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4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于8月22日-24日在河南鄭州召開。在中國經濟已由高增長轉為中低速增長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一種新的“增長觀”,為經濟轉型、深化改革贏取時間。本屆夏峰會的主題為可持續增長的動力。
在中國制造業露在何方分論壇中,廣東長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啟強表示,制造業不是說轉型就能轉型的,國家近幾年出臺的法律對于制造業非常不利,加上傳統制造業的利潤很薄,承受的監管非常嚴苛,因此呼吁政府善待制造型中小企業,給它們活下去的空間。
以下為何啟強在中國制造業露在何方分論壇中發言實錄:
何啟強,這個問題我覺得剛才大家都比較樂觀了,我覺得這個事情應該是兩方面來看,市場需求來講我們是樂觀的,中國是人口大國,只要有人就有需求,有需求制造業就有希望了。第二個問題是,制造業好不好做,我們現在實際上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是好不好做的問題,我做了兩個產業,一個是傳統的制造業,搞了二十幾年了。另外一個產業是搞環保,市場給了我們兩個路子,如果傳統制造業給你十幾倍的PE,我們在中國接近14億人口,歐洲才7.4億人口,歐洲有那么大的市場的容量,中國應該有更大的容量,我們在本土做制造業,按道理應該給布置。我們回到傳統制造業里所處的環境,傳統制造業實際上是中國30年改革開放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是功不可沒的。無論多少地區領導講這個問題,什么升級換代轉型升級,前段時間我對這個問題講了一個我不同的觀點,我覺得升級到哪里都需要,轉型要非常謹慎。因為現在不是說轉型肯定能成功,現在的情況看起來我在廣東,從中國的傳統制造業,一個是有的做、一個是不好做。有的地方沒法兒做,能不能做他的環境我覺得不光是一個成本的問題,實際上大家都明白,大家老講工資長得比較快,傳統制造業幫助解決了比較大的就業的問題。但恰恰傳統制造業在解決中國人口大國就業問題的同時,也承受了很多對用人非常不利的法律,近幾年出臺過法律對我們來說是非常不利,加上傳統制造業的利潤很薄,承受的監管非常嚴苛,因此呼吁政府善待制造型中小企業,給它們活下去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