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開啟“搶人”模式:金融科技人才穩居招聘“C位”

銀行開啟“搶人”模式:金融科技人才穩居招聘“C位”
2022年09月04日 09:47 中證報

  “現在對應屆生的招聘啟動得越來越早了,部分學信息科技相關專業且對金融感興趣的學生,我們在暑期訓練營中就提前發放了offer。”某股份行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

  日前,工商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紛紛吹響2023年度秋季招聘的號角。其中,金融科技人才穩居招聘“C位”,成為各家銀行爭搶的對象。

  金融科技人才吃香

  交通銀行總行本次2023年度校園招聘中,僅有金融科技部數字化轉型辦公室發布了招聘崗位,包括金融科技管理培訓生(IT方向和數字管理方向)、軟件開發、IT系統管理、數據分析應用等方向。

  招聘崗位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金融科技核心領域,專業要求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金融科技類專業及其他理、工、農、醫類專業等。招聘公告指出,有較好的計算機專業基礎,具備計算機和金融等復合型專業背景者優先。

  工商銀行總行2023年度秋招公告中也提出,管理培訓生崗入職后需先在境內分支機構進行為期一年的“科技+業務”輪崗鍛煉。

  記者梳理發現,部分銀行在開啟正式校招之前,已開展了金融科技人才的提前批專場招聘。今年5月,招商銀行啟動“2023年校園招聘提前批”,通過競賽方式招聘數據分析師、FinTech產品經理、研發工程師。6月,華夏銀行啟動數字科技人才提前批專場招聘會,主要面向信息科技相關專業和數學統計相關專業招聘,崗位涉及管培生崗和經辦崗。

  除金融科技人才外,銀行對其他復合型人才同樣青睞,上述股份行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表示:“銀行業務崗位實際上對專業要求有很強的包容性,各類學科的優秀人才我們都歡迎。對金融科技人才的招聘多見于總行層面,而對其他業務崗位的招聘則下沉至分行機構等,仍占多數席位。”

  科技人員占比提升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邢煒9月2日在2022中國金融科技論壇上表示,近八成銀行的金融科技類員工數量占員工總數比重超2%,多數銀行大量引入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技術專家。

  “金融科技實力的比拼,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比拼,”某國有行資深人力規劃師向記者表示,“近幾年金融與科技加速融合,各家銀行對金融科技人才的偏愛與目前銀行尋求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密切相關。”

  從多家銀行半年報數據可見,金融科技人才的數量在穩步提升。興業銀行中期報告,今年上半年,該行引進數字化轉型人才超過1200人,科技人員占比達到8.67%,較上年末提升2.22個百分點。此外,中信銀行科技人才數為4180人,占員工總數的7.58%;光大銀行科技人才數達2598人,占員工總數5.69%。

  重視人才培養與激勵

  “銀行對科技人才的需求仍有缺口,近幾年雖重視對金融科技人才的引入,但技術人才的占比仍然較小,且專業人才的晉升機制應更加明朗。”上述資深人力規劃師表示。

  邢煒指出,金融科技人才開發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內部挖掘人才進行復合型培養,以及外部常態化吸收人才。金融科技人才培養主要采取兩類措施:優化科技人員發展路徑,以及建立專項激勵機制。

  記者了解到,為實現對金融科技類應屆生的培養和無縫對接,建設銀行與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南開大學等多所高校聯合開展人才培育,培養有信息技術能力、經濟金融知識、數字化經營能力的金融科技專業人才。

  機制方面,郵儲銀行建立了“管理+專業”雙通道的職業體系,員工通過專業序列也可以證明自身的價值和能力。2021年該行有5.4萬余名員工通過專業序列獲得職級晉升。此外,光大銀行建立優秀年輕干部庫,培養“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打通專業型人才晉升通道。

  (原題為《銀行開啟“搶人”模式!這類人才最搶手》)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人工智能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9-07 浙江正特 001238 --
  • 09-06 恩威醫藥 301331 29.8
  • 09-06 華寶新能 301327 237.5
  • 09-06 萬得凱 301309 39
  • 09-05 科捷智能 688455 21.8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