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變: 跟緊清潔能源革命新步伐

可控核聚變: 跟緊清潔能源革命新步伐
2022年12月15日 01:33 第一財經

個人養(yǎng)老金正式實施,36個城市試點,23家銀行可以開戶,您會參與嗎?40家基金公司的129只產品,您中意哪只?歡迎參與調查! [點擊進入活動頁面]

  12月13日,美國能源部宣布,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首次成功在核聚變反應中超出了聚變閾值,實現了大于1的凈能量增益,即用2.05兆焦的激光能量,核聚變出約3.15兆焦的能量。

  上世紀50年代以來,人們在核聚變實驗上一直無法做到“科學能源盈虧平衡”,也就是克服“為了發(fā)電,反而用了更多的電”問題。這次美國科學家使用總計192束高能激光,將特殊涂層加熱到大約300萬攝氏度的高溫,發(fā)出強烈的X光束,射向裝有氘-氚燃料球的環(huán)空器的燃料球上,使氘和氚發(fā)生內爆,在生成氦的同時,在質能方程作用下,釋放出高于其輸入時的能量。

  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chuàng)舉,被認為是人類向零碳融合能源所邁出的重要一步。盡管LLNL主任布迪勒表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該技術都存在非常顯著的障礙,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實現商業(yè)化。但布迪勒也表示,如果投資和關注到位,這個時間表“可以更快一些”。

  毋庸置疑,從0到1的突破確實絢麗多彩,令人印象深刻。這種基礎科研領域的開創(chuàng)性突破依靠的是科學家的興趣和好奇,及國家對基礎科研持續(xù)的高投入。

  當然,即便是基于興趣和好奇驅動的從0到1的研究,也不是光靠投入就能出成就。基礎科研需要一個不差錢的持續(xù)投入機制,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需要一個自由的靈魂,需要容錯包容機制,讓科學家的好奇在實驗中自由擴張,因此解放思想是基礎科研最核心的要素。畢竟,基礎科研是人類從事瞭望的事業(yè),是身處認知臨界并不斷突破認知邊界的好奇之念,任何身份和認知束縛,都將約束科學家的邊際突破能力。

  一旦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人類的好奇具有變成可觸碰現實的可能性,對其進行商業(yè)上的可行性探索就成為了市場主體逐鹿的藍海,市場就當仁不讓地擔負起了架起從可信到可行橋梁的重任,且唯有市場才能擔負起這一重任。

  可控核聚變意味著零排放的清潔能源向人類招手,人造太陽從此更具可信度,踏上了商業(yè)可行的時間之旅,盡管我們不清楚是10年、30年還是50年,但人類能源結構、經濟社會的變化,甚至科幻片上那些承載人們突破自我的美輪美奐的星際文明,都會駛入夢想成真的軌道。

  如果說從0到1是知識創(chuàng)造和認知突破的神奇之旅,那么從1到無窮就是富有企業(yè)家精神的市場主體,通過其對市場的警覺性,基于人性對可行自由的不懈追求,試錯性地挖掘市場的消費力,并不斷通過市場進行存量知識交易,組合起滿足新發(fā)掘消費力的生產力,進而不斷拓展人們的可行自由空間和行動邊界。

  在人類進入核聚變清潔能源的接力賽中,中國也需抓住機遇,尊重和敬畏市場,用深化改革開放,讓人類所有先進的存量知識都能在中國市場進行自由交易和匹配組合,以爭取在這種零排放的清潔能源革命中充當領跑者角色。

  星辰大海,以夢為馬。不論是羲和探日、嫦娥奔月,還是天宮遨游、祝融探火,也不論是基礎研究,抑或商業(yè)化創(chuàng)新,政府需要做好的就是守夜人,支持科學家在基礎研究領域海闊天空,護衛(wèi)企業(yè)家法無禁止皆可為的權利,邁出中國發(fā)展零排放清潔能源的矯健步伐。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16 螢石網絡 688475 28.77
  • 12-16 川寧生物 301301 5
  • 12-15 緯達光電 873001 8.52
  • 12-15 山外山 688410 32.3
  • 12-15 珠城科技 301280 67.4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