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正式實施,36個城市試點,23家銀行可以開戶,您會參與嗎?40家基金公司的129只產品,您中意哪只?歡迎參與調查! [點擊進入活動頁面]
作者: 繆琦
近日,日本海事中心的數據顯示,亞洲發往美國的海上集裝箱運量9月同比去年減少3%,時隔8個月轉為減少;10月減少9%,降幅擴大。其中,下滑明顯的是從中國出發的貨物,同時從東盟出發的集裝箱運輸表現強勁。
看起來,亞洲對美國出口的出發地正在從中國更多轉向東盟。
這是大勢所趨嗎?背后有哪些原因?中國的外貿人又應該怎么做?
趨勢背后
伴隨著中國制造業正在朝著價值鏈上游的方向轉型發展,國際間的產業轉移也在動態調整。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市場和供應鏈在今年受到了國內疫情的影響,整體外貿也面臨較大的挑戰。對比來說,東盟的外貿即使受到了全球市場萎縮的影響,但在去年受到疫情影響、外貿基數較低的情況下,今年對美進出口的增速比中國更高,并不奇怪。
從中國海關數據來看,中國對美國進出口增速放緩,對東盟進出口增速持續上升,是今年下半年開始變得顯著的趨勢。中國對美國、東盟進出口增速的落差持續拉大,也加劇了亞洲對美國出口出發地從中國轉向東盟的現象。
根據第一財經梳理的海關數據,自2022年7月開始,中國對東盟的進出口增速就反超對美國的增速,并一路向上;出口的反超趨勢更為明顯也更早出現,從6月開始,前6個月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增速就超過了美國,并在前11個月,把增速的差距拉大到了16.4個百分點。
至于進口,今年2月以來,中國對東盟的進口就一直大比例超過美國,整體來說,對東盟的進口保持在6%左右的水平,前11個月達到7.4%。而對美國的進口自2021年12月達到24.2%的高峰后,在今年前2個月迅速回落到5.8%,進而降為負值,然后在2%上下浮動,前11個月的增速為1.8%。
對比2021年12月的數據,中國對東盟的進出口以及對美國的進出口增速,均在20%左右的水平。這也說明,今年同比增速的基數處于較高的水平。
在增速反超且差距拉大的趨勢下,今年前11個月,中國對美國的進出口值約4.6萬億元,對東盟進出口總值約5.9萬億元,差距接近1.3萬億元;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為3.5萬億元,對東盟的出口為3.4萬億元,趨向接近;中國對美國的進口值約1萬億元,對東盟的進口總值約2.5萬億元,差距持續拉大。
在中國對東盟進出口增速一路上揚的趨勢中,一部分是中國制造“借道”東盟出口到美國,但更大的動因還在于中國和東盟本身的貿易量在快速上升。
“在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推進中,中國和東盟的雙邊貿易在持續的開放中快速上升。”中國一站式國際物流服務平臺“運去哪”CEO周詩豪告訴第一財經,比如,近年來,中國持續放開對東南亞水果的準入,從香蕉到椰子、芒果、山竹,一個品類接一個品類放開,而這些資源類的產品,中國和東盟是高度互補的,“中國原本對泰國大米的關稅,在RCEP的框架下也有所降低”,這些都為雙方貿易增速持續上漲提供了動力。
也就在12月12日舉行的首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上,柬埔寨龍眼電商舉行首發儀式,首批進入中國電商平臺的柬埔寨龍眼已于12月9日到達上海口岸,12日起在天貓水果旗艦店等平臺即可買到。
事實上,不只是作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伙伴的東盟,在中國對美國外貿增速有所回落的時期,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增速強勢超過了所有其他地區。
前11個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12.54萬億元,增長20.4%。其中,出口7.13萬億元,增長21%;進口5.41萬億元,增長19.7%。同期,我國與東盟增速為15.5%。也就是說,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增速最快,不僅超過了整體進出口數據的增速,還超過了對東盟的增速。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表示,明年是“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提出的10周年,相信明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貿會有更大的發展。
就從中國出發的集裝箱數量而言,的確受到了內外需的影響,但客觀的數據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影響力不減反增。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寧波舟山港年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超3108萬標箱,提前34天追平去年總量。此前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則顯示,2022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排名連續三年站穩前三,并且與前兩名的差距進一步縮小;2022年三季度,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打破月度、晝夜等多項歷史紀錄,追回了上半年因疫情而損失的箱量,今年已實現正增長。
“外貿同比增速是受到歷史數據干擾的。”周詩豪提出,在產業轉移大趨勢持續的情況下,中國對美國以及東盟對美國的外貿增速差距在明年二季度就會出現較大的變化,因為對東盟而言,今年的基數高企,將會為明年的增速帶來挑戰,而對中國則相反。隨著中國防疫政策的快速調整,在保持匯率政策穩定的基礎上,中國外貿將會在明年迎來更高的增速,隨著中國外貿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收獲更多貿易伙伴,外貿在迎接挑戰的同時,也將迎來向好趨勢。
拓市場重點變了
對外貿企業來說,接下來開拓國際市場的重點也要隨著趨勢而變了。事實上,敏銳的外貿人已經開始了行動。
從英國、以色列和阿聯酋“搶單”歸來,寧波瑞曼克斯門窗配件有限公司總經理丁言東12月14日順利結束了5天的酒店隔離,回到了寧波的家中。他告訴第一財經,此行當場下單和正在確認的訂單規模在110萬美元左右,“明年一季度的訂單是沒什么問題了”,其中新客戶占到了兩成左右。
“之前拓市場的重心放在歐洲、中東這些地方。東南亞市場潛力巨大,我們接下來也會通過展會以及線上平臺加大對這些地區的拓展力度。”丁言東表示,當下要做的就是抱住傳統市場,然后積極開拓東南亞和南美這些新市場。明年他們將去越南、馬來西亞等地參展,目前初步行程已經計劃好,而在此之前,這些地方是經常出國的他連旅游都沒有涉足的地方。
搭乘蘇州市政府組織的商務包機,正在歐洲開拓市場的江蘇長江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顧麗告訴第一財經,在“一帶一路”和RCEP的政策利好下,他們會有意識地開拓相關市場,也讓出口的布局更加多元。他們明年的出海搶單計劃也已經排滿了,各地的展會都會去參加,“一年會出去六七次,比疫情前還要多”。
12月12日,浙江省金華市政府帶領企業一同前往印度尼西亞開拓市場,并在首都雅加達舉行了中國(金華)-印尼經貿洽談會;13日,浙江省寧波市也來到雅加達,召開了經貿洽談會。早在9月底,“寧波出口商品馬來西亞展覽會”就在馬來西亞港口城市巴生的巨盟商城舉行,當時企業主要通過“代參展”的方式爭取訂單。
在今年的最后一個月,浙江、江蘇、廣東和四川這四個貢獻了全國八成外貿的地區,掀起了一場萬人出海搶單潮,帶動全國更多地方的企業加快“走出去”的同時,也讓這股“搶單”士氣預計持續到明年中旬。
寧波外經貿企業協會秘書長池俏瑜告訴第一財經,和疫情前相比,企業拓展市場的心情更加急迫了。以往不少企業本身是以出口歐美市場為主的,但在訂單普降的時期,都在主動開拓多元化的市場,努力開發新興市場,尤其在RCEP相關地區發力。
在魏建國看來,外需走弱是暫時的。目前組團出海搶單主要在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部分地區,下一步將會在更多地方全面展開,建議東北地區和央企及國企也要積極主動地“走出去”。而越是在全球經濟萎縮的時候,國外市場對于中國商品的認可度和接受度就越高。因為中國商品物美價廉,質量也在提高。中國企業能夠滿足國外提出的大批量、多層次、多品種等多方面的訂貨要求。中國也有著良好的產業鏈、服務鏈來支撐中國物流的暢通。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