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股民:《投資研報》巨額特惠,滿3000減1000,滿1500減500!【歷史低價手慢無,速搶>>】
近日,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印發了《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據該文件,到2025年底,各緊密型醫聯體(含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實現醫聯體內醫療機構間全部項目互認,各地市域內醫療機構間互認項目超過200項。
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舉措有利于控制醫療費用,提高服務效率。不過,基于正常生理代謝、病情發展、設備參數差異等具體情況,一些場景下需要重新檢查。
關注 1
明年底實現市域內醫療機構互認項目超過200項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底,各緊密型醫聯體(含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實現醫聯體內醫療機構間全部項目互認,各地市域內醫療機構間互認項目超過200項。到2027年底,各省域內醫療機構間互認項目超過300項;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區域內醫療機構互認項目數超過200項。到2030年,全國互認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檢查檢驗同質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結果互通共享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實現常見檢查檢驗結果跨區域、跨醫療機構共享互認。
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介紹,檢查檢驗是醫療服務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占比非常高的一個醫療行為。在不影響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不同醫療機構間的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有利于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控制醫療費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指導意見》的出臺,一方面鞏固既往,一方面加強制度的頂層設計、強化技術支撐保障,為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提供條件。在加大政策的支持保障力度、深入推動工作落實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舉措。同時,文件中也提出了到2025年、2027年和2030年要實現的目標,細化了包括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市域、省域,京津冀、長三角、成渝這些區域和全國層面的任務要求。
目前,全國有24個省份互認的項目超過100項,其中,北京、江蘇、浙江分別達到了481項、478項和443項。
各地積極推進衛生健康信息平臺建設,促進檢查檢驗結果跨機構、跨區域的互通共享,江蘇省實現了全省1966家公立醫療機構全部接入影像云平臺;浙江省互認系統覆蓋了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包括鄉鎮衛生院。
一些省份積極探索跨省的檢查檢驗結果的互認共享,如京津冀魯四省份1100余家醫療機構納入跨區域互認的范圍,互認的臨床檢驗結果項目達到了60項,川渝兩地將935家醫院納入互認范圍,互認項目達到了161項。
關注 2
年底北京140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線上共享調閱互認
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李昂介紹,北京市范圍對181項檢驗結果的項目和300項影像的檢查結果項目,在質量評價合格的基礎上實現醫療機構間互認,互認的項目包括常見的血常規、尿常規、血生化、胸部X光、CT等常規項目,大約覆蓋了老百姓就診時常規檢查的70%-80%。
北京和天津、河北、山東衛健委聯動,在區域內開展互認,60個檢驗項目在京津冀魯四個區域的1118家醫療機構能夠互認;影像檢查方面,有30個項目在京津冀503家醫療機構之間實現共享。
醫療質量是互認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市積極發揮醫學檢驗質控中心和影像質控中心的作用,建立覆蓋市區兩級的質控網絡,制定下發了一系列質控標準和方案,通過線上的監測分析和線下的檢查指導等多種方式加強質控管理。社會公眾可以在北京市衛健委官網便民服務欄目和“京通”小程序健康服務模塊中查詢醫療機構的質控結果,方便老百姓在有需求的時候合理選擇相應的醫療機構就診。
2024年,北京市將檢查檢驗結果線上調閱互認工作納入市政府重點研究調度的醫療、醫保、醫藥“三醫”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場景。到2024年底,全市將完成140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線上實現共享調閱互認。今后,將逐步聯通至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在內的全市更多醫療機構,助力分級診療、上下聯動。
追訪
六種情形不列入互認范圍
焦雅輝介紹,臨床診療的過程中,檢查檢驗結果會因為患者正常的生理代謝、病情發展而發生變化,比如人體血液當中的血小板代謝周期是8-12天,超過這個時間可能就要重新進行檢查。另一方面,檢查檢驗的設備、試劑參數是有差異的,如CT檢查若分辨率不夠,很小的結節或病灶不一定能發現,也會影響結果互認。因此,即便是同一個項目,有的患者可能檢查結果可以互認,有的不可以,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決定。
在制度設計的過程中,確定了“以保障質量安全為底線,以營造適宜制度環境為重點,以區域信息平臺建設為依托,以便利患者為導向,以滿足診療需求為根本,以接診醫師判斷為標準”的互認原則。要尊重疾病診療的客觀規律,尤其要尊重醫生的臨床決策權。
此外,文件也明確了接診醫師根據診療的需要,可以進行重新檢查的六種情形:一是因為病情變化,相關的檢查檢驗結果與患者臨床表現、疾病診斷不符,難以滿足臨床診療需求的。二是相關檢查檢驗結果在疾病發展演變過程中變化比較快的。三是相關檢查檢驗項目對于疾病診療意義重大的。比如手術、輸血這些重大的措施采取之前需要做的檢查。四是患者處于急診急救的情況下,這時候以搶救生命為第一要務,需要盡快根據檢查檢驗結果,采取相關處置治療措施。五是涉及司法、傷殘、病退等鑒定的。六是還有一些其他需要重復檢查的情形。
李昂介紹,北京市在國家規定的可以復查的六種情形基礎上,結合實際細化至十一種場景。在對全市醫療機構進行工作培訓時,強調了對于互認項目是否需要復查的問題,醫生首先要考慮患者的安全,根據患者的病情、在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作出相應的判斷。同時,因為醫生的操作通過信息系統進行了記錄,通過互認平臺,可以對醫生選擇不互認的原因進行監測分析,對存在的問題,醫院的管理者和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及時跟進,進行調查改進。
■ 相關新聞
國家衛健委:醫療機構應幫助患者聯系院際轉診
新京報訊 (記者戴軒)11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首診和轉診服務提升醫療服務持續性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提出,對于需要在機構內診間轉診或病情超出本機構醫療服務能力或可在下級醫療機構接續治療的患者,經患者知情同意后,接診醫師應將患者轉診需求上傳至本機構負責患者轉診服務的職能部門,提供轉診服務。
《通知》提出,到2025年底,緊密型醫聯體(包括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內建立順暢的雙向轉診制度;以地級市為單位,建立醫療機構間轉診制度,方便患者在市域內轉診。到2027年,在省域內建立醫療機構間順暢的轉診制度,暢通患者省域內轉診。到2030年,分級診療體系發揮有效作用,為患者提供系統連續、公平可及的醫療服務,形成規范有序的就醫格局。
加強醫療機構轉診服務和管理。醫療機構要設立轉診中心,或指定固定職能部門承擔患者轉診服務工作,強化轉診服務的統一管理,優化轉診流程,為經接診醫師評估后確有轉診需要的患者提供便捷轉診服務。轉診中心負責與相應醫療機構聯系協調,并提供預約掛號、預約或提前開展檢查檢驗項目等服務便利。
新京報記者 戴軒

責任編輯:何松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