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風波”中的奧美醫療:“口罩之王”露出安全底色

“中毒風波”中的奧美醫療:“口罩之王”露出安全底色
2022年08月18日 07:00 市場資訊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財熵|“中毒風波”中的奧美醫療:“口罩之王”露出安全底色

  來源:財熵

  導讀:作為國內最大的醫用敷料出口生產商,奧美醫療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憑借銷售口罩等感染防護用品而聲名大噪。但隨著疫情“紅利”褪去,奧美醫療的業績、股價雙雙腰斬。在后疫情時代,奧美醫療正積極布局,為公司尋找新的增長點。不過,近日的一場“中毒風波”,卻意外將這家醫用敷料龍頭的底色暴露在陽光之下。

  奧美醫療工廠  圖源網絡

  作者|吳楠

  主編|谷越

  版式|九五

  2022年8月4日,某社交平臺上的一則爆料引起了廣大網友和媒體的關注:有博主稱,一家做醫療器械的上市公司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有四十余名員工在武漢醫院進行搶救,還有一位員工已經死亡。后經多方求證,涉事公司為奧美醫療(002950.SZ)。

  網友爆料內容  圖源網絡

  8月5日,奧美醫療發布公告承認確有此事,稱其子公司奧美(荊門)醫療用品有限公司(下稱“荊門奧美”)有部分員工出現身體不適癥狀,經診斷為中毒事件。經初步判斷,疑似中毒原因系吸入PET膠水釋放的四氯乙烷導致。

  公告一出,輿論嘩然。除了圍繞中毒事件的熱議之外,緊隨而來的,還有諸多關于奧美醫療“安全管理缺失”、“涉嫌信批違規”等質疑。對此,奧美醫療似乎有意進行“冷處理”——截至8月17日,公司再未對外披露任何消息進展。

  奧美醫療是一家成立25年的老牌醫療器械企業,也是國內最大的醫用敷料出口生產商,取得了美國FDA、歐盟CE等多個國際產品質量安全認證。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公司以一己之力為湖北疫情防控一線供應了一半左右的口罩,并憑此獲封“湖北口罩之王”。

  在歷年財報中,奧美醫療都對自己的質量控制優勢引以為傲:“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重視產品質量和品牌聲譽,積極采用國內外高標準要求實施產品質量控制,建立了完善的質量控制制度及體系”。

  但如今,一場“中毒風波”,卻意外將這家醫用敷料龍頭的底色暴露在陽光之下。

  屢陷“安全”風波

  7月31日,湖北省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先后收治了3名肝功能等指標出現異常的患者。這三人,均來自荊門奧美的濕巾車間。

  這一“巧合”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很快,在當地市、區衛生機構的調查下,證實是“荊門奧美濕巾車間員工在包裝盒封盒過程中,吸入或接觸了PET低白化膠水中的有毒物質,引起中毒癥狀”。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導致奧美醫療員工中毒的“PET低白化膠水”,疑似為廣東省東莞市綠川膠粘劑有限公司生產。這種膠水被稱為“水膠”,與其他PET膠水相比成本更為低廉,但在使用過程中容易釋放有毒物質四氯乙烷。因此,對于該膠水的使用,一般要求生產車間保持通風,甚至對使用人員配套一定的防護措施。

  然而,據多名受訪員工爆料,荊門奧美濕巾生產車間的通風及防護措施均不到位。

  導致奧美醫療員工中毒的“PET低白化膠水” 圖源網絡

  目前,中毒事件的具體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相關責任也有待核實。但可以肯定的是,奧美醫療難逃其咎——8月5日,奧美醫療官方透露,此次中毒事件造成43人指標異常,其中1人在治療過程中突發急性心肌梗塞而死亡。

  無論是涉及規模還是影響程度,這樣的安全事故,在A股上市公司中都堪稱罕見。

  但對于這一突發事件,奧美醫療并沒有在第一時間對外披露提示風險,而是等到8月4日被網友及媒體曝光后,公司才選擇在次日發布公告。也因如此,有關奧美醫療涉嫌信披違規的質疑甚囂塵上。

  對此,財熵試圖聯系奧美醫療證券部了解詳情,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而這場中毒事件,也意外揭開了奧美醫療的“安全底色”。

  據《經濟觀察報》在2018年12月的報道,2014-2018年期間,奧美醫療在美國造成了24起質量事故,其中有3起等級為“傷害/Injury”的事故發生在2018年,均是奧美醫療給強生公司(JNJ.NYSE)貼牌生產的產品。

  此外,財熵注意到,奧美醫療曾在招股書中披露,其在2017年曾因水污染物超標排放,被湖北省宜昌市環境保護局處以152.81萬元的罰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涉事的荊門奧美,還在2021年的衛生系統抽查中被抽檢出問題。根據荊門市政府官網公告,公示2021年國家“雙隨機”抽檢情況,其中荊門奧美的檢查情況一欄顯示為“發現問題已責令整改”。

  “口罩之王”風光不再

  相比過去的環保、衛生問題,此次中毒事件無疑是奧美醫療成立20余年來遭遇的最大危機。

  根據公司官網介紹,奧美醫療1997年創立于香港,2019年3月于深交所上市,專注一次性醫用敷料、器械及衛生用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自2008年開始,奧美醫療已連續12年保持中國醫用敷料行業出口第一。

  而此次涉事的荊門奧美成立于2017年3月,為奧美醫療全資子公司,也是上市公司2018年IPO募投項目的實施主體之一,主要負責醫用無紡布的生產。

  那么這場發生在荊門工廠的中毒風波,對上市公司到底影響幾何?

  奧美醫療在8月5日披露的公告中表示,事件所涉的PET塑料硬盒包裝流程為近期首次導入生產,涉及合同金額約220萬元人民幣(如無特殊注明,貨幣單位下同)。經初步判斷,該事件暫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但據財熵了解,在7月31日中毒事件爆發后,荊門奧美就已被責令停工停產,其濕巾車間也已被封閉。

  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荊門奧美從2019年開始投產銷售,2020年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為7945.46萬元。但2021年再度陷入虧損,凈利潤為-3721.06萬元。從營收角度看,2021年荊門奧美實現銷售總額約2.5億元,占公司全年整體營收的8.5%。

  雖然銷售占比不算太高,但荊門奧美之于奧美醫療,重要性不可小覷——

  一方面,荊門奧美于2021年11月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有效期內將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顯然能為上市公司減輕更多“稅收負擔”;

  另一方面,荊門奧美也承擔著上市公司在后疫情時代業績增長的重任。在近兩年來舉辦的業績說明會和投資者活動上,奧美醫療均強調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就是不斷對海外市場導入新的產品,“包括現在荊門奧美產品的導入,以及奧美防護用品生產基地產品的導入,也包括公司新的自研產品的導入”。

  然而,如今子公司全面停產,加之后續員工賠償以及可能引發的“信任危機”等,這場中毒風波對奧美醫療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畢竟在此之前,奧美醫療就已面臨業績下滑、資本退場等窘境。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奧美醫療積極投入生產口罩等防護產品,并憑此實現業績大爆發。當年其營收為38.34億元,同比增長63%;歸母凈利潤11.58億元,同比激增255.27%。

  頂著“湖北口罩之王”的光環,奧美醫療在資本市場亦受到熱烈追捧——2020年1月15日至2月7日,僅12個交易日,公司股價暴漲163%,期間更是連續拿下8個漲停板。

  但隨著疫情“紅利”褪去,奧美醫療很快“跌落神壇”。2021年公司營收同比下滑23.70%至29.26億元,歸屬母凈利潤同比下滑62.75%至4.31億元。

  光芒散去,奧美醫療在資本市場也隨之遭受冷遇——股價自2020年7月后開始“跌跌不休”,截至2022年8月17日報收12.2元,較最高點跌去超過六成。

  奧美醫療2020年7月至今股價走勢   圖源東方財富

  更為尷尬的是,伴隨著業績、股價雙雙暴跌,公司的高管們也開始紛紛減持離場。自2020年8月以來,陳浩華、彭習云、黃文劍等多位董監高就進行了一系列密集減持。隨后,2021年9月,公司董事、副總裁兼財務總監黃文劍提出離職;8個月后,公司大股東兼創始人之一的陳浩華也宣布辭去公司董事職務。

  高管們接連出走,自然容易引人遐想。

  值得一提的是,奧美醫療自2019年上市以來,鮮有主流機構入駐。目前奧美醫療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大多都是個人席位,僅有兩家投資機構,其中一家為原始股東,另一家為公司的關聯企業。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后疫情時代,如何維持業績持續增長?是許多“疫情受益者”亟待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早在2020年5月份舉辦的業績說明會上,奧美醫療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公司未來的增長點主要來源于三大塊。一是不斷對海外市場導入新的產品,包括荊門奧美的產品的導入,以及未來疾控防護用品生產基地的產品的導入,也包括公司新的自研產品的導入;二是充分運用在海外市場的經驗以及公司的先進制造能力,開拓國內醫療器械市場,這里既包括拓展現有國內市場的產品,也包括會將海外的一些產品導入到國內市場;三是公司消費品業務的增長”。

  具體到落地層面,奧美醫療選擇“三管齊下”:投資、收購、跨界。

  2020年4月,奧美醫療宣布擬投資約10億元新建奧美醫療疾控防護用品生產基地,并新設全資子公司作為承接該項目的主體。其目的在于實現感染防護產品的全產業鏈覆蓋與全流程控制,以構筑后疫情時代公司在感控領域的競爭力。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項目還獲得了來自宜昌市政府1500余萬元的補助。

  2020年11月,奧美醫療發布公告,擬以不超過4億元收購四川正和祥健康藥房連鎖有限公司(下稱“四川正和祥”)部分股權并向其增資。對于此次投資連鎖藥房業務,奧美醫療表示,“系基于公司發展需要,圍繞開拓國內市場,完善‘制造設計+批發與零售渠道’的布局,以‘工業+流通+品牌’的競爭思路參與OTC市場”。需要指出的是,此次交易,奧美醫療是以遠高過四川正和祥賬面資產價值的估值,去計算股權轉讓款和股權份額及增資金額。

  此外,奧美醫療還在2020年年報中提到,“公司將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儲備開拓醫美領域產品”。此舉也被外界視為奧美醫療跨界進軍醫美賽道的一大信號。

  趁著2020年業績高歌猛進,奧美醫療這“三把火”燒得可謂猛烈。但結果又如何呢?

  在感染防護方面,2021年12月,奧美醫療疾控防護用品生產基地項目正式投產,公司預判未來感染防護產品占公司收入比重將持續提升。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在后疫情時代,防疫物資等產品早已是一片紅海,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而在相關產品產能擴張、需求減少的背景下,2021年公司疫情相關收入(感染防護產品)僅為4.34億,同比下降約72%;占營業收入比重僅為14.82%,較2020年39.92%的比例明顯下滑。

  在連鎖藥房投資方面,奧美醫療對四川正和祥的收購并不算順利。最初是外界對這筆交易抱有諸多質疑,比如四川正和祥涉嫌業績造假、子公司涉及違規騙保,以及對奧美醫療原主營業務(醫用敷料)助力不大等;后來公司甚至因此收到來自深交所的《問詢函》,要求其說明此次交易的定價依據及交易作價的合理性等。

  那么這筆交易到底給奧美醫療帶來多大收益?財熵注意到,在2021年年報中,公司與四川正和祥產生的關聯交易金額大約為1000萬元,占同類交易金額的比例僅為0.34%,遠低于公司與國藥集團的聯營企業“國藥奧美”的貢獻比例。

  至于醫美方面,奧美醫療布局的主要方向是產品系列,包括針對日常消費醫美場景使用的一類器械與妝字號,還有針對專業醫美場景的二類器械。不過這部分收入暫時還沒有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中單獨體現。

  雖然奧美醫療已連續十多年蟬聯中國醫用敷料行業出口第一,但這領頭羊的位置還不算牢固。

  一方面,當前醫用敷料市場格局分散、競爭激烈,能與奧美醫療同臺競技的就有振德醫療(603301.SH)和穩健醫療(300888.SZ)兩大巨頭,這兩家企業近兩年的營收規模均明顯高于奧美醫療;

  另一方面,此次中毒事件對奧美醫療的形象和口碑構成了一定的負面沖擊,已有消費者對公司生產的產品質量安全提出質疑。

  不過,奧美醫療如今的當務之急,或許不是如何維持業績增長,而是應該給公眾一個交代,以及保障后續生產安全。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新冠肺炎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8-22 五芳齋 603237 --
  • 08-22 昆工科技 831152 5.8
  • 08-19 微電生理 688351 16.51
  • 08-19 建科股份 301115 42.05
  • 08-18 恒爍股份 688416 65.11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