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4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于8月22日-24日在河南鄭州召開。本屆夏峰會的主題為可持續增長的動力。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分論壇中,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紫金礦業執行董事邱曉華[微博]表示,總體來說,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實際上就是習近平的新常態,也就是把國際上通常一個國家在經歷了經濟危機、經濟調整之后出現的一個過渡階段經濟運行態勢稱之為新常態,我們中國有了創造性,要打造一個未來更可持續、更健康發展的一種遠景作為一種追求的新常態。
以下為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紫金礦業執行董事邱曉華在中國經濟“新常態”分論壇發言實錄:
邱曉華:我還是談我對“新常態”的理解。剛才哈繼銘談了很多,我想這個題目說用未來的趨勢、特征,其實舊常態說穿了就是粗放型、數量型、擴張的一種狀態。因此,它是靠低成本來驅動的。“新常態”就是要轉到一個集約型、質量型來進行發展,就是表明所謂的“新常態”和舊常態的差別。
具體來說有6個方面大家關心它的趨勢:
第一,經濟增長的速度,從速度角度來說由過去的超常規增長轉到常規增長,也就是說我們過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其實是靠拼資源、拼環境、拼債務,這樣一種不顧子孫萬代的,追求當期繁榮這樣一種短勢的發展模式,因此他獲得是超常規的增長,每年將近10%這樣的增長速度。“新常態”就不能夠繼續靠拼資源、消耗,拼環境的污染,拼債務的積累,這樣一種粗放的模式去維持高增長,因為這是不可持續的。所以為什么要提出“新常態”?就是要由不可持續轉到可持續,我想這是從速度角度來說,常規的增長,或者是常態下的增長是一個什么樣的增長呢?根據中國目前的生產力狀態,根據目前的技術水平,根據我們目前市場的容量,根據我們制度的安排,以及國家到企業、到家庭這種管理能力綜合來衡量,應當說未來中國在“新常態”的常規增長速度還是可以維持在7%-8%左右,至少15年。這一點我認為大家不用去懷疑,因為中國目前:第一是人均收入才剛剛接近7000美元,他要越到1萬、2萬,甚至更高點的階段,他走的路還要很長,也就是說他成長的空間還足夠漫長,不是說我們現在到了跟美國3萬多美元、日本4萬多美元,不是,我們將來要達到澳門目前了8萬多美元等等,他們達到,大陸也同樣要達到,因此可以說還有很大的空間。第二,中國的城鄉差距很大,因此僅僅縮小城鄉差距就足夠支撐中國經濟未來的高增長。這是一個最重要的理由,讓城里人目前享有的現代文明成果讓農村的人也能夠享有,1:3的差距,可以想象這個差距要通過多少年的努力,1倍的差距要通過十年的努力才能縮小,2倍的差距至少需要20年,差不多拉近到1:1的狀態。第三中國目前說穿了,我們所達到飽和程度的都是傳統的、低端的產能,我們所要發展的,為生產服務、為人民生活服務的高端的產業還遠遠沒有發展起來,新產業的成長其實在中國來說還是一個天量的數據。比如說環保產業,至少是10萬億元級的,高端制造業是10萬億元級的,我們還有其它可以算出很多數字的,大家可以去算。所以從新產業來說它的空間才剛剛捅破一個窗口,還沒有成為主導中國經濟的力量。雖然從超常規轉到常規,但是常規也還不夠低于7%,至少可以維持15年,7%上8%左右,可能是中國經濟未來常規增長15年時間,可能還能夠守住的一個增加態勢。這是第一點。
第二,結構,舊常態是非均衡增長,新常態追求的是均衡增長,從投資、出口、消費,需求角度來說要均衡,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來說要均衡,從東中西角度來說要均衡,從農村和城市角度來說要均衡,從不同階層的角度來說也要相對的均衡,所謂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轉到共同富裕,再有就是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國防、黨的建設也需要均衡。這是叫做由非均衡增長結構性的變化轉到均衡性增長結構性的變化,就是目前大家看到的優結構,
第三,政策,過去舊常態主要是采取需求管理型,或者是叫需求管控型,而未來的政策將表現為供給管理型,也就是要通過創造新的供給來引領新的需求,來開拓新的市場,這是跟過去不一樣的。過去只是說銀根松一松、地根松一松,從需求的調控組合將來要更多的轉到對供給的調控和管理來引領新的發展。
第四,改革,過去舊常態下的改革是局部的改革,而“新常態”的改革將是整體性的改革,是包括前面所講的經濟層面的、政治層面的、社會層面的、文化層面的,乃至生態、國防、部隊(軍隊),以及黨的一系列的改革相配套,這樣整體性的改革,而不只是經濟層面的改革。
第五,就是開放,開放在舊常態下可能更多是一種引進來為主的淺層次的開放,而在“新常態”是更多包含引進來和走出去深層次全方位的開放,也許在未來中國經濟走出去的開放將會遠比我們過去以外貿、吸引外資為特征的開放要深刻地多,也就是說我們要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要由過去的商品輸出轉到資本和商品共同輸出,這樣一種全面的開放的格局。最核心的一個變化就是人民幣要成為一個國際可兌換的貨幣。這是從開放角度來說在“新常態”將會有這樣一個新趨勢的形成。
第六,民生,民生角度來說就是由過去主要是追求數量型的改善要轉向質量型的改善,通過全面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趨勢的一種民生改善之路,而不僅僅只是一個數量型滿足解決短缺的一個民生改善之路。
所以,總體來說,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實際上就是習近平的新常態,也就是把國際上通常一個國家在經歷了經濟危機、經濟調整之后出現的一個過渡階段經濟運行態勢稱之為新常態,我們中國有了創造性,要打造一個未來更可持續、更健康發展的一種遠景作為一種追求的新常態。我想這可能是我們在理解和把握新常態的時候要特別關注的,就是它離國際上所說的新常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賦予了更多的前瞻性的考量。
中國經濟現狀究竟怎么來看,我想目前整體上中國還處在舊常態運營的狀態,還遠遠沒有達到新常態的那種狀態。舊常態還是那種數量型、粗放型,靠政府刺激型的一種追求高增長、穩增長的一種運行態勢。但是我們已經看到一些趨勢,可能政府也在力圖通過簡政放權,釋放市場的活力,以及來增加政府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和進一步來解決制造業目前所遇到的困難為組合一個新的發展增政策組合,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叫定向調控,就是以激活市場活力,增強政府公共產品供給能力,以增強或者是搞活實體經濟為基本特征的政策組合,是目前階段政策的一個表現。
中國經濟目前從整體上看還處在爬坡、過坎的困難階段,如果說我們能夠在眼下這樣一種狀態里面走出來,我估計大概還需要二年左右的時間,中國經濟才能夠基本邁入新常態的初期軌道上。也就是說,到2016年中國經濟才能恢復到真正的常態,而不是目前過度階段的發展狀態。所以對企業家來說還是要繼續做好應對困難的準備,困難期還沒有結束,可能還有二年左右的時間。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