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成大學生認為畢業10年內會年入百萬 這是理想還是幻想?

超6成大學生認為畢業10年內會年入百萬 這是理想還是幻想?
2021年11月04日 19:41 我不理解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9月13日,《中國青年報》的一則報道引爆了社交媒體,報道中提到,00后對自己進入職場后的薪資比較樂觀,超過20%的大學生預期自己畢業后月薪過萬, 67.65%大學生評估自己畢業10年內會年入百萬。

  也就是說,5個大學生里有3個多認為自己畢業十年內就能年入百萬。網友看到結果表示大為震撼,紛紛開啟嘲諷模式:

  有網友說:是不是梁靜茹給的勇氣?

  “這已經不是理想主義了,直接進階到了幻想主義。”

  還有網友調侃道: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

  那么到底是什么,讓大學生們產生了這樣的自信?十年內年入百萬,到底是漫無邊際的幻想,還是腳踏實地的底氣?

  本期《我不理解》,我們聊聊年薪百萬的期待是怎么來的。

  首先,年薪百萬是個什么水平?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189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比平均數更有意義的是中位數,2020年,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只有27540元,也就是說,如果你每年的可支配收入超過27540元,就已經超過了一半的國人。

  西南財經大學有一份調查報告展示的更加明確,在中國年收入超過100萬的人群,大約有70萬,只占全部人口的0.05%左右。

  所以,為什么年輕人們會產生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呢?

  第一、 我們日常看到的電視劇以及綜藝節目對職場描繪實在是太懸浮了。舉個例子,前段時間被豆瓣打出4.7分的電視劇《北轍南轅》,就因為劇里過于漂浮的富有生活場景受到眾多吐槽,比如劇中的主角之一尤珊珊,她是劇里最有錢的人,不到40歲就實現了財富自由,主業投資,手下有七八家公司,幫別人炒股穩賺不賠,恕我直言,我們也算半個財經從業人士,也沒見過這種神仙人物。另外一個,金晨飾演的戴小雨,一回國就隨隨便便找到一份高薪活少的工作,還有5萬歐元的存款,廣大留學生看著看著就流下了羨慕的眼淚,畢竟還有人為了找工作花幾萬買實習(廣告植入)。

  再比如大熱的職場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過于凸顯其精英性的表現手法,再疊加律政行業的金領buff,難免讓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以為:實習真的就是這樣。

  第二、 社交媒體的興起,令年輕人看到了更多樣的生活,雖然這些生活,真假未知。在小紅書上,如果輸入關鍵詞“年薪”,你能看到什么?“女生年薪60w+,我在魔都過的怎么樣?”“老公年薪百萬是一種什么體驗?”“去年畢業,放棄40萬年薪從字節跳動裸辭”“畢業一年,年薪30萬”,諸如此類的圖文,數不勝數。而背后的真實性又有幾分呢?誠然的確有一部分人可以在剛畢業或畢業幾年內拿到這樣的薪資,但是這樣的人又占多少呢?

  2019年發布的《2019國人工資報告》指出,工作10年但月薪高于1萬的人數不足三成。

  2021年1月,招聘平臺實習僧發布了《2020大學生就業力報告》,數據顯示,在校招階段,畢業生期望的薪酬主要集中在 5000元—8000元 /月和8000元—10000元 /月兩個區間,超五成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第一份工作薪資高于 5000元。但從實際簽約情況來看,超過 50% 的大學生未拿到校招 offer,僅 21.21% 的應屆生薪資實現 5000元—8000元,超過 8000元的不到 10%。

  2021年6月18日,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布《2021全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行榜》顯示,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大學位列三甲,畢業生平均薪酬分別為10992元、10602元和10690元。從平均薪酬來看,畢業生月薪能超過10000元的高校僅有24所。

  參與調查的大學生們,大多數應該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僅僅靠著影視作品的描繪和被社交媒體放大的“幸存者偏差”,他們甚至沒有去相關的招聘軟件上調查了解部分行業的實際薪酬情況,就此對實際工作情況產生了過于樂觀的預估。

  大部分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往往都只是來源于書本和課堂,即使學校安排了課外實踐,也很難有機會深入行業了解,更不必說對真實職場的體驗了。這或許也是大部分高校教學體系的一個短板。

  不過,除了嘲笑他們的無知和幼稚,他們對未來的這種期待,真的無跡可尋嗎?

  2001年度的《福布斯》全球富人20強中只有一個中國人,香港的地產大亨李嘉誠,排第18位。2021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李嘉誠排第43位,在他前面的有農夫山泉的鐘睒睒(13)、騰訊的馬化騰(15)、拼多多的黃崢(21)、阿里巴巴的馬云(26)、順豐控股的王衛(35)、美的集團的何享健及家族(37)以及字節跳動的張一鳴(39),這一年,距離騰訊創立有23年,阿里巴巴創立22年,字節跳動9年,距離拼多多創立只有6年。

  除了創業,更多人通過進入大廠、進入最新的行業,拿到期權或股權等方式實現了財富自由。

  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讓這個時代的人見證了太多的造富奇跡,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每一個風口都有人借力飛了起來,他們輕而易舉實現了許多人向往的財富自由,仿佛在跟每一個走向新時代的人說:“看,夢想沒那么遙遠。”

  2021年,根據最新的新財富發布的全國富豪榜單,年僅36歲的主播薇婭與其丈夫董海鋒以90億元財富值首次登榜,排名第490位,從踏入直播領域到成為淘寶直播一姐,薇婭僅用了5年,

  新行業帶來新風口,新風口造就新行業,更造就行業里的人。2020年3月,人社部等三部門聯合向社會發布了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虛擬現實工程技術人員、連鎖經營管理師、供應鏈管理師、網約配送員、人工智能訓練師、電氣電子產品環保檢測員、全媒體運營師等16個新職業。

  新興職業的出現也讓新一代的年輕人在擇業上有了更廣闊的選擇,讀書時的成績不再成為唯一的判定標準,當他們想展現自己才華的時候,世界愿意給他們15分鐘。

  回到最初,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189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

  這距離年薪百萬,大概有36倍。

  但是,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43年前,1978年,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133.6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43.4元。

  這個數字距離年薪百萬,分別超過了7000倍和近3000倍。

  2000年,中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253.4元,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280元。

  這距離年薪百萬,分別為443倍和159倍。

  2010年,中國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

  這距離年薪百萬,分別為168倍和52倍。

  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計算,2020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距離開始提到的1978年,已經超過了120倍。

  這短短的43年中人均收入的巨大差異,當然有通貨膨脹率的影響,但是更多的是我們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新興行業科技的日新月異所帶來的顯著變化。

  千禧一代生在紅旗下,長在春天里,從出生起就見證了國家社會的巨變,他們眼看著大廈高樓平地升起,高鐵的時速超越600公里,手機從2G飛速更迭到5G,太空飛行從幻想變成了實際。他們對未來的向往也許并不能簡單歸結為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更有背后冉冉升起的東方力量、大國底氣。

  報道中還提到了一個沒被注意到的細節,70.34%受訪者說“躺平”只是過一下“嘴癮”,實際上比誰都努力。當然啦,年薪百萬的難度等級并不是僅靠努力就能達到,更需要天賦、機遇等加成,但是對于這些畢業十年內年薪百萬的言論,我們也不必一味嘲諷和冷笑。

  因為年輕人的夢想無需過于苛責,如果中國的年輕人都認為自己一輩子都無法拿到高薪、從今以后在事業上將一無所成,這樣的下一代真的是社會需要的嗎?

瓜分6666元現金紅包!領取8%+理財券,每日限額3000份!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亞楠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22 威博液壓 871245 9.68
  • 12-22 中國移動 600941 57.58
  • 12-21 品高股份 688227 37.09
  • 12-21 天源環保 301127 12.03
  • 12-21 春立醫療 688236 29.81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