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3月25日消息,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今日在海南博鰲舉行,主題為“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今天在全體大會上針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發表評論稱,全球化是已經發生的事實,并且是有其經濟原因的,必須直面現實。對于有些國家認為,失業的問題是全球化造成的,關起門來就能更好保護自己的就業機會,他并不贊同。
周小川坦言,對于亞投行等未來政策的整合和協調,中國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考慮,給予對政策制定的考慮。他希望20國集團今年晚些時候在德國漢堡開峰會時可以對此有更加清晰的語言表述,表述自由貿易和全球化。
周小川今日全程用英文演講。他指出,的確,亞洲國家從自由貿易的系統和全球化中受益,亞洲經濟于是有了更快速的發展,亞洲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他回憶起一場在30多年前的討論,時間是在70年代晚期80年代早期,當時中國把自由貿易為導向的貿易戰略和以國家內部為導向的戰略做了比較,來決定中國是否對外開放,開放多大力度。當時很多人講到,依然要在內部尋找額外的替代方式,以內部為導向的,但最后事實證明這并不成功。而這和全球化有直接的聯系。
他提出:“我們可以從政治上講全球化的缺點,但是全球化是有其經濟原因的。世界各地有這樣的觀點,那就是全球化自然涌現了保護主義,比如運輸、交通變得昂貴,尤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因為實在太遠了,不過他們的交通本身就很昂貴;還有電信設施,但是現在電信成本如此低廉;還有數字化,數字化改變了情景,信息在流動,也更加頻繁。”他還舉例子說,中國每年有1億人口有海外旅游,這是30年前沒有辦法想象的。
他的結論是,全球化是已經發生的現實,必須直面這樣的現實,不是我們歡迎不歡迎全球化,就像是社會挑戰和經濟挑戰一樣,這已經是我們不能避免的并且已經發生的事實。有些國家認為,失業的問題是全球化造成的,關起門來就能更好保護自己的就業機會。
他從經濟學最基本的資源分配來分析,用政策來支持某個領域比如制造業,那就需要把其他領域的資源拿到這個那些你所支持的制造業來,這種資源再分配無論有沒有效率,但人為干預就是存在問題的,這也是對被移除資源行業的的歧視。從經濟平衡論來說,比如服務業或者高科技領域有自己的優勢,但是把這些優勢領域的資源重新分配到制造業來,先不說這種說法好不好,但從經濟學理論來說,這種想法本身就有爭議。
周小川用了邊境稅的例子來舉例,他認為,任何關稅的安排應該是支持貿易而不是阻礙貿易,中國已經開放政策多年,我們已經清楚認識到,如果你想鼓勵出口,那就應該讓出口商自由選擇進口的原材料,和進口的技術如果對進口有限制的話,又怎么能形成在價格方面的競爭力呢?又怎么能在進口原材料、技術、人力資源和人才方面形成最優選擇?政府對進出口任何一端限制,是不能形成好的產出的。而中國在這方面很有經驗,周小川舉出的例子是電子產品。
周小川補充稱,對于金融行業來說,如果我們要繼續用亞投行還有其他一些發展銀行體系來進行數字化還有信息通訊技術,這可能就會給我們一個更好的基礎,讓大家對全球化的需求更高。對于政策的整合和協調,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考慮,給予對政策制定的考慮。他希望20國集團今年晚些時候在德國漢堡開峰會時可以對此有更加清晰的語言表述,表述自由貿易和全球化。(新浪財經 徐雯 )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陳楚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