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4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于8月22日-24日在河南鄭州召開。在中國經濟已由高增長轉為中低速增長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一種新的“增長觀”,為經濟轉型、深化改革贏取時間。本屆夏峰會的主題為可持續增長的動力。
在一號工程與大城市病分論壇中,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表示,城市就是用于聚集的,城市就是要人口基數的,我覺得我們在治理能力上,政府應該精細化治理,而不是簡單的、粗放式的往外攤也不是一個辦法,整體搬也不是一個辦法,應該是更細致一點的考慮這些問題。
以下為一號工程與大城市病分論壇實錄(部分):
閻志:第一我覺得現在“大城市病”是不是一個病?什么樣為大?人類在進步,人口在增長,我們以前可能覺得洛陽十萬人在宋朝是大,在唐朝可能長安百萬人為大。現在北京千萬人,2千萬人就為大,我覺得這個題目是一個偽命題。我們該做的事情沒有做,找了一個很簡單很粗糙的理由。我覺得這個城市大了出現的問題,首先應該是治理能力的問題,要加強。可能我們的管理部門、治理部門在治理100萬人的時候很從容,或者治理100萬人的時候犯點錯誤也沒什么問題,這個城市正常運行,但是到了治理1千萬、2千萬人口的時候,治理能力沒有得到加強和提升,就開始出現了擁堵,出現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這應該還是一個治理問題。我們今天在座的有做數字城市的,有做立體停車的。如果我們都把這個問題一個個針對性的去解決,提高我們城市治理能力的話,我們一千萬人、兩千萬人不一定是一個病。我同意剛才馮總的意見,城市就是用于聚集的,城市就是要人口基數的,我覺得我們在治理能力上,政府應該精細化治理,而不是簡單的、粗放式的往外攤也不是一個辦法,整體搬也不是一個辦法,應該是更細致一點的考慮這些問題。
第二我認為城市的區域和城市群之間還是應該有一個功能布局,還是應該有一個定位,也有一個錯位的問題。比如說如果一個城市周邊,環線周邊全部是物流,全部是傳統批發市場,如果東南西北都是,這個肯定就不對了,東南西北一個方向是這樣,另一個方向做別的事,可能是對的,這個是規劃專家去做的事,應該有一個科學的布局。我覺得我們這次的“一號工程”,我們中央政府的“一號工程”實質上是在把京津冀城市群進行一輪新的城市功能定位,這個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事。這也體現了我們中國特色的優越性,只有中國政府能做這個事,對一個城市群重新進行一個更清晰的定位。這對于中國其他城市的人也是一個很好的示范,中國很多城市都遇到這樣的問題。在這樣一個定位里面,到底哪些產業適合在哪個城市?這個很重要。剛才何總說,我們最近在天津做了一個比較大的項目,實際上是一個貿易中心,我們做中國華北地區,甚至是北方東北亞的一個貿易中心。當然我們也提出來承接北京中心城區和天津中心城區傳統市場的外遷和升級,我們也打造物流交易體系,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參與這種功能定位里面我們做的一點嘗試。
第三我們城市最大的一個問題還是一個規劃的問題。這個規劃沒有嚴肅性,一屆政府一輪規劃。這樣的話,多小的城市經不起折騰,多大的城市也經不起折騰,多古老、多新的城市都經不起折騰。所以我覺得在規劃上,有必要科學規劃,更有必要堅持規劃。我們要相信每一次的智慧既然我們定下來了,我們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往下走。這是我們看到的建了挖,挖了建的根本原因。我們也看到了很典型的,我們其中一個項目,某個城市的一個項目,門口一個路,頭一天修完,投了巨資,第二天就正式挖地鐵,這是非常極端的一個例子,但是這樣的事情實際上是很普遍的。對于大城市發展的問題來說,規劃應該還是首當其沖的一個問題。
如果說對于現在大城市發展有一些補充的話,我覺得還是發展城鎮化,還是應該發展衛星城鎮,還是應該打造一些適宜人居住的一些小鎮,這可能對于疏解、緩解當前的壓力還是有很好的幫助的。但是這個不能簡單的建,還是應該有一個很好的引領,就像剛才馮總說到的,最后的落腳點還是一個管理的問題,還是一個資源配置的問題。建了這樣一些小城鎮,發展這樣一些小城鎮,我們的醫療、教育、交通能不能夠這些資源相應的進行配置?這個是這些人愿不愿意去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有這樣一些資源有很好的配置的話,這樣一些小城鎮發展起來,對于中心城市會有很大的幫助和緩解。
我就先講到這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