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成人经典在线视频,亚洲午夜18???毛片在线看,丰韵犹存熟妇成人视频在线观看,啪啪导航

宋曉梧:GDP若再靠地方競爭保持高速 早晚崩盤

2014年08月23日 18:26  新浪財經  收藏本文     
圖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駱霄 攝)圖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駱霄 攝)

  新浪財經訊 8月23日上午,由新浪財經主辦、中國經濟50人論壇支持的“大國治理 突破難點”研討會在長白山召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出席了會議并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中央的諸多改革措施無法落實到地方,如果GDP再靠地方競爭保持高速,那就很危險,早晚崩盤。

  以下為文字實錄:

  這次長白山論壇,大家圍繞“大國治理:突破難點”這一主題談到很多問題,例如當前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人民幣國際化,還有金融改革應該突破傳統觀念和打破利益格局等問題;又如應當給所有企業提供平等競爭的條件,而不是由地方政府給自己選定的企業特殊優惠待遇。小蘭總裁談的創新體制也是當前重大的問題,我們很長時間搞來料加工,利用人家的技術,現在到了自己創新的階段了,但創新的主體如何落實到企業?文江總裁提的問題也很有意思,大國治理也要從小處著手,魔鬼就藏在細節中,我認為大處著眼和小處著手并不矛盾。

  還有一點時間,我想談大國治理下的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既然談大國治理,就要突出大國的特點。小國沒有的就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只有大國有這個問題。但是現在對地方政府的定位分歧很大。2004年我在50人論壇舉辦的長安講壇上專門講過,地方GDP競爭使地方政府成了資源配置主體。當時我絕對想不到會有人把地方政府公司化作為正面經驗來肯定。剛才遠征說香港的張五常高度評價中國的縣域競爭,查一下資料,可能最早還是本世紀初美國經濟學家拉莫提出來的,他說中國經濟發展這么快,秘訣之一是地方政府競爭。去年上海的一位經濟學家兼投資人史正富出了一本《超常增長》,明確提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秘訣,就在于地方政府和企業一樣充當了市場的主體,形成了共生的關系。中國模式與歐美模式不同,那就是我們的中央政府、公司化的地方政府以及企業形成了“三維”市場經濟,而歐美模式只有政府和企業“兩維”,一些大牌經濟學家高度評價這是中國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什么現代企業治理結構、股份制、期貨、宏觀調控以及社會保障等,西方早就有,我們不過是結合中國體制轉軌特點加以應用而已,但地方政府相互間搞GDP競爭,卻是東亞沒有,歐美全無的創新。我2004年批評地方政府GDP競爭是針對實際問題出發的,萬萬想不到這個問題能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理論界的重大爭論。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和美國耶魯大學聯合開展一項研究,主要內容是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我們收集了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東亞國家政府職能發展變化的資料,可以說盡管東亞一些國家在經濟起飛過程中發揮了強勢作用,但絕沒有中國這樣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先例。當然不是說外國沒有的我們就不能有,問題在于地方政府公司化到底是一種創新還是違背常識。我說這是違背常識,但直到前年我才發現,把地方政府競爭作為中國模式特點加以贊揚的不是幾個人,幾乎成為一股力量。不僅從經濟學的角度論證,還有人說目前找到了中國歷史上處理中央和地方最好的一種方式。

  我們都知道堯舜禹夏商周,堯舜禹的夏朝,中央與地方大致是大部落與小部落的關系,商開始分封,周是分封的集大成者,諸侯國權力非常大,有稅收有軍隊,自己可以任命官員。秦始皇并吞八荒,一統宇內,實行郡縣制,之后“百代都行秦政治”。郡縣制和分封制哪個好?爭論了兩千多年,要說郡縣制好,何以二代亡秦,搞分封制的周卻延續了800年?再說秦二世而亡,到底是亡于政,還是亡于制?秦始皇雄才大略、好大喜功,筑長城、興水利、建馳道、修墳墓,還有“阿房出,驪山禿”,把全國財力人力耗盡了,好像是亡于政。但再想想,如果搞分封制,他又不可能把全國財力人力如此高度地集中到一起,他的好大喜功要與郡縣制結合在一起才能以舉國之力做到其浡也興,其亡也速。秦朝亡了1000多年,柳宗元還在那里寫《封建論》,論證郡縣制優于分封制。秦始皇死了近2000年,明末清初,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還在爭論郡縣制與分封制。直到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給郭沫若寫了一首詩,“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之事要商量”,最后勸郭“莫從子厚返文王”,毛主席是支持郡縣制的。但毛主席在《論十大關系》中提出要給地方一些權力,他總結了蘇聯的教訓,中央太高度集權了,應當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實際情況卻是“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再放”。

  現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關系處理得如何?將來往聯邦制發展,還是保持適度中央集權?這需要我們認真總結歷史經驗并借鑒國際經驗進一步加以研究。改革開始中央向地方放權,我認為當時很有必要,因為計劃經濟下中央過于高度集權了,中央放權,地方經濟管理權限增大,又相互競爭,極大地促進了GDP增長,同時也逐步積累了諸多問題。發展有階段性,現在看,地方政府經濟競爭已經弊大于利。地方政府盡一切力量招商引資,一些省決定投資增長40%,第二年在去年增長40%的基礎上再增長40%,到了地市要求增長50%,完全成為一種變相的政治任務,要四大班子齊動手,黨政工團齊動員,分解招商引資指標,怎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更談不上決定性作用了。當前諸多的問題都與地方政府的公司化分不開,剛才說到金融問題,我們有的地方領導貸款就沒想還,先把政績搞上去,提拔了,債務留給下一任或下幾任。還有產能過剩,邯鄲市有38個鋼鐵廠,邯鄲的武安縣就有18個鋼鐵廠,每個鎮都有鋼鐵廠,因為每個鎮要自己的稅收,有條件的都要上。不是地方政府競爭,企業可能在一個縣建18個鋼鐵廠?但你只批評地方政府也不行,很多年前我就和地方領導說過,能不能把注意力轉移到提升經濟的效率和質量上來,不要單純追求GDP。他們說你來干,也得搞GDP 。現在又出現什么情況?一些產能嚴重過剩的省份,又開始黨政工團齊動員,去拆鋼鐵廠、水泥廠,以便完成上級下達的壓縮過剩產能指標,這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上寫的資源配置方面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相距太遠。我不否認地方競爭曾極大地促進了GDP總量增長,但現在要認識到它的弊端。比如說割裂了統一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各地出臺鼓勵本地企業的優惠政策,搞地方保護,地方政府可以下文件,要求喝當地產的酒,用當地產的汽車,甚至紀委發文件去監督執行這些地方保護的規定。剛才重恩教授談到法制,在地方GPD競爭的大環境下,如果發生了跨地區的經濟案件,各地法院在地方領導的授意下,都要保護本地利益,難以做到依法辦事。還有前些天的昆山爆炸案,媒體上反映昆山市有大標語,歡迎到昆山來剝削。我在西部某省看到沿街貼的大標語“上大項目不怕說三道四,招商引資不怕低三下四”。向誰低三下四?誰投資向誰低三下四。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長期向資本傾斜,這也是造成現在勞動收入和資本收益嚴重失衡的重大原因之一。還有生態破壞,一些污染大戶就是當地的一把手工程,環保局長只好為虎作倀。我認為,十三五時期不堅決改變地方經濟競爭的局面,很多中央政策根本落實不了。

  我曾提出十三五規劃要重點研究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這涉及到一系列問題,首先要取消地方GDP考核, 31個省市區全部取消。2010年我在全國政協大會上發言也這么講的,有人反對有人贊同。我認為應當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區域是否協調發展的主要評價指標,而不是人均GDP趨同作為區域協調的評價指標。基本公共服務不是一個縣、一個市、一個省內的均等化,是指全國而言。這樣,就需要調整中央和地方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事權關系,并相應調整中央與地方的財權關系。現在基本公共服務具體標準地方自己定,收入好的可以把基本公共服務搞得更高,使我們二次分配加大了一次分配的地區差距。我剛到四川西昌調研中小學教育問題,僅四川省內,城鄉之間、不同地區之間,中小學校的基礎設施就有天壤之別。我問九年制義務教育規劃不是早就落實了嗎,怎么還是4、5個學生擠一張床?得到的回答是國家資金到位了,但縣里缺配套資金。

  剛才重恩教授說,中國的營商環境世界排名第98位,為什么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世界第一?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僅靠商,更靠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營商的環境我看是全世界第一位,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地方政府能有中國這么大的經濟權限。但這一做法造成的諸多問題現在無法回避了,如果地方政府仍然像公司一樣競爭,中央的諸多改革措施無法落實到地方,如果GDP再靠地方競爭保持高速,那就很危險,早晚崩盤。過去保8%,現在保7.5%,我不知道全國人大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平均7%的增長速度還算不算數?

  最后,受中國經濟50人秘書處委托,我代表50人論壇,對新浪財經網、萬達集團、農夫山泉,表示衷心的感謝!第一屆長白山論壇到此結束。

文章關鍵詞: 宋曉悟政績化GDP長白山研討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關閉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聞日媒稱中國迅速擴建南沙軍事基地
  • 體育AC米蘭宣布租借托雷斯 切爾西敲定替身
  • 娛樂柯震東抵臺后收傳票 面對媒體再說抱歉
  • 財經超99%國資高管不愿放棄行政級別換高薪
  • 科技蘋果智能手表iWatch或明年才能開售
  • 博客徐靜波:周總理為何批準建日本人公墓
  • 讀書優劣懸殊:抗美援朝敵我裝備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大學生接連遇險 曝安全防范意識缺失
  • 華生:土地漲價歸誰 有利人轉?
  • 李錦:央企薪酬改革成功的兩個關鍵
  • 易憲容:樓市不調整 股市豈能牛?
  • 謝百三:A股還是可以持續上漲的
  • 鄒恒甫:沒有貨幣戰爭只有財富戰爭
  • 余豐慧:地方債快捂不住了怎么辦?
  • 許一力:人民幣國際化的超級死結
  • 傅蔚岡:地鐵漲價會讓市民負擔減輕
  • 筆夫:衰退式寬松迎股市福音
  • 龔蕾:美投資移民名額被中國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