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消費貸“價格戰”尚未平息,硝煙已彌漫至更細分的車貸市場。近日,不少消費者察覺購車“門檻”降低,在汽車銷售服務4S店內,“0首付”“低首付”“低利率”“分期補貼”等優惠方案成為汽車銷售人員口中的高頻詞,“辦理汽車貸款分期,車價能更低”更是成為4S店營銷的“殺手锏”。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車貸分期業務的主要提供者為銀行。隨著居民消費意愿的逐步回升,疊加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鼓勵,汽車市場穩步復蘇。在房貸規模收縮、消費貸競爭“白熱化”趨勢下,車貸似乎成為銀行尋找優質資產的絕佳“出口”,加大“補貼”力度也彰顯了銀行發力汽車金融市場的決心。
不過,這條萬億級“賽道”的參與者并非只有銀行,汽車金融公司根植多年早已發展壯大,所占市場份額與銀行平分秋色。在這場混業競爭中,是多方鼎立還是贏家通吃?銀行又該如何平衡成本與風險?
車貸“降價”潮
“我有全款的錢,但還是貸款買了車,因為利息比較低,而且買車有折扣,總賬更劃算”,消費者溫筱曉(化名)說道。
今年初,溫筱曉看中了一款價值80萬元的奔馳車,本想全款購入,但在“0首付購奔馳,享貸款3年0利息”的誘惑之下,她選擇辦理了15萬元的車貸分期,期限四年,總利息為1萬元。“我是想留點現金在手里,以備不時之需,這個利息還能接受”,溫筱曉補充道。
隨著車貸折扣力度加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像溫筱曉一樣選擇分期購車,而在銷售端,車貸也受到4S店汽車銷售人員力推,“0首付”“低首付”“低利率”“分期補貼”等分期購車方案頻頻出現。
在北京地區一家豐田4S銷售店,汽車銷售人員曹駿(化名)為記者推薦了一款價值23.48萬元的豐田SUV,現金優惠后總價為19.68萬元。當記者表達購買意愿后,他隨即表示,如果辦理貸款分期還可以再優惠7000元。
根據曹駿介紹,目前他所在的4S店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有合作,車貸分期首付比例均為20%,貸款期限為五年,年利率在4.2%—5%之間,利率高低與提前還款條件有關。按照招商銀行分期貸款利率4.7%計算,裸車首付款約3.8萬元,每年分期貸款利息為7136.48元,支持一年后辦理提前還款。“車價優惠相當于減免了一年的分期利息,可以理解為首付20%,一年免息”,曹駿說道。
而在另一家奔馳4S銷售店,車貸分期利率更低。汽車銷售人員周穆(化名)表示,目前車貸首付比例也是20%,貸款期限有三年、五年兩種選擇,利率分別為3%、4%。“現在貸款有很好的政策,還滿一年或者兩年就可以提前還款。”
車貸“降價”潮不僅在銷售端上演,在銀行自營渠道,“購車分期補貼”“組團砍價”等也如火如荼地展開。根據測算,個別車型貸款分期購車將比全款買車更為便宜。
李蒙(化名)在去年底通過某國有行貸款購買了一輛奧迪Q7汽車,貸款滿一年可申請全額提前還款,貸款一年需要支付的購車利息為2.05萬元,而銷售人員當時承諾購車價格還可以省3.6萬元左右,將二者相抵,最終購車款項能節省1.55萬元。
“返傭”搶客源
車貸“降價”潮的背后彰顯了銀行發力汽車金融市場的決心。
為爭奪更多客源,多家銀行加大了對銷售渠道的補貼力度。“房貸增勢受限,銀行就在車貸方面加大了補貼,實際分期優惠的7000元,就是銀行返給4S店銷售人員的傭金,銷售人員又讓給了客戶。”曹駿透露,現在20%的車貸分期首付比例已很低,之前基本在40%—50%之間,而首付比例降低主要是銀行對車貸分期業務的投入力度加大。
2023年房貸數據的收縮迫使銀行尋找新的增長極。人民銀行2023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2023年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8.17萬億元,同比下降1.6%,增速比上年末低2.8個百分點。
由于促成消費者辦理車貸分期能夠獲得部分金融手續費,4S店也愿意讓渡部分利益,對車價進行打折,以更好地促成汽車銷售,進而車價也有所降低。
但“銀行不會做虧本生意”,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認為,返傭補貼本質上是薄利多銷,對消費者來說是降低了車貸成本,對銀行來說是提高了銀行業務量,增強了獲客能力,尤其是車貸的增加有助于改善銀行信貸結構。
車貸屬于消費貸的細分領域,自2023年起各家銀行便輪番打響消費貸“價格戰”,利率從“3”字頭邁進“2”字頭,2024年消費貸的“戰火”仍將持續,但“聲勢”有所減退。
在房貸規模收縮、消費貸競爭“白熱化”趨勢下,車貸似乎成為銀行尋找優質資產的絕佳“出口”。銀行紛紛加碼布局,部分銀行提供專屬的車貸產品,個別銀行則通過其他貸款產品或信用卡搶灘車貸市場。以招商銀行為例,該行信用卡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透露,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加快汽車場景線上營銷宣傳與連接能力,同時聯合汽車廠商、經銷商,線上、線下多維度開展營銷促動,包括分期優惠、購車補貼、置換補貼等線上消費促動型活動,以及線下到店團購、試駕優惠、車展等活動。
盤和林表示,首先,車貸是一般消費貸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這能夠讓銀行避免零散業務。其次,車市火爆,且有政策支持,是激活車市消費的重要手段,對于銀行來說是一項業務增量。再者,銀行近幾年來利差收窄,部分傳統信貸“重頭戲”也受到增長壓力,所以急切想要在車貸領域打開局面。
混業的競爭
汽車金融市場早已達到萬億規模,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主編的《2023中國汽車金融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汽車金融市場規模為2.5萬億元。
不過,這條“賽道”的參與者并非只有銀行。目前,汽車金融市場已進入混業競爭狀態,銀行、汽車金融公司、租賃公司、互聯網平臺等多元主體并存的局面逐漸形成,經過多年的發展,廠商系汽車金融公司已發展壯大,所占市場份額與銀行不相上下。
羅蘭貝格數據顯示,2022年商業銀行(含銀行背景汽融中心)市場份額為42%,汽車金融公司的市場份額為41%,融資租賃公司及互聯網平臺等其他機構占據剩余17%的份額。
由于股東背景的因素,汽車金融公司在與車企合作上具備先天優勢。北京商報記者查閱多家一線汽車品牌官網發現,多個汽車品牌提供的最低“0首付”車貸分期方案,均來自旗下的汽車金融公司。
而銀行通常提供的最低首付比例為20%,個別新能源車首付比例可降至15%。某銀行內部人士透露,雖然目前車貸市場中,商業銀行與汽車金融公司基本處于平分天下的狀態,但銀行開展車貸存在一些短板:一方面開展車貸的銀行須與4S店洽談專案并報批通過,同時派專人駐4S店辦理業務,會產生較高人工成本。另一方面,相對于汽車金融公司,銀行風控工作較為嚴格,而汽車金融公司通常審批效率較高,所需審批材料較少。此外,車貸屬于信用貸款,且購車人群成分較為復雜,對于重視不良率的銀行機構而言,介入該市場存有一定風險顧慮,相對而言,汽車金融公司較重視輔助銷售的職能,二者之間存在側重點的差異。
“在汽車金融市場中,相較于其他參與者,銀行由于缺乏對汽車消費場景的直接參與,通常需要通過機構合作來介入汽車金融業務,這就意味著銀行在汽車領域獲客渠道的話語權可能相對弱勢。”消費金融專家蘇筱芮建議,在競爭加劇之下,銀行一方面需要加大自營場景的經營,在自有平臺中發掘汽車金融相關的客戶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強化對存量客戶的溝通及維護,通過優質的服務及口碑帶動后續更多汽車金融類業務規模的增長。
如何突出重圍?
隨著居民消費意愿的逐步回升,疊加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鼓勵,可以預計后續汽車金融市場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3月13日,國務院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勵銀行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適當降低乘用車貸款首付比例,合理確定汽車貸款期限、信貸額度。而在3月1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也公開談到,正在研究降低乘用車貸款首付比,同時進一步優化新能源車險定價機制。
結合零售轉型戰略的推進,商業銀行加碼車貸也是水到渠成。“無論是監管政策鼓勵、客群本身屬性、后續交叉營銷價值、車貸業務本身的價值都促使銀行加大車貸分期營銷開發力度。”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認為,銀行對于車貸業務一直持有較為積極的態度,一方面今年以來監管已經在多個場合表明將加大金融對汽車消費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車貸消費者通常有較為穩定的收入和消費能力,屬于優質客群,對銀行后續業務的交叉營銷和推廣有利。此外,車貸業務本身也是一種相對較為優質的業務,汽車作為一種可抵押的資產,車貸的壞賬率相對更有保障。
雖不及汽車金融公司股東背景的先天優勢,但銀行憑借資金成本、交叉銷售能力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黃大智指出,銀行的負債成本低于汽車金融公司、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利率打開市場,同時,在貸款領域的品牌影響力相對較強,消費者會優先選擇正規的銀行機構貸款。
在這場混業競爭中,銀行一方面要爭奪客源,另一方面仍需平衡成本與風險。黃大智建議,后續銀行需要提供相對于其他的金融機構更加具有競爭力、性價比的車貸產品,通過在利率、首付比例、還款方式等方面多種渠道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此外,銀行也需要繼續拓展B端客戶,通過連接主機廠、4S店等拓展客群。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車貸領域,已有多家銀行聚焦重點金融消費場景,將目光瞄準了新能源賽道。以平安銀行為例,2023年,該行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優化汽車消費金融產品體系。截至2023年末,該行汽車金融貸款余額3024.75億元,全年個人新能源汽車貸款新發放368.03億元,同比增長47.8%。汽車金融貸款發放額的綜合金融占比由20.8%增至21.2%。
值得一提的是,車貸營銷大戰也伴隨著一些模糊營銷亂象,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多家銀行通常會使用月利率作為車貸分期利率的展示方式,但折算成近似年化利率后,實際利率卻并不低。例如,某國有大行的6個月-5年車貸分期月利率均為0.22%,但折算成年化利率后,則為4.51%—4.99%,且提前還款兩年以內需收取2%的違約金。“貸款利率有很復雜的計算公式,一般銀行會介紹月利率,而不會直接說實際的年化利率。”前述國有大行客戶經理說道。
針對車貸分期的模糊營銷亂象,盤和林認為,銀行復雜的信貸產品都應該折算成年度復利和單利的模式,以供借款人橫向對比,也應該將手續費折算到車貸利息當中。消費者要懂一些年金的知識,學會計算真實利息,以此來判斷車貸是否劃算,是否是自己需要的。
汽車貸款將如何從“價格戰”升級成“服務戰”,將持續考驗著銀行功力……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顏


責任編輯:何松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