的職業打假,經歷過多次高潮,也陷入過多次低谷。
2019年9月,中國市場監管報社曾專門舉辦過一次職業索賠行為專題研討會。會上披露,近年來全國以“打假”“維權”為名發起的“職業索賠”惡意投訴舉報每年超100萬件。另一個數據則顯示,陜西省市場監管局2019年共受理與職業打假有關的行政復議申請76件,占全年復議案件數量的80%以上。
如今,社會各界包括法律界對于“職業打假”的態度仍然莫衷一是,至今仍無定論。但法治網研究院梳理發現,總體上,目前有三種代表性觀點——支持方、反對方、中立方。俗話說:法不辯不明,理不識不清。我們希望通過客觀呈現各方觀點,力爭讓讀者看到一個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爭議不斷的“職業打假”的全貌。

支持方:本質上是社會共治,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被譽為中國消法之父的著名民法專家河山認為,消法這幾十年的實施效果是非常好的,讓億萬的消費者真切明白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接受法治網研究院采訪時,他表示,我從來都是講“消費者打假”“民間打假”“315打假”,而不講“職業打假”,我對消費者打假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河山更是豪言:“我深感造假售假者勢力的強大,我就和他們斗爭,還市場秩序一片凈土,維護消費者權益。我的后半輩子就跟他們斗爭到底,我死了,我的女兒學好民法、學好消法,和他們繼續斗爭。”
知名打假人王海認為,法律主要是用來約束作惡的,而懲罰才能更好地約束作惡。對于制假售假行為,僅靠監管部門的打擊是不夠的,要充分發揮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廣大消費者力量。職業打假本質上就是一種社會共治。不必總是糾結動機,只要“打假”而不是“假打”,就不會有什么問題。

反對方:浪費行政資源,增加管理成本
在接受法治網研究院采訪時,一位不愿具名的消法研究領域資深人士認為,職業打假人不是為生活需要的消費者,責任自負,不應受消法的保護。有數據表明,職業打假人訴求與正常消費者訴求的重合度不到5%,對執法的貢獻度不到1%。真正的職業打假人應是公安、市場監督部門中的工作人員,那些在社會上號稱職業打假的人,基本都是以個人私利為目的,所謂打假只是一個幌子、手段而已。
“職業打假對市場的凈化作用,說起來冠冕堂皇,細究起來卻是乏善可陳,甚至是只見森林,不見樹木。有人會說,哪怕只貢獻一個案件也是好的,持這種觀點的人忽視了社會整體管理的成本,忘記了如果不是職業打假人的干擾,執法人員可以有更多的精力進行更有效的市場監督管理。”這位受訪者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譚袁透露,據他所知,目前在某些基層執法機構,由于忌憚職業打假人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執法機構不得不將執法重心,偏移向那些原本并不會給消費者造成實質性損害的商品和服務的瑕疵問題上,這很可能導致那些真正遭受損害的消費者卻無法及時獲得有效的行政救濟。
譚袁介紹,當前大多數職業打假人通常都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展開打假。這決定了職業打假人一般會選擇向固定的基層行政機關進行舉報。偶爾的舉報可能尚不足以讓基層執法人員識別出這些職業打假人。
“但是,長年累月頻繁進行舉報,將不可避免地與基層執法人員進行密切交互,這必然使得基層執法人員根據經驗能夠識別出職業打假人,對其選擇打假的領域、打假的套路、索賠主張等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他說。
因此,譚袁建議允許基層行政執法人員根據專業判斷,將這種類型的職業打假人進行歸類并列入黑名單,對名單上的職業打假人今后所提出的類似投訴不再受理。

中立方:有合理性,但不能變成職業敲詐
北京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副會長吳景明表示,職業打假人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伴隨著爭議,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職業打假反映出的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社會現象,法律界人士對此也很難達成共識。
不過,現在一些所謂職業打假人被稱為“職業索賠人”更合適,商業牟利色彩更重。整體來看,職業打假在一定歷史時期對于凈化市場環境、規范企業經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震懾作用,但后來確實也產生了不少問題和亂象。
在吳景明看來,未來的規范,不一定要通過立法層面進行法律界定,可以繼續采取模糊的處理方式,把權力交給司法機關,讓法官通過自由裁量去解決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如果從社會治理的角度來看,職業打假有其一定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對完善食品藥品領域的治理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從保證公平和法律適用的角度來看,職業打假也有一定的負面作用。比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人手本來就不足,每天忙于應對的是職業打假人而不是真正的消費者,就容易浪費公共資源。
“我覺得職業打假本身沒有錯,哪怕是作為一種新興職業,這就跟美國資本市場中存在的禿鷲律師團是一個道理。但不能過于浪費國家行政資源,特別是不能把職業打假變成職業勒索,更不能劃片去收保護費。”朱巍說。

來源 | 法治網研究院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投顧排行榜
收起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