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暨第二十二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于12月10日-11日在北京舉行,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寧高寧出席并演講。
中國企業應該如何面對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這一課題,寧高寧闡述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他提到了一件對自己“有點刺激”的事情。前不久,騰訊、阿里、比亞迪等公司的海外股東公開的、有計劃的減持股權,使得這幾家公司的股價不斷地受壓。
寧高寧稱,因為上述公司的海外股東持股比例大,減持必然會給公司未來的發展造成一些掣肘。在其看來,海外股東在上述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從投資來講,達到了預期之后就開始減持,分享到了大量的財富。“實際上騰訊的馬化騰、阿里的馬云持有的股權都不到10%,就變成中國的首富了,海外投資者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說分享到了更大量的財富”。
寧高寧直言,很有意思的一種現象是,這些公司的業務、盈利、客戶、管理團隊、創業者都是中國人,但它的大股東是外國人,它的上市地是在海外。“我不是講海外投資者不好、讓人家占便宜了。我沒有民族情緒,更沒有說看到別的投資者賺錢了我們眼紅。相反的,我們應該感謝人家,感謝他們在這兩家公司發展的非常關鍵的階段上,通過投資支持了公司的發展,否則也沒有這兩家公司的今天”。
但寧高寧提出兩個疑問:
當時,為什么中國的企業和中國的投資者沒有能夠像海外投資者一樣來支持騰訊、阿里的發展?包括沒有能夠像巴菲特一樣積極地在早期支持入股了比亞迪。
如果今天在中國市場上還有這樣的公司——當然,今天我們不知道是哪家,中國投資者、中國的企業能不能在最關鍵時刻給他們足夠的支持?
“前面講到像騰訊、阿里前期的發展過程中,為什么中國企業沒有投資?”,寧高寧稱,當時中國有大量的人、大量的資金投資到房地產、金融,還有很多一般的工業生產。
“這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人的問題,也不是對中國市場不了解的問題”,寧高寧說,應該說(當時的中國投資者)在認知理念、企業發展的規律上是有缺陷的。
寧高寧建議,中國企業下一步一定要做好四項工作:
第一,要用更長遠的、更有信心的、更有前瞻性的眼光來看一個產業和行業,而不是做比較短期的、相對有些投機的交易性投資。
第二,要正確的認識自己,正確的與國際企業對標比較,能夠虛心地學習,同時能夠積極地參與國際競爭。
第三,中國企業應該在已經逐步重視研發的基礎上,把研發融入到血液中,把創新融入到公司戰略中,是一個持續不斷的主業發展的過程。
第四,用更專業、更國際化、更有創新性、更市場化、更有激情和沖勁的團隊來逐步接管公司,驅動未來的發展。
以下為演講實錄,略有刪改:
寧高寧: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各位來賓大家好。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是在中國企業界很有分量、也有很長歷史的一個年會。今天我很榮幸能在這兒做一個發言。特別是在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的時期。
前不久,黨的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宏偉構思,中國企業界應該用什么樣的認知、什么樣的態度、什么樣的理念、什么樣的定位,來迎接、擁抱、積極加入到這場未來會是一個新階段的、新時代的、更加轟轟烈烈的建設中來,我覺得很值得討論和交流。
首先我想說一件最近對我有點刺激的事情。我看到我國幾家比較大的新經濟公司,比方說騰訊、阿里、包括比亞迪,它們的海外股東一年多里都公開的、有計劃的減持股權,使得這幾家公司的股價不斷地受壓。而且正在減持的都是大股東,特別是像騰訊、阿里,他們(的海外股東)都持有大約30%左右的股權。像南非的Naspers、日本的軟銀。
很有意思的一種現象是,這家公司的業務、盈利、客戶、管理團隊、創業者都是中國人,但它的大股東是外國人,它的上市地是在海外。你會發現海外投資者基本上是在這個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從投資來講,達到了他們的預期之后就開始減持,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了。
這種情況必然會給公司未來的發展造成一些掣肘,因為它們(的海外股東)持股比例大、量比較大。實際上騰訊的馬化騰、阿里的馬云他們持有的股權都不到10%,在7%-8%左右,但是海外投資者持有大約在30%左右。7%-8%左右就變成中國的首富了,海外投資者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說分享到了更大量的財富。
說到這兒,我不是講海外投資者不好、讓人家占便宜了。我沒有民族情緒,更沒有說看到別的投資者賺錢了我們眼紅。相反的,我們應該感謝人家,感謝他們在這兩家公司發展的非常關鍵的階段上,通過投資支持了公司的發展,否則也沒有這兩家公司的今天。
但今天我們想問的問題在于:當時為什么中國的企業和中國的投資者沒有能夠像海外投資者一樣來支持騰訊、阿里的發展?包括沒有能夠像巴菲特一樣積極地在早期支持入股了比亞迪。
再問一個問題:如果今天在中國市場上還有這樣的公司——當然,今天我們不知道是哪家,一定會有的,中國投資者、中國的企業能不能在最關鍵時刻給他們足夠的支持。今天提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前面講的“中國式現代化”怎么來達成、中國企業理念應該怎么來經營?
中國式現代化,中央講的是五大特征,即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當然也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些都是從國家來講提出的現代化的整體的框架和環境。而在這個環境之下,用什么樣的方式才能達成現代化呢?誰來達成現代化呢?執行主體是誰呢?一定是企業,這是沒有疑問的,企業生來就是執行落實產業創新、經濟發展任務的一種組織。
前面講到像騰訊、阿里前期的發展過程中,為什么中國企業沒有投資?當時中國有大量的人、大量的資金投資到房地產、金融,還有很多一般的工業生產。有這部分資金的人非常多,也就是1億美元左右的投資,所以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人的問題,因為當時管理團隊是有的,也不是對中國市場不了解的問題,因為他們生活在中國。那為什么當時沒有投資?應該說是在認知理念、企業發展的規律上是有缺陷的。所以中國企業下一步一定要做好下面幾項:
第一個,要用更長遠的、更有信心的、更有前瞻性的眼光來看一個產業和行業,而不是做比較短期的、相對有些投機的交易性投資。中國現在也有這方面做得很好的公司,但是整體來講,這個觀念還要建立起來。一個企業的價值實現,不僅僅是在于一個短期的交易,而在于整體的價值創造。建立公司、建立行業,最終被資本市場認可。這個長遠的信心,不僅包括對企業的信心,也包括對中國整體發展的信心,特別對中國經濟發展未來潛力的信心。大家說中國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了,但從人均來講,一下就降到50名以外去了。中國發展潛力是巨大的,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
第二個,要正確的認識自己,正確的與國際企業對標比較,能夠虛心地學習,同時能夠積極地參與國際競爭。什么意思呢?不能說中國要脫鉤了,不和國際上聯系了,不會的。中國企業未來在國際上的地位,最終一定是與國際上的投資者、國際上的公司競爭的結果。所以我們必須虛心。我們在某些地方可能會領先,但在大部分地方,比如創新性、回報率、國際化的經營網絡上,比國外的企業都差不少,這個也是中國企業應該努力的。
第三個,是關于新的技術應用。現在大家都比較注重研發,投多少錢、給研發人員發多少工資,我覺得還是初步的。真正的研發它不是工具,不是一個手段,它就是經營本身,它就是戰略,它就是你的主業。因為真正的企業存在的價值,就在于探索未知世界,包括未知的知識、未知的技術、未知的產品。中國企業應該在目前已經逐步重視研發的基礎上,把研發融入到血液中,把創新融入到公司戰略中,是一個持續不斷的主業發展的過程。
最后一個,就是管理團隊。中國的企業經過了創業的第一代、第二代——國有企業是一樣,目前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對管理團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方說創業第一代的、老臣子性的、一般的資歷性的團隊,未來可能都要在一個新的標準下,用新的發展環境的要求,用更專業、更國際化、更有創新性、更市場化、更有激情和沖勁的團隊來逐步接管公司,驅動未來的發展。否則的話適應不了中國式現代化,也適應不了國際上的競爭。應該把團隊的整體水平,提升到可以和國際上的競爭對手能夠在領導力、專業性、創新性多個方面相比較、相競爭的程度,整體這樣,企業界才有能力、有資格真正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同時提升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水平,也才能解決我們今天不斷在講的產業鏈的優化問題、產業鏈穩固的問題。
這個責任在中國企業,希望中國企業加油。
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