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8月23日上午,由新浪財經主辦、中國經濟50人論壇支持的“大國治理 突破難點”研討會在長白山召開。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在會議上表示,這幾年,商業銀行的報表非利息收入是增長最快的。這樣的結構變化,也就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原因,結構中間問題。也就是說,要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不是靠貸款,而是靠資本市場。
當前中國的金融市場要注意三個問題:第一,M2占GDP的比重超過200%,這是全世界最高的,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存在,同時利息也很高。貨幣政策調整思路應該是利率下降,但信貸又是縮緊的,這就成了一個悖論,寬貨幣緊信貸。
第二,貨幣發行走向問題。M2增速達到14.7%,但M1增速不到8%,過去兩年中,M1跟M2的增速顯現出很大的問題,而且缺口越來越大,形成剪刀差。通常貨幣補充是短端補充的,短端增長率應該較快,但增長卻在長端出現,M2增長很快,M1增長的很慢。
第三,從利率結構看,短端利率持續往下走,長端利率往上走。長端利率主要是1—3年期利率,三年以上的利率也很平常,形成很特別的現象。
這些問題業界都有很多的研究,要關注以下幾因素:一是中國金融結構問題,從理財產品看,它是個資本產品,是銀行完成資本市場的一級市場發行,但是二級市場沒有交易。現在貸款利率困難主要指三年期以內的利率。但是從銀行來說,只能提供一年期貸款,一年以上貸款是資本市場的事,特別現在流動性困難,貸款越來越多。資本發展的需要,導致資本市場不能滿足需要。
二是中國企業的負債率如此之高,四張資產負債表中,政策資產負債表、居民資產負債表和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都很好,就是中國企業的負債率非常高。倒過來變成一個很大的問題了,負債率如此之高,有債務風險。存貸比在持續下降,短端利率在持續往下走,這就導致僵尸企業太多,回報率太高,難道要靠企業改革融資水平才能降下來。
三是,新的問題出現了。現在談融資成本,如果資本項下不開放,融資成本降不下來。國外現在利率幾乎是零,而當前利率很高,在資本項下管制中一定會出現套匯套利。貿易融資背景下套匯套利的安排,就加速了資本項下開放。
這可能導致中國企業的出現利率陷阱。就改革來說,利率市場對應三件事,第一放得開,第二行得成,第三調得了。放得開就是存款利率有上限的管制,但是行得成需要依賴資本市場發展。這就出現了中國融資難、融資貴。但目前資金極度富裕,一個最重要的表現就是銀行的準備金率20%,意味著20%的資金是閑置的,而且是沒有利息收入。但另一方面,流動性過于充沛,導致物價上漲,資產價格泡沫,用準備金來對沖流動性的安排。
當前,宏觀調控影響到基準利率,現在沒有基準利率,利率上調央行[微博]怎么操作都不知道,所以,市場經常要降息或者加息,降息的要求或者加息的要求都沒法加,不知道加哪兒去,因為過去的利率是存貸款上的,現在存貸款都放開了。通常說央行在公開市場做操作,而公開市場的主要品種央票,是高度依賴于外匯儲備的,跟外匯順差是連在一起的,現在正在平衡化,順差在持續下降,央票的發行嚴重困難,央票正回購、逆回購的操作機制開始受到障礙,央行補充貨幣的渠道就受到阻塞,這也是去年錢荒的重要原因。
解決問題,現在只有一個辦法,發短期國債。建議短期國債對著準備金率發,準備金率10%全部是短期國債,然后銀行持有的短期國債,銀行通過吞吐短期國債影響基準利率,通過買賣國債獲取流動性,成本就從短端向遠端傳導。然后形成真正的國家外匯儲備,讓剩下的資本項目放開了,變成老百姓自己的外匯儲備。而四萬億其實不完全是外匯儲備,我的錢是被你拿錢給買起來,是央行對我的負債,宏觀調控的機制就會順暢。
形成以上機制后,需要明確兩條概念。第一,在學術上有個概念,不能平衡財政。赤字永遠存在,赤字是央票短期債券發行的基礎,將來包括人大評估預算,赤字永遠是根據預算的安排。第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財政部好像沒有操作能力,這同發債頻率、發債規模大小是相關的,財政的體制也要發生改變,必須變成宏觀調控上的改善,否則很難改變。一下準備金率又很高,然后融資成本又很貴,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財政是不穩定的,需要重新把體制重新梳理。
從去年開始,公司業務和個人金融業務小銀行基本不賺錢,都變成了中間業務。銀行已經不是以貸款為主,而是資本上轉變,非利息收入變成重要的增長源泉。這幾年,商業銀行的報表非利息收入是增長最快的。這樣的結構變化,也就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原因,結構中間問題。也就是說,要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不是靠貸款,而是靠資本市場。主要是獲取股本,資本變化,繼續降低負債率,同時獲得資金來源。
當前新階段,要著重看待中國對外經濟發展,不僅僅是商品進出口,更重要的資本開放。這幾年對外投資增長速度非常之快,投資主體已經不是國有企業了,最主要的是民營企業。如果到東南國家去看,全部是民營企業,非洲也有很多中國的民營企業。這種新的形態出現了,也就是對外開放中過去是商品,現在是資本。
過去中國是以投資推動經濟,而投資是地方政府投資主體,如果叫地方政府退出市場,那么投資不可持續,而投資不可持續,債務問題一定會出現。今年上半年,投資增長下降,
GDP就持續下滑。投資就是流動性的來源,投不下去,錢轉不開了,債務問題變成三個問題,銀行壞帳上升,影子銀行違約,地方債務不可持續。換言之,也就是規避短期的風險,就是要微刺激。但是掛點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打了麻藥得動手術。
目前,中國經濟有四組指標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哪四組?第一,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特別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加快。在經濟放緩情況下,冰箱、家電全賣到農村去了。說明農民有錢了。而且農村銀行網點多,就存農行了,農行的資產負債就上去了。第二,服務業發展迅猛。教育、物流等行業迅速增長。第三,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制造業升級。其中除了產業技術,以高鐵為代表,全球擴張。整個制造業在升級,科技體制創新安排呼之欲出,這是基礎動力。第四,區域之間正在縮小差距。東西部的差距在縮小,產業向西部轉移出去了。
現在宏觀調控調什么?我的理解是,給嫩芽創造一個溫和環境讓它長大,別一會兒受凍了,一會兒太陽暴曬。最重要的改革是固本強基的,然后這個嫩芽生長。從市場上看,明年是最關鍵的一點,財稅體制改革會不會改革是重點,2016年要建立新的財稅體制,2015年應該是重點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