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湛江項目5月31日開工了,現場最醒目的標語是:呈現下一個奇跡。而在新聞稿中,寶鋼也把湛江項目譽為“第二次創業”重要的戰場。曾經寶鋼被稱為中國鋼鐵業的奇跡,生逢其時也;而在如今鋼鐵產能全面過剩、行業利潤微薄的情況下,逆市開工的湛江項目,能否成為下一個奇跡呢?
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在集團2012年年度工作會議上稱:“我們一直期望在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兩個中國經濟最活躍的沿海地區,建設兩個千萬噸級的現代化鋼廠,通過并購重組實現不了這種夢想,新建一個鋼廠是我們必須做出的選擇。”
據透露,在上報中央后,同意了開展做前期工作,包括環評、土地征用和拆遷等等,而整個過程到2008年底-2009年初才告一段路。而當時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形勢和企業都比較困難,所以作為后備項目一直沒有批。“可能趕在了這個節點上。”
湛江當地媒體報道稱:“一紙傳來,全場歡騰,湛江市長王中丙在國家發改委門前難抑激動,多次親吻批復文件。”在項目開工的當天,當問到“吻”增長的湛江市長王中丙對親吻文件被廣泛報道有什么感想時,他大手一揮說:“高興,高興!”
寶鋼人士坦承,在中國8億噸鋼鐵產能的大背景下,競爭是嚴酷的,湛江鋼鐵項目建設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遠大于以往寶鋼任何一個建設項目”。對面臨的所有風險,都要有足夠的研判和對策,“嚴控投資,科學地提升制造能力。”
國家發改委本周發布核準這兩大項目時稱,結合兼并重組、壓縮區域產能、城市鋼廠搬遷和落實相關規劃、推進布局調整,核準廣東湛江鋼鐵基地、廣西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廣東累計壓縮粗鋼產能1614萬噸,廣西和武鋼累計壓縮粗鋼產能1070萬噸。
雖然國內鋼鐵產能過剩,但湛江項目一直在強調廣東地區鋼材供應緊缺,新項目將填補市場空白。但是,這一觀點卻遭到了部分業內人士的質疑。有多位鋼鐵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從市場角度來看,實際上廣東市場的“區域性緊缺”并不明顯。
由于寶鋼和武鋼都走精品鋼戰略,兩個基地的產品類似。市場人士質疑,項目建設會不會成為“高水平重復建設”?相隔如此之近的兩個鋼鐵“龐然大物”生產的高端薄板,面對的市場和腹地都是華南及東南亞市場,二者之間容易造成過度競爭,是否會削弱彼此的競爭力?
今天的情況與2008年底、2009年初已大不一樣。那時候,有了發改委批文,銀行會爭相貸款,資金與項目同時落實。而現在的情況則是,雖有發改委批文,商業銀行卻可能拒絕貸款。因為絕大多數商業銀行已從2009年的投資熱潮中汲取了極大的教訓。
“綠色”二字,事實上也正是湛江民眾關心的話題——鋼鐵、石化等工業項目密集上馬,曾經主要以漁業、水果產業為生的東海島民是否還能擁有碧海藍天?
總結:湛江寶鋼項目成功獲批,政府官員欣喜若狂。而業內人士更多關心的是,在中國鋼鐵業進入微利時代、全國鋼市進入“寒冬”之際,為何還要投巨資上“兩廣項目”?用王中丙市長的話說,湛江人三十年鋼鐵夢成真。然而對于普通的湛江人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或許是,經濟增長是否將以湛江美好的環境作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